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薄壳山核桃品种莫愁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冷库贮藏5个月后,再分别在自然温度、冷藏(4~8℃)、冷冻(-16 ~-18℃)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果实抗氧化活性、过氧化值以及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贮藏温度下,果实DPPH清除率、FRAP值、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值持续上升,水分含量持续下降;贮藏6个月后,3组薄壳山核桃果实总多酚含量均高于贮藏前,DPPH清除率和FRAP值无显著变化;常温组的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冷藏和冷冻组,常温组水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冷藏和冷冻组.贮藏期间莫愁果实中总酚含量表现出积累的趋势,表明该品种果实具有一定的耐贮优势.此外,冷藏和冷冻2种贮藏条件对核桃品质(过氧化值和水分)的保持优于常温,但两者之间保鲜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变化。样品分别在冷藏(4~8℃)和冷冻(-18℃)条件下进行贮藏保存。测定结果显示冷藏、冷冻样品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整个冷藏过程中,香肠、猪头肉和腊肉中亚硝酸盐分别下降了30.6%、35.4%、39.3%。冷冻过程中3种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分别下降了5.35%、3.91%、5.23%。这说明温度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疆高白鲑鱼肉在冷藏(4℃)、冰温(0℃)和冷冻(-18℃)3个冻藏条件下理化品质、感官评价及微生物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理化(pH值、TVB-N值、TBA值、色泽和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及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研究新疆高白鲑鱼肉在冷藏(4℃)、冰温(0℃)和冷冻(-18℃)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分析高白鲑在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 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的高白鲑鱼肉,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均不同。pH值呈明显的先快速降低再缓慢升高的趋势;TVB-N值和TBA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色泽饱和度与各项质构特性指标同贮藏时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感官评价得分逐渐降低;而菌落总数则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冷藏(4℃)的各项指标变化速率最快,冷冻(-18℃)的品质变化速率最慢且差异最小;冷藏(4℃)6 d和冰温(0℃)10 d的高白鲑鱼肉明显腐败且伴有异味,菌落总数值为5.68和7.86 lgcfu/g,已超过加工食用的最高安全限量标准值;冷冻(-18℃)20 d仍为可接受收范围,至贮藏结束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为4.52 lgcfu/g。【结论】 与冷藏(4℃)和冰温(0℃)相比,冷冻(-18 ℃)贮藏条件可有效抑制高白鲑鱼肉酸败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贮藏温度对高白鲑鱼肉整体色泽饱和度的变化影响较大,低温冷冻贮藏对减缓高白鲑鱼肉的固有色泽品质劣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朱顶红花粉萌发和花粉贮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适宜朱顶红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并通过萌发试验了解其贮藏性。研究表明,适宜朱顶红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为20℃、5%蔗糖、0.01%硼酸、0.05%钙和5%PEG-4000,培养时间为2h。室温贮藏朱顶红花粉1个月之后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冷藏(4℃)和冷冻(-18℃)有利于保存花粉生活力:短期贮藏(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冷藏和冷冻处理的效果由于品种的不同而有变化,长期贮藏(1年)则几乎都表现为冷冻比冷藏具有更高的花粉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适宜朱顶红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并通过萌发试验了解其贮藏性。研究表明,适宜朱顶红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为20℃、5%蔗糖、0.01%硼酸、0.05%钙和5%PEG-4000,培养时间为2h。室温贮藏朱顶红花粉1个月之后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冷藏(4℃)和冷冻(-18℃)有利于保存花粉生活力:短期贮藏(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冷藏和冷冻处理的效果由于品种的不同而有变化,长期贮藏(1年)则几乎都表现为冷冻比冷藏具有更高的花粉萌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菜叶片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特点。【方法】以白菜品种紫衣、百慕田和947-5s为供试材料,将白菜叶片在不同温度下贮藏不同时间(4℃下贮藏0,3,5,8和10 d;-40,-80℃下贮藏0,12,24,48和72 d),测定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不同品种叶片的SOD活性明显不同。4℃贮藏条件下,紫衣、百慕田和947-5s SOD活性表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冷藏0~5 d和8~10 d活性变化不大,冷藏5~8 d SOD活性明显增大,8 d时SOD活性较5 d时分别提高了62.28%,74.83%和61.96%;-40,-80℃两种冻藏温度下,SOD活性均表现为升高-降低-上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叶片的POD活性明显不同。