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退化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酸性土壤改良优化技术措施,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沼渣、黄腐酸钾、钙镁磷肥及其组合对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酸性的影响及动态变化,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黄腐酸钾和钙镁磷肥配施对山核桃树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肥料处理都能够提高土壤pH、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离子浓度,但在效果上以施用黄腐酸钾和钙镁磷肥组合处理最优。黄腐酸钾与钙镁磷肥配施对退化的山核桃酸性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2.4 mg/kg、21.8 mg/kg、192.6 mg/kg和1.05个单位(P0.05),交换性铝离子浓度从2.54 cmol/kg降至0.27 cmol/kg(P0.05)。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黄腐酸钾和钙镁磷肥单施及配合施用都能够显著改善山核桃生长,提高山核桃果实产量(P0.05),以黄腐酸钾与钙镁磷肥配合处理最佳,其效果也显著优于单施黄腐酸钾、钙镁磷肥(P0.05)。  相似文献   

2.
广东连州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连州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对全市8个乡镇采集的143个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全区土壤平均p H值为6.38,有机质19.63 g·kg~(-1),碱解氮122.26 mg·kg~(-1),速效磷22.61 mg·kg~(-1),速效钾132.78 mg·kg~(-1),交换性钙20.83 cmol·kg~(-1),交换性镁1.86 cmol·kg~(-1),有效铜1.65 mg·kg~(-1),有效锌2.30 mg·kg~(-1),有效铁106.10 mg·kg~(-1),有效锰11.70 mg·kg~(-1),有效硼0.36 mg·kg~(-1),水溶性氯12.83 mg·kg~(-1)。分土壤类型来看,砂泥田酸化严重,红火泥地呈微酸性至中性,牛肝田呈中性,紫色土呈碱性,石灰泥田偏碱性,5类植烟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偏低,中量元素丰富,微量元素唯独有效硼供应不足,红火泥地和石灰泥田水溶性氯偏低。根据连州烟区土壤养分状况,提出在烟叶生产中应控氮、增钾、补硼肥,偏酸性的砂泥田施用适量石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华南矿区与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及铝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华南矿区和非矿区土壤样品的酸化特征及铝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为华南地区土壤酸化研究及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31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交换性酸、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连续浸提法测定了土壤铝形态,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矿区和非矿区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结果】矿区土壤的交换性氢(Ex-H)(2.75 cmol·kg~(-1))显著高于非矿区土壤(0.97 cmol·kg~(-1));矿区土壤的pH(H_2O)(3.44)、CEC(b=6.43 cmol·kg~(-1))、黏粒(w=13.05%)、弱有机结合态铝(Al Orw)(b=3.44 mmol·kg~(-1))和有机结合态铝(Al Or)(b=12.96 mmol·kg~(-1))的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非矿区土壤(4.39,12.70 cmol·kg–1,28.64%,8.32和41.46 mmol·k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和非矿区土壤的交换态铝(Al Ex)与pH(H_2O)均呈显著负相关(r=-0.577**和-0.671**);矿区和非矿区土壤Al Ex与交换性酸总量(r=0.927**和0.662**)、交换性氢(r=0.976**和0.555*)及交换性铝(r=0.870**和0.632**)分别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和非矿区土壤的综合酸化特征差异显著,按pH3.50、3.50≤pH4.50、4.50≤pH5.50和pH≥5.50划分的土壤综合特征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矿区土壤的酸性更强,有机结合态铝含量较低,而非矿区土壤具有较高的pH(H_2O)、CEC和黏粒含量,矿区和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不同,且不同pH梯度土壤的酸化特征也不同。