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能计量装置中单相电能表只有一组电磁元件 ,接线较为简单 ,出现接线错误时容易发现。三相四线电能表可以看成由三只单相电能表所组成。采用分相法即可检查接线的正确与否。经电流互感器 (TA)、电压互感器 (TV)接入的三相三线电能表误接线的种类和几率较多 ,特别是当前农网改造中更换此类表计较多的实际情况 ,出现接线错误 ,往往不易判断 ,而且由于该类表计所计量的电量大 ,其影响和后果也严重。现以此类电能表为例浅析接线检查的方法和步骤。1 电压回路的接线检查(1 ) 测量各二次回路的线电压 :在测量 Uab、Ubc、Uca时 ,其值应接近相…  相似文献   

2.
<正>1故障的发现及处理办法某用户在完成计量装置新装后,对该用户的计量装置进行现场检验,工作人员发现虽然二次回路接线正确,电能表的误差也在合理范围,但是流过电能表的电流非常小,与该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完全不符。为查明原因,工作人员进行停电检查,在断开母排上的刀开关后,验电发现出线母排上仍然带电,经过进一步检  相似文献   

3.
运行中的电能表,由于误接线等原因造成电能表反转、停转或随功率因数变化时而正转、时而反转和停转,象这类有着明显异常表现特征的情况,是较为容易判断的。但是,有的错误接线却使电能表始终保持正转,只有根据负荷核对用电量时,才觉得有问题,现就介绍用短接线检查运行中电能表接线的几种方法。做此项检查工作时,应使用可靠的保安工具,防止开路电压及电火花伤人。 1、检查电能表电流线中的接地线 其方法是用两端带有夹子的短接导线,将一端夹在接地体上,另一端子依次与经电流互感器引入电能表的端子相连,若电能表转速没有变化,该端子即是接地线端,若转速变慢,该端子即是进线端。做此项检查工作时,要注意不要使短接线与  相似文献   

4.
季崇军  孟焱 《农村电工》2007,15(3):27-27
1 故障现象 某供电公司一公用配电变压器的接地线带电.经检查发现,该台区低压线路一根电缆连接的电能表箱漏电.打开电能表箱,发现电缆接头处包扎的绝缘胶带已老化脱落,有一相碰电能表箱壁对地放电.  相似文献   

5.
1现象 2005年10月,我所在对城区一公用变压器台区关口电能表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有一只电能表反转.该计量装置采用3只单相电能表经电流互感器接线方式,变压器装有无功补偿电容器,一、二次接线经认真检查均为正确.当时负载也没有线间负载(如380 V电焊机等),电能表为什么会出现反转的现象呢?于是,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万宏伟 《农村电工》2006,14(3):41-41
电能计量装置中单相电能表只有一组电磁元件,接线较为简单,出现接线,错误时容易发现。三相四线电能表可以看作由3只单相电能表组成,采用分相法即可:睑查接线的正确与否。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入的三相三线电能表误接线的概率较高,且出现接线错误往往不易判断,而且由于该类表计所计量的电能量大,其影响和后果也严重。现以此类电能表为例,浅析其接线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7.
机械式电能表误接线时,可能表字不走或表字回退;而电子式电能表误接线时,只要计量的绝对值不为零,就会向前走表字,一旦发生误接线往往不易发现.本文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功率表达式法分析三相三线两元件电子式有功电能表的误接线.  相似文献   

8.
<正>1低压计量现场工作的安全注意要点(1)带电现场校验电能表和轮换电能表时,一定要检查二次电流回路上是否带电压和所带电压值。如二次电流回路对地电压值与电压回路电压值基本相同,则说明电压、电流回路接线交叉,需停电检查处理。如二次电流回路对地电压值有几十伏到上百伏,则说明是感应电压。(2)二次回路应有标号头,能够区分电压、电流回路及相别和极性,当一个组合接线盒下有两块及以上的电能表、集中器时,电压回路的并线应从组合接线盒上引出,不得在表头相互并线。装拆电能表时,应做好记录,防止接错线。  相似文献   

9.
装表接电工作是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之一,担负着检查验收内线工程,安装、调换电能计量装置及熔断器并接电等重要任务。为普及装表接电知识,提升农电员工装表接电技能水平和在实际工作中标准化接线、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分析能力,本刊特邀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技能专家开展装表接电及接线分析讲座,涵盖单相智能电能表、直接接入式三相四线智能电能表、经互感器接入的三相四线智能电能表的安装以及电能表接线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1事情经过 某单位买来一块新的三相电能表,经计量检定部门检验合格后,交电工换下损坏的电能表。电工仍按旧表的接线方式换上新电能表,当合上电源后,发现电能表的转盘不转。从外观上检查接线无问题,且新、旧电能表是同型号规格(DT862型, 3×220/380V, 3×3(6)A),经互感器接入式的,只是不同厂家生产的。当打开电能表的端钮盒,核对端盖接线图与旧表的接线方式时,才发现两表接线图不同,而新表即按旧表的接线方式接线,但为何合上电源后电能表的电压线圈与熔断器不会烧断,而电能表的表盘不转呢?2原因分析 …  相似文献   

