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瓜属三个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瓜属三个栽培种(即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的41个品种的子叶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南瓜属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共产生了10条酶带;其中,中国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大,印度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小。聚类之后发现: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关系较远.但不能把所有的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品种聚在各自的群落:  相似文献   

2.
瓠瓜作为重要的葫芦科作物之一,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瓠瓜分子标记研究大大落后于黄瓜、白菜等作物,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瓠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对促进瓠瓜重要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96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我国瓠瓜种质材料,利用插入/缺失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探讨我国瓠瓜品种间的基因差异和瓠瓜亚种间及亚种内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瓠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0.30~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8处可将96份瓠瓜种质材料分为8类,各种质材料分布较平均;相同瓜型的材料有聚集在一起的趋势,根据瓜型可将这96份瓠瓜种质大致分为3类。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4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不同地区来源红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红麻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分析44份不同地区来源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9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好、条带最清晰的21个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采用NTSYSpc-2.10e分析软件计算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图。[结果]21条引物共扩增出169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0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共14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4%;当在遗传相似系数为o.887处作切割线L1时,可将44份红麻材料中的32份栽培品种与12份野生半野生材料分开;当在遗传相似系数为o.897处作切割线L2时,可将32份栽培种进一步细分为4个亚群;栽培种与野生半野生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o.47~0.91之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性,而32份栽培种材料中,遗传相似系数在o.85~0.97之间,表明栽培种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较为狭窄。[结论]ISSR可以较好地确定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亲缘关系,能够为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组配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水平上的信息,可为开展红麻核心种质DNA图谱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花蕙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花蕙兰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为大花蕙兰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及其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标记方法对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的48个大花蕙兰品种和2个国产兰属原生种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了检测。【结果】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58条DNA带,其中253条为多态带(占98.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12.6条。50份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64~0.817,平均相似系数为0.581。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50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592处被划分为5大类群。【结论】供试50份种质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来源地、花色、花枝类型和杂交系谱有一定的相关性。RAPD技术能很好的用于大花蕙兰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8份籽用南瓜材料的3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从9.85%~206.82%,平均变异系数为45.85%.在主蔓刺毛、主蔓色、叶裂程度、白斑有无、雌首花天数、瓜梗长、瓜瘤有无、瓜面蜡粉、瓜横切面形状9个性状上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超过50%;2、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8份籽用南瓜材料分属于3个南瓜栽培种,分别是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在亲缘关系上,美洲南瓜和中国南瓜近,与印度南瓜远,与传统观点相一致;3、主成分因子分析分别从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个方面说明了耔用南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质量性状的贡献率达到50.98%,确定了叶色、叶形、白斑有无、花萼形状、花蕾形状、雌首花日期、主蔓色、主蔓刺毛、瓜梗质地、瓜梗基部膨大形状、瓜溜有无、瓜面蜡粉、瓜面特征、瓜横切面形状、种子周缘、种喙特征16个质量性状是区别不同籽用南瓜栽培种的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部分栽培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从120个10-mers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具有特异多态性引物对我国部分地区收集到的一些栽培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60条带中,有59条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多达6.56条;中国栽培南瓜资源在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IA树形图显示。除N23外.可将30份材料归为中国南瓜种、印度南瓜种及美洲南瓜种3类,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 50 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黄瓜育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重要外观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并利用全基因组设计 66 对 SSR 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供试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的瓜皮颜色、刺瘤、瓜皮斑纹具有多样性。66 对引物中有 32 对引物能够在不同黄瓜种质间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标记,这 32 对 SSR 引物共扩增出 280 个等位基因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 216 个、占片段总数的 77.1%,表明本研究筛选出的 32 对 SSR 引物遗传多态性较高,适用于黄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结果与所调查的种质资源性状表现结果较为一致。50 份黄瓜核心种质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 0.62、最高达 1.00。在遗传相似系数 0.754 处,50 份黄瓜种质材料聚为 7 类,即 9 份华南型材料聚为 6 类:I 类、III 类、IV 类、V 类、VI 类、VII 类,其中 IV 类包含 1 份中间材料与 9 号华南型材料;40 份华北型黄瓜材料聚为 1 类:II 类。表明华北型黄瓜材料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低、亲缘关系远;华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高、亲缘关系近、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背景宽、遗传多样性丰富。【结论】筛选出 32 对 SSR 引物可有效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 0.754 处 50 份黄瓜材料聚为 7 类,其结果与性状调查结果相吻合;华北型黄瓜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华南型黄瓜遗传背景相对较宽,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8.
萱草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系统收集萱草属种质资源的基础上,以155份萱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基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采用多次聚类优先取样策略构建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并对初级核心种质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3对引物对155份萱草属种质共扩增出396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9.21条,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64,不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642,依据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树状图,将155份种质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2)通过6次取样建立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包含32份种质(4个种、1个变种、27个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库为原始群体的20.65%,保留了291个(68.69%)多态性位点,其中‘黄花菜’类群种质8份,占‘黄花菜’类群资源总数的13.56%;‘萱草’类群种质24份,占‘萱草’类群资源总数的25.00%。(3)43对引物对32份核心种质共扩增出272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6.3256条,PIC值平均值0.6060,不同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7940;32份材料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  相似文献   

