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选用同一批次凝固型酸奶,研究锡林郭勒地区小型车间凝固型酸奶在不同储藏温度(4℃和20℃)下酸度、pH值及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凝固型酸奶在4℃储藏条件下储藏期内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且优于20℃储藏条件下储藏期内各项指标。为生产企业小型加工车间储藏酸奶及在最佳期限内食用酸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常温下已储藏1年的3种不同水分(12.6%、16.3%和18.1%)的自然带菌冬小麦为材料,测定3种不同温度(20℃、25℃和30℃)条件下密闭储藏空间内小麦呼吸时释放CO_2的量,研究储藏环境中不同氧浓度(0、2%、5%、10%和21%)对自然带菌小麦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速率随氧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安全水分小麦的呼吸速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受氧浓度变化影响不显著,高水分小麦的呼吸速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受氧浓度变化影响差异显著。在本研究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氧气浓度变化的呼吸速率数学模型,用以预测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自然带菌小麦的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30℃条件下,密闭储藏环境内N2、O2和CO2百分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 L规模的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在气调储藏时,对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的玉米可充分利用粮粒的自呼吸使环境中的O2浓度在21 d内迅速下降,后期可通过粮粒的自呼吸使O2浓度维持在5%左右,偏高水分的玉米在11 d内即可使O2浓度迅速下降,但后期O2浓度接近0%,无氧呼吸加剧.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30℃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研究者对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逐渐陈化而引起对面粉质量和烘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小麦陈化对面粉研磨性能有较大影响,同时也会明显地影响面团的流变学和烘焙特性。在该研究中还发现不同品种的小麦在同样的储藏条件和储藏期,其陈s化速率也有明显差异。小麦陈化对小麦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小麦陈化对面粗制品的营养价值也有影响。该试验采用小麦陈化加速试验,加速试验中考虑到高温、高湿、通风等储藏条件以及储藏中小麦的药剂处理等因素。小麦储藏中陈化对麦粉质量和烘焙性能的影响@唐为民…  相似文献   

5.
刘兵 《种子科技》2023,(13):4-6
小麦的储藏特性为吸湿性较强、耐高温、后熟期长、呼吸特性良好以及容易遭受虫害等,增加了储藏难度。为了合理调节新入库小麦粮仓内部的温度、水分,可以通过机械通风实现均衡粮温的目的,为新入库小麦储藏安全及质量提供可靠保障。鉴于此,文章阐明了小麦基本特点、小麦储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新入库小麦实行机械通风的优势,并通过试验的方式,围绕新小麦入库后实施均衡粮温通风对水分、温度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粮仓储藏小麦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粮仓的储粮性能差异,以鲁原205小麦为样品,每间隔2个月进行取样、检测,研究了小麦在装配式保温仓、装配式不保温仓和焊接式不保温仓3种类型粮仓中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小麦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保温仓中小麦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得最快,且脂肪酸值较高;保温仓中小麦的面筋指数基本不变,吸水率与干面筋含量最高,降落数值最低;保温仓稳定时间与粉质质量数上升幅度较大,弱化度下降较大,保温仓中小麦的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长度最短,且小麦的损失率最低。3种类型粮仓的储粮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装配式保温仓>焊接式不保温仓>装配式不保温仓。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区域内选择具有储粮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稻谷储备仓,实施了不同水分含量的实仓试验,采集试验粮表层温度、水分、CO_2浓度和真菌孢子计数等数据,探索试验数据与安全储粮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山东区域的小麦、稻谷、玉米的储藏安全受粮堆温度、水分含量的制约,温度、水分越高储藏安全风险越大,粮食水分含量与反映粮食呼吸状况的CO_2浓度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自然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稻谷的安全储藏,其水分含量不应高于13.0%、14.0%和14.5%。  相似文献   

8.
以6个小麦品种为载体,通过在储藏期进行破休眠处理及发芽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小麦品种的休眠表现及活力变化。  相似文献   

