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测定现有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水平,筛选防治二斑叶螨的有效药剂。本试验采用2种不同的生测方法对选用的2种杀螨剂毒力水平进行测定,并在田间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各杀螨剂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毒力增强。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结果均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均大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25、50、100 mg/L的处理浓度进行双面喷雾和单面喷雾的方法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优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71.7、143.3、286.7 mg/L的处理浓度,乙唑螨腈双面喷雾处理1 d后,防效分别达到88.03%、92.73%、94.20%,14 d后的防效分别达95.60%、96.63%、98.83%,单面喷雾1 d后的防效分别达到73.03%、7.23%、77.05%,14 d后的防效分别达78.80%、79.73%、81.63%。同时,田间试验发现,草莓双面喷清水后二斑叶螨的增殖速度比单面喷清水的处理要低,说明在短期内双面喷水对二斑叶螨的繁殖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草莓上防治二斑叶螨双面均匀喷雾效果优于单面喷雾,30%乙唑螨腈悬浮剂田间防治效果优于43%联苯肼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30%乙唑螨腈悬浮剂、110 g/L乙螨唑悬浮剂和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效,2017年2—3月在草莓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速效性最好,20%丁氟螨酯悬浮剂持效性最好,110 g/L乙螨唑悬浮剂速效性差、击倒力弱,但持效性好,仅次于20%丁氟螨酯悬浮剂。从防效及安全性来看,3种药剂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螨活性,且对草莓和蜜蜂安全,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对防治草莓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安全有效的杀螨剂,选用9种常用杀螨剂,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它们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9种药剂LC_(50)值的大小顺序为:20%甲氰菊酯乳油110 g/L乙螨唑悬浮剂240 g/L螺螨酯悬浮剂25%丁醚脲悬浮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乙唑螨腈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1.8%阿维菌素乳油。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的室内毒力最高,24、48、72 h后的LC_(50)分别为0.042、0.013、0.011 mg/L,其次是0.5%苦参碱水剂和30%乙唑螨腈悬浮剂,杀螨活性最低的是20%甲氰菊酯乳油,24、48、72 h后的LC_(50)分别为51.055、37.017、30.016mg/L;在此基础上选用7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30%乙唑螨腈悬浮剂5 000倍液对草莓二斑叶螨的药效最好,药后1、3、7d的防效分别达43.25%、57.75%、73.02%,防效显著高于其他6种药剂,0.5%苦参碱水剂1 200倍液次之,处理7 d后的防效为69.86%,其后是43%联苯肼酯悬浮剂,药后1、3、7d的防效分别为41.82%,54.77%,68.23%;速效性最低的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药后1 d防效为31.45%;持效性最低的是240 g/L螺螨酯悬浮剂,7 d后的防效为58.4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最好的1.8%阿维菌素乳油和目前生产上常用的240 g/L螺螨酯悬浮剂的田间防效均不理想,1.8%阿维菌素乳油药后7d的防效为61.34%,仅高于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可能与所选试验区域内经常使用这两种农药,导致此区域内的草莓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已产生抗性有关。因此,防治草莓二斑叶螨时建议在田间交替、轮换使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5 0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1 200倍液和43%联苯肼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0%腈吡螨酯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并明确其最适用量,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202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邵家庄村使用喷雾器将不同剂量的30%腈吡螨酯悬浮剂均匀喷洒于草莓植株各部位.结果:对草莓喷药1次,14d后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00、150mg/kg对草莓上的二斑叶螨防效均达到93%以上.