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入户调查法评价了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和支付意愿。调查表明,只有35.5%的农户知道农业面源污染概念,61.8%的农户化肥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相关知识来源于农业推广部门,50.0%的农户在政府培训推广减肥增效新技术时可能降低化肥施用量;89.1%的农户愿意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议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差别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江西省2028户农户获取的调查资料,将农户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纯农比重划分群体,以农户农药、化肥使用作为研究视角,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存在差异,高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量趋于平稳,对耕地质量保护的行为效果要优于认识;农户农药、化肥施用量决策依据主观性强,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户会加大对科技指导的需求;随着纯农比重的增加,农户选择农药种类的防虫去害导向性更为明确,对化肥种类的变更选择趋于合理,但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不足。基于上述结论,得出的政策启示:一是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户耕地保护观念;二是提高农户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与指导;三是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农户及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规模种植基地在化肥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客观需要。阐述了农户、规模种植基地和农技推广部门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措施、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为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基于5省86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绿色农药购买意愿和实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户绿色农药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愿意购买绿色农药的667个农户中,有68.07%的农户没有购买过;并且两者的影响因素同中有异,从共同因素来看,距中心城镇的距离,对政府禁止使用农药的认知,对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的了解、性别对农户绿色农药购买意愿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从差异因素来看,环境关注、购买农药时比较说明书、商家宣传、基层政府组织提供的讲座显著影响购买意愿;政府农药残留检测、参加过农药使用技术培训、价格因素、商业化程度显著影响购买行为。为此,要推广使用绿色农药应该加大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多渠道传播绿色农药信息,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农药使用技术,实行绿色农药价格补贴政策,并建立配套的公益性的产品责任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天津市485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意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性别、上一年农业纯收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科技培训次数、新品种产量、新产品销售状况以及政府统一推广均显著影响了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意愿。其中,农户培训次数和农产品销售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提升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意愿的对策建议:加快培育发展职业农民;激励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提高农业技术示范户带动作用;建立区县级农业新技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运用在湖北、上海、重庆市(省)获取的326份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信任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影响作用最大,社会网络次之,社会规范最小;学习能力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与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生态认知正向调节学习能力向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转化。提出了调动乡镇和农村社区资源,培育农民社会资本、提高农户学习能力、生态认知水平等提高农户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采纳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彬  冯琳  臧薪宇 《吉林农业科学》2020,45(1):54-58,113
本文选取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区域内的九台、德惠、公主岭、梨树和前郭5个市县350个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变量计算吉林省玉米带农民生态补偿行为的相关因子。研究发现:农民就业状况、农药与化肥废弃物处理方式、农业技术培训三个因素在1%水平上对农户采用生态补偿行为有显著影响。单一务农者愿意付出更多时间、资金甚至技术换取好销路、高收益和多补贴,故与补偿行为相关度高;农民以货币补偿为初衷,变卖农药和化肥废弃物的情况恰巧实现了补偿行为;培训过农业技术的农户较易执行补偿行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户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的积极性;针对农药与化肥废弃物处理方式构建长效监督与惩罚机制;加强对农民认知的疏导,适度推广农业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户在生产中化肥农药投入量加大,存在过量施肥和滥用农药等现象,导致土壤盐化、酸化、板结,以及水质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所以,如何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化肥施用技术和肥料利用率,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洞庭湖生态功能区353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考察心理认知对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效应,并揭示环境规制在心理认知—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不强,共有67.14%的受访农户不愿意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受到收入增加认知、提高粮食品质认知、生态环境效益认知、政府重视程度、村委会影响力以及政策认知度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年龄负向影响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而承包地质量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户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是其基于心理认知并在环境规制政策的调节作用下综合形成的。(4)三类规制的调节效应序次为:引导规制激励规制约束规制,政府宣传教育的加强和提供技术培训指导使得引导规制的调节效应最强,而政府监管不到位使得约束规制的调节效应最弱。因此,应积极发挥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建立环保评优机制,定期对乡村干部进行系统指导和培训,建立农业推广站或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知识与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在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补贴标准并及时发放,并合理运用治污补贴、价格保护等市场手段和排污管制和警示惩戒等法治手段,注重不同规制措施间有效配合与衔接,共同激发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内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7年长江中下游4省998户种稻农户数据,探究了经营规模和信息技术获取对样本整体农户不同生态生产行为的差异性影响;同时在将农户分为纯农户、Ⅰ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基础上,分析经营规模、信息技术获取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样本整体农户,经营规模与农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加入农业合作组织对农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及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显著正向影响;接受培训次数对所有生态生产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对于不同农户类型,经营规模与纯农户生态生产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信息技术获取对不同类型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制度涉及供给者、需求者等重要的市场主体及其所享受的生态系统服务及产品。本研究基于武汉市农民和市民的实地调研,揭示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重要的市场主体对8种环境友好型农产品供需意愿及价格,为制定符合公众供需及接受能力的农田生态补偿机制及政策,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的发展,提供部分参考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针对8种不同的化肥、农药施用量限制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武汉受访市民的需求意愿率均高于70%,需求价格为4.38~5.50元/kg;(2)在8种不同的化肥、农药施用量限制条件下,受访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农产品的供给意愿率在60%左右,供给价格为4.52~4.70元/kg。说明对化肥、农药施用量限制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区间均包含或大于供给价格,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大于农户的供给意愿。  相似文献   

12.