因此,在矿区土壤酸化改良中,pH和有机质的提升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临安市不同山核桃产区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基本肥力特征及土壤肥料管理对策,于2013年3-4月,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野外定位并采集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主产区7个乡镇共189个土壤样品,对临安市山核桃主产区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变幅为pH 4.2~7.5,平均值为pH 5.2,小于pH 5.5的区域占75%;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1.6 g·kg-1,普遍较高,但也有12%的林地土壤有机质低于20.0 g·kg-1;大多数林地土壤有效氮较高,超过80.0 mg·kg-1的占91%,处于高水平(>200.0 mg·kg-1)的占15%;研究区山核桃林地土壤有效磷平均为14.0 mg·kg-1,但变幅大,分别有63%和40%的林地土壤有效磷低于10.0 mg·kg-1和5.0 mg·kg-1,土壤有效磷有待提高;土壤速效钾平均为85.9 mg·kg-1,51%的林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不足80.0 mg·kg-1。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数量和结构及开展土壤酸性改良,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施肥规划。表7参23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11年开展的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对土壤酸度影响试验,以当地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分析了种植圆叶决明和罗顿豆对土壤pH、交换性酸、铝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分析豆科牧草影响红壤酸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试验之初相比,套种圆叶决明处理0~20 cm土壤pH升高了0.19个单位,而罗顿豆处理土壤pH无显著变化。与常规模式相比,套种圆叶决明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壤pH分别升高了0.26个和0.39个单位,而0~20 cm土壤交换性酸、铝含量分别降低了1.25 cmol(+)·kg~(-1)和1.35 cmol(+)·kg~(-1),20~40 cm土壤交换性酸、铝均降低了1.07 cmol(+)·kg~(-1)。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室内培养试验表明,豆科牧草的灰化碱含量和还田量是影响其改良红壤酸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可见,在酸性红壤上套种圆叶决明和罗顿豆未加剧表层(0~40cm)土壤酸化,相反套种圆叶决明对红壤酸度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红壤酸害的机理,采集了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经酸度调控后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物量与土壤pH的关系:土壤pH临界点为5.5左右,母质不同,临界点略有差异。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玉米生物量随土壤pH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大于pH临界点时,玉米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第四纪红土)或略有下降(板页岩、红砂岩)。土壤pH与交换性铝含量的关系:当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随着土壤pH的增加,交换性铝含量直线下降;当土壤pH大于pH临界点时,交换性铝含量接近0,基本保持不变。土壤pH与交换性钙含量关系:第四纪红土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土壤pH增加线性增加;当土壤pH大于pH临界点时,板页岩、红砂岩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土壤pH呈线性增加,当土壤pH小于pH临界点时,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其值很小。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其土壤pH及交换性铝、交换性钙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第四纪红土:5.48及0.14、4.59 cmol·kg~(-1);板页岩:5.82及0.16、5.46 cmol·kg~(-1);红砂岩:5.54及0.13、3.06 cmol·kg~(-1)。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建瓯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于2017年采集建瓯市耕地0~20cm土壤样本294个,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锌及有交硼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市耕地土壤pH值整体呈酸性及以上水平,平均为4.85;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整体呈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分别为26.78g·kg~(-1)、122.60mg·kg~(-1);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平均为51.62mg·kg~(-1);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101.45mg·kg~(-1);交换性钙、有效锌、有效硫含量呈丰富水平,平均分别为637.74 mg·kg~(-1)、3.78 mg·kg~(-1)、40.08mg·kg~(-1);交换性镁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79.01mg·kg~(-1);有效硼含量缺乏,平均含量为0.47mg·kg~(-1)。  相似文献   

8.
