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瑞肯(Rekkem)是位于比利时西法兰德省(West-Vlaanderen)的一个小镇,过去曾经是纺织业重镇。来自瑞肯的安德烈·易特现在虽然专职养鸽,但是他却与纺织业有一段渊源。只有少数人能多年在赛鸽界里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安德烈·易特与他的鸽舍由于取得了无数次的成功而仍然在赛鸽界屹立不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论是短距离还是艰难的锦标赛,安德烈·易特的鸽子总能夺得头衔,而参与非常艰难的锦标赛更是安德烈·易特的最爱。这也反应出他时时刻刻想向巅峰挑战5战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他以养鸽为人生的全部.每一羽赛鸽都是他生命的挚爱。 他曾豪言:“在国内鸽界,养鸽不敢妄言,但要论看鸽,我不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他的座右铭:“与冠军做朋友,没有100分,也有80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湾东部赛鸽史已有30年,从当初没有赛鸽运动到今天的蓬勃发展,从陆翔到海翔,从新手到老手,从鸽界前辈的隐退到新人的崛起,从土法养鸽到科学养鸽,30年的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4.
改良进行时     
方浩 《科学养鸽》2009,(3):112-11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外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每年同一地区的比赛中赛鸽的平均成绩总是要比前一年的好,第一羽赛鸽报进的时间总是在逐年提前。就我们沿海地区来说,700公里的秋季比赛2005年的冠军鸽用了大约8小时,2006年的冠军鸽只用了7小时30分,而到了2007年冠军鸽仅仅用了6小时35分钟。这三年的比赛时间一致,天气状况也大致相同,这惊人的进步反映了一个新的问题:赛鸽的改良工作已经在鸽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5.
刘艺顺 《科学养鸽》2008,(4):132-133
科学养鸽就是要将种、养、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想让你的信鸽超群出众.出类拔萃,并一举战胜其他赛鸽,这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若想在赛鸽场上战胜其他高手就必须在种、养、训上付出更多的辛苦.并且要做到周而复始、坚持不懈.这样才有希望达到你想要的名次。若你每次都以撞大运的心态去参赛,那将会导致前功尽弃,一放不复返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受云南昆明著名养鸽家李春龙长辈的委托,经李老先生口述,笔者整理出了他60年来积累的养鸽经验。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不可能面面俱到.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鸽界前辈、同行不吝指教。但愿这些经验对鸽友有所帮助和借鉴,以期共同提高养鸽水平,快乐养鸽.快乐生活,享受赛鸽乐趣。本文经李老先生过目圈阅.同意发表。  相似文献   

7.
胡斌 《科学养鸽》2008,(4):96-97
就现代赛鸽运动而言,鸽主平时若不加强对赛鸽的训练,在比赛时是绝对不可能赢的。“训时多流汗,赛时少流血”是训练运动员的座右铭,而对于我们养鸽者来说就是训练赛鸽的座右铭。只有在平时训鸽时严格对待,风雨无阻,才能将赛鸽打造出一付好身架,锻炼出坚韧的意志,造就出不死必归的精神。这样比赛时,才能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8.
刘仁勇 《科学养鸽》2008,(5):133-13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事物的真伪和优劣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多年养鸽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赛鸽的优劣以及种鸽配对成功与否,只有通过比赛才能得到验证。赛场是检验赛鸽的试金石,而赛绩是检验赛鸽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自1999年养鸽至今,笔者每年都会因鸽子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而感到困扰,真是让人防不胜防。一场比赛过后整棚赛鸽会突然生病,有时是因为参赛鸽带回了病毒。有时则是因赛后赛鸽体质下降.潜伏在其体内的病毒趁势而起引发鸽病。一想到这些就让人头痛不已。  相似文献   

10.
大田诚彦先生自19岁起,对赛鸽文化发生了浓厚并兴趣进行研究,至今已48载。大田诚彦先生在荣誉与金钱,苦心搜集研究赛鸽起源与发展资料,在国际上奠定了大师级的崇高地位。大田诚彦先生赞赏《科学养鸽》杂志矢志推动赛鸽新文化的定位与努力,并将他在日本发表的《2001世界赛鸽文化》一书的系列文章,经中国台湾省赖铭涺竞翔集团编译后,授权《科学养鸽》连载出版,《科学养鸽》将精彩内容加以整理,陆续刊载于本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