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曼旗地处山、沙两区,属于我国北方典型的疏林草地,在两河沙带沿线曾生长着大量的山杏灌丛。解放后,由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上当时群众生活中薪柴等燃料短缺,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大量山杏已被砍伐殆尽。自2002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奈曼旗南部山区各乡镇广泛动员群众,在坡耕地、荒山、荒沟上,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活动。  相似文献   

2.
凉山州高寒山区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四川凉山州海拔1 800 m以上高寒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原因等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结合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特殊性提出参与式治理措施:二半山以上主要采取生物措施结合生态移民搬迁措施;二半山以下主要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等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省内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香格里拉虎跳峡景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博园3个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面积、扰动地表面积、临时堆存表土量、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和防治措施,分析云南省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结合项目实施中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按照建设特点采取分区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商都县认真贯彻自治区“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采取了一条以营林、种草为主要项目,以防风固沙、蓄水为主要目的的治理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商都县地貌类型多样,其中浅山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加之多年来滥垦乱伐,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据调查,全县裸露、沙化面积达94万多亩。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控制水土流失,这个县采取了四项有效措施:一是对荒山荒坡采取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治理相结合,以生物治理为主的办法;二是对陡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牧、还草,以种植灌草为主;三是治山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四是落实水  相似文献   

5.
奈曼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老哈河南岸,总面积1218万亩,其中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占80%以上,是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奈曼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辖21个苏木乡镇,9个国有林场(圃),355个嘎查(村),815个自然屯,107935户,总人口428712人,其中农业人口361258人,劳动力137157人,非农业人口67454人。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该旗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认真组织工程实施,严格项目运作管理,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3年来,该旗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2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7.5万亩;3年累计退…  相似文献   

6.
苏木山林场位于兴和县南部的高寒山区。从一九六○年建场至令,广大职工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把荒山荒沟变成了林草茂盛的绿洲。为国家创造了总价值一千  相似文献   

7.
奈曼旗在发展林业生产上,坚持造林、育林、护林三结合的原则,在沙多、山多,依靠人力近期难以绿化的地区,采取了封山育林措施。据统计,全旗通过封育成林的共有80.4万亩,其中乔木6.4万亩,灌木74万亩,占现有林总面积的35%。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一、加强领导,放宽政策,建立专管机构。旗政府和各乡、村普遍建立封山育林育草领导小组,把封山育林育草当做治沙治山的重要措施来抓。在落实封山育林育草任务时,将大部分荒山、荒沙、荒沟承包给个人,认真贯彻“谁封山,谁受益”的政策。对于距村屯较远的高山、大沙,由乡政府统一组织护林人员,成立了有972人组成的封山护林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封山后的收益则归派出护林人  相似文献   

8.
奈曼旗青龙山镇把发展林果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开发山区,积极营造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营造经济林8000亩,其中果树就有3000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青龙山镇地处浅山丘陵区.过去,由于人们不合理地靠山、吃山,土地越来越瘠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人们生活日渐贫困.面对这种现实,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在山地综合开发上做文章,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山区的重点富民工程来抓,开发山地,大上林果.他们主要抓了“三园”建设.一是实行集体开发,建成一定规模的果园和果树培育基地,进行集约经营,壮大集体经济.二是采取谁栽谁管谁受益的措施,办个体果  相似文献   

9.
叫家乡荒山披绿温智武川县大青山乡沙湾子村青年突击队在团支部的带领下,从1979年以来,十几年如一日,种树种草,对全村的荒山荒沟进行综合治理。如今,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全村六畜兴旺,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生活。沙湾子村地处大青山北麓,是一个山大沟深、交...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化隆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0.8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17.3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创建化隆绿色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退耕还林取得的实效(一)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退耕还林工程共实施面积30.8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5%,工程实施地点选择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的陡坡地。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增加了绿色植被,控制了水土流失,部分区域、部分地段的植被得到了恢复,提高了森林覆盖率,6.11万亩退耕地已完全郁闭成林,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云南现有宜林荒山、荒地、荒坡荒沟3400多万亩,列2000年基本实现灭荒,森林覆被率达到30%以上才大体相当解放初期水平。目前水土流失面积14.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38.3%。云南江河、水库与森林资源密切相关,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沿江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经济的兴旺发达;这是改善生态环境,为当今社会谋利,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2.
兴县地处吕梁山区、黄土高原、黄河岸边,地广人稀,宜林荒山、荒沟面积广阔,发展林业潜力大。介绍了兴县林业发展现状与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兴县林业发展战略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输变电工程跨度大,沿线经过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各不相同,对施工过程造成水土流失防治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格尔木~库尔勒电气化铁路(青海段)供电工程为例,从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土壤侵蚀强度、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和水土流失预测等方面阐述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征。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工程建设期(包括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为水土流失重点时段,也是监测的重点时段,塔基及塔基施工区为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重点防治区域,也是监测的重点区域。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从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三方面分析并评价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及生态恢复,并对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效益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工程针对不同防治分区采取的措施类型合理有效,切实对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为高原荒漠区同类型的生产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森林面积的减少,加剧了水土流失,给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本文以系统的观点,研究了治理水土流失的上层决策,论证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是保持水土的切实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总结经验 求实创新 推动林业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生态建设重点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六年(2000-2005)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3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5.6万亩,宜林荒山荒沟造林55.9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122万亩的108%,使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42776户  相似文献   

16.
前言兰州地区处于我省中部干旱地区西侧,气候严酷,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据统计,兰州南北两山荒山面积三十七万亩,至目前,已完成绿化造林七万余亩,主要是前山山面上水造林实现的。其余大部分(仅后山就有25万亩)是不可能提水造林的地方,干旱造林的任务十分艰巨,难度很大。解决这类荒山荒地在  相似文献   

17.
临县位于吕梁山区、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地区,森林植被稀少,自然环境较差,但宜林荒山荒沟面积大,发展林业潜力大。介绍了临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晓霞 《山西林业》2011,(5):10-11,48
方山县位于黄土高原、吕梁山区,宜林荒山荒沟面积大,发展林业前景广阔。介绍了方山县林业建设发展现状,总结了林业建设取得的经验,提出了今后林业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冉 《山西林业》2014,(4):11-12
阳高县地处塞外高原,土地资源广阔,宜林荒山、荒沟面积大,发展林业潜力大。介绍了阳高县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阳高县加快林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衡阳县生态改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森林资源日趋贫乏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与重视,8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位于湖南中部的衡阳县,“五山半水三分耕,分半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县,林业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虽经历代人的艰苦努力,然而到1988年仍有3万公顷荒山,0.53万公顷疏残林,水土流失面积高达8.3万公顷,未能摘掉“水土流失严重具”“‘荒山上产具”和“小林具”的帽子1988年,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厅组织在衡阳进行长防林工程小流域试点,1990年正式启动,1993年,被林业部列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