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11份瓠瓜种质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胁迫,测定并分析瓠瓜种质在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相对电导率、MDA、POD、SOD、Pro等生理生化变化,并通过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而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环境下,持续7d的高温胁迫处理,能够有效区分瓠瓜种质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
以从国内外收集的80份玉米(Zea mays L.)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重点考察植株空秆率和果穗结实率两个性状,对不同玉米种质的耐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耐热性存在差异,筛选出较耐高温材料9份,强耐高温材料1份。  相似文献   

3.
瓠瓜作为重要的葫芦科作物之一,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瓠瓜分子标记研究大大落后于黄瓜、白菜等作物,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瓠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对促进瓠瓜重要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96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我国瓠瓜种质材料,利用插入/缺失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探讨我国瓠瓜品种间的基因差异和瓠瓜亚种间及亚种内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瓠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0.30~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8处可将96份瓠瓜种质材料分为8类,各种质材料分布较平均;相同瓜型的材料有聚集在一起的趋势,根据瓜型可将这96份瓠瓜种质大致分为3类。  相似文献   

4.
以11份瓠瓜种质幼苗为试材,在低温弱光胁迫下,测定6个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主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对其耐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 d的低温弱光处理,能够有效区分瓠瓜种质的耐寒性;6个指标测定结果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能够对瓠瓜种质的耐寒性进行有效评价;聚类分析筛选出耐寒型种质2份,较耐寒种质5份,次敏感型种质3份和敏感型种质1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评价不同类型瓠瓜种质资源的广适性和抗逆性,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早春栽培的育种材料,同时为瓠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生育期分别调查55份瓠瓜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及品质等26个农艺性状,并对与生长发育及抗性相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2、B3、B10、B12、B16、B17、B18、B19、B20、B21、B23、B25、B28、B33、B35、B43、B45、B54、B55、B56、B58、B61、B64、B65、B66等25份材料在广适性、抗逆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瓠瓜种质资源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白粉病抗性和耐热性均与生长势、熟性、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即长势强、晚熟、生育期长的瓠瓜其抗病性和耐热性也较强.[结论]从55份瓠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25份材料既能适应上海地区的早春栽培,又能满足市场需求,可作为瓠瓜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结球莴苣耐热性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以10份结球莴苣种质材料为供试材料,研究结球莴苣耐热性的形态与生理生化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商品球率、中心柱重占叶球重的比例与结球莴苣耐热性关系最密切,可作为耐热性鉴定的基本形态指标;叶形指数和茎节间长与基本形态指标显著相关,而且在幼苗期就能反映品种间耐热性的差异,是早期耐热性较理想的鉴定指标;MDA、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也与基本形态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用作结球莴苣耐热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206份瓠瓜种质资源为试材,测定了其28项品质性状相关指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了基于因子分析的瓠瓜果实品质综合评估模型,并根据综合得分排序了优良度,结合二维排序图,筛选获得高品质种质材料。结果表明:206份瓠瓜种质材料28项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在2.71%~63.6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游离谷氨酸(Glu)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含水量,不同品质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子分析筛选出9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78%,其中第1公因子的贡献率为38.46%,主要集中于游离氨基酸类。根据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以指标避免重复和简单易用为原则,将指标简化为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Glu含量、蛋白质含量这5项代表性指标,并综合评估了206份瓠瓜种质材料的果实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瓠瓜高品质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培育耐热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水稻恢复系,对36份水稻恢复系在抽穗开花期进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不同水稻恢复系的结实率及其结实率下降率达显著水平;36个水稻恢复系按耐热能力聚类可分为4类,其中泸恢17、RHTR20、R1862和泸恢602属强耐热性水稻恢复系,可直接利用其配制耐高温杂交稻新组合,也可作为培育耐高温水稻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耐热速生叶菜是浙江省“渡夏淡”的主要蔬菜类型,芥菜风味浓、适应性广、抗性强,是耐热速生叶菜开发利用的优异资源。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到113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叶片形态、株型、长势、耐热性和苦味5个方面对113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首先从叶裂刻、叶面平皱、叶缘齿状、叶缘波纹、叶面刺毛、叶面蜡粉进行评价,筛选到优异叶型芥菜种质资源20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株型、长势、耐热性和苦味进行评价,筛选到叶型优异、耐热性强、速生性好、苦味适中的芥菜种质资源5份,为后续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0.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瓠瓜种子纯度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瓠瓜品种众多,且商业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愈来愈高,种子质量纠纷时有发生。为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瓠瓜种子纯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44份瓠瓜种质为试材,通过高通量测序自主设计开发适用于瓠瓜研究的SSR引物,从中筛选出8对诊断性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瓠瓜种子纯度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本方法建立的瓠瓜主栽品种标准DNA指纹可高效鉴别瓠瓜种子真伪及纯度,满足瓠瓜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种质资源多项生理指标的研究,鉴定耐热性种质材料。以7个猕猴桃种类的17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蛋白含量(protein)、PPO活性和PAL活性等8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热系数作为衡量耐热性的指标,将8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17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了华特、米良1号耐热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质资源开花期耐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6份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核心种质资源、18份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及6份自选恢复系为材料,在开花期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相对结实率为指标,对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差异,筛选出新的耐热型水稻材料6份。  相似文献   