9.
储藏有效积温与小麦游离脂肪酸值上升速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正交储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储藏积温与小麦游离脂肪酸值上升速度关系。结论如下:①储藏积温对脂肪酸值上升速度影响显著;②储藏积温与小麦脂肪酸值上升速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6x-1.434,决定系数R2=0.9752。该回归方程将储藏积温与小麦脂肪酸值上升速度关系量化,可预测小麦品质劣变时间,指导储藏积温的控制从而降低小麦品质劣变速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25℃条件下,储藏密闭环境内N2、O2和CO2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L规模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无差异,偏高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在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并且这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其中储藏环境中CO2浓度在各时间段的大小为:偏低水分玉米安全水分玉米偏高水分玉米,且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安全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偏低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CO2的累积量在有氧呼吸阶段随耗O2量增加而增加,在无氧呼吸阶段CO2累积量和耗O2量无关。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25℃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收获小麦具有明显的后熟期,进入储藏过程,后熟期完成,其品质逐步提高。研究影响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几个常见指标,如小麦的物理结构、酶、脂类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发芽率、电导率等,以及这些指标与新收获小麦储藏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陈瑞  刘璐 《粮食储藏》2010,39(6):28-3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氧气浓度、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氧气浓度的气调方式中,2%和5%的氧气浓度可使水分在13.5%~14.5%之间、温度范围为15℃~20℃的糙米在5个月的储藏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控制在25%以内,而在21%氧气浓度的自然储藏条件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过了35%。另外通过比较21%氧气含量、水分13.5%不同温度条件下糙米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温下(30℃)的糙米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15℃和20℃的糙米变化要快。在150d的储藏期内下降了37%。且后者在60d出现一个转折点,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速率开始明显减小。其中高于15.5%的高水分糙米不宜储藏,实验验证了低氧可以延长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综合实验,并使用Design一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温度和氧气浓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水分和温度越低,糙米品质劣变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13.
对入库储藏在不同仓型内的同种、同年限及同产地的小麦,进行了持续三年的定期跟踪扦样检测,研究其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并对比其变化趋势。试验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容重、硬度指数、杂质、色泽、气味等品质指标并未有明显变化,而不完善粒、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均有下降趋势,且平房仓劣变趋势明显大于高大平房仓,试验结果有利于指导今后在高温高湿地区气候条件下小麦的长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4.
殷长举 《中国种业》2011,(Z1):73-73
小麦种子为颖果,种皮较薄,组织疏松,通透性好,在干燥条件下容易释放水分;在空气湿度较大时也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储藏小麦种子如果方法不当则容易霉变、生虫,影响其商品性和发芽率。要做好小麦种子的安全储藏工作必须先掌握小麦种子的特性并把握相应的储藏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选用5个同一生产年度的不同品种小麦,在同一储藏条件下对其容重、水分、面筋吸水量、粘度、降落数值和发芽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讨论各指标与储藏时间的关系及品种差异对各指标的影响,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容重、水分和粘度的变化趋于稳定,面筋吸水率和发芽率呈降低趋势,降落数值呈增大趋势;不同小麦品种的容重、发芽率变化差异不大;储藏1年后,不同小麦品种的水分、面筋吸水率、降落数值变化差异较大;容重与其它五个指标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也是选择容重作为小麦等级鉴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优化改造,通过对其储藏1年小麦淀粉品质与未改造对照库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高大平房仓优化改造对储粮不同粮层淀粉品质的立体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优化改造试验库18库在不同粮层小麦水分含量、吸水率、α-淀粉酶活性、糊化特性等方面都优于对照库8库,特别是对与空气接触温度变化较大的上层和粮温稳定的下层小麦品质调控用用较为明显。隔热保温材料及吊顶对小麦储藏期淀粉品质有积极作用,可在粮温、库温较高的夏季通过立体内循环将下层冷源充分利用,实现全年准低温储粮,提升储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大型浅圆仓节能减损储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储藏的能耗和品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华南地区大型浅圆仓小麦进行一次降温后,后期3年~4年采用小功率风机进行适当降温,可以确保粮食安全度夏,且粮食储藏期间品质变化不大,但在降低通风能耗、减少粮食水损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发芽小麦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了解了不同含量发芽小麦的各类品质变化状况,和芽麦品质劣变最为明显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发芽小麦储藏品质降低,因此在储藏中应加强管理.而芽麦含量在10%以下的,其各项品质基本正常.芽麦含量17%以上的小麦,品质差,但仍可进行搭配加工改善品质,以保证食品卫生和对芽麦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9.
高产冬小麦群体呼吸速率变化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表明,小麦群体呼吸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是单峰型曲线,开花前后达最大值.大群体的呼吸速率高于小群体,其高峰期出现早,后期下降迅速.群体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群体呼吸速率所占总光合的比例因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而异.拔节—孕穗;灌浆中期—成熟是小麦一生中呼吸比例较高的两个时期.两个品种全生育期呼吸/总光合的值平均为31.4%.基本苗少的处理呼吸/总光合的值依次低于基本苗多的处理.小麦群体呼吸速率与每亩分蘖数、叶面积系数、干物重之间,在孕穗期前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产量亦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群体呼吸速率高是群体生长旺盛的表现,但生产上要适当限制过高的群体呼吸消耗.减少基本苗可以适当降低群体呼吸消耗,对籽粒产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川渝主要储粮区(中温高湿区)偏高水分稻谷和小麦的实仓安全储藏预警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储粮条件下,稻谷和小麦中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生长均明显受到水分、初始带菌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耐藏性和储藏安全性明显优于稻谷。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数量变化可以作为监控即时粮情的重要参考指标,其良好的预警作用(高灵敏性和及时性)对粮食安全储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