11.
1 事情经过 农网改造验收合格后的某村 , 两块集装的单相有功电能表连续几个月电量偏少 , 而经询问 得知两用户家中一直有人居住 . 抄表员怀疑电能表有故障 , 取下电能表校验后 , 发现电能表 正常 , 检查表箱内电表接线 , 发现用户 A电能表电源进线相、零线接反 , 但不影响计量 . 用户 B电能表接线正常 .  相似文献   

12.
1 全面观察法 进入变电站后,可先对表计检查,看有无失压、失流指示,三相电压、电流是否平衡,功率因数是否正常.然后查看电能表接线、互感器二次线、接线端子等是否正常,有没有松动、打火、甚至烧毁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1从外围检查(1)越表接线的检查。对于普通低压用户,查看进电能表前的导线靠墙、交叉等隐蔽处有无旁路接线和与临户之间有无非正常接线;对于高供低计用户,要重点检查低压配电出线端至计量装置前有无旁接线或该段导线有无剥接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正运行中的电能表,由于误接线等原因造成反转、停转,或随功率因数变化时而正转、时而反转或停转,这类有着明显反常特征的情况,比较容易发现和判断,从而及时处理。但是,有的错误接线却使电能表始终保持正转,只有根据负荷核对用电能量时,才会发现有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现介绍用短接导线检查运行中电能表接线正误的几种方法。在做此项检查工作时,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使用可靠的安全工具,  相似文献   

15.
1996年2月,我负责的供电区域低压线损突然增加,由于电能表计是集中安装,所以在电能表上动手脚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从用户的用电设备接线上着手进行查找.当查到一动力加工户时,其电机正在运转,三根电能表计量正常.查其室内用电时,室内正用电暖器取暖,怀疑其有窃电行为.于是在表箱检查其单相电能表,结果电能表计量正常,于是顺着走线检查其用电设备,发现电暖器的零线接的是单相电表的零线,而其相线接入的是三相三线电能表的B相,窃电的原因找到了.三相三线电能表是两元件动力电能表.只记载A相和C相电流,B相仅提供电压.因此,村电工在查处窃电时,一定要注意此窃电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电能表作为电能计量的核心设备,其接线必须正确,否则会产生很大的计量误差。目前高压用电客户大多使用三相三线电能表作为计量器具,由于种种原因,电能表的接线常常发生差错。尤其是带互感器的电能表接线时,工作人员接错线的概率更大。错误接线造成的计量误差远远大于电能表本身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1 低压三相电能表的接线检查 1.1 直接接入或经低压电流互感器接入三相二元件电能表的接线检查。 1.1.1 断开A相电压进表线,观察铝盘之转向;恢复A相电压,断开C相电压进表线,观察铝盘之转向,若接线正确则有: cosφ>0.5时,电能表铝盘皆正转,且断开A相电压时的转速慢于断开C相电压时的转速。 cosφ=0.5时,断开U_A铝盘正转,断开U_c停转。 cosφ<0.5时,断开U_A铝盘正转,断开U_c反转。  相似文献   

18.
电能表表尾烧坏基本上都是直接式电能表,其容量越大,表尾烧坏现象越严重.主要原因:1.表尾接线端子接线压接不牢.常见的有表尾接线端子孔大,使用的导线截面小,或在使用过程中松动,从而产生接触电阻,引起接线端子发热甚至打火而烧坏表尾.  相似文献   

19.
<正>1社区串户A社区,典型的城镇社区,属新建小区,其建筑为小高层11层22户,电能表及采集器集中安装在地下室公共楼梯处,有总电源开关、电能表及采集终端、客户负荷开关。暗装表箱,暗敷电缆。在施工自检中发现两户串户,其电能表表前接线正确,负荷开关出线入户正确,但从电能表到负荷开关接线串户,原2号表位电能表接线接至3号负荷开关,2号、3号用户是同层对门。经对施工资料审查,施工队有防串户知识,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相关控制,但在装表接电时忽视了对表箱内部接线对应关系的检查,习惯性地认为,表  相似文献   

20.
陈强  胡彦杰 《农村电工》2006,14(10):38-38
电能表错误接线会给电能计量带来很大的误差,因此,必须进行电能量分析和更正。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错误接线的相量分析,推导出电能表错误接线所反映的电能(功率)表达式,进而计算出更正系数,最终达到从错误计量结果中求出实际电能量数。由于三相电能表使用场合广泛,出现的错误接线更是形形色色,笔者根据工作实际案例,对三相三线电能表和三相四线电能表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