4℃贮藏条件下,紫衣、百慕田和947-5s POD活性都表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在冷藏第3天降到最低值,较0 d分别下降了42.64%,18.16%和11.4%,3~10 d POD活性逐渐上升,10 d时的POD活性分别为0 d的1.10,1.49和2.14倍;在两种冻藏温度下3个品种POD活性都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且品种间POD活性变化较大。3个白菜品种鲜叶片的MDA含量明显不同。4℃贮藏条件下,947-5s和百慕田MD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紫衣则为逐渐降低趋势。在-40,-80℃条件下,紫衣MDA含量都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浪式趋势;-40℃条件下947-5s和百慕田MD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相同趋势;-80℃条件下947-5s MDA含量呈现升高-降低-上升-降低趋势,而百慕田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3个白菜品种鲜叶片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各不相同。3个白菜品种叶片只有SOD的活性在4℃冷藏0~5 d时有平稳期,而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冷、冻藏条件下都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研究了休眠的细叶百合鳞茎在低温5℃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及呼吸代谢与鳞茎休眠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鳞茎呼吸速率在冷藏2周后显著下降,2~12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呼吸速率逐渐上升。SOD活性在冷藏2~6周呈下降趋势,6~12周后逐渐增加。CAT活性4周最高,POD活性在贮藏过程中逐渐降低。鳞茎ASP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PO活性在贮藏初期平缓下降。4周后逐渐上升,整个冷藏期PAL活性平稳波动。鳞茎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与SOD、POD、PAL呈正相关性,呼吸速率与CAT、ASP、PPO均表现为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果浆贮藏期间维生素C和叶绿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讨论了猕猴桃果浆的 3种不同贮藏方法 ,发现 0~ 2℃冷藏 12 d后绿色几乎全失 ,Vc减少约2 5 .6 % ;脱气 0~ 2℃冷藏 18d后绿色几乎全失 ,Vc减少约 5 .6 % ;- 18℃冷冻贮藏 18d叶绿素减少约 2 3.7% ,Vc减少约 11.4% ,18d后叶绿素、Vc含量趋于稳定 ,贮藏 5个月时 ,叶绿素减少约 36 .3% ,Vc减少约 14.9%。结果认为 - 18℃冷冻贮藏是猕猴桃果浆一种较好的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薄皮品种温185干燥核桃为材料,采用-6,-12,-18℃的冷激温度分别处理24h,对照(CK)常温处理,共计4个处理组合.在常温(18-25℃)下贮藏360d,每隔45d对各处理取-次样,对酸价、过氧化值、皂化价、脂肪酶、脂氧合酶及丙二醛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18℃冷激24h处理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12℃冷激24h处理组对过氧化值、酸价的增长及皂化物的产生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冷激处理对核桃的脂肪酶活性、脂氧合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冷激处理对干制薄皮核桃酸败有显著抑制效果.-12 ℃冷激24h处理对温185干燥核桃酸败起到-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三种观赏海棠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种类海棠花粉的生活力以及贮藏条件对其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贴梗海棠和西府海棠的花粉生活力较高,垂丝海棠的花粉生活力较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生活力均会逐渐下降;冷冻(-18℃)和冷藏(4℃)条件下的花粉可以较长时间保存,室温(25℃)条件下保存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以熟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虾肉为原料,分别进行-20、-30℃速冻处理后,于-18℃下贮藏6个月,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研究冷冻处理的熟制虾肉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2种速冻处理对虾肉的品质没有影响,工厂化处理可以采用-20℃冷冻.在贮藏期间,2种处理感官变化很小,菌落未测出,MDA含量具有一定波动性,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pH值和持水率持续下降,TVB-N在限定值内.因此,经过-20、-30℃冷冻处理后的熟制虾肉在-18℃贮藏6个月仍具有极强的可食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方式,对山核桃专用砧木湖南山核桃(Carya hunanensisy)、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山核桃(Carya cathynesis)进行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渗透势的降低,3种山核桃砧木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山核桃大于薄壳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湖南山核桃中POD、CAT与MDA均呈下降趋势,山核桃与薄壳山核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山核桃在渗透势为-0.75时,POD、CAT和MDA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7.74 U·g~(-1)·min~(-1)、45.65 U·g~(-1)·min~(-1)和0.2667μmol·g~(-1),薄壳山核桃在渗透势为-0.25时,POD、CAT和MDA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1.2 U·g~(-1)·min~(-1)、60.67 U·g~(-1)·min~(-1)和0.2280μmol·g~(-1)。3种山核桃砧木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与上述生理生化指标一致,相同处理条件下,湖南山核桃与薄壳山核桃叶片受到破坏性强于山核桃。综上可知,3种山核桃砧木在干旱胁迫下耐旱性顺序为:山核桃薄壳山核桃湖南山核桃。  相似文献   

13.
