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炭疽病是浙江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探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对于科学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研究,探明了草莓炭疽病的侵染与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制定了草莓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田间发病调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病害流行趋势综合分析预测方法,集成了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研讨该病的发病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对科学防控此病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定点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白粉病的侵染与发病、流行规律与主要影响因子,制定了草莓白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田间发病调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等观测方法,提出了综合分析预测和模型预测相结合的病害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方法。同时,为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研究探讨了农业防治、生态调控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并进行了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3.
草莓灰霉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该病发生普遍,可分别为害叶片、叶柄、花柄、花及果实,尤其在浆果成熟期症状特别明显,危害严重时可减产10%~30%,严重者达50%左右。1病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以花期侵染为主。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4.
<正>一、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一)灰霉病灰霉病是草莓生长发育中的主要病害,该病会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一般造成果实病果率10%~30%,重者达6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草莓花器和果实,同时还会危害叶片、叶柄、花柄等。花器被危害发病时,花萼会出现针眼大的水渍状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相似文献   

5.
灰霉病是上海市大棚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病害,保障草莓产品质量安全,以崇明区大棚草莓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大棚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描述了发病症状,总结了发病规律、发病因素,并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环节,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真菌病害,研究旨在探索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不同流行因子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子建立模型,揭示不同因子与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为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种植基地选取3个代表性草莓大棚,用5点取样法采集无症花、叶、果实,结合特异性PCR和保湿培养法检测组织上灰霉菌带菌率;选取其中两个大棚数据对草莓果实发病率与花朵发病率、叶片发病率、温度、相对湿度、果实带菌率、花朵带菌率、叶片带菌率7个流行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的3个因子(果实带菌率x_5、叶片发病率x_2、温度x_3),以草莓果实发病率作因变量(y),因子x_2、x_3、x_5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建立两个大棚中变量x_2、x_3、x_5与草莓果实发病率(y)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计算未参加建模的另一个大棚的草莓果实发病率预测值,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13—2015年研究结果表明,草莓花、叶、果实带菌率变化起伏较大,花和果实带菌率相对较高,带菌率分别为0—53.33%和0—86.00%;不同组织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不同,果实从12月上旬开始发病,花从1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叶片从1月上旬或2月上旬开始发病。草莓花和叶发病较轻,发生较为平稳,果实在3月之后发病逐渐加重,发病率可达80.07%。草莓叶片发病率、温度和果实带菌率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1)。草莓果实发病率与不同流行因子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0.55x_5+5.76(R~2=0.645,P0.01)(模型一)、y=8.18x2+9.25(R~2=0.498,P0.01)(模型二)、y=2.49x_3-13.62(R~2=0.446,P0.01)(模型三);并将果实发病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一中实际果实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拟合效果最好。【结论】在湖北省设施草莓大棚中,果实带菌率、叶片发病率、温度对草莓果实发病影响最为显著,在防治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发病组织,降低果实带菌率,预防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灰霉病是我国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果实、花及花蕾、叶、叶柄及匍匐茎。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8.
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为草莓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我国各草莓种植区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严重,特别是南方采果期正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草莓灰霉病的发生造成落花及果实腐烂,易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莓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积极开展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对降低草莓发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草莓的反季节设施栽培发展较快.农民在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下,常年在保护地内重茬种植,致使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草莓灰霉病,发生普遍且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草莓的反季节设施栽培发展较快.农民在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下,常年在保护地内重茬种植,致使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草莓灰霉病,发生普遍且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灰霉病已上升为日光温室番茄的主要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45%以上,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更好地防治番茄灰霉病,我们对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一、症状表现受病原物侵染后,番茄叶、茎、枝、花和果实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最重。苗期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黄褐色。成株期主要危害花器和未成熟果实,造成落果、烂果。叶片上初见浅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上有浅轮纹并引起腐烂。染病的花瓣、花蕊形成褐色腐烂。果实被害,近果蒂、果柄或果脐处首先显现病状,病部变软、萎蔫,病部果面呈灰白色水渍…  相似文献   

12.
<正>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病害也逐渐加重。现将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灰霉病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开始形成单  相似文献   

13.
灰霉病是草莓主要病害之一,在温、湿度较高条件下极易发生,尤其在大棚栽培草莓生产中,灰霉病发病率高,流行快,发生面积大。灰霉病危害草莓叶片、花和果实,大大降低了草莓的产量及品质,严重制约草莓的生产发展。因此,笔者于2004年用一熏灵熏蒸剂对大棚草莓灰霉病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一熏灵熏蒸剂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相比,具有防治效果好,节省劳力,成本低,无药害和提高产量及品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内外草莓立体栽培现状和新疆伊犁有机草莓种植实际,在已有的基础上采用定点调查、系统调查等方法,掌握伊犁河谷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有害生物发生与流行规律,明确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危害草莓的有害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病害有蛇眼病(Mycosphaerella fragariae)、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白粉病(Sphaerotheca macularis);虫害有蚜虫(Aphis gossypii)、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蓟马(Thrips fevas)、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等,与常规草莓相比其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与危害程度基本一致;但与温室常规平菇的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与危害程度相比,在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危害有机平菇的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少且危害很轻。依据国家有机农业相关标准提出温室有机草莓-平菇立体栽培中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为伊犁温室有机草莓-平菇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丰富新疆温室有机草莓立体栽培的技术样本。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草莓的主要病害 1.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引起果实腐烂的真菌性病害。果实发病多从果基近萼片处开始,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呈水渍状,逐渐变褐,使果实腐烂,最后在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灰霉病菌还可以侵染花瓣、雄蕊及萼片,在各草莓种植区均有发生。湿度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在相对湿度高于90%、温度在15—20℃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正>灰霉病、菌核病和绵疫病是导致茄子烂果的三大病害。每到冬季,棚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极易引起这三种病害的大发生。有时候多种病害混合侵染,给防治带来了困难。灰霉病主要危害茄子的幼果,也可危害叶片和茎秆。果实受害一般先是侵染残留的花瓣、花萼,然后向果实和果柄发展,从而使果皮变成灰白色软腐,发病后期在病斑处长出灰白色霉层,后果实失水僵化。绵疫病则容易使果实形成水渍状腐烂,并伴有白霉,果实落地。  相似文献   

17.
草莓灰霉病是温室栽培极易发生的一种病害,直接危害花器与果实。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草莓面积的逐年扩大,该病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一旦果实与花器染病,就会很快腐烂,并迅速传播开来,严重影响了草莓的品质与产量。据调查发现,此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针对这种状况,笔者等近年来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与防治,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草莓主要害虫之一。探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斜纹夜蛾发生消长动态、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了草莓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成虫观察、虫口消长与危害、卵孵进度、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方法。探讨了防控对策,集成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江苏省对沿江及苏北地区棚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和果实,以第一要受害最重。发病盛期在11-12月翌年的3-4月。低温、高湿的环境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采取农业生态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适期应在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20.
浙贝母是浙江省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灰霉病是浙贝母的主要流行病害,并成为近年来影响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本文在磐安县定点观测的基础上,掌握了浙贝母灰霉病的发病流行规律、监测预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灰霉病的发生流行受种源、气候、栽培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建议采用农业综合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