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光皮树油催化裂解制备生物液体燃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皮树油为原料,采用自制负载型催化剂氧化镧进行催化裂解反应,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催化裂解工艺。结果表明:自制负载型催化剂氧化镧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光皮树油催化裂解生物燃料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00℃,反应催化剂用量1.0%,反应时间80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光皮树油催化裂解液相燃料油产品得率在82.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裂解燃料酸值,增加燃料的稳定性能,将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应用于菜籽油裂解燃料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酸值的影响,并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考察了裂解燃料成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对催化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酸值降低到1.0 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体碱KF/Ca O催化沉香籽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的表征发现KF/Ca O呈多层片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07±0.5)m~2/g,催化活性主要成分为KCa F3,红外谱图验证了Ca—O—F晶格的存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催化酯交换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得出较佳范围为:反应时间100 min、催化剂用量2.0%、醇油摩尔比8∶1、反应温度79℃。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软件Box-Behnken模块进行响应面试验条件优化,探讨了催化剂用量(A)、反应温度(B)、醇油摩尔比(C)、反应时间(D)4个因素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一次项对转化率都呈高度显著水平,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107.2 min、催化剂用量2.02%、醇油摩尔比8.36∶1、反应温度79.14℃,所制备的生物柴油能够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自制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Ni/Al2O3-MxOy催化松香的氢化反应。结果表明,松香氢化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压力4.5 MPa、反应时间2 h、催化剂用量2.5%、搅拌转速500 r/min,在此条件下枞酸转化率可达98%以上,催化剂可重复使用4次。  相似文献   

5.
歧化松香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催化苯乙烯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2O2为氧源,研究了歧化松香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的氧化反应,探讨了溶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反应的较佳条件是:以1,4-二氧杂环己烷为溶剂,苯乙烯5.000g,催化剂Schiff碱-铜配合物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0.5%,质量分数为30%的H2O2 15 mL,80 ℃反应6 h.苯乙烯转化率为93.3%,主产物苯甲醛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66.8%和71.7%.  相似文献   

6.
以D-72磺酸树脂为催化剂催化柠檬醛环化反应,考查了反应介质、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柠檬醛的体积分数对柠檬醛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探讨了环化反应的催化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环化反应产物为α-松油烯、对伞花烃、对异丙烯基甲苯;用四氯化碳为反应介质,对伞花烃的选择性为100%;0.8 g催化剂催化时柠檬醛的转化率为97.31%;用乙酸乙酯为反应介质,在柠檬醛体积分数为10%、催化剂0.4 g、反应时间1 h和343 K条件下反应时,柠檬醛的转化率和对伞花烃的选择性分别为97.76%和67.8%。动力学研究表明,柠檬醛在D-72催化剂上的环化反应服从一级动力学模型,经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得表观活化能为60.7 kJ/mol。  相似文献   

7.
将纳米镍催化剂首次应用于树脂酸的歧化反应中。对影响枞酸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如搅拌转速、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温度和溶剂用量等进行了研究,得出纳米镍催化下枞酸歧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搅拌转速300 r/min,温度160℃,催化剂用量为枞酸质量的2.0%,溶剂200#溶剂油的质量分数为50%(相对于整个反应体系),反应时间3 h。  相似文献   

8.
将纳米镍催化剂应用于松香树脂酸的歧化反应中,考察了纳米镍、骨架镍和Pd/C催化剂在松香歧化反应中的活性.对影响松香树脂酸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纳米镍催化下松香树脂酸歧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60℃,催化剂用量为松香树脂酸用量的2.0%,200#溶剂油的质量分数为50%.  相似文献   

9.
纳米Pd组装介孔分子筛MCM-41催化松香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浸渍法将纳米金属Pd粒子负载到介孔纯硅分子筛MCM-41中,制得Pd/MCM-41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Pd已经成功引入到MCM-41分子筛中,并均匀分布在分子筛的孔道内,分子筛仍然保持良好的中孔结构.将Pd/MCM-41用来催化松香加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Pd/MCM-41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优于Ni/MCM-41和Pd/C.同时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氢气压力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松香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 0.04(松香 5 g,催化剂 0.2 g),反应温度 180 ℃, 氢气压力 8 MPa,反应时间 4 h,制得的氢化松香产品中枞酸质量分数 1.0%,去氢枞酸质量分数 9.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油茶籽残饼油制备生物柴油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动力学过程,探索了反应动力学因素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残饼油酯交换反应的理想条件为:反应温度70℃,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0.6%,反应时间90 min;此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94.43%.经权威机构检测,所制得生物柴油主要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进行液化实验,分析了液化产物的组成,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目标产物乙酰丙酸乙酯(EL)得率及液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硫酸用量10%、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60 min,液固比为18∶1(g∶g)条件下,小麦秸秆的液化效果较好,液化率为75%,此时EL的得率为18.11%;经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秸秆在反应过程中发生降解;液体产物中包含醛、酮、酯、酚、酸类等多种含氧化合物,纤维素降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苷、乙氧基甲基糠醛等中间产物,并最终转化为乙酰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乐夫  蔡俊修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102-104,126
福建在发展中同样面临着能源、“三农”和环境的困扰,更因缺油少煤及矿产资源不丰和丘陵山地过多而倍感艰难。但在生物时代本省丰富的林业产品成了价值颇高的可再生资源,可提供制作生物柴油的原料和用于造气,其市场广阔。因而只要调整思路,扬长避短,就能战胜上述困扰,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侯琦 《山东林业科技》2011,41(2):106-108
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和生物燃油成本的改善加剧了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植物种子油脂作为提取生物质能—生物柴油的原料,其合成调控机理的研究和应用对石化能源需求的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本文系统阐述了生物柴油的特性,及植物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以及转录因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木质生物质快速热解生物油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木质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热解技术是国内外木质生物质能源化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在简要总结木质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对快速热解过程中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压力、气相滞留时间、木质生物质物料特性、催化剂、热解反应器等因素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提高生物油产率的快速热解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世界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中国生物质资源状况和国内外生物质成型燃料成型技术及成型设备的应用现状,并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途径和方法,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林剩余物等生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木质生物质环境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广杰 《木材工业》2006,20(2):16-18
以森林为主体的木质生物质是一种"再生可能的、来源于生物的有机资源".生物质资源代替化石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集中讨论利用木质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化学、热化学变换方法,制备功能性环境材料的技术路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普洱市发展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的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普洱市的能源消费现状与工业生物质能终端消费情况,分析了普洱市林业、农业秸秆资源概况,展望了普洱市发展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对策,指出普洱市可基于现有较发达的木材工业体系,优先建立与发展基于林业生物质资源的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带。  相似文献   

18.
研究松香的主要成分枞酸在磷钨酸季铵盐[π-C5H5N(CH2)15CH3]3PW12O40/H2O2催化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反应,考察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枞酸氧化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气质联用谱对氧化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和条件下,磷钨酸季铵盐能较好地催化过氧化氢对枞酸的氧化反应,枞酸的共轭双键已被破坏,枞酸氧化产物主要为脱氢枞酸、7-羟基-脱氢枞酸和7-羰基-脱氢枞酸;在本实验最佳的反应条件(枞酸5 mmol,催化剂0.084 g,30%H2O20.9 mL,温度30℃,反应时间5 h)下,枞酸的氧化转化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