结论: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50mg/kg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显著,可作为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上海地区草莓生产上的二斑叶螨,选用植物源农药0.5%藜芦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进行了其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源农药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均较为理想,药后7d防效均超过9 0%,持效性均较好,且各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可根据二斑叶螨的发生情况,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案;0.5%藜芦碱可溶液剂的用量与防效呈正相关,浓度越高防效越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胡瓜钝绥螨对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本文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和5%噻螨酮水乳剂为对照药剂,开展了胡瓜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 d,胡瓜钝绥螨3个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最高防治效果为81.2%,低于对照药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的防效(96.2%),但高于5%噻螨酮水乳剂的防效(37.8%),表明胡瓜钝绥螨可用于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二斑叶螨近几年来发生危害较重,且对多种杀螨剂有较强的抗药性。为筛选出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19—2020年对苹果二斑叶螨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联肼·乙螨唑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药后2 d防效为82.87%,药后15~45 d防效仍能保持在100%,可作为生产中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首选药剂;24%螺螨酯悬浮剂2 5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苹果二斑叶螨持效性较好,药后2 d防效仅分别为65.40%和72.54%,而药后30~45 d防效保持在100%,可作为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备选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捕食螨防治害螨是目前较为安全的一种生物防治手段。利用胡瓜钝绥螨防治大棚草莓二斑叶螨,结果表明,释放的胡瓜钝绥螨(50、100头·株-1)对控制大棚草莓二斑叶螨效果显著,14 d后的防效在90%以上。化学药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对二斑叶螨的最高防效仅为78.7%。综合生防成本和防效,建议大棚草莓胡瓜钝绥螨释放量为50头·株-1。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20%阿维·乙螨唑悬浮剂在不同用量下防治棉叶螨效果,结果表明:20%阿维·乙螨唑悬浮剂每667米~2用量为10~12毫升时,对棉叶螨有很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达到95.0%~97.9%,药后21天防效达到100%。20%阿维·乙螨唑悬浮剂可在大田推广应用于棉叶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二斑叶螨近几年来发生危害较重,且对多种杀螨剂有较强的抗药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0%联肼.乙螨唑悬浮剂8000倍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药后2天的防效为82.87%,且药后15天到45天,防效仍能保持100%,可作为生产中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首选药剂;24%螺螨酯悬浮剂2500倍、5%唑螨酯悬浮剂2000倍药后2天的防效仅为65.41%和72.55%,而30天至45天的防效保持在100%,但5%尼索朗乳油2000倍、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在30天的防效达到最高值91.31%和91.68%,后下降为74.07%和72.90%。  相似文献   

11.
通过植物源农药扑利旺对草莓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以及其与化学农药混用的增效效果研究表明,扑利旺(5% d-柠檬烯可溶液剂)对草莓二斑叶螨防治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喷施1、3、5、7 d后,防效为70.0%~85.8%,且与化学药剂联苯肼酯混用可明显提高其速效性和持效期,药后1~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90.2%~99.4%),混用防效明显高于联苯肼酯单用防效63.6%~95.0%,且混用处理药后10 d防效仍高达84.3%。供施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草莓生长安全。生产上防治草莓二斑叶螨推荐扑利旺150~300倍均匀喷雾处理,间隔5 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在大棚温度高于30 ℃时推荐用300倍;或扑利旺500倍液+43%联苯肼酯3 000倍液混合喷雾,根据二斑叶螨发生规律,连续使用2~3次,间隔7~10 d使用1次。  相似文献   

12.
室内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浸叶碟法分别测定了5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毒力。结果表明,乙唑螨腈和阿维·螺螨酯对雌成螨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h的LC50分别为0. 248mg/L和3. 975mg/L,联苯肼酯对雌成螨的毒力较差,处理后24h的LC50为173. 780mg/L;阿维·螺螨酯、乙螨唑、螺螨酯及乙唑螨腈对卵具有较强的毒力,处理后7d的LC50分别为0. 0295mg/L、0. 0347mg/L、0. 0450 mg/L及0. 6310mg/L,联苯肼酯对卵的毒力最差,处理后7d的LC50为143. 8800mg/L。联苯肼酯和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雌成螨毒力相差700. 7倍,联苯肼酯和阿维·螺螨酯对卵的毒力相差4877. 3倍。  相似文献   

13.
