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链霉菌JD211对水稻抗性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链霉菌JD211对水稻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JD211提高了水稻木质素、类黄酮、总酚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秧龄27 d,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组较对照组的水稻叶片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5.90%和54.43%;接种稻瘟病菌,添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与未加JD211相比,分别提高了17.74%和9.10%。水稻培育31 d,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组较对照组的PPO活性、总酚与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5.68%、7.14%和18.59%;接种稻瘟病菌,添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与未加JD211相比,分别提高了13.40%、11.22%和130.34%。说明链霉菌JD211促进了水稻叶片酚类物质的积累以及相关酶活的提高,链霉菌JD211能够诱导植物抗性,增强水稻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JD211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抗性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链霉菌JD211对水稻根系形态和抗性酶活的影响,为其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施加链霉菌JD211固体菌剂的土壤栽培水稻,测定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和主要防御性酶酶活,初步从根系形态和酶学水平上探讨链霉菌JD211对水稻生长和抗性诱导机制。【结果】加入链霉菌JD211菌剂栽培的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和抗性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水稻生长至35 d时,链霉菌JD211接种量1%处理组较对照组的根数、最长根长、根系体积分别提高了27.53%、31.74%、40.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在秧龄25 d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69.20%、16.75%、103.57%。【结论】适宜浓度的链霉菌JD211对水稻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能诱发其防御性反应,提高水稻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链霉菌JD211所产活性物质对采后柑橘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采用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涂膜处理采后柑橘,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测定柑橘果实品质、抗性酶活等指标。【结果】链霉菌JD211发酵活性物质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抑菌圈为20.02、25.95 mm,有强烈抑菌效果;贮藏第20天,β-1,3-葡聚糖酶(GUN)JD211涂膜较对照组高53.35%;第50天,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总糖(TSC)JD211涂膜处理分别较对照组高22.73%、 6.46%;第60天,果实可滴定酸(TA)、几丁质酶(CHT)JD211涂膜处理较对照组高41.41%、94.28%,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脂氧合酶(LOX)对照组较JD211涂膜处理提高416.67%、56.84%、62.34%。【结论】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涂膜处理采后柑橘,可以有效降低柑橘的腐烂率,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增强柑橘的抗病性。因此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有开发成采后柑橘保鲜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细黄链霉菌诱导黄芩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细黄链霉菌发酵液、无菌水(CK)分别浸泡黄芩幼苗的根8h,幼苗移栽后在黄芩幼苗根部接种5mL黄芩根腐病菌菌悬液,待幼苗生长至4叶期时,不同时间内测定黄芩叶片的CAT、POD和AAO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细黄链霉菌发酵液对黄芩叶片中CAT、POD、AAO活性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细黄链霉菌发酵液浓度的减小,黄芩叶片中CAT、POD、AAO活性总体的趋势先增加后减小;当细黄链霉菌发酵液稀释到50倍时,黄芩叶片中POD、AAO活性一直比其他浓度的发酵液诱导的黄芩叶片中POD、AAO活性强,而黄芩叶片中CAT活性除了在12h和24h外,其余时间均高于其他浓度的发酵液诱导处理。细黄链霉菌发酵液诱导黄芩,其体内的CAT、POD、AAO活性均高于CK,说明细黄链霉菌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抗病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细黄链霉菌诱导黄芩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细黄链霉菌发酵液、无菌水(CK)分别浸泡黄芩幼苗的根8h,幼苗移栽后在黄芩幼苗根部接种5 mL黄芩根腐病菌菌悬液,待幼苗生长至4叶期时,不同时间内测定黄芩叶片的CAT、POD和AAO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细黄链霉菌发酵液对黄芩叶片中CAT、POD、AAO活性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细黄链霉菌发酵液浓度的减小,黄芩叶片中CAT、POD、AAO活性总体的趋势先增加后减小;当细黄链霉菌发酵液稀释到50倍时,黄芩叶片中POD、AAO活性一直比其他浓度的发酵液诱导的黄芩叶片中POD、AAO活性强,而黄芩叶片中CAT活性除了在12 h和24 h外,其余时间均高于其他浓度的发酵液诱导处理.细黄链霉菌发酵液诱导黄芩,其体内的CAT、POD、AAO活性均高于CK,说明细黄链霉菌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抗病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链霉菌JD211所产活性物质对采后柑橘自然贮藏果实氧化抗性的影响,采用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涂膜处理采后柑橘,以蒸馏水为对照,测定采后柑橘抗氧化酶、总酚、总黄酮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第60天时,PAL和SOD活性达到最高,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05%、47.78%。第50天时POD活性达到最高值,比对照组提高了49.86%。第40天时PPO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其中处理组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91.38%,总黄酮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5.10%。40 d至贮藏末期总酚含量处理组均大于对照组,第60天处理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0.85%。贮藏第30天时,柑橘果皮二氢槲皮素、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6.42%、181.77%、64.12%、40.20%,柑橘果肉柚皮苷、橙皮苷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3.02%、34.76%。