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制红茶茶树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杭州市的茶树品种进行加工红茶适制性试验,经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等的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出龙井长叶、迎霜、龙井43、浙农113、鸠坑等品种适制红茶,而浙农139、茂绿品种适制春季红茶。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安徽黄山当地8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进行了探究。采摘‘祁门槠叶种’、‘浙农117’、‘浙农139’、‘皖茶4号’、‘皖茶91’、‘舒茶早’、‘凫早2号’和‘翠绿1号’共8个品种的一芽一叶新梢,采用祁门红茶工艺加工成红茶。在感官审评基础上,对所制红茶的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GC-MS检测。结果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审评综合得分最高,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最优的色香味形品质;其次是‘浙农139’红茶,其具有甜花香,带蜜香,滋味甜醇的特点。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与红茶干茶滋味、汤色呈中度正相关,与审评总得分呈强正相关。因此,‘祁门槠叶种’和‘浙农139’具有更高的祁门红茶适制性;干茶香气分析表明‘皖茶4号’茶树品种具有仅次于‘祁门槠叶种’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3.
为毛峰茶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以福鼎大毫、中茶108、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梅占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各品种茶树芽叶性状,对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毛峰茶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与感官品质审评,分析不同品种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叶色绿、茸毛多,2个品种感官审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91.6分和90.0分;金观音香气最好;龙井43和梅占综合品质稍弱,中茶108生长势强。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差异,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差异较大。适制毛峰茶的品种有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龙井43适制扁形茶,梅占适制红茶和乌龙茶,生产上以金观音制作红茶可能品质更佳,中茶108为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茶树良种“紫鹃”不同茶类适制性,以茶树良种“紫鹃”为供试原料制成六堡茶毛茶、绿茶和红茶,通过茶叶品质分析及感官审评方法综合评价了“紫鹃”茶树品种的茶类制适性。结果表明:“紫鹃”春季1芽2叶鲜叶中内含物丰富,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分别为达到49.25%、3.65%、4.57%、23.22%;制六堡茶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制红茶汤色红亮、甜香显、滋味甜醇;制成的绿茶具有栗香、汤色浅紫带粉,滋味醇爽稍涩。研究认为,“紫鹃”更适合制作六堡茶和红茶,制成的绿茶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特异茶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娟  潘科  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60-9561,9581
以贵州栽培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502、黔湄809、黔湄419、湄潭苔茶的一芽一叶茶青为原料,分别制成蒸青样和红茶样,采用理化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分析茶样生化成分及感官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酚氨比最大的为黔湄419茶树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值最大的是黔湄419茶树品种;茶红素/茶黄素值最大的是黔湄809茶树品种.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习水县古茶树红茶饮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以贵州习水县野生古茶树春1芽2叶、1芽3叶鲜叶为原料,对野生古茶树红茶初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萎凋时间29 h,室外晒青4 h,轻摇青3次的茶样感官审评最优,该条件下加工的红茶条索紧结,蜜甜香,优雅细致持久,带花果香,充分体现出古树茶的特质与韵味。  相似文献   

7.
千岛银珍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方法]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等10个品种的产能性状和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芽头肥壮,产能较高,且制得的茶样品质较好,审评总分高于对照鸠坑群体种2分以上。[结论]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等品种较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  相似文献   

8.
对高露茶群体种茶树资源进行表型性状调查与多样性分析,并对15个样品茶树嫩芽制作的红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调查的15个样本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28.90%,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87。其中,调查样本中叶身、叶缘、叶质、叶齿深度、叶齿锐度及叶齿密度6个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芽叶色泽、叶型、叶片大小、叶质及叶缘5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样本红茶感官审评发现,高露茶适合作为加工红茶原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品质成分生化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苏州洞庭山茶区5个主栽品种的适制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浙农113和乌牛早氨基酸含量为7.93%和4.27%,高于其他品种,酚氨比较小,但感官审评结果名次靠后,主要是外形和香气较差;迎霜和龙井43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主要是汤色、香气较好,并且外形和叶底较嫩匀;5个茶树品种的儿茶素品质指数与感官审评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几个适制卷茶的无性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几个适制卷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在青岛地区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芽叶性状、成活率、萌发期、百芽重、干茶品质、生化成分、产量及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经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2个比较适合在北方茶区生长的发芽早、品质优、产量高、抗寒性强、成活率高的适制卷茶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农抗早、浙农113。  相似文献   

