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淋洗条件下不同改良剂对浙江东部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滨海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选用脱硫石膏、过磷酸钙、生物炭、煤渣、聚马来酸酐5种改良剂,均分别按1%、1.5%、2%的梯度进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浙江东部滨海盐碱土壤盐化特征的影响和对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从而筛选出适合该区域盐碱土改良的方案。结果表明:1)淋洗后的0~10 cm土层中,1%煤渣和2%聚马来酸酐对降低土壤p H的效果最佳,1.5%和2%生物炭对土壤电导率和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最显著,电导率较对照分别下降了93.75%、84.72%,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55.44%、44.04%;2)所有改良剂均能有效降低土壤钠吸附比,尤其是2%煤渣、2%聚马来酸酐、1.5%过磷酸钙的效果最显著;3)能够较好地改良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改良剂是2%过磷酸钙、2%生物炭、2%聚马来酸酐;4)不同改良剂对盐基阳离子的淋洗效率存在差异,1%和1.5%过磷酸钙分别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K~+、Ca~(2+)和Mg~(2+)含量,1%煤渣对土壤中Na~+、K~+淋洗效果最佳,1.5%和2%生物炭分别显著降低了土壤中Na~+和Mg~(2+)含量,1%和2%聚马来酸酐分别显著降低了土壤中Na~+和Ca~(2+)、Mg~(2+)含量。总体而言,施用1.5%聚马来酸酐、1.5%或2%生物炭对浙江东部滨海盐碱土壤脱盐培肥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生物炭在黑土区农业生产上的合理应用,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供试植物为油菜,共设4个处理,土壤中生物炭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300g·kg~(-1),研究了高温秸秆生物炭对典型黑土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温秸秆生物炭导致黑土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当生物炭用量为300g·kg~(-1)时显著低于不添加生物炭的土壤;黑土添加高温秸秆生物炭后,交换性Ca~(2+)含量下降,交换性Na~+含量变化不显著,而交换性K~+和Mg~(2+)含量上升。通过本研究,建议土壤中高温裂解生物炭用量不超过300g·kg~(-1),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不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盐豇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豇豆幼苗不同器官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大量Na~+进入幼苗体内,而抑制K~+、Ca~(2+)、Mg~(2+)进入。盐胁迫下,幼苗根部和茎中存在较多的Na~+,叶片中含量最低,但叶片和茎中Na~+增幅较大,根系Na~+增幅较小,避免根部Na~+过多积累,可以维持豇豆根系活力缓解盐毒害。随着盐胁迫的加重,幼苗根部和茎的K~+含量明显降低,叶片K~+含量能保持稳定水平或有所上升,维持了较高的K~+/Na~+比值。NaCl处理后叶片中的Ca~(2+)、Mg~(2+)含量变化幅度较低;Ca~(2+)/Na~+和Mg~(2+)/Na~+比值均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叶片中的Ca~(2+)/Na~+和Mg~(2+)/Na~+比值始终高于根和茎。综合看,盐胁迫影响豇豆幼苗各器官中的离子分布,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降低;各组织中的K~+/Na~+、Ca~(2+)/Na~+和Mg~(2+)/Na~+比值随盐胁迫浓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马齿苋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培条件下,0、100和200 mmol·L~(-1)NaCl处理对其生长及不同器官中Na~+、K~+、Ca~(2+)和Mg~(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马齿苋幼苗地上部干质量及单株叶片数均有所下降,但根系干质量和根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茎、叶中Na~+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升高,且主要储存于根中;K~+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茎中K~+含量降幅较小,而叶片中降幅较大;叶片中Ca~(2+)和Mg~(2+)含量显著高于茎和根。根、茎、叶中K~+/Na~+、Ca~(2+)/Na~+、Mg~(2+)/Na~+比值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是Na~+净增加;但叶片中K~+/Na~+、Ca~(2+)/Na~+、Mg~(2+)/Na~+比值显著高于茎和根系。