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对茶尺蠖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生物农药对茶尺蠖的室内生物活性,对室内防效较好的2种药剂各2个浓度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和0.6%苦参碱水剂对茶尺蠖3龄幼虫生物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药后7 d,两者的校正防效均为100%。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和0.6%苦参碱水剂对茶尺蠖都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 1 d的校正防效均在88%以上,表现出较强的速效性,2种药剂所试的2种剂量对茶尺蠖的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因此,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和0.6%苦参碱水剂对茶尺蠖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该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对茶园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开展田间试验,在茶园茶尺蠖盛发初期,喷施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500倍液、700倍液、9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药后1 d防效分别达91.79%、87.75%、77.48%、76.89%;药后3 d防效分别达95.83%、93.78%、84.76%、77.99%;药后7 d防效分别达98.59%、96.84%、95.35%、86.58%。结果表明,喷施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防治效果好,优于现行推广的水溶性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茶叶生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能防治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低残留、低毒、高效杀虫剂,研究分别对7种杀虫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 g·L~(-1)乙基多杀菌素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最高,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的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0.141 mg·L~(-1)和11.564 mg·L~(-1);7种杀虫剂的毒力测定大小为60 g·L~(-1)乙基多杀菌素25%甲维盐·虫酰肼30%氟铃脲·茚虫威12%甲维盐·虫螨腈240 g·L~(-1)虫螨腈5%氯虫苯甲酰胺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60 g·L~(-1)乙基多杀菌素和25%甲维盐·虫酰肼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3~14 d后的防效都能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5%氯虫苯甲酰胺、240 g·L~(-1)虫螨腈、12%甲维盐·虫螨腈和30%氟铃脲·茚虫威在14 d后的防效分别为90.24%、86.71%、87.61%和96.53%;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较其他6种杀虫剂相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低,3d后的防效为59.64%,14 d后的防效为80.38%。  相似文献   

4.
室内浸叶法观察了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触药剂的反应,试验表明,2%甲氨基阿维菌素EW、150 g·L~(-1)茚虫威SC、150 g·L~(-1)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EW、4.5%高效氯氰菊酯SC、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SC药后1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为70%以上,药后2 d防效达90%~100%。大田试验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50 g·L~(-1)茚虫威SC·2%甲氨基阿维菌素EW药后1 d,防效分别为90.9%和96.7%,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9.5%、100%,显著高于100亿孢子·mL~(-1)短稳杆菌SC的防效。综合分析认为,短稳杆菌SC适用于虫口密度较低时的预防用药,其它参试药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是茶园为害严重的一种食叶性害虫,2017年8月下旬在我市茶区大发生,茶树叶片被吃光似火烧状,导致当年夏秋茶和次年春茶无收。为此通过田间茶尺蠖的药剂药效试验,筛选一批高效低毒、选择性较强的植物源类农药和生物类农药在茶园进行推广应用,旨在为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虫害防治寻找新型替代农药。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3 d,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防效达90%以上,苦参碱、茶核·苏云菌防效达85%以上;用药后7 d,4种药物的防效均达95%以上。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的防效最好,是防治茶尺蠖的首选药剂;其次是短稳杆菌,在茶尺蠖大发生时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在茶尺蠖发生中等程度以下时,可选用价格成本较低的苦参碱、茶核·苏云菌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短稳杆菌为试验药剂,采用小面积试喷、大面积喷施的2种不同方法防治茶尺蠖进行试验。实验结果发现,无论短稳杆菌用500倍还是1000倍,对尺蠖各种虫龄均有防效,相比较印楝素仅对3龄内有防效;短稳杆菌是在有机茶园应用前景广阔,是比化学农药更有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抑制的效果、原理、浓度等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两种提取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果实防治,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离鉴定,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抑制试验,测定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培养4 d气生菌丝开始由白色转为灰绿色。在培养6 d后开始产生(9~24)um×(3~4.5)um大小的桔红色苹果炭疽病菌孢子;10 mg·mL~(-1)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63%,2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1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远大于农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mL~(-1)以上的浓度抑菌效果最好;200 mg·mL~(-1)、10 mg·mL~(-1)的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38%和30.38%;20 mg·mL~(-1)的提取液接种4 d和6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00%和64.71%,超过常用多菌灵的预防作用,但治疗效果在接种后4 d和6 d时治疗效果仅为30.26%和0.04%。【结论】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而且效果远大于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随着蒜汁浓度的升高而对炭疽病病丝、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增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型细菌性微生物农药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487.5、975.0、1 462.5 m L/hm~2 3个用量处理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 L短穗杆菌1 462.5 m L/hm~2处理对水稻螟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59.15%。  相似文献   

9.
