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羊口疮(Orf disease)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解中国ORFV毒株的起源、分子流行病学及病毒系统研究的信息,本研究对中国2006-2016年分离到82株ORFV毒株进行了系统的遗传演化分析,利用DNAStar和Mega 5.0软件对ORFV011(B2L)、ORFV020(VIR)、ORFV059(FIL)和ORFV127(vIL-10)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82株病毒B2L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9%~100%和86.5%~100%,F1L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5%~100%和94.0%~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国不同地方分离的ORFV毒株处于不同分支上,甚至同一个省内的毒株也分布在不同分支上。表明中国ORFV毒株进化特殊,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且有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世界各地流行的代表性毒株在中国均有变种分布,这增加了中国防控ORFV的难度。本研究结果为中国防控羊口疮的流行和研制高效疫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犊牛睾丸细胞、羔羊睾丸细胞、MDBK、BHK-21细胞对采自内蒙古赤峰的疑似羊口疮发病羊群的唇部痂皮组织进行接种传代,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透射电镜负染观察和PCR检测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参照GenBank中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059 (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对分离株的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多株参考毒株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经透射电镜负染观察到典型的副痘病毒粒子,与参考毒株序列相比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均为96%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ORFV,命名为OV/nm-hd。  相似文献   

3.
利用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对山东省威海市某奶山羊养殖场疑似羊口疮(Orf)山羊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观察、病毒滴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磨处理的病毒液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后盲传至第5代出现病变,测得第6代分离株病毒滴度为106.5 TCID50/mL。扩增羊口疮病毒特异性 B2L 基因,发现该毒株与34个羊口疮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包括福建株(KC588399.1、KC568398.1)。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羊口疮病毒山东威海株。  相似文献   

4.
杨凌某羊场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杨凌地区羊口疮病毒野毒株,在某羊场采集具有典型羊口疮症状的病羊口唇部结痂并研磨,无菌过滤后取500μL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盲传4代,测定细胞病变的第5代病毒的滴度,用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病毒能够致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为107.66 TCID50/mL;扩增出了羊口疮病毒B2L和F1L基因的片段,其大小分别为540bp和437bp,与用于设计引物的参考毒株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6.57%和96.43%,可确定为羊口疮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获得了羊口疮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49-1353
为增强羊口疮病毒(ORFV)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羊口疮的防控等工作,本研究通过将毒株接种羊睾丸细胞进行增殖培养、病毒粒子的形态学观察、超薄切片观察、动物回归、B2L和VIR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等试验,对待检毒株(内蒙古分离株ORFV/nm-W)进行了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分离株能够引起羊睾丸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病变开始出现和出现80%CPE的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和72h,病毒滴度TCID50为10-6.5。病毒粒子为椭圆形,在细胞质内增殖,接种毒株的羊只出现典型的CE症状。扩增后的产物经序列分析表明,ORFV/nm-W分离株的B2L基因和VIR基因与GenBank已发布毒株的该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8.8%,96.2~99.3%,且该分离株与中国陕西株和新疆株同源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利用初生胎羊鼻甲骨(Primary ovine fetal turbinate,OFTu)细胞从送检的疑似“口疮”症状的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用PCR检测、电镜负染观察及理化性质测定等方法对该分离株病毒进行鉴定,证实该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ff virus,ORFV),命名为(Orf virus Jilin-Nongan,ORFV JL-NA株).对ORFV JL-NA分离株Orf059(F1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ORFV JL-NA分离株Orf059(F1L)基因序列长为994 bp,编码329个氨基酸,与ORFV-D1701株、ORFV-Jilin株、ORFV-NZ2株、ORFV-20株、ORFV-7株、ORFV-C2株、ORFV-IA82株、ORFV-SA00株、ORFV-mi90株、ORFV-torino株、ORFV-Shanxi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4%、97.3%、99.1%、98.7%、99.0%、97.5%、98.4%、97.2%、97.4%、96.9%和96.8%.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ORFV JL-NA分离株与意大利ORFV-7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Orf059(F1L)基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22株采集于2015-2018年广东省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株的M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NCBI中PEDV参考株M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从而了解广东省PEDV流行株的近年来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22株PEDV流行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100.0%,与华南地区参考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7%~99.9%,与国内较早分离株CH/S和经典毒株CV777同源性较低,分别为97.5%~98.1%、97.7%~98.2%。PEDV M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2株广东PEDV流行株的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紧密,此外,22株广东PEDV流行株与大部分代表性毒株、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如国内早期分离株CH/S、经典毒株CV777、韩国株KRPEDV-9-Vaccine、泰国株M_NIAH100541_08、日本株JMe2、英国株Brl/87等。试验结果表明,广东省当前的PEDV流行毒株存在基因变异并形成独特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羊口疮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DBK传代细胞系对湖北通山县某羊场疑似羊口疮(Orf)的黑山羊病料进行分离,通过病毒理化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等方法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悬液接种MDBK细胞后出现细胞病变,接种病料的羊只出现典型的Orf症状,扩增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B2L基因,该毒株与台湾山羊株(EU935106.1、DQ904351.1)相似性最高(均为99%),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到一株ORFV,命名为ORFV/HB/09。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陕西榆林地区羊口疮病毒野毒株,以榆林地区某羊场疑似羊口疮(Orf)的山羊口唇部结痂为材料,将结痂研磨悬液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进行传代培养,通过特征性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研磨的病料悬液接种于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后,盲传至第4代时产生细胞病变,测得病毒滴度为10~(7.66) TCID_(50)/mL。对分离毒株的B2L基因克隆测序、同源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与国内报道的多株羊口疮毒株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甘肃株(KC485343.1)福建株(KC568399.1)的同源性均达到99%。用纯化病毒液划痕接种2月龄羔羊后,在其唇部和腹股沟内侧出现丘疹和脓疱等ORFV感染的典型的羊口疮症状。表明成功获得了羊口疮病毒陕西榆林株。  相似文献   

10.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分离株ORF027基因、ORF059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以及构建系统进化树,本研究应用犊牛睾丸细胞从病羊痂皮病料中分离获得了1株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命名为Orf-ys,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典型的病毒粒子。应用PCR方法扩增获得了2条基因片段,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rf-ys的2个基因分别与参考毒株的相关基因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6%~98.6%和96.9%~98.4%。基因进化树比较显示,与美国OV-IA82株和意大利OV/C2、OV/mi-90株的进化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