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马齿苋幼苗从根到茎的离子选择性运输能力先升高后降低,而茎到叶片的离子选择性能力总体呈升高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马齿苋可能通过将Na~+区域化到根系中,并增强植株向茎叶选择运输K~+、Ca~(2+)和Mg~(2+)的能力,从而缓解NaCl处理对马齿苋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棉粕对盐渍化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绿洲区盐渍化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问题,研究棉粕改良盐渍化土壤对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新疆优势资源棉粕输入对盐碱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田间试验小区,模拟不同梯度盐碱土壤条件,相对应施加一定的棉粕用量。【结果】两类盐化土壤中0.25的大团聚体约占86%,其中以5 mm粒径团聚体总量最大。各团聚体中,盐基离子平均含量的大小为Na~+Ca~(2+)K~+Mg~(2+)。氯化钠型土壤交换性Ca~(2+)和碳酸钠型土壤中交换性Mg~(2+)主要储存于20~40 cm土层。在不同粒径中,碳酸钠型土壤中交换性K+和两类盐化土壤中交换性Na+主要分布于微团聚体中,交换性Mg~(2+)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分布较为均匀,氯化钠型土壤中交换性K~+和交换性Ca~(2+)主要分布于大团聚体中。在同一土层中相同浓度和棉粕的处理下,5 mm和2~5 mm粒径中氯化钠型土壤中(Ca~(2+)+Mg~(2+))/(K~++Na~+)含量的比值均高于碳酸钠型土壤,其余各粒径则相反。说明二价盐基离子的积累和一价盐基离子的减少促进了氯化钠型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性较好。【结论】棉粕对氯化钠型土壤较碳酸钠型土壤改良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草原1号(抗旱型)和龙牧81(旱敏感型)这2种苜蓿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胁迫下苜蓿幼苗不同器官中Na~+、K~+、Ca~(2+)、Mg~(2+)含量的变化。对2种苜蓿幼苗在不同PEG胁迫下离子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干旱环境对苜蓿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苜蓿幼苗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减少,K~+/Na~+、Ca~(2+)/Na~+、Mg~(2+)/Na~+比值出现下降或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除草原1号在低质量分数处理时根中和高质量分数处理时叶中Na~+含量增加幅度大于龙牧81外,其他各器官在PEG处理下的Na~+含量增加幅度均小于龙牧81;在高质量分数PEG处理下,耐旱性强的草原1号的根、叶中的K~+和Mg~(2+)含量大于龙牧81,茎中K~+和Mg~(2+)含量小于龙牧81;在相同质量分数PEG处理下,耐旱性强的草原1号根、茎和叶中Ca~(2+)含量明显高于耐旱性弱的龙牧81;在高质量分数PEG胁迫下,草原1号叶片中Ca~(2+)含量明显高于龙牧81,根和叶中3种离子的比值和茎的Ca~(2+)/Na~+均为草原1号高于龙牧81。干旱胁迫影响苜蓿幼苗对上述矿质元素在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分布,与苜蓿幼苗的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中苜1号苜蓿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NaCl胁迫对苜蓿幼苗叶片内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及氯化钙对幼苗盐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叶片内Na~+含量增加,K~+、Ca~(2+)含量降低,且Na~+/K~+和Na~+/Ca~(2+)的比值会随着Na~+含量的增高而增加;施加不同浓度CaCl_2后,Na~+、K~+、Ca~(2+)含量及Na~+/K~+、Na~+/Ca~(2+)比值均有不同程度变化,苜蓿幼苗表现在Ca Cl2浓度为10、15 mmol/L时Na~+含量降低,K~+和Ca~(2+)含量增加,Na~+/K~+和Na~+/Ca~(2+)的比值降低,表明Ca~(2+)可改善苜蓿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缓解盐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以贻贝壳为主要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采用XRD,SEM,EDS,FT-IR等表征手段对两种羟基磷灰石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滨海盐土中的主要盐离子Na~+,Ca~(2+),Mg~(2+),K~+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模拟废液中Ni~(2+)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羟基磷灰石对模拟废液中Ni~(2+)的吸附脱除效。