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以蛭石、珍珠岩、椰糠、泥炭作为介质,与土壤按照体积比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比较Glomus mosseae接种的枳Poncirus trifoliata实生苗在这些基质栽培下生长、菌根侵染率和矿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土+蛭石作为栽培基质最有利于菌根的侵染(73.58%)和苗木的生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整个植株干重),土+椰糠混合的表现最差。以土+蛭石基质下菌根化枳实生苗叶片具有显著最高的磷、钙、锌、铁含量。因此,土+蛭石混合是一种高效的柑桔苗木菌根化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用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接种黄檗1 a生实生苗,探索不同接种基质、不同菌种以及混合菌种条件下,内生丛枝菌根(Vesicalar-Arbuscular,VA)真菌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幼苗的侵染效果及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很大,就该试验菌种接种黄檗而言,以草炭∶蛭石∶沙子=1∶0.5∶1基质接种效果良好;通过混合接种与单独接种的侵染特性比较,凡是含G.mosseae和G.diaphanum菌种的接种处理侵染率高,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量,而含有G.versiforme和G.diaphanum的组合侵染率一直比较低,而且降低了G.mosseae和G.diaphanum的侵染效率.  相似文献   

3.
黄瓜菌根化育苗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为试材 ,用菜园土与河沙的不同配比及蛭石作为基质处理 ,接种丛枝菌根菌Glomusversiforme(简称GV)和不接种CK(接同样量的灭菌的沙土 )。结果发现丛枝菌根菌的侵染率在菜园土与河沙不同配比处理中较高 ,为 48.48%~ 5 6 .15 % ,蛭石处理的侵染率较低 ,为 37.82 %。基质处理 2 (菜园土∶河沙 =1∶2 )的丛枝菌根促生效果最显著 ,与对照比在叶面积、干物质量、壮苗指数上 ,分别提高 44 .0 9% ,36 .46 %和 83.6 2 % ,是黄瓜菌根化育苗的理想基质。此外 ,在菜园土中接种丛枝菌根菌也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4.
平菇菌糠基质在番茄、甜椒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番茄、甜椒育苗的基质配方,以腐熟的平菇菌糠、蚯蚓粪、蛭石、珍珠岩为原料,进行番茄、甜椒育苗试验,通过不同基质配比试验,比较出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番茄、甜椒育苗基质以M_4(菌糠∶蚯蚓粪∶蛭石∶珍珠岩=6.5∶1.5∶1.0∶1.0)育苗效果最好,最接近以草炭土为原料的商品育苗基质,其次是M_5(菌糠∶蚯蚓粪∶蛭石∶珍珠岩=6.0∶2.0∶1.0∶1.0)。  相似文献   

