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对荷斯坦泌乳牛发情揭发率和受胎率的改善情况。试验选用澳亚集团东营神州澳亚四场的2237头泌乳天数为40~200d的各胎次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2组,未佩带项圈的806头为对照组,另一组佩带有项圈的1431头为试验组。对照组依靠尾根涂蜡笔进行发情揭发,试验组依靠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发情揭发,尾根涂蜡笔作为校正对比。另外,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相同的日粮,采用相同的预同期繁育方案,并且是相同的繁育人员。整个试验期持续6个月。结果表明,试验组发情揭发比例与配种比例都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期的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10个百分点,P<0.05),配次为1、2~3次时的受胎率,试验组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将近10个百分点,P<0.05);试验组全期的发情揭发率高于对照组(高3个百分点,P>0.05);试验组全期的21d怀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4个百分点,P<0.05)。因此得出,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涂蜡笔进行发情揭发工作,并可提高合计配次受胎率、情期受胎率、发情揭发率和21d怀孕率,以及提高夜间的发情揭发率和受胎率,有助于改善繁育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较直观、快速、便捷的繁殖评价方法,为高效奶牛繁育进行有效评价提供科学理论支撑。[方法]对南北疆不同养殖模式的6个规模化牧场进行相关繁殖数据收集与整理,并分析21天妊娠率与发情揭发率、受胎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以发情揭发率、受胎率为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影响奶牛怀孕的关键因素进行全面客观评估。[结果]成母牛21天妊娠率与发情揭发率、受胎率显著正相关(P<0.01),并建立相关回归方程,青年母牛:Y=-0.532+0.906X+0.599Z,R2=0.990;成母牛:Y=-0.282+0.701X+0.415Z,R2=992(其中Y为21天妊娠率,X为受胎率,Z为发情揭发率)。[结论]繁育人员可借助回归方程预测相关指标,快速、准确、便捷地在发情揭发率、受胎率两个关键性指标上提升,为牧场月度繁殖评估提供准确依据,为实现牧场高效奶牛繁育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及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和分析发情监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选择甘肃省平凉市某大型养殖场的300头母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穿戴牛项圈监测牛群生理数据来判断发情情况,比较和分析该牛项圈发情监测技术和人工直接观察法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差异显著性。结果可知,项圈检测法鉴定的发情经产母牛和育成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显著高于人工直接观察法(P>0.05)。与人工直接观察法对比,牛项圈监测法能够显著提高繁殖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这为今后优化和改善农牧场饲养管理条件和提高牛群生产性能奠定基础,也为促进我国养殖经济效益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计步器监测系统对奶牛场繁育指标(受胎率、发情揭发率)的影响,及奶牛活动量同牛只健康状态的关系,本试验筛选出未孕健康牛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利用计步器监测系统及人工观察方法对奶牛进行发情鉴定及配种工作,然后统计这两种方式对奶牛受胎率和和发情揭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人工观察相比,使用计步器观察奶牛发情后,两名配种人员所配牛的受胎率均有所提高(32.71%VS 35.65%,34.94%VS 38.91%);且使用计步器的发情揭发率远远高于人工观察方法(99.15%VS 71.59%);计步器所记录的活动量同奶牛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结果表明,计步器的使用可在帮助规模化牧场提高繁育指标的同时,也帮助技术人员及时找出病牛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是现代化牧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陕西省千阳县奶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全县奶牛繁殖育种水平和奶牛单产,千阳县畜产局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为八戒等4个规模奶牛场配备安装了阿菲金(AfiMilk)计步器1 000只,建立了4套奶牛发情监测系统。计步器使奶牛发情揭发率提高,使更多的奶牛准确、及时地配种,为牛场增加了产犊数和产奶量,是牛场提高受胎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新兽药维生素ADE注射液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试验选取190头60 d以上不发情或未受孕荷斯坦奶牛,分别在4个牧场按同一试验方案开展试验,每个牧场分为对照组、试验1~4组,其中对照组不予给药,试验1~4组分别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氯前列醇钠(GnRH+PG-Cl)、GnRH+PG-Cl+维生素ADE注射液、维生素ADE注射液、维生素AD+维生素E注射液,以观察维生素ADE注射液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奶牛配种后45 d经直肠检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个牧场各试验组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均明显升高,其中试验1组、试验2组受试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均呈现出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3组和试验4组受试奶牛发情率表现为显著提高(P0.05),受胎率为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维生素ADE注射液与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或单独交替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  相似文献   

7.