路超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77-11180,11183
实现粮食安全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农户对耕地资本的合理投入既是保证农产品健康供给的关键要素,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农户对耕地的流动资本投入。该研究根据在杨凌示范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与对比分析方法,对影响杨凌示范区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耕地资本的投入意愿相对较弱;农业收益、耕地规模与固定资本投入量是影响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意愿具有一定的促进与激励作用。最后提出了要适量经营土地、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以及为农户建立基础保障体系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补贴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通过改变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利用奇台县37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的化肥投入行为角度,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农户化肥施用的因素,以化肥使用的变化来衡量补贴政策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化肥投入量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补贴金额越多化肥投入金额也越多。农户更愿意将补贴收入用来增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补贴将促使农户化肥施用量增加,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各项农业增产措施中.化肥起的作用占30—50%。当前农户使用多种化肥,有的胡乱混用,抵消肥效。本文告诉农户哪些化肥不能混用,以便正确合理使用化肥。  相似文献   

15.
李争  杨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7-9118,9148
运用VEC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化肥、农膜及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户农地投入具有协整性,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能够引起农户农地投入的增加,当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健全,农户会相应地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选择行为和偏好程度是未来研究农业技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利用江苏省183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基于选择实验法,分析了农户对化肥的酸性混合物、肥料环保认证和农化服务以及农药的添加剂、保质期和技术指导这些生产资料技术属性特征的偏好程度。研究发现,农户对化肥的3种属性特征以及农药的3种属性特征的偏好都存在差异,其中在化肥中农户对酸性混合物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农化服务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在农药中,农户对添加剂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保质期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在化肥和农药中增加添加剂使化肥或农药利用率高、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更好,是未来化肥和农药技术研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南省314家麦农和30个基层政府部门55名工作人员的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户和政府的气候变化认知与适应措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麦农和基层政府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其中,对于气候系统的变化,麦农的认知度高于基层政府;对于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麦农的认知度低于基层政府。研究还发现,麦农和基层政府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选择偏好不同。超过80%的小麦种植户采取了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但主要是增加农药化肥投入和增加灌溉等被动性适应措施,基层政府倾向选择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等主动性适应措施。对于气候变化适应的政策支持,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推荐农作物新品种、暴雨和干旱预警是麦农和基层政府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化肥和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对提高保证作物产量起到很大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笔者分析了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农产品的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化肥农药的控制与防治,包括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使用技术、完善化肥农药监控体系、加强行政监督管理、健全化肥农药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相关科研研发与推广、加强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朝阳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过量、盲目使用带来的成本增加、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化肥农药使用新技术宣传培训,改变农户用肥用药习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迫在眉睫,探索、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用性强的培训模式,用于培训新型农业主体,壮大高素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带头推广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闽台具有"五缘"优势,通过开展闽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活动,能够促进两岸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户作为农业技术成果采纳的微观决策者之一,其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成果的采纳意愿关系到新技术能否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此,该文通过对漳浦县的实地调研,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对闽台农业协同创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的农业种植收入、种植年限、政府对新技术的支持度和新技术对农户的帮助效果会对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年龄和种植面积则会负向影响农户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