在湖北省襄阳市采用不同浓度茶核·苏悬浮剂、0.6%苦参碱、30%茶皂素开展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幼虫试验。结果表明,0.6%苦参碱、30%茶皂素、茶核·苏悬浮剂对茶尺蠖均有一定防治效果,3 000 mL/hm~2茶核·苏悬浮剂对茶尺蠖防治效果最好,综合防效达到83.0%;各处理药剂对茶树鲜叶和害虫天敌均没有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且世代重叠、易产生抗药性,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选用短稳杆菌、除虫脲、阿维·茚虫威等3种药剂在十字花科作物玛卡上进行防治小菜蛾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与阿维·茚虫威(1 000倍液)、40%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小菜蛾幼虫均达显著水平,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与40%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平均防效达73.35%,最高达84.5%,对小菜蛾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续控制作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使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600-800倍液药后16d防效为66.27%-79.04%。明显高于对照药剂1600IU/mg苏云金杆菌WP800倍液的防效57.36%,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生长素IAA诱导红萍结孢的可行性。【方法】在网室自然条件下进行,采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1、5、10、15、20μg·mL~(-1)的生长素(IAA)对生长期的红萍1001、3001和4018进行不同浓度喷施处理,每周喷施一次,至结孢出现停止喷施。止喷施。【结果】IAA处理5个月后,1、5和10μg·mL~(-1)的细绿萍1001开始结孢,质量浓度为5μg·mL~(-1)时,结孢率、孢子果数量、孢子果?雄比均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在5μg·mL~(-1)时,结孢率为15.0%、孢子果数量为6.31个、孢子果?雄比为0.62∶1;在10μg·mL~(-1)时,结孢率为6.3%、孢子果数量为4.12个、孢子果?雄比为0.53∶1;在1μg·mL~(-1)时,结孢率为4.7%、孢子果数量为3.90个、孢子果?雄比为0.51∶1。其他品种、处理都未能诱导出孢子果。细绿萍1001经IAA处理后,在1、5和10μg·mL~(-1)时萍体的大小和C/N比有明显提高,其余处理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处理萍体大小和C/N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生长素IAA能够诱导细绿萍1001结孢,其中IAA质量浓度为5μg·mL~(-1)时诱导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鄂东南茶叶种植区,采用喷雾法实施了自制高含量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50 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 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茶尺蠖1~2龄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与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每公顷使用量900~450 g,药后1 d对茶尺蠖1~2龄幼虫防效为36.94%~28.14%;药后3 d防效达到86.35%~77.96%;药后7 d对茶尺蠖幼虫防效显著,达到94.44%~86.43%,每公顷施药900~675g与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EC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7种环境友好型农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旨在筛选出用于二化螟防治的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结果表明:在施药14d和21d后,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处理小区的枯心数最低,而在施药42d后100亿·μL~(-1)短稳杆菌悬浮剂处理小区的枯穗数最低,为8. 00个;在施药14d后,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的防效最高可达96. 17%;施药42d后调查发现,25%杀虫双水剂200g·667m~(-2)处理小区的二化螟残留活虫数为76. 67头。7种农药的综合控制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亿·μL~(-1)短稳杆菌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三唑磷200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甲维盐乳油25%杀虫双水剂。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独山县采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和球孢白僵菌3种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1-3龄期,使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1200-1800ml/hm2,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1500-2250g/hm2和400亿个孢子/克球孢白僵菌390-525g/hm2,对水750㎏/hm2施用,药后7d后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防治效果在76.0%~84.1%;药后14天,3种药剂防治效果存在差异显著性,以上3种生物农药可代替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稻纵卷叶螟,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而防效不高,可提高剂量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对玉米穗期害虫防效较好的杀虫剂,针对玉米螟、棉铃虫等玉米穗期害虫,2017年选用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2 000 IU/L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等新药剂,在睢宁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对玉米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也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探讨了不同浓度外源酶对大叶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茶样的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等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添加200 U·mL~(-1)和250 U·mL~(-1)纤维素酶的处理1和处理2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显著性明显,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的咖啡碱含量高,添加浓度为12 U·mL~(-1)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最高,结合感官审评发现,添加浓度为18 U·mL~(-1)的多酚氧化酶处理的6号茶样的滋味鲜醇,汤色红明亮,润,有金圈,品质最优,其次是5号茶样。  相似文献   

18.
