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8年荆州区实行超级稻推广示范项目,804.9 hm~2 Y两优1号理论产量11.39 t/hm~2,实收产量9.92 t/hm~2.对2008年超级稻推广示范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7,(1):45-46
德香4103是2012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2014—2015年在孝感市4个县市作一季中稻栽培,产量平均10.7 t/hm~2,在2014年10个参试品种和2015年12个参试品种中均位居第1位。2015年作中稻+再生稻栽培,中稻产量10.5 t/hm~2,再生稻产量5.39 t/hm~2,田间表现为穗大粒重、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德香4103在各试验点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谷优67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抗稻瘟病不育系谷丰A与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组合,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2019年,该组合在闽中山区尤溪县作再生稻示范,头季平均产量12.37 t/hm~2,再生季平均产量7.23 t/hm~2,两季总产量19.60 t/hm~2,最高总产量达19.68 t/hm~2,表现抗稻瘟病、产量高、适应性好,非常适合作再生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3~2015年在石门实施马铃薯加一季超级稻栽培模式7.14hm~2,两季原粮产量达到18222~20737.5kg/hm~2,实现了"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的粮食高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目标(1.8t/hm~2)。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和采取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7,(6):34-36
2015—2016年湘两优900在"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项目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示范点种植26.8 hm~2,平均单产达11.26 t/hm~2,并表现出高度抗倒性。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和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7,(6):16-19
粳优165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139A与C165配组选育的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稻瘟病,耐寒,制种产量高(平均为2.6 t/hm~2,最高达3 t/hm~2),于2017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福建稻麦科技》2014,(2):35-35
正2014年5月6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湖南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等26家科研和教学单位共同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超级稻重点区域目标产量高效育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项目首席专家、水稻所所长程式华指出,超级稻项目自1996年设立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育种理论、技术方法都有新的突破,特别在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培育出一批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项目凝聚了全国水稻育种的科研力量,建立了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农业部正式启动实施1000公斤超级稻攻关计划(超级稻四期目标)。该计划由袁隆平院士总牵头,组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通过联合协作攻关,选育出在我国水稻主产区(以长江中下游稻区为主),百亩方实现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品种。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历经16年的联合协作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在超级稻育种理论、育种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育成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  相似文献   

9.
沈阳农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便率先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在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造和超级稻育种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创造出一大批育种新材料.其理论研究成果和育成的新株型优异种质,已广范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实践:选育的粳型超级稻不仅在产量上突破800 kg/667m2,而且主要米质指标已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在湖南桂东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准两优527(准S/R52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3-2004年连续2 a在桂东进行"百亩片"栽培示范,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平均单产分别为12.20和12.66 t/hm2,达到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第2期产量目标.从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到病虫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