研究表明,用贻贝壳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羟基磷灰石粉体,Na~+,Ca~(2+),Mg~(2+),K~+的存在会对羟基磷灰石吸附Ni~(2+)造成较大的影响,吸附效果会明显下降,其中,Na~+对羟基磷灰石吸附脱除Ni~(2+)的影响最小,其次是K~+和Mg~(2+),Ca~(2+)造成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下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模拟酸雨淋洗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Ca^2+、Mg^2+、K^+、Na^+)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全面试验法,在pH值3.5、5.6和7.0的3种模拟酸雨条件下,设置0、0.5%、1%和2%的4个生物炭添加量,测定淋出液及淋洗后土壤中4种盐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酸雨淋洗条件下,与无生物炭处理相比,较高生物炭添加量(2%和1%)会增加盐基离子的淋失总量。同一处理淋出液中,Ca^2+的淋失总量最大,Mg2+最易淋失。相同生物炭添加量下,4种盐基离子淋出总量均随淋洗液pH值升高而降低,淋洗液pH值为3.5时各盐基离子的淋出总量均最高;相同pH值淋洗液下,Ca^2+、Mg^2+、K^+的淋出总量为2%生物炭>1%生物炭>无生物炭处理>0.5%生物炭,而Na^+的淋出总量为2%生物炭>无生物炭处理>1%生物炭>0.5%生物炭。在酸雨淋洗条件下,与无生物炭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的处理可提高土壤pH值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提升效果最佳。淋洗后各处理土壤中4种盐基离子含量表现为Ca^2+>K^+>Mg^2+>Na^+。研究表明,在生物炭添加下,酸沉降同样会加剧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洗损失。与无生物炭处理相比,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添加量增加提高了pH值及盐基离子含量,其中以添加2%生物炭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将辣椒秸秆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成辣椒秸秆生物炭,与酸化土壤共培养,探讨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酸化土壤交换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能显著提高酸化土壤pH,提高幅度与辣椒秸秆生物炭的添加量呈正比;土壤交换性Al~(3+)含量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能显著影响土壤NO_3~--N和NH_4~+-N。土壤交换性Na~+和交换性K~+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交换性K~+的变化与辣椒秸秆生物炭中K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Ca~(2+)、交换性Mg~(2+)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总盐基离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蔗糖酶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与辣椒秸秆生物炭添加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酶的几何平均数(GMea)表明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可以显著改善酸化土壤质量。试验为开拓辣椒秸秆利用途径、改善酸化土壤及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提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择耐盐碱性较强的水稻回交导入系材料JE、JI1、JI2、JH1、JH2及回交亲本JJ(吉粳88),在温室内进行水培,以50 mmol/L的Na_2CO_3和Na HCO_3(摩尔比9︰1)作为盐碱处理,研究对苗期水稻植株Na~+、K~+、Ca~(2+)、Mg~(2+)、Fe~(2+)、Zn~(2+)、Mn~(2+)、Mo~(2+)等矿质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盐胁迫下,Na~+含量显著增加,大量Na~+向叶片分配,导致植株体内阳离子显著增加,破坏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K~+含量降低,叶片的降幅小于根系,K~+在叶片中分配比例增加,从而保持较高的K~+/Na~+比,使植株少受盐害;叶片中Ca~(2+)和Mo~(2+)含量降低,而根系中含量增加;Mg~(2+)含量未见显著变化;Mn~(2+)含量降低,以根系中降幅显著;Fe~(2+)、Zn~(2+)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与JJ相比,耐盐碱性较强的JE、JH1、JH2、JI1、JI2叶片中K~+/Na~+、Ca~(2+)/Na~+、Mg~(2+)/Na~+比较高,Na~+所占TC(阳离子总量)和MC(单价阳离子总量)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Li~+、Na~+、NH_4~+、K~+、Mg~(2+)、Ca~(2+)的方法。