鲜食核桃贮藏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鲜食核桃的贮藏保鲜提供依据。[方法]以西林2号核桃为试材,分析、比较鲜食核桃和干制核桃(对照)在0℃、0.03mm聚乙烯袋包装条件下贮藏时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在贮藏过程中,鲜食核桃的呼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远大于对照(P<0.01);SOD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MDA含量先增大而后较稳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下降,在贮藏至45 d时急剧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脂肪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脂肪氧合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之后又有上升趋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食核桃油脂酸值增大,过氧化值先增大后减小,碘价减小。[结论]从各生理生化指标来看,鲜食核桃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马缨杜鹃种子适宜的短期贮藏技术,对采自4个居群的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下贮藏30 d和310 d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贮藏30 d时,常温、冷藏(4℃)和冷冻(-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发芽势差异显著,常温贮藏下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其中马雄山居群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常温贮藏方法较适合于对马缨杜鹃种子30 d左右的短期贮藏。贮藏310 d时,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显著,冷藏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冷藏条件下贮藏310 d的种子发芽势显著高于贮藏30 d。因此,冷藏是马缨杜鹃种子310 d左右短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汪波  许华  陈超  张成  李文芬  沈洁莲  颜亨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29-21330,21332
[目的]明确冷藏(4℃)贮藏与冷冻(-20℃)贮藏条件下酸奶营养质量的差别。[方法]对比分析酸奶贮藏在冷藏(4℃)与冷冻(-20℃)条件下感官指标、酸度、蛋白含量和乳酸菌含量的变化。[结果]第3天开始,冷冻贮藏条件下酸奶的感官指标显著好于冷藏贮藏条件下的;蛋白含量差别不显著;冷藏贮藏条件下,酸度和乳酸菌含量前期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贮藏后期逐渐降低,而冷冻贮藏条件下酸奶的酸度和乳酸菌含量基本不变化。[结论]冷藏贮藏条件下的酸奶营养成分随时间延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冷冻贮藏条件下的酸奶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糙皮侧耳冷藏后货架期品质和细胞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糙皮侧耳‘早秋615’为试验材料,将采后糙皮侧耳分别置于1℃和5℃冰箱中贮藏6 d后,转入20℃恒温培养箱,模拟常温货架温度贮藏3 d。分析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外观形态、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并对糙皮侧耳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其细胞壁微观结构。【结果】随着货架期的延长,5℃冷藏后的糙皮侧耳能保持较稳定的硬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维持更高的硬度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积累,使纤维素酶(Cx)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个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失重率不断增大,且5℃处理大于1℃;硬度随着货架期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0~1 d,1℃处理组硬度迅速下降且低于5℃,随后保持平稳变化;MDA含量在1℃冷藏糙皮侧耳中不断增加,5℃处理先增加后迅速下降,在货架末期低于1℃;5℃处理组POD活性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1℃处理;1℃处理糙皮侧耳CAT活性在货架期0~2 d急剧下降,2 d后低于5℃,在整个货架期间,5℃处理组的CAT活性变化平稳;Cx活性在货架前期的两处理中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0~2 d,1℃冷藏糙皮侧耳C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高于5℃,2 d后变化平稳。通过对糙皮侧耳菌褶石蜡切片发现,随着货架期的延长,糙皮侧耳子实体细胞结构变得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细胞间隙变大,且5℃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细胞结构更为有序、规整。【结论】5℃低温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品质优于1℃冷藏处理,贮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对绿茶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贮藏期间茶多酚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明显,且前4个月降幅较大,贮藏12个月后分别减少21.20%、14.61%;游离氨基酸总体下降,其中贮藏4个月后出现小幅上升,贮藏12个月后损失率约为31.81%;经过12个月贮藏咖啡碱含量降低17.68%;叶绿素和黄酮含量在贮藏期间分别降低37.81%、9.06%;绿茶贮藏过程中总抗氧化活性、抑制羟自由基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总抗氧化活性下降幅度最大,降幅达到38.92%。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化成分的变化与抗氧化活性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绿茶的总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羟自由基活性密切相关;水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减少是绿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降低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桃花粉保存条件,以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桃资源圃中的9个桃品种为材料,采用悬滴液发芽法,研究蔗糖、硼砂配比组合处理和室温、冷藏、冷冻贮藏下的桃花粉萌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桃品种花粉萌芽率有所差异,蔗糖浓度50~150 g·L~(-1)悬滴液有利花粉萌发,花粉萌芽率为62.88%,100 g·L~(-1)蔗糖浓度处理花粉萌芽率最高,中蟠10号的花粉萌芽率最高,中蟠11次之;室温、冷藏、冷冻条件贮藏桃花粉,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花粉萌芽率呈下降趋势,冷冻贮藏花粉萌芽率下降较慢,室温条件保存萌芽率下降迅速,品种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鸡爪槭花粉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基法进行离体培养,研究鸡爪槭花粉活力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鸡爪槭花粉萌发观察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有显著影响,确定了最适宜鸡爪槭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为15%蔗糖+0.01%硼酸。不同的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有显著的影响,且花粉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室温条件下贮藏鸡爪槭花粉15 d之后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冷藏处理的花粉在20 d后花粉活力降至28.1%,而冷冻贮藏的花粉贮藏20 d以后花粉活力仍为46.6%。冷藏(4℃)和冷冻(-20℃)有利于保存鸡爪槭花粉,如花粉保存15 d之内,冷藏和冷冻条件均可以;如保存15 d以上,则冷冻保存更合适。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常温(18~24℃)和冷藏温度(12℃)条件下绿熟番茄在贮藏过程中与呼吸代谢相关的呼吸速率、呼吸商、呼吸底物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番茄呼吸速率水平比在常温条件下低,呼吸高峰的出现比在常温条件下晚5 d左右;经冷藏的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温贮藏的高;番茄有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冷藏番茄中有机酸的分解速度比常温贮藏的缓慢;呼吸商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的贮温其变化趋势与呼吸速率接近.说明了低温贮藏可有效降低番茄呼吸速率和呼吸底物的消耗,保持其良好的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