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适宜的播期,合理的密度和施肥水平是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以及不同施肥水平对选育出的菜豆新品种"吉菜豆1号"进行产量关系的试验研究,旨在筛选最佳组合方式,为制定地方标准"吉菜豆1号"以及菜豆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设施富营养化土壤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聪  韩秉进  吴凤芝  潘凯 《北方园艺》2016,(19):184-188
以连年栽种作物的设施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产量法,研究了富营养条件下设施土壤的平衡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设施富营养化土壤种植黄瓜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9.3%,磷肥为-9.6%,钾肥为35.4%;种植番茄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2.6%,磷肥为30.69%,钾肥为56.99%;种植菜豆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4%,磷肥为-35.8%,钾肥为-7.97%,除番茄外,富营养化地区种植使用磷肥几乎没有增产效果。同时通过试验确定了富营养化设施土壤栽培黄瓜、番茄、菜豆的N、K施肥量上限及施肥比例:黄瓜667m~2最大施肥量32.1kg,N、K比例为1.4∶1;番茄667m~2最大施肥量27.0kg,N、K比例为1.4∶1;菜豆667m~2最大施肥量17.4kg,N、K比例为1∶1。在富营养化设施土壤栽培中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产量,节约肥料用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青杂油白菜1号"为试材,研究了栽培密度、播种量、肥料施用量对"青杂油白菜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杂油白菜1号"的合理栽培密度为株距5.00cm、行距8.00cm;最佳播种量为1.00kg每667m2;最优施肥量为每667m2施尿素30kg、磷酸二铵15kg。  相似文献   

4.
黄艳 《长江蔬菜》2011,(24):20-22
主要探讨不同的播期和栽培密度对选育出的4个菜豆新品系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优品系和最优组合,为菜豆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1C1(即品系0807、播期2010年12月15日、密度0.55 cm×0.35 cm×3株/穴)产量最高,667 m2产量为2 492.9 kg,各个性状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5.
菜豆品种吉菜豆三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品种吉菜豆三号,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植物研究所菜豆课题选育,农家品种白架豆作母本,农家品种花皮架豆作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原代号为"杂06-25-1"。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播期、不同的密度和施肥量对豫新一号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郑州地区豫新一号的最佳播期为8月16日前后,最佳种植密度为60 cm×50 cm,最佳的施肥量(磷酸二铵)为1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正>吉菜豆4号是吉林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菜豆研究室2008年由农家品种"麻子豆"的田间植株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菜豆新品种。原代号"08-54"。于201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吉菜豆4号,证书编号:2015002。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上、中、下部结荚,果荚生长速度快,提早上市,采摘集中,具有早熟、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品质及果实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吉林省各地种植。1特征特性1.1种子性状种子卵圆形,黄色带褐色点斑和褐色条纹,千粒重282克。  相似文献   

8.
以‘11S12’为材料,采用三因素的裂一裂区试验设计,探讨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随播期、施肥量和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期以11月5日、施肥量以300kg/hm^2、密度以1.80×10^6株/hm。组合最好,此种组合可使小麦产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播期、密度与施肥对萝卜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施肥水平对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萝卜新品种万萝一号产量和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栽培组合为播期8月20日、株行距30cm×45cm、施用基肥+2次追肥+1次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寒地玉米品种的对比试验,确定该地区最适玉米品种为德美亚1号和KX2030;以德美亚1号为材料,通过对玉米品种播期、施肥量、密度的比较试验,表明在该地区5月5日至5月10日之间为最佳播期,每667m^2施二胺12.5kg+尿素12.5kg+硫酸钾3.0kg为理想用肥水平,保苗在4500株左右为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1.
以辣椒品种"长剑"为试材,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穴盘穴数、基质配比、施肥量对温室栽培条件下辣椒幼苗叶面积、叶绿素、根冠比、G值及壮苗指数的影响,以期为温室集约化高效育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影响辣椒幼苗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穴数,其次为基质配比,再次为施肥量。最佳组合为A1B2C2,即当穴数为72穴,基质配比为草炭∶蛭石=2∶1,复合肥施用量为2kg/m3时,辣椒幼苗的综合指标最优,健壮程度最高,幼苗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2.
辣椒因其适应性强 ,营养价值高 ,栽培季节长而成为全国普遍栽培的蔬菜品种。正确控制辣椒的施肥量 ,既能使辣椒增产 ,又能节约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为寻找一种适于辣椒栽培的最佳施肥配方 ,我们进行了不同氮、钾肥量配比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湘研 5号 ,供试肥料为普通农用尿素、氯化钾、过磷酸钙 ,另在生长期中施用一次多元微肥 ,基质及体积为炉渣∶废弃棉籽壳∶杉木屑按 1∶1∶1的配比 ,各处理氮、钾肥量配比见表 1。表 1 各处理的氮、钾肥量配比 (g/株 )处 理AB…  相似文献   