茶树叶和刺槐叶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培养实验,比较研究了茶树老叶和刺槐叶对2种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茶园土壤中分别加入5、10和20g·kg-1茶树老叶和刺槐叶培养35 d后,相对于对照,土壤pH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交换性酸减小,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等交换性盐基离子数量有所提高,土壤毒性铝离子的数量减少.2种树叶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随其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刺槐叶的改良效果好于茶树老叶,2种树叶对红壤的改良效果优于其对黄棕壤的改良效果.植物物料所含的灰化碱及豆科植物所含大量有机氮的矿化是导致土壤酸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灰渣、磷灰石和石灰3种改良剂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 H和降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其中,生物质灰渣在培养前期表现差异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设定的生物质灰渣用量对土壤p H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石灰和磷灰石用量对土壤p H和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影响显著。培养期间,添加改良剂后土壤p H保持上升趋势,且p H增幅随改良剂用量增加而增加。3种改良剂的施用均可提高土壤CEC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用量为45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生物质灰渣处理土壤CEC提高0.90 cmol·kg-1,土壤交换性钙提高1.11 cmol·kg-1;磷灰石处理土壤CEC提高2.17 cmol·kg-1,土壤交换性钙提高0.78 cmol·kg-1;石灰处理土壤CEC提高1.85 cmol·kg-1,土壤交换性钙提高3.47cmol·kg-1。生物质灰渣施用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4500 kg·hm-2用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9和225.00mg·kg-1;磷灰石施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且随磷灰石用量增加而增加;石灰施用提高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酸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6个月的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大豆、花生和玉米秸秆的土壤酸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结束时,添加3种作物秸秆的土壤pH并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添加大豆秸秆20 g/kg对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最好,提升的幅度最大,为0.97;对交换性酸、交换性Al~(3+)的降低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降低了0.37 cmol/kg和0.34 cmol/kg;土壤交换性钙和盐基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钾的含量;土壤的pH与交换性钙、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均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值随树龄增加无确定的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含量随树龄增加按幂函数衰减;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树龄增加按Logstic模型变化;交换性镁含量随树龄增加按幂函数递增;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按幂函数衰减,土壤全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确定变化规律,但土壤pH值随深度增加按幂函数增加。与撂荒地相比,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了46.4%~317.9%,18.7%~234.5%,174.8%~290.3%,19.7%~53.3%,0.6%~54.7%,74.1%~102.6%,6.0%~47.1%和83.7%~114.2%,速效钾则出现了表面富集化现象。表明油松林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湖区大桥镇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对202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5.20~7.40,呈微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5.30 g·kg~(-1),全氮2.17 g·kg~(-1),速效磷30.62 mg·kg~(-1),速效钾118.86 mg·kg~(-1),根据土壤养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炭对雷竹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竹材边角料、玉米Zea mays秸秆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为材料,采集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集约经营模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酸化土壤进行90 d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添加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养分、酸度、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和山核桃蒲壳炭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生物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和pH值,而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的质量摩尔浓度(P < 0.05);竹炭处理仅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降低了交换性氢质量摩尔浓度(P < 0.05)。相比对照,玉米秸秆炭可以显著提高真菌丰度,提高幅度为53%;而山核桃蒲壳炭和竹炭可以提高细菌丰度,提高幅度分别为71%和66%。相比玉米秸秆炭和竹炭,山核桃蒲壳炭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土壤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山核桃蒲壳炭和玉米秸秆炭处理下黑麦草生物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这2种生物质炭对土壤酸度、养分、微生物丰度和相关酶活性的改善作用。综合而言,山核桃蒲壳炭和玉米秸秆炭对雷竹林酸化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具有较好的改良能力,而竹炭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衢州市柑橘园土壤养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衢州市柑橘园的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普通柑橘园土壤pH平均值为4.40、土壤有机质平均为8.3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硼等含量普通较低。与之相比,精品柑橘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提升,土壤pH平均值为4.94、有机质平均为21.51 g·kg~(-1),碱解氮含量大多适量,少量样本缺乏或过量,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高量的样本占绝对优势,土壤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铁过量的样本比例较高,但也存在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硼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3种绿肥对茶园土壤pH值和交换性 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等3种绿肥对茶园土壤pH值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结果]随着植物的生长,茶园土壤酸化得到缓解。