选择产后40d以上未妊娠的健康、膘情良好、无明显繁殖疾病的荷斯坦牛113头,根据产后天数、胎次随机分成2个试验组,其中试验Ⅰ组50头,采用同期排卵程序处理,试验Ⅱ组63头,不采取任何处理,自然发情并配种,然后观察两组牛的发情和配种受胎情况。结果表明,同期排卵程序组发情率为76.00%,比自然发情组高18.86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但21d妊娠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同期排卵程序组与自然发情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56.26%、50.00%,差异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程序组中黏液好的奶牛受胎率为59.09%,黏液差的为50.00%,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同期排卵程序可以比自然发情获得更高的发情率和21日妊娠率,适合在牧场中广泛应用,并可以作为重要的牧场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补饲对母牦牛的同期发情试验及适时授精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初,对青海贵南县126头3-10岁受体母牦牛实施了同期发情试验,分别采用放置阴道栓和生殖激素肌肉注射法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对所选取的受体母牦牛采取不同程度的补饲方案,结果表明补饲组Ⅰ发情率达到91.83%,受胎率达到77.56%,补饲组Ⅱ发情率达81.44%,受胎率达到77.11%,对照组发情率达到59.38%,受胎率达到53.13%;补饲组Ⅰ比对照组的发情率提高32.45百分点,受胎率提高24.43百分点;补饲组Ⅱ比对照组的发情率提高25.06百分点,受胎率提高17.78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36头崇明白山羊,分为对照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 lx光照强度的试验B组母羊繁殖性能最优,与对照A组和试验C组相比,发情率分别提高16.67和8.34百分点,受胎率分别提高4.04和1.82百分点,胎均产羔数分别提高5.35%和2.40%。  相似文献   

10.
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生产安犏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隔离断乳+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隔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实施犏牛生产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67.50%、61.67%、56.67%和95.59%,分别提高38.33、35.83、35.83和11.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00%、83.00%、78.00%和96.16%,分别提高23.95%、25.76%、34.49%和7.25%,差异显著(P<0.05)。采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显著提高当年产犊牦牛和隔年产犊牦牛的发情受胎效果,杂交后代犏犊牛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针对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三个千头规模牧场进行B超技术实际生产应用,对三个牧场不同年度有无使用B超技术的牧场分别进行配种后30d早孕诊断,提前检出空怀牛及时处理并再次参加配种使之怀孕,减少空怀饲养成本。通过B超技术应用并收集配种率、受胎率和繁殖率等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超应用于三个牧场可促进成母牛实际配种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21个百分点(P〈0.01)、21个百分点(P〈0.01)、19个百分点(P〈0.05);促进成母牛月平均情期受胎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3个百分点(P〉0.05)、6个百分点(P〈0.05)、3个百分点(P〉0.05);促进成母牛年总繁殖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5.1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B超应用于青年牛的早孕诊断与繁殖管理,效果不明显(P〉0.05)。在分析研究中,在南方夏季高温减少配种的条件下,应用B超使6~11月平均配种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并由配种后30d使用B超早孕诊断与60d复检对比差异可知,60d直检空胎率相比较降低了25.65个百分点,30~60d之间的胚胎损失率为4.92%,这也反映该公司牧场牛群质量和饲养管理等整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同期发情是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的繁殖技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同期发情可以诱导母牛发情,提高母牛的排卵率,大幅提高不发情母牛的受胎率,最终提高繁殖效率。文章主要从母体的选择、不同的发情处理方法、与胚胎工程技术以及定期输精技术结合几个方面对同期发情技术在牛繁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TAI)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国良 《中国奶牛》2008,(12):33-35
应用生源结合诱情素的定时输精程序。对不发情、卵巢静止的奶牛以及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发情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74%,而正常配种的情期受胎率为49.8%.提高24.2个百分点;对卵巢静止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有效率为97.2%,情期受胎率为64%:对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68.6%,按正常方式配种的奶牛情期受胎率为45.6%,情期受胎率提高23个百分点。结论:定时输精程序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具有明显效果.适合国内饲养条件下任何奶牛场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成会 《中国奶牛》2009,(11):33-34
