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架,介绍了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即以规范化的贝类电子档案为前提,以贝类食品质量安全数据库为基础,以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为纽带,以贝类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平台为载体,通过对贝类生产源头、贝类加工过程以及贝类运输过程等的监测监控,引入贝类产品电子标签技术,把贝类产品食品链各环节的相关数据信息汇总成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数据库,形成完整的大连市海水贝类从海区到市场的追溯信息数据链条.  相似文献   

2.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贝类资源丰富。近几年,随着自然海区环境的恶化,贝类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苗种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单胞藻饵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根据工作经验,简述一下贝类育苗中  相似文献   

3.
双壳贝类的净化技术(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贝类净化的方法 受到轻度污染的双壳贝类能够在受到严格保护的海区环境中进行自然净化。贝类提高品质净化的方法主要有净水区暂养和净化工厂净化两种方法。 (1)贝类暂养 已污染的贝类被运至清洁无污染的海区进行暂养,直至其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低于卫生标准为止,然后这些双壳贝类再被重新收获并上市销售。在美国贝类暂养工作已广泛进行,由于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损耗往往超过初次收获时的50%以上,在经济上是很难行得通的。另一个缺点是在整个净化过程中贝类必须自始至终暂养在洁净的海水中,由于贝类从生长区移入暂养区后,…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7月1日以来,欧盟一直禁止我国的贝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1999年欧盟水产品考察团对中国贝类卫生控制方面的评估报告中建议中国"官方贝类控制计划"从海区分类到产品出口必须付诸实施[2].  相似文献   

5.
海产贝类在我国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贝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牡蛎、贻贝,缢蛏、泥蚶、蛤仔和珍珠贝,近年来还试养扇贝和鲍。苗种生产以海区自然附苗为主。为提高天然采苗率,在我国有些海区对牡蛎、蚶、蛏进行过(或仍在进行)附苗预报,平畦预报工作,对生产发挥过一定作用,但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组织,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养殖海区贝类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大面积养殖海区出现的单产降低、质量下降问题,对套子湾西部养殖海区的海流、营养盐、浮游生物等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其水平、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养殖贝类生长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大面积养殖海区合理利用方案。1992年3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小窑湾贝类养殖对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窑湾双壳贝类筏式养殖海区叶绿素a、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时认为:贝类养殖密度对叶绿素a值影响较大,从调查站位上看,养殖密度越大,其叶绿素a值相对较低,从养殖海区的季节变化上来看,叶绿素a值与海区双壳贝类的现存量密切有关;而初级生产力除与叶绿素有关外,还与该海区养殖品种收获时的人为扰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对春季桑沟湾颗粒有机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红  方建光 《水产学报》2006,30(2):277-280
由于养殖密度和产量较高,滤食性扇贝的养殖活动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收获贝类能够从海域中移出大量的颗粒有机碳(particle organic carbon,POC),而且,在贝类养殖过程中(滤食、呼吸、排粪等生理活动)也对养殖海区的POC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贻贝养殖的碳氮通量、虾夷扇贝的碳收支情况、生物沉降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养殖贝类对浮游植物和悬浮颗粒物的摄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养殖栉孔扇贝对我国主要养殖海区桑沟湾POC的摄食压力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辽宁沿海滩涂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海洋渔业资源尤其是贝类资源十分丰富,也是我国滩涂贝类的主要产区之一,是发展该海区贝类资源增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bi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主要有浮筏挂笼养殖、浮筏吊耳养殖、海区底播增殖等养殖方式。汕尾海区华贵栉孔扇贝的自然资源很丰富,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该贝的海区采苗和浮筏养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水产品出口大国,其中每年贝类出口约22万吨左右,货值在6亿美元左右,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主要品种有扇贝,牡蛎、贻贝、杂色蛤、赤贝等.近年来,美国FDA、欧盟FVO、日本厚生劳动省纷纷以本国贝类养殖加工监控体系标准对我国贝类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由于我国养殖方式、饮食习惯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对贝类食品安全认识上也有所不同,因此贝类食品安全监控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黄海海州湾海域是中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之一,为阐明该海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组成成分及含量水平,保障贝类食用安全,应用固相吸附毒素示踪(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技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方法,于2013年7—12月间,分别对黄海海州湾海域的连岛和秦山岛两个海区及海头和九里两个围塘海水中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1,DTX-1)、鳍藻毒素-2(dinophysistoxin-2,DTX-2)、蛤毒素(pectenotoxin-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5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进行定期采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成分相同,包括OA、DTX-1和PTX-2,未检出DTX-2、YTX。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存在空间差异性,连岛海区毒素含量普遍高于秦山岛海区;连岛和秦山岛海区海水中DSP的含量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OA和PTX-2在7—9月含量较高,DTX-1变化较小。在海头和九里围塘海水中检出OA和PTX-2,但含量极低;未检出DTX-1、DTX-2和YTX。近海养殖围塘受毒素污染较小,可选作经济实用的贝毒净化养殖区。研究填补了该海域贝类养殖区腹泻性贝类毒素组成成分及变化研究空白,为加强贝类毒素污染监管,保障贝类食用安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贝类移动性差,生活地区相对固定,经常会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等的侵袭而易被污染。双壳纲经济贝类属滤食性动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细菌、病毒等吸人体内,且它们的外套膜能直接吸收水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富集能力极强。人们食用贝类通常又是以生吃或半生熟吃为主,且不去内脏,因此极易发生食用后中毒的现象。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在贝类生产、海区划分、卫生监控和立法、各种经济贝类净化和净化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选择水质优良的养殖海区开展基于自然生态的低成本贝类净化,就是一个尝试。本研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规模上进行了贝类净化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美国贝类卫生管理体系及其借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贝类卫生管理体系的有关法规、贝类卫生管理体系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解析我国可以借鉴的内容,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贝类卫生管理体系的框架:建立贝类可追溯体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HACCP体系;建立贝类出口示范基地,进行贝类区域认证。  相似文献   