9.
田间调查了69份烤烟品种形态学性状,并进行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对69份烤烟种质资源进行SSR分析,估算遗传相似系数;结合这2种方法对69份烤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9份烤烟种质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32~7.83之间,平均为2.80,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30~0.96之间,平均为0.70.聚类分析结果为,供试品种大致分为国外优质种质及其衍生的后代、国内外地方品种、早花类型品种、晚花类型品种等几个类群.结合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对烤烟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揭示了烤烟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SCoT分子标记对28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UPGMA聚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8条引物对供试猕猴桃材料显示多态性,共扩增出75条清晰的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9.1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7.3%。遗传相似系数在0.47~0.86,显示供试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可将28份猕猴桃种质划分为3个明显的聚类分支,部分中华猕猴桃、2个软枣猕猴桃与多数美味猕猴桃种质聚类,显示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种质亲缘关系较近;部分中华猕猴桃种质遗传变异较高,并与大籽猕猴桃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理种源无患子的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筛选出的18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引物对12个来自印度和中国不同种源的无患子进行SRAP扩增,计算Dice遗传相似系数后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其亲缘关系,以便为今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选育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2个样本共扩增出253个带型,其中19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75.16%,样本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39,显示出无患子种内的相似度较高,遗传分化不明显。聚类分析表明:印度南的种源与其他种源产生较大的遗传分异,而印度北的种源由于地理纬度与中国国内种源较为相近,因此,和中国国内种源的遗传距离没有印度南种源相差那么大,各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基本服从正相关的关系。图2表3参12  相似文献   

12.
小白菜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 和SSR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SSR标记对小白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66对SRAP、1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9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稳定可靠的引物,对41份小白菜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19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2条,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数171条,多态性比例为32.9%。利用聚类软件进行分析,41份小白菜种间遗传距离在0.58~0.87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58处可将41份小白菜材料分为两大类。研究表明,小白菜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多数小白菜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有较大的相关性。SRAP标记适用于分析种质的遗传距离,从种质资源保存的角度分析,SSR标记能够较全面地保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糯高粱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用25对SSR引物评价了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结果显示,25对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28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81个,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变幅为0.17~0.62,平均为0.34。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0~0.95,平均为0.60,UPGMA方法将29份糯高粱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48处聚为2大类,其中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农艺性状近似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其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41份黄椒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福建省筛选出抗性好、品质优的特色黄椒种质资源,也为后续优良黄椒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以41份黄椒种质为材料,对12个数量性状和10个描述性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通过SRAP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表型测定数据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20%~39.98%,平均为26.61%,其中,叶柄长、果长、单果重和单株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大于25.00%,说明这些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基础。10个描述性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1985~1.0791,平均为0.5061,以花青甙显色程度最高,以节间茸毛、生长势和植株形态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基于表型测定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41份黄椒种质材料分成四大类,第Ⅰ类群包括11份种质材料,第Ⅱ类群包括14份种质材料,第Ⅲ类群包括5份种质材料,第Ⅳ类群包括13份种质材料,整体来说,性状相似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利用1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7条条带,其中有9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76.92%。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80~1.0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5处,41份黄椒种质材料被分为六大类群,第Ⅰ和Ⅵ群组均仅含1份种质材料,第Ⅱ群组包括4份种质材料,第Ⅲ群组包括29份种质材料,第Ⅳ和Ⅴ群组均有3份种质材料,来源地相同的种质聚为一类。可见,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比基于表型的聚类结果更倾向于亲缘关系的远近。【结论】黄椒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分子标记辅助黄椒新品种选育,筛选出亲缘关系较远的综合性状优良纯合材料,可有效解决辣椒育种中亲本选择效率低、育种进程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新亮  陈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21-1922,1938
以河南省常用的2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对河南省主要的审定玉米品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9个玉米自交系比较丰富多态,可分为四大类群,7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类合理.SRAP标记可用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6份番石榴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PCR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数据分析,建立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较丰富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6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8.18%;扩增结果可将36份种质资源较好地区分开,各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70~0.9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15;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处,可将36份种质资源分成4组,与形态分类结果大致相符合。结果表明所收集的番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较狭窄,但I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好地鉴别这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PBS)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枸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3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分别对34份枸杞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91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9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34份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7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2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89,表明34份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93,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可将34份种质分成5大类群,反映出栽培品种与野生种质遗传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析糯高粱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用25对SSR引物检测了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5对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出2.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81个,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变幅为0.17~0.62,平均为0.34。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203~0.949之间,平均为0.593,UPGMA方法将29份糯高粱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475处聚为两大类。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农艺性状近似的品种聚在同一亚类。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该研究中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南瓜丛生性状的种间转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对种间可杂交材料印度南瓜P1和中国南瓜P2,成功将中国南瓜丛生性状转入印度南瓜。初步分析表明,该丛生性状在印度南瓜中的形态表现和遗传规律与在中国南瓜中一样;它对印度南瓜的蔓生和半丛生性状呈完全显性关系。获得的丛生印度南瓜材料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良,可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印度南瓜早熟、优质,但单产的问题,也可为丛生印度南瓜育种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薄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薄荷地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及材料创新提供参考.[方法]结合SRAP和ISSR标记对48份不同来源薄荷种质材料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并根据扩增图谱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利用筛选的20对SRAP和ISSR引物从48份薄荷种质材料分别扩增出187和183条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97.33%和97.27%.48份薄荷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67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762,说明供试薄荷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8份薄荷种质材料可分为五大类,其中I类又可分为5个亚类,该聚类结果主要由品种差异决定,受地域影响较小;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处可将33份贵州薄荷资源分为四大类.不同来源的薄荷群体遗传多样性排序为引进群体>贵州群体>重庆群体>云南群体,贵州群体与引进群体遗传距离最大,与云南群体和重庆群体遗传距离较小,说明贵州群体、云南群体和重庆群体亲缘关系较近.[结论]SRAP和ISSR标记对薄荷种质材料的多态性检出率较高.薄荷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种内遗传变异较小.贵州薄荷种质材料的遗传基础较引进材料狭窄,与云南和重庆的薄荷种质材料遗传背景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