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斜坡的存在,坡上基础的极限承载力相比平地时有所下降,设置裙板可提高其承载力。目前关于坡上裙板基础承载力的研究尚不充分。以黏性土坡上裙板式条形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在不排水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首先通过与承载力理论解的比较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大量算例分析了影响承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坡角对承载力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设置裙板可使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且承载力增幅随裙板相对高度增大而增大。当坡角较大时,基础与坡顶的相对距离对地基破坏模式和承载力有显著影响;随着基础与坡顶相对距离的增加,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的运动趋势受斜坡的影响逐渐减小,因此裙板基础的承载力逐渐增大。但当不排水强度较低时,裙板对承载力的贡献较小。根据数值计算得到的承载力影响因素,并结合前人的理论研究,推导坡上裙板基础不排水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公式通过引入折减系数来考虑斜坡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引入深度系数来考虑裙板对承载力的贡献。将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解进行对比验证了公式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边坡上修建建筑物时,基础距坡顶的水平距离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性,而目前缺乏合理确定基础距坡顶安全距离的方法。采用数值方法建立了不排水条件下黏性土坡上条形基础的计算模型,通过与经典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行性,然后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承载力系数变化趋势来确定安全距离。在大量数值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体强度、土体重度、基础宽度、边坡坡角等因素对于安全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归一化抗剪强度对于边坡破坏模式以及基础的安全距离都有较大的影响;当边坡较陡尤其是抗剪强度较低时,基础距坡顶的安全距离明显增大;当坡高大于一定值后对于基础承载力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通过结果整理,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安全距离的建议取值,为实际工程中确定建筑物在坡上的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16.0软件对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秸秆重组材梁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梁的极限荷载,并运用力学理论推导出秸秆重组材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传统榫卯连接方式应用于现代木结构的可行性,设计包含榫头、卯口、塞木和木楔片的燕尾榫梁柱节点,利用ABAQUS软件分析杉木燕尾榫梁柱节点的破坏模式、应力发展和弯矩-转角关系。通过分析梁柱节点受力机理,建立榫头四个挤压区域的几何、物理和平衡关系,推导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的表达式,提出基于幂函数模型的燕尾榫梁柱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公式。验算结果表明,该公式计算的节点初始刚度、极限弯矩,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仅相差6.46%、2.09%,可用于预测燕尾榫梁柱节点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桥梁极限承载力的双重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出发,基于虚功原理,阐述在几何非线性刚度方程有限元列式中引入非线性本构关系矩阵、合理考虑结构双重非线性问题的理论方法.归纳比较了第一类失稳破坏、第二类失稳破坏及强度破坏等极限承载力问题的概念.对宜昌长江大桥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总结了具有较普遍意义的同类桥梁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合木T梁的负弯曲性能,观察极限状态下构件的破坏形式,解析极限状态下构件的破坏机理,推导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以期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跨中荷载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方式进行研究,实测分析了两组试件的应变、挠度、抗弯刚度、极限承载力及延性结果,观察分析了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与破坏机理,基于Rammer剪切强度公式将弯剪强度理论值和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用兴安落叶松作为原材料,以剪跨比、跨高比为参数,设计制作2组即A组3根(高跨比1/12,剪跨比5.2)、B组3根(高跨比1/14,剪跨比6.1),共计6根平行胶合木T梁试件。将T梁反转成倒T梁,在两端简支条件下跨中加载产生正弯矩,使肋板受压、翼板受拉,模拟连续T梁跨中支承截面的受力性能。【结果】1)两组构件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受弯时极限破坏形态均为中部顺纹剪切破坏。2)两组构件相比,B组较于A组试件,屈服荷载降低9.7%,跨中屈服位移提高27.5%,极限抗弯承载力降低10.4%,跨中极限位移提高42.7%,抗弯刚度降低36%,延性系数提高22.4%。3)两组构件的荷载应变曲线在达到屈服点之前呈比例关系,满足平截面假定。4)受剪力滞效应影响,两组构件的跨中截面翼缘板正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匀,呈现随距离肋板中心位置越远而越小的关系,最大差值比率达30%。5)构建了弯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3.1%,匹配度较高。【结论】总结了胶合木连续T梁在跨中支承截面的受力变形规律,揭示了其破坏机理,构建了极限弯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经验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明确了地基设计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一原则,因此在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时荷载取值发生了变化。同时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取值、地基承载力计算规定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变化对软土地区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组竹是一种竹基高强复合材料,适用于装配式梁柱结构,但还难以满足现代大跨建筑结构的需求。在重组竹梁受拉区粘贴轻质高强的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可充分发挥重组竹的受压性能,提高重组竹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虽然重组竹的顺纹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呈完全线性,但由于重组竹的顺纹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故CFRP增强重组竹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需要采用非线性模型。笔者通过CFRP增强重组竹梁采用简支梁4点弯曲试验,在研究其受弯破坏模式与破坏机理的基础上,导出了CFRP增强重组竹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CFRP增强重组竹梁的破坏显示了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梁底分别粘贴一层、二层CFRP时,其极限承载力可分别提高14%和27%。  相似文献   

9.