13.
以乌塌菜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品种、海拔高度、播期、栽培密度4个主要栽培因子对乌塌菜产量的影响,以提高乌塌菜在高海拔地区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最佳品种为"淮南黑心乌";最佳海拔为1 500m;最佳播期为4月15日;最佳栽培密度为15cm×15cm。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不同浓度的氮、磷、钾作肥料,用草炭、蛭石作育苗基质,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番茄穴盘育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与施肥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施用磷肥与番茄幼苗株高和干物质量增长的相关性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磷是培育优质壮苗的重要营养元素;氮、磷、钾配合施用,是培育优质壮苗的关键。番茄穴盘育苗混合基质中的最佳N、P2O5、K2O比例为1∶2∶1,最佳施肥量依次为:0.2,0.4,0.2kg/m3。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明菜豆1号的种子产量,作者开展了不同播种期、栽培密度、搭架方式、施肥方法对其制种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繁育明菜豆1号种子,在保证不遭受霜冻的情况下适当早播,可避开梅雨季和后期高温天气,有利于提高种子的产量与品质;种植株行距为35 cm×50 cm时,明菜豆1号种子的产量较高,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搭人...  相似文献   

16.
通过苦瓜3414肥料试验,得出适宜当地的苦瓜施肥量,实现合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苦瓜N、P2O5、K2O无机肥每667 m2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2.5 kg、4 kg、12 kg,N:P2O5:K2O为1∶0.32∶0.96,每667 m2产量可达3 428.56 kg。  相似文献   

17.
探索菜豆组培苗最佳移栽条件和一代原种在田间的性状表现,以期更好地对优良菜豆原种进行保存和利用。以‘连农架豆10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移栽条件、一代原种的生育期、产量、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时蘸生根粉对移栽成活率影响不大,达80%以上;使用V_(草炭土)∶V_(细河沙)=1∶1的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100%,远高于其他基质组合。组培苗原种一代在田间生产试验中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1~2 d,总产量为2 193 kg,比普通原种总产量1 590 kg高37.9%;组培苗一代原种病毒病在幼苗2叶1心期、抽蔓期、开花期、盛果期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1.5%、2%,比普通原种1.5%、3.5%、4%、5.5%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组培苗一代原种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施桂青 《蔬菜》2015,(1):65-66
菜豆为喜温蔬菜,对温度要求严格,以20 ℃左右最为适宜,高山夏季菜豆生产必须选择海拔800 m以上的山区种植,采用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播种。屏南县当前栽培的菜豆品种主要有双青一号玉豆、福州永荣新泰1号、汕青38号等,最佳播种期一般为4月下旬至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王广耀  于汇 《食用菌》2016,(3):31-32
对"吉滑1号"进行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配方生物学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单一的木屑、玉米芯,以玉米芯替代20%~39%木屑、以菌糠替19%的木屑配方栽培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高达129.8%,投入产出比为1∶2.65;配方6、7最佳,较适宜在当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金叶络石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叶络石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添加不同浓度6-BA、NAA的MS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温度环境、光照强度、肥料、基质栽培试验,观察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为MS+BA 3.0 mg/L+NAA 0.2 mg/L+蔗糖3%+琼脂0.5%;丛生芽分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1.5 mg/L+NAA 0.2 mg/L+3%蔗糖+0.5%琼脂;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蔗糖3%+琼脂0.5%。栽培观赏研究表明:盆栽最佳温度为20~30℃;最佳光照强度为80%;最佳基质为纯泥炭或者泥炭+蛭石(3∶1);最佳肥料配比为N∶P∶K=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