处理407 d后,与空白处理(CK)相比,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的茶园土壤pH值分别提高了0.15、0.46、0.26;交换性酸总量分别降低了0.70、1.57、1.16 cmol·kg~(-1),其中Al~(3+)含量分别降低了0.66、1.52、1.08 cmol·kg~(-1);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提高了0.44、2.29、1.54 cmol·kg~(-1)。相关分析表明,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后,茶园土壤pH值与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酸总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种植油菜花后茶园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1,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种植这3种绿肥不仅能降低茶园土壤活性酸含量,还能减少其潜在酸含量,从而缓解茶园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6.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了解重庆市巫溪植烟区土壤养分情况,于2021年在巫溪植烟区进行实地勘测调研,对土壤各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获得巫溪植烟区土壤养分现状,并由此进行施肥区划、制定施肥方案。结果表明:2021年,巫溪植烟区土壤pH均值为6.15,其中,有33.2%的烟田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平均含量分别为24.60 g/kg、120.56 mg/kg、35.95 mg/kg、287.06 mg/kg、5.93 cmol/kg和0.80 cmol/kg;处于较缺乏水平的分别占15.3%、18.8%、11.4%、16.3%、35.2%、48.5%;处于过量水平的分别占10.9%、3.0%、54.9%、63.4%、40.6%、1.5%。相较于2017年,土壤酸化情况加剧,pH低于5.5的酸性土壤增加了18.2%,有33.2%的土壤酸化情况亟待改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交换性钙镁含量与土壤pH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在地块分布上二者均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分布不均衡。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含量与pH呈现线性负相关。巫溪植烟区应遵循“改良...  相似文献   

18.
《天津农业科学》2016,(3):27-30
研究了罗平烟区不同类型植烟土壤速效钾和烟叶钾的分布情况,以及土壤速效钾与烟叶钾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当地平衡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测定了罗平烟区636份烤烟样品和213份土壤样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罗平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适宜,平均为(262.60±8.36)mg·kg~(-1),变幅为66.19~618.49 mg·kg~(-1),变异系数较小,为3.18%,适宜样本为25.0%;不同类型土壤间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最高的是新积土,为301.02 mg·kg~(-1),最低的是紫色土,为186.50 mg·kg~(-1),;罗平烟区烟叶钾含量平均为2.11%±0.50%,变幅为0.35%~3.88%,变异系数为23.7%,变异程度较小;不同土壤类型之间,以黄壤烟叶钾含量为最高,为2.20%;紫色土次之,为2.11%;红壤最低,为1.99%。相关分析表明,烟叶中钾含量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长趋势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而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19.
石灰和沸石对酸化菜园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石灰、沸石、石灰+沸石对菜园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施石灰、石灰和沸石混用都能提高土壤pH值,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减少铝毒,而单施沸石对土壤交换性铝无明显影响。施用不同改良剂的各处理的阳离子交换量都高于对照,范围在0.17-5.71cmol·kg^-1之间;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也有所增加,且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改良剂能小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15.0—135.0mg·kg^-1),而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亚芒果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及与树体矿质养分相关性,以期掌握芒果园土壤肥力现状,为科学、合理制定三亚芒果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基础。【方法】通过对三亚芒果主产区育才镇、立才农场、崖城、农综及永介等主产区芒果园0~20、20~40 cm土层采集的103个土壤样品和相应采样果树叶片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芒果园土壤pH均值为5.66,果园土壤呈酸性;果园有机质含量(10.16~21.60 g·kg~(-1))偏低,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各地果园有机质含量基本为三级及以下水平;果园土壤全氮含量(0.37~1.29 g·kg~(-1))较低,基本在三级及以下水平;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210.75 mg·kg~(-1))、速效磷(平均值为39.69 mg·kg~(-1))含量较高,大部分土壤在三级及以上水平范围;芒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381.42~1897.92 mg·kg~(-1))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24.87~234.54 mg·kg~(-1))较低,钙、镁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硫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芒果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微量元素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叶片镁、叶片硫分别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叶片镁、叶片硫含量与土壤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叶片锰含量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1.000),叶片锰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有效硫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1.000)。【结论】三亚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全氮、碱解氮)含量均较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低;芒果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根据本调查研究,建议果园生产中以基肥为主,增施有机肥,适当增加氮肥,多施镁肥。在施肥时应根据各地区养分丰缺度平衡施肥,适当补充少量微量元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减少养分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