5.
张瑞芬 《北方园艺》2015,(14):45-47
以番茄品种"合作928"为试材,选用A(草炭)、B(蛭石)、C(V草炭∶V蛭石)=2∶1、D(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E(V园田土∶V鸡粪=6∶4)5种基质配方,研究了基质不同理化性质对番茄幼苗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V草炭∶V蛭石=2∶1)和处理D(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表现较好,可在番茄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隐存种与云南松形成的外生菌根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该外生菌根具有如下特征:二叉分支,黄褐色,外层、中层和内层菌套同为密丝组织结构,菌套表层具有由膨大菌丝细胞形成的菌丝网,外延菌丝有锁状联合,多分支,分支处有锁状联合,菌丝接合呈"H"型。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干巴菌隐存种形成的外生菌根进行了鉴定。对云南不同地区干巴菌的外生菌根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研究将会对该复合群分类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实验结果: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体生菌根,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肯定了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接种。而且松茸菌丝体具有促进云南松幼苗生长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玉米芯、甘蔗渣、椰子纤维和花生壳4种粤西地区资源丰富的农林废弃物分别与消毒鸡粪按1∶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腐熟形成4种基质:SA(玉米芯+鸡粪)、SB(甘蔗渣+鸡粪)、SC(椰子纤维+鸡粪)、SD(花生壳+鸡粪),以4种基质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形重心设计基质配方方法,根据有机基质∶无机基质=2∶1的体积比例,将腐熟的4种基质按照不同体积比例和无机基质(V蛭石∶V珍珠岩=1∶1)混合配制成15个栽培基质配方;并以砖红壤、砖红壤+复合肥、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1∶1 3组为对照组,测定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分析不同基质配方下复羽叶栾树幼苗生长情况,研究了基质配方对复羽叶栾树幼苗的影响,以期筛选复羽叶栾树生长的最佳栽培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处理13(VS_A∶VS_C∶VS_D∶V蛭石∶V珍珠岩=1.33∶1.33∶1.33∶1∶1)基质配比的各项物理性质指标均在复羽叶栾树适生范围内,化学性质指标均衡且较良好,试验的复羽叶栾树幼苗的株高、茎粗等各项形态特征和生物量指标也生长良好;其次较良好的基质配方还有处理1(VS_A∶V蛭石∶V珍珠岩=4∶1∶1)和处理12(VS_A∶VS_B∶VS_D∶V蛭石∶V珍珠岩=1.33∶1.33∶1.33∶1∶1),较差的基质配方有处理14(VS_B∶VS_C∶VS_D∶V蛭石∶V珍珠岩=1.33∶1.33∶1.33∶1∶1)和处理15(VS_A∶VS_B∶VS_C∶VS_D∶V蛭石∶V珍珠岩=1∶1∶1∶1∶1∶1);另外,处理13和其它试验基质配方的生产成本较低,均约为草炭成本的1/3;研究结果显示,处理13基质配方为复羽叶栾树最佳基质配方,可作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草炭的有机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经济、资源节约型容器育苗基质,采用草炭土、秸秆粉、有机肥、河沙、珍珠岩、蛭石材料,按不同比例配成4种配方基质,以常用商用配方基质(珍珠岩∶蛭石∶草炭=1∶1∶1)为对照,进行刺槐容器播种育苗试验,测定不同配方基质下种子发芽出苗率、幼苗生长指标(株高、生物量、地径等)。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下刺槐种子出苗及其前期生长情况不一;其中T2配方(草炭土∶沙子∶有机肥∶蛭石=1∶1∶1∶1)基质刺槐种子发芽种苗出苗率及幼苗生物量、苗高、地径、根长等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刺槐容器播种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西瓜基质育苗生产成本,采用不同比例的辣椒秸秆与蛭石、珍珠岩进行复配,探讨其对西瓜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明确最佳的草炭替代材料。试验设置L1(V辣椒秸秆∶V蛭石∶V珍珠岩=1∶1∶1)、L2(V辣椒秸秆∶V蛭石∶V珍珠岩=2∶1∶1)、L3(V辣椒秸秆∶V蛭石∶V珍珠岩=4∶1∶1)3个处理和对照CK(V草炭∶V蛭石∶V珍珠岩=2∶1∶1)。结果表明,L2处理的西瓜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干鲜质量、根尖数、壮苗指数和根冠比最大,根系活力最高;L1处理的西瓜幼苗出苗率最高,但与L2差异不显著;L3处理的西瓜幼苗根长最大,但与L2差异不显著。L2处理的西瓜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10.98%、11.51%、11.13%、7.71%和21.38%。因此,由辣椒秸秆、蛭石、珍珠岩体积比按2:1:1复合而成的育苗基质可以替代常规草炭育苗基质(V草炭∶V蛭石∶V珍珠岩=2∶1∶1)进行西瓜育苗。  相似文献   

11.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基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菌根制剂对黄瓜幼苗菌根侵染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每3.8L穴盘基质中添加20g菌根制剂处理的幼苗侵染率较高为27%,且幼苗生长指标总体较好,比添加10g菌根制剂处理的促进生长作用显著;可知,同一菌根真菌对作物侵染率的差异会影响菌根对植物的促生作用,侵染率高时促生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配方对辣椒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以泥炭土和珍珠岩为主要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合,对不同基质配方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幼苗在珍珠岩含量为25%的复合基质(泥炭土:珍珠岩=3:1)中表现最好,幼苗生长简单指标和复合指标均高于用其它3种配方;珍珠岩含量为50%的复合基质(泥炭土:珍珠岩=1:1)对辣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分析表明,泥炭土与珍珠岩按照3:1配比作为辣椒穴盘育苗基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白三叶草植株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灭菌条件下研究了摩西球囊霉(GM)、地球囊霉(GG)、透光球囊霉(GD)、地表球囊霉(GV)4种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白三叶草接种效应、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菌根侵染率及菌根依赖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AM真菌菌剂均能与白三叶草侵染形成共生体系,但不同种类的AM真菌其侵染率不尽相同;其中,以接种GV菌剂对白三叶草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和生长最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达到85.8%;接种GD菌剂对白三叶草形成较大生物量最有利,菌根依赖性高达381.5%。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开发厨余垃圾腐熟有机物料的用途,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形成育苗基质,研究其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复配的育苗基质理化性状均符合幼苗生长的要求,其中厨余垃圾腐熟有机物料:蛭石:珍珠岩=3:1:1的处理(T3)西瓜出苗率达92.67%,西瓜幼苗株高显著高于商品育苗基质处理(CK)13.0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3处理与商品育苗基质作用相当.因此,厨余垃圾腐熟有机物料:蛭石:珍珠岩=3:1:1配方,可优选用作西瓜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番茄育苗过程中使用不同基质及生长调节剂对番茄幼苗的影响。以"思贝德"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四个不同基质及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合对番茄幼苗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表明:采用丹麦进口品氏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混合基质+启动肥基质伴侣1号育苗,番茄幼苗出苗快、出苗率高而且出苗比较整齐,通过喷施壮苗1号后,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均优于其它三个处理。采用丹麦进口品氏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混合基质+启动肥基质伴侣1号+梯度施肥+壮苗1号组合育苗,番茄幼苗植株健壮。  相似文献   