在仪征地区使用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开展了茶尺蠖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茶核·苏云菌"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出了"茶核·苏云菌"的高效使用技术,防治适期应选择在茶尺蠖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期之间,茶核·苏云菌使用量为1 500~2 250m L/hm~2,施用方法上可优先选择细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9.
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梨小食心虫杀虫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室内条件下,测定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梨小食心虫的致病力。[方法]使用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梨小食心虫的各个虫态,分别记录其孵化率、死亡率及羽化率。[结果]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对梨小食心虫的各个虫态都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且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毒力逐渐增强。梨小食心虫的卵和蛹对玫烟色棒束孢的敏感性较高,经高浓度(1.0×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处理后,卵的孵化抑制率为79.61%,LC50值为6.10×106孢子·mL~(-1);蛹的羽化抑制率为100%,LC50值为1.15×107孢子·mL~(-1)。梨小食心虫幼虫和成虫对玫烟色棒束孢的敏感性较低,经高浓度(1.0×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处理后,幼虫的死亡率为58.89%,成虫的死亡率为48.89%。[结论]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20.
咯菌腈对四种牡丹叶片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咯菌腈对牡丹黑斑病菌(Alternaria suffruticosae)、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腔孢叶斑病菌(Hainesia lythri)和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paeoniae)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及产孢的抑制活性,分析咯菌腈在牡丹病害化学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咯菌腈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咯菌腈对孢子萌发、产孢时间及产孢量、芽管伸长及芽管和孢子形态的影响。【结果】咯菌腈对腔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01μg·mL~(-1),其次为黑斑病菌和黄斑病菌,分别为0.07和0.35μg·mL~(-1);咯菌腈对4种病菌的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腔孢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为1.26μg·mL~(-1),对其他3种病菌孢子萌发的EC_(50)在3.27—3.45μg·mL~(-1);0.1μg·mL~(-1)咯菌腈对4种病菌分生孢子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在40%—70%,表明咯菌腈对4种病菌分生孢子芽管伸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各浓度间差异显著,其中对腔孢叶斑病菌芽管伸长抑制的EC_(50)为0.04μg·mL~(-1),抑制作用最强,对其他3种病菌芽管伸长的EC_(50)在0.08—0.22μg·mL~(-1);咯菌腈对黑斑病菌和黄斑病菌分生孢子和芽管的致畸作用强烈,可导致孢子及芽管膨大、过度分枝,而对叶霉病菌和腔孢叶斑病菌致畸作用较弱,芽管及孢子形态基本正常;咯菌腈可推迟黑斑病菌、黄斑病菌及叶霉病菌的产孢时间,对黑斑病菌产孢量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05μg·mL~(-1),对叶霉病菌次之,EC_(50)为0.38μg·mL~(-1),但对腔孢叶斑病菌产孢有促进作用。【结论】咯菌腈对牡丹黑斑病菌及腔孢叶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腔孢叶斑产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叶霉病菌和黄斑病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黄斑病菌菌丝生长及叶霉病菌产孢的抑制作用强烈;由于咯菌腈内吸活性较弱,无法抑制已侵入牡丹叶片的病原真菌的生长,故建议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