11.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云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茶在云南茶产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目前呈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红茶热度提升,云南各地涌现出不同品种制成的红茶,由于对品种的适制性研究较少,导致生产的红茶品质参差不齐。本课题针对目前秋季红茶生产现状,选用在云南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云南大叶茶无性系品种开展秋季滇红茶的品质差异研究,做好秋季滇红茶的开发,筛选出秋季适制优质红茶的云南大叶茶茶树品种,为云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持。通过对10个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制作的秋季红茶内含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木兰1号"、"长叶白毫"、"矮丰"及"云瑰"4个品种适制秋季优质滇红茶,"云梅"、"普景1号"和"短节白毫"3个品种制作的秋季滇红茶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波绿、桃源大叶、碧湘早、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系湖南省栽种较多的5个良种茶树品种,对5个品种的春梢(一芽2叶)杀青烘干茶样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等进行检测,研究了其春梢(一芽2叶)红茶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并探讨了5个品种制作红茶,特别是高档优质红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内含物质较丰富,香气及感官也符合中高档红茶的特点。因此,5个供试品种均适合制作红茶,且茶汤滋味醇爽、香气浓厚,特别是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制作的红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较高,比较适合制作高档红茶。  相似文献   

14.
对“高露茶”群体种茶树资源进行表型性状调查与多样性分析。调查样本的1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28.90%,多样性指数均值0.867。其中调查样本中叶身、叶缘、叶质、叶齿锐度及叶齿密度5种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芽叶色泽、叶型、叶片大小、叶质及叶缘5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感官审评15个样品茶树嫩芽制作的红茶,发现“高露茶”适合作为加工红茶原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相似文献   

16.
贵州野生茶树优系适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野生茶树优系为材料,分析6个野生茶树优系春梢、夏稍的芽叶性状和春季绿茶、秋季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显示,6个材料制作绿茶的茶多酚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3、6号材料制作的绿茶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品质好,为适合制作绿茶的材料;1、2号材料制作的绿茶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品质较好,也适合制作绿茶;5号材料制作的红茶茶多酚、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品质好,具有高品质红茶特征;4、2号材料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审评较好,也适合制作红茶。  相似文献   

17.
高香型红(白)茶兼用新品种丹霞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2号是从广东粤北珍贵茶树资源仁化白毛茶群体中单株选育的高香型白茶和红茶兼用无性品种。该种属小乔木,中叶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高香优质等特点,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在红山、英红、梅州三点3年平均每公顷产标准鲜叶分别为5 637、5 506.5、4 980 kg,比谢儒高和当地当家品种——仁化白毛群体对照分别增产15.8%和27.6%。其芽叶内含物丰富,兼适制高档名优红茶和白茶,产品花香毫韵突出,品种优异,经济价值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用丹霞2号茶的一芽一叶初展春季原料试制成高档红茶,外形秀丽、金毫厚披、花香浓郁、滋味浓爽显香、汤色红亮、感官审评综合评分分别比白毛群体和英红九号高5.9、4.2分;用其单芽试制成高档白茶,外形挺直、芽头肥壮、白毫厚披、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感官审评综合评分分别比白毛群体和福鼎大白高7.1、4.3分。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茶108、中茶302、槠叶齐、鄂茶1号、丹桂、金观音等6个低氟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标准1芽5叶原料试制青砖茶.经感官审评、氟含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砖茶均具备青砖茶正常品质特征,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9833.9-2002紧压茶青砖茶》要求,氟含量均低于150 mg/kg,其中槠叶齐氟含量最低,为102.6 mg/kg.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乌牛早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加工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乌牛早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将晒青、控制发酵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制成的红茶条索紧直,显金毫,甜香高而较持久,滋味醇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说明新加工工艺对乌牛早红茶品质有较好的提高作用,品质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桃源一号,二号茶树良种是从当地群体品种中经单株选育发展起来的。桃源一号系灌木型大叶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势旺、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和制茶品质好的特点。与国家认定的茶树良种槠叶齐比较,产量高1O%,儿茶素总量高9%,适合加工红茶。桃源二号系灌木型中叶种,发芽中生偏早,产量接近槠叶齐,而品质优于槠叶齐。春季芽叶茸毛多,重量适中,氨基酸含量高,是加工高级绿茶的好原料;夏、秋季鲜叶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