15.
海水双壳贝类的N、P排泄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双壳贝类的氮(N)排泄中,尽管NH4^ —N含量占主导地位,但氨基酸含量占据着相当可观的比例,其他形态的N,如尿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有检出,但比例不大。在双壳贝类磷(P)排泄中,有机磷含量约占总溶解磷排泄的1/3。双壳贝类N、P排泄在沿岸生态系统的营养动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高密度的沿岸贝类养殖海区,双壳贝类N、P排泄对养殖海区的营养循环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褶牡蛎系福建省养殖的经济贝类,本文扼要介绍浅海抗风浪褶牡蛎养殖技术,其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海区的布局、台架材料与设置、海区采苗、移挂养成及日常管理与收成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贝类资源和养殖大国。2010年我国贝类总产量已达到1108万t,约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1/4。贝类肉体内含高蛋白低脂肪,味美可口,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贝类移动性差,栖息地区相对固定,且大多生活在河口地区和河口附近海区,  相似文献   

18.
刘欢  宋怿  马兵  李强 《中国水产》2012,(4):30-33
贝类增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9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达到115.4万公顷,贝类产量1053.05万吨,占海水养殖总量的74.9%.然而,双壳贝类属于滤食性生物,在滤食饵料生物的同时,也会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近年来,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贝类出口贸易同样受到制约,1997年起欧盟禁止进口我国的贝类和贝类产品,我国的鲜活双壳贝类对美国出口也一直没有打开,十多年的封关对我国的贝类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山东荣成桑沟湾海区养殖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影响范围,对不同规格的3种养殖贝类--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生物沉积作用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生物性沉积物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与月份和贝类规格显著相关(P<0.05),且与贝类的生活习性及环境因素间存在综合作用关系,包括人类养殖行为的影响、贝类适宜的生长温度、饵料中有机物的含量等;3种贝类生物性沉积物沉降速率的分布频率在不同月份间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认为与水温有关。  相似文献   

20.
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在中国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贝类也是水产品中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品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介绍了贝类产业和质量安全现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并结合近10年监控数据,对贝类主要品种中的安全隐患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贝类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贝类毒素以及致病性有害微生物是主要的安全隐患,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控和监管。本研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和针对性管理政策措施建议,以期为中国贝类产业的安全防控提供参考,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贝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4):0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