[方法]水样经0.22μm水相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采用Ion Pac CS16离子交换柱分离,以30 mmol/L甲磺酸(MSA)为淋洗液,等度洗脱,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Li~+、Na~+、NH_4~+、K~+、Mg~(2+)、Ca~(2+)在0.25~100.0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2),检出限(LOD)为0.011~0.027mg/L,定量限(LOQ)为0.036~0.089 mg/L,加标回收率为91.00%~105.4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良好,结果可靠,适用于水样中Li~+、Na~+、NH_4~+、K~+、Mg~(2+)、Ca~(2+)6种阳离子的同时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以种植年限3年的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土柱淋溶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和配比的KCl和MgCl_2营养液对土壤盐渍化离子的影响,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K~+、Mg~(2+)、Cl~-含量提高,Na+、Ca~(2+)、HCO_3~-的含量降低,土壤中总盐分增高。与原土壤相比,土壤中K~+、Na~+、Ca~(2+)、Mg~(2+)、Cl~-和土壤盐分总量下降,HCO_3-和SO_4~(2-)较原土壤有所提高。从土壤盐分离子总电荷变化来看,在1:1型的营养液配方中各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2:1型营养液配方中,随施钾用量的增加使土壤阳离子的存留量降低。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平衡及低浓度的施用量可缓解土壤盐渍化,降低养分的淋溶作用,促进离子间平衡,而过量施肥会加速阴阳离子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水样与标准稀释水不同,标准稀释水中含有固定浓度的Ca~(2+)、Mg~(2+)、Na~+、K~+,当用大型蚤检测天然水样时,这4种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改变单因子浓度的方法,研究4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对大型蚤重铬酸钾急性毒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静水试验条件下,Ca~(2+)、Mg~(2+)可影响重铬酸钾毒性。Ca~(2+)浓度为0~128mg·L~(-1)时,半致死浓度(LC50)与Ca~(2+)浓度呈正相关;Ca~(2+)浓度超过128mg·L~(-1)时,LC50与Ca~(2+)浓度呈负相关。Mg~(2+)浓度为0~12 mg·L-1时,LC50与Mg~(2+)浓度呈正相关;Mg~(2+)浓度超过12 mg·L~(-1)时,LC50与Mg~(2+)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施加脱硫石膏对苏打盐化土不同层次主要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48-52
通过土柱淋洗试验,研究重度苏打盐化土施加不同量的脱硫石膏(0,5.5,11,22,33 g/kg)后,土壤不同层次(0~20,20~40,40~60 cm)主要盐离子(Na~+,Ca~(2+),SO_4~(2-),CO_3~(2-))的累积规律,阐明不同用量脱硫石膏对重度苏打盐化土的改良效果。结果显示,施用脱硫石膏可以有效降低苏打盐化土pH值,提高土壤导水能力,促进有害离子Na~+的淋洗;脱硫石膏改良后表层(0~20 cm)土壤Na~+,CO_3~(2-)含量和pH值降幅最大,表层(0~20 cm)改良效果最好;CO_3~(2-)和Na~+在淋洗作用下向下迁移,呈现CO_3~(2-)和Na~+在土壤底层(40~60 cm)累积;添加脱硫石膏的处理Ca~(2+)和SO_4~(2-)在土壤表层(0~20 cm)显著增加(P0.05);土壤pH值与土壤层次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r=0.855);苏打盐化土改良效果与脱硫石膏用量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在试验范围内,22 g/kg脱硫石膏用量的改良淋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低农残蔬菜品种的选育,利用气相色谱对供试的10份黄瓜幼苗叶片进行了乐果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筛选出农药残留量较高和较低的材料各一份。利用ICP-MS对筛选出来的材料进行K~+、Ca~(2+)和Mg~(2+)及重金属离子Cd~(2+)和Pd~(2+)的检测。结果表明:与高农药残留材料相比,低农药残留材料的K~+和Ca~(2+)的含量较高,而Mg~(2+)的含量却较低,但二者经乐果农药处理后,低农药残留材料的K~+、Ca~(2+)和Mg~(2+)的含量都变得相对较高。同时,在农药处理前后,低农药残留材料的重金属离子Cd~(2+)和Pd~(2+)的含量都表现为相对较高。因此在筛选低农残蔬菜品种时,不仅要考虑K~+、Ca~(2+)和Mg~(2+)的含量,也应把其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作为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香椿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0、1、10和100μmol/L ABA)对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离子质量分数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盐胁迫明显抑制了香椿幼苗的生长,增加叶片和根系中Na~+质量分数,降低K~+、Ca~(2+)和Mg~(2+)的积累,叶片净光合速率(P_n)降低。