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万亚平  王浪 《农业科技通讯》2022,(5):220-221+224
本文作者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对松大蚜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松大蚜的安全防治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松大蚜在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一年发生多代,一代平均历时18 d,以受精卵在针叶上、1~2年生嫩枝上越冬;每年发生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保护和利用天敌对松大蚜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是我国常见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为更好评价七星瓢虫在油松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状况,以利于在生产中有效的应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观测了七星瓢虫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油松和荆条上2种蚜虫——松大蚜(Cinara pintabulaeformis)和棉蚜(Aphis gossypii)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在棉蚜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松大蚜的种群数量时,七星瓢虫明显喜好捕食棉蚜;在松大蚜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棉蚜时,则喜好捕食松大蚜;在2种蚜虫种群数量相近,或者松大蚜种群数量略高于棉蚜时,七星瓢虫仍较喜好捕食棉蚜。  相似文献   

4.
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松大蚜发生初盛期用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对松大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根据松大蚜的生物学特性和虫态结构,在化学防治时应连防2~3次,间隔7~10 d,为提高药液的沾着性,建议配置药液时加入0.1%的中性肥皂液或中性洗衣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松大蚜成蚜和3龄若蚜对鲁山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试方法研究松大蚜对油松的松针、嫩枝、鲜球果、干果主干以及黑松、白皮松、赤松、刺槐、胡枝子、侧柏、合欢、黄荆这些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成蚜和3龄若蚜试验结果一致,油松和白皮松对松大蚜有明显的招引,赤松和黑松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侧柏、刺槐、胡枝子、合欢、黄荆不会成为松大蚜的危害和寄主对象。[结论]油松的嫩枝挥发物质对松大蚜有显著的招引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延安市城市绿化区松大蚜的危害情况,总结分析了松大蚜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生特点,从技术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从保护绿化成果的层面探讨了城市绿化和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松大蚜是松树重要害虫,为害油松、华山松、马尾松等1~2年嫩梢或幼树枝干。在掌握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16S rRNA-RFLP方法分析了同一样地柏大蚜和松大蚜体内细菌的组成。结果表明:2种蚜虫体内细菌主要由其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和次级内共生菌Candidatus Serratia symbiotica组成,但各自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在柏大蚜克隆文库中,B. aphidicolaCa.Serratia symbiotica分别占37%和56%,还有少量的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占7%;在松大蚜克隆文库中,B. aphidicola和Ca.Serratia symbiotica分别占66.7%和33.3%。表明2种蚜虫体内的微生物组成比较简单且相似,内共生菌种类相同。  相似文献   

9.
松大蚜属常见的松树类害虫,在城市园林绿化松树上很常见,主要危害松树有油松、雪松、白皮松、樟子松等。危害方式以剌吸嫩枝或嫩叶汁液造成枯针、枯枝、落叶,严重时树木植株死亡。本文总结了松大蚜在城市园林绿化松科类树种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了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为今后园林绿化管理和森林经营活动中开展科学有效地防治提供技术借鉴,确保生态绿化成果安全。  相似文献   

10.
油松叶部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介绍了油松叶部松大蚜、松针蚧壳虫、油松红蜘蛛、松赤枯病、松针落叶病等主要病虫特征,生活习性,发生律规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汉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73-9775,9902
对湖南省娄底市城区的主要园林植物常见害虫种类、危害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多年调查,并在分析娄底市城区园林植物虫害持续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和本溪3个城市气象站及其周围各县气象站1960~2006年年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的年季动态,以及城市热岛与城市发展指标如城市人口数量和绿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热岛均表现为冬季热岛强度最强、夏季最弱,但沈阳热岛强度秋季最弱。沈阳市和鞍山市城市热岛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25℃/10a和0.16℃/10a,而本溪市则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44℃/10a。城市热岛与城市发展指标如城市人口数量和绿地面积的关系是复杂的,只有城市发展指标达到一定的阈值后,才会对城市热岛强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松树病害,是我国近40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林业灾害。目前,该病害已经在我国18个省(市、区)造成了大面积的松树死亡。由于全国范围内的松材线虫病疫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同疫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年均温度10 ℃以下的辽宁疫区与其他疫区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与其他疫区相比,辽宁疫区的松材线虫虫株耐寒性更强,且发现了新的寄主树种红松、樟子松和落叶松以及新的媒介昆虫云杉花墨天牛。这些差异不但给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而且增加了疫情继续向北扩散的风险。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符合辽宁疫区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的有效防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市绿地发展历程和问题进行剖析 ,指出公园绿地数量少且分布不均、防护绿地缺乏、生产绿地不足、绿地布局和网络体系不完善是吉林市绿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 ,①确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总体控制指标 ,即到 2 0 10年吉林市城市绿地率为 5 1 31% ,人均绿地 4 2 6 2m2 ,人均公共绿地 5 6 7m2 .②给出了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一般模式 ,该模式强调波状和辐射状分布态势相结合 ;环状绿地与楔型绿地相结合 ;各类分级绿地与游憩系统相结合 ,使城市形成整体的绿地网络系统 .③提出了 4条规划措施 :其一 ,增加公园绿地数量 ,促使均衡分布 ;其二 ,加强生产防护绿地建设 ;其三 ,营造楔形绿地、沿江绿地和道路绿地 ,构造水网、路网与绿网协调的绿地系统 ;其四 ,加强城市外缘大规模环状绿地建设 .最后 ,对该规划 10年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生命支持系统,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建设质量也逐渐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态城市的提出与建设,城市绿地生态效能的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城市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必然趋势。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从降温、增湿、固碳放氧、降噪、抗污染、生态保健、生物多样性保护7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绿地生态效能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归纳了生态效能的研究方法、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规划的构建途径,以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宏旭  董雨欣  刘慧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7-10499
在城市特色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分析了城市绿地特色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表现方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为例,解析了城市特色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形成"百年古堡,百企百园"的城市特色框架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提出适合于城市自身发展特色和生态特征的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区域大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城市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方式4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开展,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使城市绿地空间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在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GIS技术在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国内GIS技术在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中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Voronoi图法和网络分析法相互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城市绿地的布局情况,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城市市域范围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工作基础,在价值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变预测,更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并衡量城市市域范围内现有生态存量与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从而预先进行规划回应。  方法  为明确承德市域土地空间利用演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合RS与GIS技术,对承德市市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对承德市域范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6年承德市域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存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  结果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18年间(1980、1990、2000、2010、2018年,共5期)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1 038.51亿、1 035.93亿、1 036.09亿、1 009.71亿、999.36亿元。同时,模拟结果显示,2026年承德市域预测服务价值仍将处于下降趋势,价值降幅约为9.97亿元。  结论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维度呈现明显斑块状分布,核心服务功能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林地区域,时间维度出现显著功能缩减,核心缩减区域集中在各市县已建成区边缘区域。本研究从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发展预测等多方面总结了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和空间变化规律,从而为承德市域后续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和管控策略的拟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以太原市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内)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以及GIS相关技术,对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偏少且各行政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杏花岭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最小仅为0.99 km~2,占研究区的2.37%;②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较差,仅有不到50%的城市居民能在30 min内通过步行方式到达最近公园;③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其景观形状较为规则,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且斑块丰富度密度较低.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太原市合理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合肥市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对合肥市中心城区(二环内)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可达性的概念与原理,建立城市绿地可达性模型,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结果表明:1)绿地破碎化较为严重,但绿地可达性总体较好;2)绿地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仍存在不均衡;3)一环内外绿地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4)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结果能有效地评价城市绿地格局和服务功能,可为合理调整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