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油茶林果实成熟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宁市10年生油茶作为试材,对油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油茶营养诊断以及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茶各器官中,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n、Fe、Pb、Zn、Cu、Cd;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a、N、K、P、Mg,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Fe、Pb、Zn、Cu、Mn、Cd。土壤养分含量与油茶各器官养分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干的养分含量相关性最为紧密;土壤N、Zn、Mn、Pb、K含量与油茶植株养分元素含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土壤Mn与油茶各器官Mn元素含量均呈现正相关;土壤N与油茶干中N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土壤Cd元素含量和油茶各器官中Cd元素含量多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杉木叶片营养与土壤营养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杉木人工林叶片营养与土壤中N、P、K营养元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林龄中,叶片N、P含量与土壤N、P含量的回归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K与土壤中的K含量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接种根瘤菌后的马占相思苗木生物量与营养元素的相关关系,采用随机区组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苗木的结瘤率、结瘤量、生物量、叶片以及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苗木的生物量与结瘤率、结瘤量以及叶片的含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叶片的钾、镁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物量与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苗木生长的营养元素循环有明显的影响,即在显著的增加土壤氮素含量的同时,土壤的含磷量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竹林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元素对地表覆盖翻耕的响应,为毛竹林覆盖经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地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稻草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和自然生长(对照)的毛竹林0~50 cm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翻耕样地和未翻耕样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处理后,覆盖2年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0~1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2年未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10~20 cm土层除外)也均低于对照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则显著增加。(2)覆盖处理后,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得到增加;覆盖翻耕样地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翻耕处理与未翻耕处理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在0~30 cm土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与土壤各养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土壤养分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物酶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其它土壤养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地表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毛竹林土壤肥力,且覆盖翻耕措施较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根钻法研究黔中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不同层次土壤(0~20 cm和20~40 cm)细根的分布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在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中单位面积根量是20~40 cm土层的3~6倍;土壤中养分含量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马尾松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与土壤中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与马尾松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养分含量对生物量、根长密度的综合影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R~2=0.903、0.917),土壤养分(0~20 cm、20~40 cm)对马尾松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78、0.934),与树高线形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山核桃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显示,大别山山核桃适宜生长于微酸性土壤,其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粗脂肪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N及有效磷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钾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钠元素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钙元素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镁元素含量也与土壤pH值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阴香群落中幼苗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阴香幼苗营养元素含量幅度分别为:N 15.3-4.1 g/kg;P 0.4-0.2 g/kg;K 4.9-2.3 g/kg;Ca 16.1-1.9 g/kg。阴香幼苗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各器官中以叶的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各元素中以Ca的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61.12%,K的变异程度最低,变异系数为25.95%。阴香幼苗各元素之间相关性显著,但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主要是由阴香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季节土壤水肥配置下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对滇中高原常绿阔叶林林下土壤表层水肥的动态变化、滇青冈实生幼苗的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对不同季节间的比较与相关性分析表明:(1)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及有机质全年保持稳定,但全磷和有效磷呈下降趋势,而碱解氮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整体来看,除碱解氮外,土壤养分的全量及有效含量经过雨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7月时幼苗叶片的氮、磷、钾含量最低。与7月相比,5月、9月与11月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的增加(P0.05);滇青冈幼苗叶片在500μmol/(m~2·s)光照下净光合速率表现为5月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89μmolCO_2/(m~2·s),7月的净光合速率最低,为1.46μmolCO_2/(m~2·s);光合养分效率的季节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9月的光合养分利用效率最低;(3)林内土壤表层养分含量、滇青冈幼苗叶片中的养分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三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雨季后期土壤磷素的缺乏可能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合养分效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油茶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油茶叶片各生长指标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生长指标和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叶形指数与其它指标有负显著相关性,比叶重与其它指标间有正显著相关性,叶片养分中N、P、K的含量与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肥模式与叶片生长间关系密切。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的肥效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M5、M4、M2、M3、M1、M0、CK。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74-79