13.
黄瓜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瓜的耐热性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获得了强耐热黄瓜材料3份,热敏黄瓜材料11份。以上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均可用作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所得耐热材料将为黄瓜耐热育种打下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探讨鉴定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方法,测定13份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在37℃/27℃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和12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指标在不同种质间表现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均大于10%,13份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将原有的13个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1.54%,对13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表现强耐热的材料有3份,3份材料表现耐热,4份材料表现不耐热,3份材料表现热敏感;建立黑叶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的数学模型:D=0.019 76+0.623 98AsA+0.152 92H_2O_2-0.142 79SOD-0.214 34PPO。该耐热性评价体系可广泛用于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耐热性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出适于作杂交亲本的种质资源。【方法】 以20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其形态指标的变异情况和遗传多样性,并以形态指标对 200 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1个形态指标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范围在0~1.02。所有材料可划分成6大类,其中第1大类30份材料,茎色紫红色,种子短绒颜色灰褐色材料为主,可以作为彩色棉花育种资源;以170177为主的20份材料种子短绒着生稀毛,种子短绒颜色绿褐色可以作为早熟、无酚、耐高温的育种材料;第6大类50份,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20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第6大类50份,可以作为目前新疆育种材料亲本,主要特征为株型塔型,无茎毛,叶色深绿色,叶片大小中,无叶基斑,有限果枝类型,黄色花冠,黄色花药,种子短绒着生情况多毛,种子短绒颜色灰绿色,有种仁色素腺体,吐絮颜色白色。  相似文献   

16.
以11份苦瓜种质为材料,于夏季高温下田间种植,在苗期和坐瓜初期分别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VC、POD、SOD等耐热性指标,综合评价其生理效应,并以此筛选出了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苦瓜种质对这8项耐热指标的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时期(苗期和坐瓜初期)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丙二醛、POD、SOD这6项指标的差异显著,而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则差异不显著。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可提取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为SOD、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第2主成分为可溶性糖和POD;第3主成分为可溶性蛋白和VC;它们对苦瓜耐热的贡献率和因子得分存在差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苦瓜在苗期和坐瓜初期的耐热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筛选出综合耐热性最好的种质1份、耐热性较好的种质8份、不耐热的种质2份。这为进一步开展苦瓜耐热种质创新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较好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 ℃下进行萌发试验,分析不同快菜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确定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模拟高温胁迫下,以38份快菜品系(编号为B1-B38)为材料,测定12个与萌发期耐热性相关的指标,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对耐热性进行评价。并对38份快菜品系苗期和成株期的田间热害指数及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胁迫温度升高,6份快菜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下降,37 ℃是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37 ℃模拟高温胁迫下,12个快菜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5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2.64%。根据隶属函数中不同品系萌发期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可知,B3品系耐热性最强,B17品系耐热性最差。与快菜耐热性密切相关的指标是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38份快菜材料按萌发期耐高温能力可分为3大类,其中20个品系对高温不敏感,8个品系对高温敏感,10个品系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苗期和成株期耐热性田间鉴定结果与萌发期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快菜萌发期模拟高温胁迫最适温度为37 ℃,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可作为快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首选指标,获取了38份快菜材料萌发期耐热性数据。  相似文献   

18.
温度胁迫下黑麦种子萌发特征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黑麦种质在温度胁迫环境下的萌发特征和耐热性.结果表明,黑麦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0~30℃,而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高温提早了种子萌发时间,但延长了发芽历程.所有黑麦种质可分为中温型和广温型2种萌发类型.中温型指适宜萌发温度在20~30℃范围内的黑麦种质,35℃时发芽率显著下降:广温型指在20~35℃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的发芽率.通过耐热性综合评价,黑麦种质可归属于3个耐热级别,其中耐热性较强的有3份,耐热性中等的有3份,耐热性较弱的有4份.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耐高温的番茄种质资源,以20份番茄品种为材料,测定番茄苗期质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以评价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坐果率与质膜透性呈负相关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性。01568、01206和01217三个品种为耐热材料。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品种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6):43-48
花期高温是影响夏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和推广耐热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减少高温热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以10个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继而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各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筛选确定夏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并以此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花期耐高温能力强弱分类。结果表明,花期高温胁迫下,10个玉米品种产量、穗粒数和穗数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27.19%、9.31%和7.31%。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耐高温筛选的主要鉴定指标;10个夏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为耐高温型品种,农大108为中度耐高温型品种,登海605和农华101等6个品种为高温敏感型品种。本研究得出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评价的主要鉴定指标,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可用于易发生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