链霉菌JD211活性物质提高了采后柑橘果实抗病性和抗氧化性,具有开发成新型绿色无公害的果蔬类防腐保鲜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以黄绿木霉菌在马铃薯几丁质营养液中培养96 h获得的发酵滤液为试验药剂,进行室内稻瘟病菌孢悬液人工接种与防治处理,测定水稻植株各防御性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研究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植株抗病性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喷施发酵液的水稻植株,稻瘟病病斑比对照减小;不同处理间水稻植株酶活性变化不同,喷施发酵液并接种病菌的水稻植株各种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较早,接种12 h,多酚氧化酶(PPO)含量是对照的4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比对照高25%,绿原酸含量比对照高60%;接种48 h,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是对照的8倍。黄绿木霉菌几丁质发酵液具有抗御稻瘟病菌侵染和提高防御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土壤重金属正交L9(34)胁迫方法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喷施有机硅和无机硅溶液对水稻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水稻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升高,MDA含量逐渐增加;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种类重金属对水稻叶片MDA含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Cd、Pb、Cu、Zn。经有机硅处理的水稻叶片MDA含量(504.63μmol/g FW)最低,无机硅处理(565.85μmol/g FW)次之,无硅处理(611.73μmol/g FW)最高,不同处理间叶片MDA含量差异水平极显著(P0.01)。可见,硅处理有利于维持水稻膜脂过氧化系统平衡,诱导其抵御重金属胁迫的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水稻土作为重要的耕地土壤,但由于近些年来化肥和杀菌剂的过度使用已严重破坏水稻土壤的生态平衡。随着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该难题得以控制,其中具抑菌潜力的植物内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病害防治中。链霉菌JD211是一株自珙桐植株分离的潜在生防菌,通过探究其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碳代谢的影响为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方法】本研究以链霉菌JD211作为外源施加微生物,不加菌剂的水稻土为对照,分别添加占土壤总重的2%(B2)和4%(B4)菌剂为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CO2的排放速率,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通过Biolog-ECO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不同含量生防菌剂的添加都显著增加了水稻土壤CO2的排放速率和有机碳含量,B2、B4处理组土壤有机碳含量相较于CK组分别提高了19.25%、23.10%;三组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总体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变化规律符合“S”型曲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新型链霉菌生防菌株A02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机制,利用利迪链霉菌A02的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中2种PR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显著地提高番茄植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且能提高总酚的相对含量,其中诱导处理中,酶活性和总酚相对含量提高的较为明显,酶活性峰值和总酚相对含量峰值都较高。通过试验,初步证明了利迪链霉菌A02发酵液诱发了番茄体内2种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增强了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往往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以春光 1号水稻为供试种子,链霉菌 JD211 及 其固体菌剂为供试菌,通过浅盘试验研究链霉菌 JD211 固体菌剂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土壤可培养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菌剂用量为 10 g/ kg对水稻幼苗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各种生理素质,幼苗株 高、叶龄、假茎宽、叶宽、总根数、白根数、根长、主根长、鲜重、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 25. 71% 、32. 42% 、54. 95% 、 49. 53% 、49. 28% 、50. 84% 、14. 84% 、28. 42% 、157. 06% 、145. 54% , 叶绿素、 根活力、 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 50. 00% 、 19. 07% 、29. 75% ;施加链霉菌 JD211固体菌剂后土壤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降低了硝化细菌 和亚硝化细菌的菌数,提高了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菌数、硅酸盐细菌、有机磷细菌数量,土壤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变化 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强了水稻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调节剂SODM对水稻保护性酶系的影响,测定了水稻结实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O2-和H2O2含量。结果表明:SOD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叶片中SOD、POD及CAT活性,使叶片中MDA、O2-和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轻水稻被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保鲜效果。【方法】以紫花芒果为材料,通过对照、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与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4组的比较,测定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芒果果实采后炭疽病发生率、色泽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在33℃、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可降低芒果炭疽病的发生率。贮藏7d时,对照、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组的发病率分别为64%,58%,87%和79%;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组色泽指数、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损伤接种组低7.99%和3.16%,23.97%和12.53%;TSS、TA、POD、PPO和总酚分别比对照、损伤接种组高20.34%和13.69%,43.71%和7.49%,17.04%和25.20%,39.47%和14.71%,18.70%和23.75%。