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西玉  许国 《植物保护》1994,20(6):24-25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稻制种田侵染时期试验范西玉,许国(河南省信阳地区农科所464000)稻粒黑粉病在杂交稻制种田发生最重,病粒率一般达20%~40%,重者50%以上,严重影响制种的产量。本试验采用人工接菌和自然发病的方法,找出准确的侵染时间,为确定防治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于1994年在我县部分杂交稻大田和杂交稻制种田被发现.发病的根源是由于从浙江和江西南方病区调用了病种种植引起的,先是零星发生,未引起重视,后逐渐扩大,到1995年秋季全县有黄集、朱坝、东双沟、三河4个乡(镇)的杂交稻的大田发病,1995年5个杂交稻制基地有黄集的三许村和东双沟的姚韦村4个基地发病.  相似文献   

3.
罗元  梁宁 《广西植保》2003,16(4):11-1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自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新发现报导以来 ,在广西迄今仅知玉林、容县、武宣、武鸣、恭城、贵港和合浦等县市已有发生。但北流市隆盛镇自 2 0 0 1年晚造起也有此病分布。该镇平坡村坡尾组 2 0 0 1年晚造杂交母系秧田发病约 0 .2 hm2 ,2 0 0 2年早造杂交稻制种田发病 2 hm2 以上 ,晚造一般杂交稻病情便更重并估计使稻谷减产 75 0 kg/hm2左右 ,且在该镇香圩制种点也发病 2 0 hm2以上。  据初步调查 ,在隆盛镇水稻从苗期到分蘖期均可感病 ,但以分蘖期最重。水稻分蘖期发病 ,稻株叶片自上而下逐渐枯萎 ,最后稻茎基部的茎节和叶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杂交稻制种生产中出现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危害严重,影响了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笔者研究认为,用抗菌剂“402”浸种结合割叶期喷施多菌灵液,对制种田稻曲病防效可达85%左右,大面积使用取得相近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接种及病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感病品种情况下,气温决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否和潜育期的和短衣病斑长度;病害发生的最低温为12℃,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以上,而湿度决定此病发病率及严重度。结合主成分分析,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取决于温度/湿度及降雨量。台风暴雨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稻粒黑粉病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病穗率一般达60%以上,病粒率10%左右。以往对该病的发病程度常用病穗率或病粒率表示,而对该病的分级,则采用稻曲病的分级标准。病情指数是衡量病害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病情指数是依据分级标准及调查株数计算,故有必要对此病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以便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7.
《植物检疫》1991,5(2):143-144
1 必须改变制种基地发生检疫性病害的局面洪雅县是一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亚县。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的70%以上。1976年引进杂交水稻,为满足群众对杂交良种的需求,逐步建立了稳定的杂交稻制种繁殖基地。1984年,洪雅县植保植检站首次到制种繁殖基地进行产地检疫,未发现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细菌性条斑病,但省外补充对象水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发病普遍。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发生面宽,危害严重。为了确保健康无病良种的生产,县植保植检站同县种子公司本着把关与服务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我市为中稻区,杂交稻种植面积占50%以上,孕穗期后,纹枯病、云形病、叶尖桔病、叶黑肿病、鞘腐病、紫秆病、稻曲病、粒黑粉病等常相继发生,且早衰现象明显。1982—1983年曾用粉锈宁进行防病防衰试探性试验,发现有效。1984年组成协作组,对粉锈宁在中稻上的防病对象和效果、施用技术、防衰增产效应等开展了室内测定,和田  相似文献   

9.
匡石滋 《植物保护》1991,17(6):40-41
稻粒黑粉病(Tilletia horrida)是我县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其为害率是检验发病程度、防治质量及估计损失率的主要依据。在调查时,往往对病穗率较易调查,但损失率主要按每穗不同病粒数进行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南部的台州、温州市及中部杂交稻区大面积流行,2005年发病面积65万hm2,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近1亿kg,成为水稻上损失严重而又最难防控的重大灾变性病害。为了切实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几年来我们在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迁移扩散传毒、发病流行规律研究基础上,运用物理防治原理,应用防虫网隔离育秧进行防病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控虫防病效果,已在生产上较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采用塑盘育秧(秧本比1∶87),共设2个试验…  相似文献   

11.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生产后期的重要病害,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及其商品品质。泰州市红旗良种场地处江苏里下河圩区,从事杂交稻制种生产已近20a,每年的制种面积800hm2以上,是稻粒黑粉病的重发病区。多年的田间调查资料显示,黑粉病的发病率都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咸宁市稻曲病的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造成的损失也呈现加大趋势.2015年稻曲病发生面积达6 493.3hm2,其中重发生面积达730hm2.其主要原因是稻曲病菌源的广泛存在和易感品种种植面积增大,不利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不当,农民的防病意识淡薄.防治稻曲病应选用高产、抗病、早熟品种,及时清除菌源和种子处理,搞好健身栽培,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防病意识,加强监测预报,适时喷药防治.  相似文献   

13.
衢江区位于浙西金衢盆地,钱塘江上游。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浙江省制种基地,制种面积常年维持在300hm^2以上,但由于我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的影响,常常发生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稍有松懈,杂交水稻制种易受检疫对象细条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为害,不仅造成减产,还会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及其商品品质,甚至因达不到检疫要求,影响种子的销路,造成生产单位、农民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在博白那林镇多福村福绵生产队首先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之后发生面积,发生区域扩大而成为博白县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从发病程度,品种等方面的概述演变过程,分析原因 有:人为引种传病,杂交稻面积增大等。  相似文献   

15.
稻粒黑粉病 Neovossia horrida 是我县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其为害率是检验发病程度、防治质量及估计损失率的主要依据.在调查时,往往对病穗率较易调查,但损失率主要按每穗不同病粒数进行测定,工作量大,且易遗漏,为了提高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1985年在我省阆中县沙溪乡制种的自交系田内零星发生,1986年沙溪、石子两乡发病面积占制种面积的10%;1987年全县制种发病率为12%;1988年发病面积达500余亩,平均发病率为21.3%;与此同时,在生产上单、双交种上也有很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7.
灭黑灵防治稻粒黑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黑灵防治稻粒黑粉病药效试验陕西省安康地区植保站(725000)王显安稻粒黑粉病(Tiletiahorrida),群众俗称黑粉谷或墨黑穗病。过去,在安康地区仅零星发生,危害较轻。但随着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杂交稻制种田面积扩大,制种田母本发病率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们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要是在抽穗到扬花期对准麦穗喷洒多菌灵药剂,在正常发病年份均取得了明显的防病效果。本文根据作者1983~1990年的研究结果,对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技术提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供商讨.一、喷药适期近年来,我们防治小麦赤霉病推行的“主动出击”防病策略所提的喷药适期,笼统地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水稻生育后期遇台风大雨后,导致白叶枯病重复侵染年份的药剂防治策略,1981-1982年开展了以下试验工作。一、试验方法(一)大田病情普查 1982年9月1-2日受十四号台风影响,我县有九万三千余亩中晚稻发生了白叶枯病。病情稳定后,10月21日在新塘公社的老病区,对24丘成片连晚农虎六号进行了逐丘考查,所得数据通过数理统计,求其发病相关性。(二)人工盆栽接种 1982年7-10月,对原丰早(籼稻)、农虎六号(粳稻)、双糯四号(糯稻),汕优六号(杂交稻)等四个品种,进行了36期共72盆人工剪叶接种。每一品种从幼穗分化  相似文献   

20.
调查分析稻粒黑粉病、穗颈稻瘟等两系杂交稻制种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清除菌源、轮换制种、健身栽培、对口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