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构建并实施了"1.5+1.5"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双交替"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双模式"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多方参与的"双评价"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国高职教育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发展迅速,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员工之间脱节的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遵循培养方案与岗位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技能标准对接,在生物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了"三段结合、1+N与1+1,四方互选、双主体管理"等创新管理方法。同时,建立了系统的评价制度,保障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培养质量,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解读1+X证书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现状,提出了在1+X证书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三教"改革。在教材上,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体现;在教法上,强化职业真实任务的训练;在教师上,强调教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升的"三教"改革思路,优化食品类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方案,助力高职院校人才职业技能培养能力的提升,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261-262
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是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及共同制订考评标准等措施,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实践,并提出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发展迅速,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员工之间脱节的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校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遵循培养方案与岗位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技能标准对接,在生物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采用了“三段结合、1+N与1+1,四方互选、双主体管理”等创新管理方法。同时,建立了系统的评价制度,保障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培养质量。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1+X"证书制度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为例,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创建"课堂+网络平台+企业"的教学模式、创新"课证融合"评价体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同类型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也是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我国自2015年以来进行了三批试点,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分析现代学徒制内涵和特征、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环节、策略、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职业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得出:产教融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基地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育人平台、校企深度合作是打造"技术技能型"教学团队的有效措施、产学研融合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等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农业装备技术专业招生困难,农业装备相关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共建农业装备专业建设委员会、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立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构建闭环质量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现代学徒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装备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校企合作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构建适宜本校实际的课程改革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校企合作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高职育人培养全过程,有利于提升高职发展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务实的校企合作。本研究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类专业创新现代学徒制为例,探讨了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并着重阐述了建立以“五双”和“五定”为特征、可推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从而为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提出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学生。将职业教育从学校延伸到了企业,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本文结合休闲农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构建现代学徒制"四轮交替,实操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向流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以及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五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建设性意见,这将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基于国家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重视,提升培养水平与就业质量的自我需求,我院与吉林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协议成立现代学徒制班,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从做好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完善适应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和教学制度、强化校企"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重构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核心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总结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1.5+1.5"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招生就业机制,搭建起良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教学平台,拓宽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推进双证融合,将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卓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革新的重要内容,是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提出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导师与企业师傅联合对学生实施培养。将职业教育从学校延伸到了企业,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真正的融合。本文结合休闲农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构建现代学徒制“四轮交替,实操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向流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以及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五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建设性意见,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趋势,针对产教融合和课程改革的关系,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对该应用型课程进行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自编教材、案例式教学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并完成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提高,对产教融合下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65-266
现阶段"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陆续在全国高职院校推行,本文从阐释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意义入手,分析了证书入校、培训内容、考核机制、毕业监督等环节的工作要点,围绕实行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探索新型教学培训模式、建立专业师资教育团队、开拓校企合作多元路径四个层面,探讨了将1+X证书制度应用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