以上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可有效抑制芒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并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粗毒素处理水稻幼苗,研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害物质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ries培养液中培养的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种子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0~96h的动态检测,CAT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7.5%,PPO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3.1%,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15.9%。说明经稻瘟菌粗毒素处理过的水稻能够诱导提高相关酶CAT,PPO的活性,减少有害物质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哈茨木霉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病疫霉生长的抑制机理,采用生化方法对经提取物处理的致病疫霉菌体内保护酶活性、菌体可溶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呼吸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物处理的致病疫霉菌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48 h分别下降了89.06%、86.96%、97.47%和97.63%;菌体处理48 h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了62.5%, 而MDA含量上升了60.98%;处理后病菌电导率一直呈上升状态,呼吸速率缓慢下降,处理48 h后,电导率上升了40.89%,呼吸速率下降为0。综上,哈茨木霉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降低致病疫霉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菌体保护酶(SOD、CAT、POD)活性,提高菌体MDA含量,提高菌体电导率,降低菌体呼吸速率。提取物处理后,致病疫霉系统清除自由基出现障碍、细胞膜被破坏、电解质外露,致使致病疫霉菌体遭受损坏,这可能是哈茨木霉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致病疫霉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体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放线菌769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测定水稻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从酶学水平探讨了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结果表明:769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可引起水稻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可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发酵液原液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粗毒素处理水稻幼苗,研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害物质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ries培养液中培养的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种子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0~96h的动态检测,CAT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7.5%,PPO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3.1%,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15.9%。说明经稻瘟菌粗毒素处理过的水稻能够诱导提高相关酶CAT,PPO的活性,减少有害物质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省6个水稻主栽品种种传真菌进行了检测,研究了链霉菌702发酵液对水稻种传真菌的抑制效果及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水稻主栽品种不同程度带有稻毛锥孢菌、镰刀菌等真菌,种子带菌率在52%以上.3种药剂处理和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后均能有效抑制种传真菌,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链霉菌702发酵液可以有效防治因种传真菌引起的幼苗病害.链霉菌702发酵液处理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受到一定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将链霉菌702发酵液用于水稻种子种传真菌防治的药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娄彻氏链霉菌ZZ-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ZZ-9菌株(专利保存号:CGMCC No.15245)是一株稳定性较强、对多种真菌病害病菌具有很好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为了明确其对小麦的促生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生防菌ZZ-9发酵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ZZ-9菌液灌根处理后小麦体内丙二醛(MDA)、叶绿素质量浓度和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生防菌ZZ-9不同剂量的发酵液对小麦幼苗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其中以发酵液原液促生效果最明显,第2次灌根处理10d后,小麦幼苗株高和根长增幅最大,分别为43.60%(P0.05)和49.80%(P0.05);PPO和PAL活性显著增强,增幅分别为106.67%(P0.05)和58.70%(P0.05);叶绿素质量浓度较对照增加56.53%(P0.05);MDA质量摩尔浓度较对照降低了53.62%(P0.05)。可见,娄彻氏链霉菌生防菌株ZZ-9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有望为新型多功能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荆芥浸提液处理对小麦、水稻的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对小麦、水稻的生长影响不大,较高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处理明显抑制小麦、水稻的茎和根的伸长,降低植株干物质积累;低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处理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及MDA(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当土荆芥浸提液浓度为0.125 g/mL时,小麦SOD活性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土荆芥浸提液浓度逐渐升高,SOD活性随之降低。但是随着土荆芥浸提液浓度的提高,小麦、水稻的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的趋势均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