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水稻产业化对农户水稻种植意愿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水稻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水稻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建立完善水稻产业化经营体系,强化政府对水稻产业化的支撑能力和努力提高水稻产品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省水稻→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水稻→玉米轮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的寒地水稻→玉米轮作技术模式提供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与水稻连作相比,水稻→水稻→玉米轮作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活性;与玉米连作相比,水稻→水稻→玉米轮作降低了木聚糖酶活性。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连作处理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水稻→水稻→玉米轮作和水稻连作处理却降低了土壤CAT活性;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连作处理降低了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活性,水稻→水稻→玉米轮作处理提高了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期间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确保水稻绿色健康生长,实现水稻高产。相比于传统水稻栽培技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还能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分析了广西水稻栽培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优势,总结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建等 《中国种业》2012,(10):20-21
阐述了白城市洮北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比较优势,分析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找出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水稻栽培技术,分析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希望为水稻种植者提供科学的水稻栽培与种植思路,进而保证水稻种植工作科学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气象条件对水稻种植的负面影响,稳定水稻种植产量与收益,文章概述了农业气象条件与水稻种植的关系,分析了农业气象条件对水稻种植的不同影响,阐述了我国农业气象条件与水稻种植区划研究现状,提出了不同农业气象条件下的水稻种植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栽培技术和安全生产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稻产量也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相应的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结合建德县对水稻种植方面的实地考察经验,分析研究了水稻的栽培技术现状及要点,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当地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豫南稻区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探讨水稻缓/控释肥在豫南稻区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水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水稻缓/控释肥比施普通复合肥增加了水稻分蘖数,提高了水稻群体质量;增加了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水稻灌浆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水稻有效穗、穗实粒数。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水稻产量达到9233.3~9725.0 kg/hm2,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增产5.5%~11.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分别高18.9%~22.9%、2.9%~5.9%。在豫南稻区施用水稻缓/控释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食物。水稻作为一种C3植物,较低的光合速率限制了水稻的产量。因此,通过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增加水稻产量尤为重要。本综述主要综述了C_4植物的光合特征、转C_4基因水稻的提出、转C_4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变化、转C_4基因水稻的叶片结构特征及其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对转C_4基因水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向建巧 《种子科技》2023,(12):91-93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在水稻栽培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严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我国水稻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能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阐述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论述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以及推广措施,以期让更多种植户认识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粳稻主要种植于我国东北地区。松嫩平原是我国最大的苏打盐碱地分布区,苏打盐碱胁迫不仅限制了水稻生产面积进一步扩大,而且降低水稻产量,提高水稻耐碱能力对水稻生产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水稻耐碱性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基础、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耐碱性QTL的定位和分子机理等方面阐述了水稻耐碱性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加速耐碱水稻育种的几点建议,展望了耐碱寒地粳稻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水稻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贵州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水稻品种利用历史,重点分析了2006—2017年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情况、贵州省选育水稻品种情况、水稻主推品种产量和品质、优质稻品种利用情况及种子市场价格。梳理了贵州水稻品种利用中的主要成就,指出了水稻品种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了贵州省水稻品种利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十分广泛。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全新的水稻栽培技术不断涌现,可有效保证了水稻质量和产量。针对优质水稻特征和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策略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颖  李娟  唐义  李丹 《种子世界》2021,(9):0072-0074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调整水稻结构,优化水稻产业布局,促进优质水稻的发展,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水稻是贵州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占总粮食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随着水稻面积的扩大,水稻病虫害逐渐呈加重趋势发展,进一步增加了治理的难度。病虫害防治技术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文中首先分析了水稻病虫害具有逐年加重、造成损失大、新病虫害发生等特点,增加了病虫害治理难度。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选种、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耕作模式,以及当前贵州省省水稻病虫害技术研究发展方向,为地方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研究。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有非常高的要求,结合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测土配方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促进水稻增收增产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粮食大国,水稻是当前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稻。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尤其在当前水资源日渐匮乏的背景下,水稻栽培也需考虑到对水的合理应用,利用覆膜技术进行水稻栽培,极大程度提高了节水效果,同时也从多方面保障了水稻的高效生长。对水稻覆膜栽培技术下的水稻生长特性进行了简述,并探析了该技术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冲 《种子世界》2021,(7):0009-0011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于水稻的供给量要求比较高,但现阶段水稻种植技术的落后和病虫害等因素直接妨碍了水稻种植工作的发展,国家水稻种植效益也较低。为提升国家水稻种植量,需要对水稻种植技术实行优化,治理病虫害,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效益,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方式,提出优化水稻种植环境技术、控制叶龄种植技术等详细举措,以待提升水稻种植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锋 《种子科技》2023,(23):100-102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向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的目标不断前进。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当前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病虫害对水稻的侵袭,阻碍了水稻产业优质高效的发展。简要探讨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要点和水稻病害虫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绝收,因此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四川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审定工作的认识,笔者总结了水稻的重要地位、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及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工作,回顾了四川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南方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在长江上游的部署与发展。这为以后发展水稻品种抗病审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赵育 《种子科技》2022,(6):96-98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近些年,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水稻病虫害呈现出扩大并逐渐加重的态势.各类水稻病虫害不断出现,尤其是已经控制住的水稻病虫害又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分析了相关现状问题,深入探究了绿色植保防治技术,明确了其推广方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