石广辉 《林业科技情报》2007,39(3):59-59,61
探讨了筏板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方法,并对筏板基础的设计和造型原则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墙下条形基础的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较大比例时,宜考虑选用扩大基底面积的整片筏式基础。筏片基础具有减小基底反力,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墙下筏片基础广泛用于量大面广的多层或中高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11.
以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为基础,考虑桩-土(岩)共同作用,从理论上推导了桩身荷载与沉降关系的数值模拟的迭代模型。通过编制程序,计算得到桩顶的P-S曲线。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计算得到的P-S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说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计算大直径单桩的荷载与沉降曲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和迭代算法分析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CD生产函数模型用于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CES生产函数模型及其特征,推导出用该模型计算技术进步作用的公式,从而使CES生产函数理论在评价技术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方面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评价斜螺钉连接钢 木节点的剪切性能,探明其受力机理,以云杉胶合木、钢板和自攻螺钉作为研究材料,测试不同荷载方向与受力情况下斜螺钉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将试验数据与国外规范中的计算模型进行对比,提高了侧边钢板 胶合木(钢 木)斜螺钉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自攻螺钉与剪切面之间的角度变化对其在钢 木节点承受剪 压复合应力的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当偏转为剪 拉复合应力时,节点承载力明显增大,并在30°~45°获得最大值;剪 压复合应力时,现行EC5公式计算剪 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非常不安全;EC5的刚度预测结果在剪 压复合应力区和垂直剪切面钉入时,与试验值吻合度很高,但对剪 拉区节点的滑移模量没有预测性;将Tomasi模型应用于斜螺钉连接钢 木节点滑移模量理论计算时,在45°~90°时与试验值吻合度极高。单颗自攻螺钉的抗拔刚度计算节点滑移模量的方法极为有效,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顿迭代法悬索线形与拉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悬链线的标准线形出发 ,推导悬索无荷线形及拉力的计算式 ;通过建立状态协调方程 ,导出有荷水平拉力与有荷挠度的关系 ,运用牛顿迭代的数值解法求解悬索有荷线形与拉力。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元法钢丝滚道轴承接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可耕 《森林工程》2007,23(5):39-42
对钢丝滚道球轴承滚动体与钢丝滚道的点接触问题进行研究,由Hertz接触理论给出接触区的主要几何参数,应力极值以及接触体弹性趋近量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实际应用进行简化,计算出所研究轴承接触区的主要参数。在对钢丝滚道球轴承点接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对钢丝滚道球轴承的接触问题进行仿真。对仿真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结果相比较,对其不同之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戴璐  肖浩楠 《林产工业》2020,57(1):29-36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对不同榫长的实木榫卯连接梁柱节点和榫长为75 mm的不同层数的正交胶合木(CLT)榫卯连接梁柱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受力状态并提取荷载-位移曲线,与使用金属连接件连接的梁柱节点承载力进行对比,探究将榫卯连接应用在现代木结构中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榫长75 mm的榫卯连接梁柱节点承载能力处于M8和M10螺栓连接梁柱节点的理论承载力之间;当榫长增大时,节点的最大承载力逐渐提高,榫长150 mm的榫卯节点承载力已经略微超过M12螺栓连接时的理论承载强度,说明榫卯连接梁柱节点在承载能力上可以满足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使用要求。由于榫卯节点的承载力主要受到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因此相比于实木连接榫卯节点,CLT榫卯节点的承载力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治深厚层软土能够有效减少路堤工后沉降,增加路基稳定,提高地基承载力,施工快速方便。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效果不明显,水泥土强度一般较低,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朱琳  强添纲  王春蕾 《森林工程》2010,26(6):66-68,91
通过对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的分析,得到影响公交专用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因子。结合传统的道路通行能力理论公式,以哈尔滨市新阳路路段为例,在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相互交织影响的具体情况下,考虑到城市道路环境的自身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公交专用道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别设定相应于不同情况下的修正系数,改进传统计算公式,从而建立适用于哈尔滨市新阳路路段公交专用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黄河小浪底库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机械组成及碳库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风化度上层高于下层;从裸地到乔木阶段,土壤风化度逐渐增大,土壤的发育逐渐成熟,从草本到乔木阶段,随着进展演替,对土壤的形成及发育作用依次升高;(2)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随着进展演替,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粘粒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