笔者选用120头经产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原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项目组研制的4%预混合饲料的日粮,研究其对经产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项目组研制的4%预混合饲料可以改善经产奶牛繁殖性能.产犊后试验组初次发情天数为34d,对照组为43d;产后60d内发情率和产后第一次配种受胎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3.2个百分点和3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韩文雄 《中国奶牛》2012,(20):55-56
我国东北地区地域辽阔,饲草资源丰富,是发展奶牛、肉牛的主要产业带,但是东北地区冬天较冷,对奶牛养殖有一定影响,在繁殖方面会影响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雌性激素对奶牛的发情和配种妊娠有一定效果。为了提高奶牛的发情率和怀孕率,本试验于10~12月份在阜新地区,随机选择了一些青年牛分为对照组、促排卵素组和促黄体素组,探讨提高受胎率的方法,结果显示受胎率并没有显著提高(P>0.05),下一步应该从其他方法再做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绵羊人工授精效率和种公羊利用效率,笔者采用CIDR+PMSG方法在羊非繁殖季节对150只肉用绵羊分10批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结果表明:72 h内同期发情率达到98.67%;绵羊最集中发情的时间段为37 h~48 h,共有134只羊发情,占试验羊数量的89.33%。同期发情后配种第一情期受胎率为61.49%,说明该同期发情方法可以在非繁殖季节中绵羊繁殖,尤其是肉用种羊繁殖中推广应用,并为今后绵羊生产上采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4):65-66
选取80头试验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限位栏饲养和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饲养,2组日粮相同。测定了妊娠母猪2个繁殖周期,严格跟踪记录母猪的繁殖记录。结果:采用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的母猪在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指标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产程、断奶窝重、总发情率、断奶7 d内发情率及受胎率等繁殖性能上与限位栏饲养模式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HHIS智能化母猪饲喂系统在关键的繁殖指标上优于传统的限位栏饲养,在今后规模化的养猪场推广智能化饲喂系统对提高母猪的生产成绩、提高养猪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甘肃静宁一些地区发情季节可繁黄牛普遍出现的不发情症状,随机选取50头适繁黄牛,应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进行授精,并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E,共有36头受胎,受胎率达到72%。结果显示,应用同期发情技术可提高黄牛受胎率,为应配黄牛在繁殖季节能够适时发情配种,解决空怀难题,提高黄牛受胎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涂蜡笔方法在母牛发情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繁殖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有60%奶牛的发情行为表现在夜间,高产奶牛发情行为更不明显,暗发情比例增多,给繁殖工作带来挑战。通过提高发情鉴定率和配种率来提高繁殖力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利用涂蜡笔技术,通过观察蜡笔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判断奶牛是否发情是一项简单易行且准确率高的技术。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以期更多的牧场能推广使用,提高奶牛发情鉴定率、配种率和繁殖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复合添加剂对母猪健康与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以往繁殖正常的第3~4胎次、体重和体况相近的长大二元经产母猪4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于母猪妊娠1个月开始试验。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母猪在基础饲粮中每天每头添加一剂复合添加剂,每月连续使用7天,至母猪断奶前结束,全程跟踪测评两组母猪的后续各项繁殖性能及其所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猪繁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提高1.45头(P<0.05),试验组母猪分娩的滞产率、早产率和哺乳期三联症发病率分别降低10、15和10个百分点,日泌乳力提高20.63%(P<0.05),初乳中IgG含量提高24.00%(P<0.05),初乳中各项营养成分也有改善的趋势(P>0.05);在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所哺乳仔猪的初生窝重提高17.65%(P<0.01),21日龄断奶窝重提高19.21%(P<0.01),哺乳期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9.40%(P<0.01),试验组哺乳仔猪腹泻指数降低48.27%(P<0.01),其健康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在断奶母猪再繁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母猪体况评分提高21.57%(P<0.01),其在7天内和14天内的发情率分别提高10和15个百分点,情期受胎率提高7.77个百分点。试验证明,经产母猪饲喂复合添加剂不仅能有效改善母猪的产仔、泌乳性能及其所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性能,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断奶母猪发情配种受胎率等再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