16.
蘑菇渣复合基质特性及对辣椒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蘑菇渣、蛭石、珍珠岩按不同配比组成复合基质,进行辣椒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蘑菇渣复合基质,在相同的苗期管理情况下,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T1(蘑菇渣∶蛭石∶珍珠岩为1∶1∶1)、T3(蘑菇渣∶蛭石∶珍珠岩为3∶1∶1)复合基质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全株干重、壮苗指数都显著大于CK(草炭∶蛭石为2∶1).因此,在辣椒穴盘育苗中可使用蘑菇渣复合基质代替草炭.  相似文献   

17.
对管道水培生菜的6种育苗基质,即复合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1:1:1)、陶粒、蛭石、珍珠岩、花泥、滤纸的育苗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个处理的出苗率都较高,均在97%以上,但是花泥和滤纸出苗速度较慢.生菜苗期不同阶段的形态指标(幼苗株高、幼苗地上部鲜重、干重、地下部鲜重、干重等)以选用复合基质育苗效果均表现最佳,其次为陶粒、蛭石,花泥与珍珠岩效果接近,滤纸效果最差;而幼苗根系长度以选用蛭石进行育苗效果最佳,滤纸、复合基质、陶粒次之,花泥的育苗效果与珍珠岩接近.生菜苗期不同阶段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以选用花泥表现效果最佳,复合基质次之,滤纸最差;而根系活力则以陶粒表现最佳,复合基质与滤纸次之,珍珠岩最差.不同基质育苗经过管道水培后,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干重等方面,选用蛭石均表现最佳,复合基质次之,花泥表现最差.综合来看,在该试验中,复合基质效果最好,其次为蛭石.但从育苗成本和可操作性综合来看,蛭石作为生菜育苗基质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苹果矮化砧木B9嫩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控制温湿度条件下,利用当年生无毒B9组培苗木进行嫩枝扦插。不同基质对B9插条生根率的影响,以蛭石、河沙、珍珠岩2:2:1混合基质最高,生根率80.8%;不同浓度IBA对B9插条生根的影响,以1500mg/L的IBA生根率最高,达89.6%。使用1500mg/L的IBA处理和蛭石、河沙、珍珠岩2:2:1混合基质是进行苹果矮化砧木B9嫩枝扦插较为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种子为试材,利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基质,研究5个不同基质配比在雪菊穴盘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配比Ⅳ(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3∶1∶0)的幼苗生长长势最好,株高13.93cm、茎粗2.04mm、主根长10.2cm、叶片数11片、叶绿素含量28.21SPAD、地上部鲜重为1.261g/株、地下部鲜重0.423g/株、地上部干重0.268g/株、地下部干重0.050g/株、全株鲜重1.529g/株、全株干重0.473g/株、壮苗指数0.056、干鲜比30.94%;而此基质配比的持水孔隙55%、通气孔隙38%、总孔隙度93%、气水比0.69、pH 6.65,EC值为0.092mS/cm,是适合雪菊育苗的基质配比;配比Ⅲ(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2∶1∶1)的幼苗生长状况也较优;配比Ⅰ(V_(草炭)∶V_(蛭石)∶V_(珍珠)=1∶1∶2)、配比Ⅱ(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1∶2∶1)和配比Ⅴ(V_(草炭)∶V_(蛭石)∶V_(珍珠岩)=1∶0∶3)相对于其它2个配比,在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的生长指标及幼苗质量表现均不理想,因此不适宜做雪菊育苗的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20.
番茄菌根化育苗及对青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单一菌剂Glomus versiforme(AM-1)和混合菌剂Glomus spp.(AM-2)分别对番茄进行菌根化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基质和接种时期对菌根形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园土与蛭石体积比为3∶1的混合物为基质,菌根形成率最高;播种期和一叶期接种对菌根化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二叶期接种的菌根形成率显著降低。温室盆栽条件下,菌根化程度高的番茄苗具有较好的延缓青枯病发生的能力,但后期病情仍会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