防治桃二斑叶螨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桃二斑叶螨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桃二斑叶螨的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以8%中保杀螨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最佳,施药后2d、5d、10d的防效分别为71.33%、93.56%和95.23%,与其余3种药剂的防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otter喷雾法测定阿维菌素尧哒螨灵、噻螨酮尧螺螨酯和乙螨唑对荔枝叶螨成螨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5种药剂对荔枝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荔枝叶螨成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8799 、1.05426mg/L,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3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无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乳油、15%哒螨灵乳油和5%噻螨酮乳油对荔枝叶螨的速效性较好,而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和110g/L乙螨唑悬浮剂速效性较差,药后2d,供试药剂各处理中15%哒螨灵乳油1765倍处理的防效(90.00%)最高,而110g/L乙螨唑悬浮剂6500倍处理的防效(57.04%)最差;药后7d,供试药剂各处理的防效均达到89%以上;药后15d,除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达到100.00%,5%阿维菌素乳油8333倍处理防效(91.31%)最差,供试的5种药剂均能达到防治要求,持效期长,可用于荔枝叶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获得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出亚致死浓度LC10、LC30后分别处理二斑叶螨,分析60 h其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比活力、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乙唑螨腈亚致死浓度对二斑叶螨体内CarE、GSTs和MFO的活性均产生诱导,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诱导增强。其中CarE的LC10、LC30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24 h,分别是对照的1.46、1.85倍,GSTs与MFO经LC30处理后于12 h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24、1.51倍,经LC10处理后最大值出现于24 h、36 h,分别是对照的1.26、1.61倍,3种解毒酶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动力学参数方面,CarE的KM值显著减小,Vmax值显著增大,而GSTs和MFOs的KM值均增大,Vmax均减小,说明三者皆参与了代谢乙唑螨腈,但CarE起主导作用。因此,药剂使用时建议加入抑制CarE活性的助剂,或与抑制CarE活性的药剂混用,以提高乙唑螨腈的使用寿命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73%炔螨特与10%虫螨腈对桑园蛛砂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虫螨腈1 500倍液防效显著优于73%炔螨特乳剂2 500倍液,对蛛砂叶螨的成虫、若虫、幼螨均有较好的防效,且见效快。10%虫螨腈对家蚕的毒性较低,是适合防治桑园害虫且对家蚕较安全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测定棉田分别喷施螺甲螨酯+乙螨唑、螺甲螨酯+噻螨酮、联苯肼酯+噻螨酮、联苯肼酯+乙螨唑及27%阿维·联苯SC对棉花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有试验处理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均有较好防效,药剂速效性强、持效期长,均能满足当地棉花生产需求。药剂混合使用的4个处理与螺甲螨酯和噻螨酮单剂使用效果差异不明显,其中,施用螺甲螨酯+噻螨酮和联苯肼酯+乙螨唑防效相对较好;施用27%阿维·联苯SC与噻螨酮效果相当,喷施27%阿维·联苯SC3 000倍液比5 000倍液防治棉叶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赖添财 《农学学报》2019,9(11):63-66
为了评价乙唑螨腈在琯溪蜜柚上的安全性,研究其残留降解动态。设计套袋和非套袋两种处理,按推荐剂量和加倍推荐剂量在蜜柚上各施药1次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乙唑螨腈在0.4~400 μg/L(注意单位是正体!下同!)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97),检出限为0.06 μg/kg,添加回收率为84.2%~90.0%,RSD为5.6%~8.4%。乙唑螨腈在蜜柚上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降解系数(k)在0.1444~2271之间,套袋处理的半衰期(T1/2)为3.56~4.80天,未采用套袋处理的T1/2为3.05~3.50天。套袋处理的半衰期大于未采用套袋的半衰期,施药后65天最终产品中均未检出乙唑螨腈残留。  相似文献   

19.
草莓红蜘蛛是影响草莓生产的重要害虫,对其进行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螨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5 000倍液对草莓红蜘蛛的控制效果最佳,药后24 h杀螨活性优于其他处理,药后3 ~ 14 d防效均在79%以上;20%丁氟螨酯悬浮剂1 500 ~ 3 000倍液在药后各时期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螨活性,药后3~14 d防效在76.92%~92.66%;110 g·L-1乙螨唑悬浮剂持效期长,药后14 d各浓度处理防效均在76%以上;高剂量施药处理防效总体优于低剂量施药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各试验处理药剂均未见对作物生长和非靶标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在实际生产中可交替使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观赏花卉竹芋上新近发生的二斑叶螨,测定了螺螨酯、乙螨唑、阿维菌素、哒螨酮、炔螨特、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肼等7种杀螨剂对其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螺螨酯、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联苯肼酯、乙螨唑对雌成螨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5.97、6.38、10.07、14.67和32.42μg/m L;螺螨酯、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螨唑对卵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2.77、3.06、7.30和26.89μg/m 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联苯肼酯43%悬浮剂2000倍、哒螨灵15%乳油2000倍和乙螨唑110 g/L悬浮剂4000倍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21 d防效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