施加适宜浓度的ABA处理后,香椿幼苗生长受抑情况得到缓解,Na~+质量分数降低,K~+、Ca~(2+)和Mg~(2+)质量分数增加,w(K~+)∶w(Na~+)、w(Mg~(2+))∶w(Na~+)和w(Ca~(2+))∶w(Na~+)比值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摩尔分数(C_i)和水分利用率(W_(UE))上升,气孔限制值(L_s)降低,同时叶绿素质量分数提高,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降低。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适宜浓度的ABA,能够有效地抑制盐胁迫下香椿叶片和根系对Na~+的吸收,改善香椿幼苗中的离子平衡,促进营养吸收,同时增强植株光合作用,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从而增强香椿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其中,香椿幼苗在浓度为10μmol/L ABA处理时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NaCl胁迫对沙葱苗期根系特征及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沙葱苗期根系形态特征及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分析沙葱的耐盐强度,以提高沙葱在盐碱地上的生产能力,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沙葱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经不同浓度(0(对照,CK),25,50,75,100,150 mmol/L) NaCl胁迫15 d后,研究沙葱根系干质量、鲜质量、长度、表面积、体积、活力和无机离子(K~+、Na~+、Ca~(2+)、Mg~(2+))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葱根系干、鲜质量和根系活力均呈降低趋势;而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NaCl浓度为50 mmol/L时均达最大值。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沙葱幼苗根系中Na~+、K~+含量均较对照增加,且当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Na~+、K~+含量较高;但幼苗根系中Ca~(2+)、Mg~(2+)含量均较对照下降。【结论】适宜沙葱幼苗根系生长的NaCl浓度为25~50 mmol/L,此时根系生长良好,Ca~(2+)、Mg~(2+)含量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金属阳离子对Bt蛋白在矿物表面吸附动力学的影响,选取蒙脱石、高岭石、凹凸棒石和碳酸钙四种不同类型的矿物,在Na~+、K~+、Mg~(2+)、Ca~(2+)添加浓度均为1 mmol·L-1的条件下,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Bt蛋白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采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内扩散和Elovich四种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依据相关系数和拟合吸附量对模型优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a~+、K~+、Mg~(2+)、Ca~(2+)均对Bt蛋白的吸附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2+)Mg~(2+)K~+Na~+。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5 1,由拟合模型计算得出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吻合,因此适合描述Bt蛋白的吸附动力学特征;Elovich模型R2在0.914 1~0.982 9之间,也能够较好描述矿物对Bt蛋白的吸附特性;一级动力学模型R2在0.710 8~0.987 6之间,相关系数分布范围过宽,且由模型计算得出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差异较大,故不适合用于动力学特征描述;内扩散模型相关系数低(R20.619 4),不建议在Bt蛋白吸附动力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富硒茶多糖对耐力训练大鼠不同组织ATPase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加药组与运K~+动组比较,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上升,且有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性差异,运动至疲劳的时间延长18.39%。说明富硒茶多糖可维持运动训练疲劳大鼠大脑、肝脏、股四头肌、肾脏和心脏5种组织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稳定细胞内环境,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大鼠的有氧运动水平,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