以北京永定河沙地平原造林银杏为对象,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调查不同施肥水平下银杏生长量、叶片养分含量,探讨适合北京地区银杏复壮的合理施肥制度。结果表明:1)施肥可以有效地促进银杏的生长,改善银杏叶片以及土壤的养分状况;2)在2年的周期内,施用复合肥的效果要优于施用有机肥;3)在2年的周期内,按春、夏两季施肥,每株每次施用0.50kg复合肥可以作为北京地区银杏复壮的施肥标准;4)银杏的生长量、叶片养分与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机质、p H值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红松1~2年生叶片和其林下生长的土壤为对象,研究红松叶片中磷含量、磷贮量及其林下土壤中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氮磷钾矿质养分含量。揭示叶片质量、磷素水平与各层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质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无关,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针叶磷含量无关,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2年生针叶磷含量显著相关。不同年生针叶的磷含量与各土层的速效磷含量都有显著的回归关系。针叶中磷贮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4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不同层次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明显;土壤pH、有机质及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樟树林较差;不同林分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变化规律,杉木林酶活性最高,枫香林酶活性最低;各林分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与土壤容重、含水率没有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5种酶的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省方竹林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方竹林土壤整体上呈弱酸性,不同养分元素间含量差异较大,有效锌、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和速效钾缺乏;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在pH值为7.0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和pH值对各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大小基本一致,有效锌和有效磷之间的相关性最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速效氮和速效钾之间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杏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杏树生长的影响情况,确定生物有机肥的适宜施用量,为杏园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细弦子村15年生的木瓜杏为试材,于2020—2021年,设置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1、2、3 kg/株的4个施肥处理(其编号依次为Ⅰ、Ⅱ、Ⅲ、Ⅳ)对杏树进行施肥试验,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的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叶片营养元素、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处理Ⅰ的相比,处理Ⅱ、Ⅲ、Ⅳ的土壤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其土壤pH值均得以改善。不同施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其作用效果也不同,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更加明显地提高果实品质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且能显著提高其固酸比,还能增加果实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土壤pH值与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叶绿素含量、单果鲜质量、固酸比及果实钾、钙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果实硬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叶片全钾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沙地银杏造林土壤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大兴区沙地银杏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处理间银杏生长量、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探讨适合北京地区沙地银杏生长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改善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促进银杏胸径、树高、冠幅生长;按春、夏两季施肥,每株次施用0.5 kg复合肥对银杏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可以作为北京地区沙地银杏培育的施肥依据;2年试验周期内,复合肥的施用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土壤中养分含量与银杏叶片中养分含量、银杏生长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揭示施肥通过改良土壤、增加叶片中养分含量,进而促进银杏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西雅长林场的八角林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八角林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及有效B含量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植株养分普遍缺乏,其中B含量缺乏最严重;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各养分间的关系复杂,不能简单看作是养分间的拮抗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油茶苗期不同器官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对150株油茶苗期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各营养元素之间分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含量最高,K和Ca含量次之,Cu和B含量最低;油茶苗期叶片中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其根与茎中N、P和K的吸附分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苗期的油茶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可以针对营养吸收分配规律开发新型油茶苗期专用肥。  相似文献   

18.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1年生湿地松幼苗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研究.试验设对照(CK)、连续性水淹(CF)和周期性水淹-干旱(PF)3种不同水分处理,每种水分处理均设置湿地松幼苗土壤与无植物对照土壤.测试的土壤指标包括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以及pH值.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土壤相比,湿地松幼苗实生土壤在PF组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H与AK除外);湿地松实生土壤在CK组的AK含量显著低于无植物空白对照组.除pH外,水分对湿地松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湿地松土壤PF组的OM,AN,AP,TK含量显著高于CF与CK组;无植物组的土壤磷、钾含量均不受水分含量的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可知:OM与AN,TN,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量N,P,K含量之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湿地松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需要较多钾元素,并能有效改变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水淹条件能促进湿地松土壤P,K的释放,并提高AP含量;这与水淹-干旱交替性变化加速湿地松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形成鲜明对照.若将湿地松幼苗种植于三峡水库库岸带,有可能由于土壤N,P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促进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新疆博州精河县不同土壤质地、不同结实期枸杞果园年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水平的分布特征,分别以沙壤土和粘土初果期与盛果期枸杞园土壤、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其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质地、不同结实期枸杞果园年不同生长时期土壤有机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不同,同期叶片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总体趋势为各土层土壤和叶片中N、K元素含量显著高于P元素,且叶片中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同期土壤含量;生长中期土壤中各种大量营养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叶片正好相反。(2)不同深度土壤其有机质、N、K元素含量表层(0~20cm)总体高于底层(20~60 cm),而P、Zn、Fe、Mn含量则正好相反,B含量则无明显差异。(3)对叶片而言,N含量总体呈现出"V"型变化趋势,表现在夏果膨大期和秋果采收后期较高,夏果采后花芽分化期较低;P和K含量则表现出随生长季节同步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Ca和Mg素含量全年各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初果期枸杞园均呈现倒"V"型,盛果期枸杞园均呈现正"V"型。叶片B含量呈现倒"V"型,均以夏果采后花芽分化期含量最高。(4)通过叶片与20~60 cm深度土壤相关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共获得37个叶-土营养元素回归模型,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以枸杞叶营养诊断为基础的测土配肥方案制定,提供了必要的量化模型参数支撑,有利于枸杞营养诊断体系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龄组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总氮(TN)、碳磷比(C∶P)、氮磷比(N∶P)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TN与C∶P,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铵态氮(NH~+_4-N)与土壤硝态氮(NO~-_3-N),C∶P,N∶P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C∶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P与N∶P呈极显著相关。2)随林龄的不断增加,土壤SOC,TN含量及C∶N,C∶P,N∶P表现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近熟林达到最高;土壤总磷(TP)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中龄林最低;土壤铵态氮与土壤硝态氮的含量无显著变化规律;而土壤养分含量逐渐降低。3)土壤容重随林龄的增加表现出降低的变化趋势,各龄组土壤容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土壤TP与土壤容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SOC,TN与土壤容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