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材用林竹腔施用毛竹增产剂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毛竹增产剂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经营水平的竹林中,施肥区新竹数比对照区新竹数增长达65.3%;施肥区新竹胸径均有较大的提高,与同林分2007年竹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6.4%;施肥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1.3%。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BNP竹腔施肥增效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竹标准样地,开展了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对新竹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竹腔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单位面积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新竹胸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3.3%、51.9%、26.3%、21.2%、65.6%。  相似文献   

3.
采用立地养分效应配方施肥模型研究毛竹专用肥,考察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新竹株数及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K=108:25:63施肥处理下,毛竹材用林新竹增长数最大,比对照处理CK增加新竹525株/hm~2。在N:P:K=284:124:236施肥处理下,毛竹笋材两用林新竹增长数最大,比对照处理CK增加新竹600株/hm~2。在N:P:K=213:93:177施肥处理下,毛竹笋材两用林笋产量增长最大,比对照处理CK增加360%。综合上述结果,取平均值为毛竹专用肥基本配方:N:P:K=45%:20%:35%。  相似文献   

4.
毛竹扩鞭成林新竹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林周边扩鞭成林试验表明,不同扩鞭成林措施对扩展区域内新竹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同措施对新竹株数、扩展范围的影响极显著,对退笋率、胸径的影响显著,对新竹高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措施的新竹扩展范围大、退笋率低;深翻垦复措施的新竹株数多;复合措施的效果更好。随着坡位的降低,毛竹扩鞭成林的新竹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均呈变好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鞭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毛竹的垦复和施肥方法,以广泛种植毛竹的福建省为例,选取6块试验地块,采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毛竹不同垦复和施肥方法对其生长和收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其出笋数、新竹成竹株数和成竹率、胸径进行了差异对比,证明了合理深翻和施肥对毛竹生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整地施肥处理对毛竹生长及收入估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法对毛竹生长与不同整地、施肥处理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竹不同整地、施肥处理之间的出笋数、新竹成竹株数和成竹率、胸径差异极显著。经过整地、施肥的A、B、C、D标准地的出笋数、成竹株数和胸径均大于不整地、施肥处理的E、F标准地。经过全垦深翻、施肥的毛竹收益较高,可达1.148万元·hm-2。  相似文献   

7.
采取4种抚育方式(修山抚育、全垦+施肥、挖沟+施肥、伐桩施肥)与对照对毛竹新竹生长量及成本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与全垦施肥对毛竹新竹的株数、胸径和高度的影响均大于挖沟施肥、修山抚育及对照,伐桩施肥的成本仅为全垦施肥成本的52.7%,为毛竹林的最佳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可以达到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丰产高效的最佳方法施肥。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笋竹两用林纯林中,选用有N、P、K三要素的肥料对毛竹林地开展不同方法施肥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的毛竹竹笋产量、新竹的平均株数与不施肥比较,F值F_(0.01)(15)5.95,且P-value值0.01,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新竹平均胸径及平均全竹高在施肥后第2个春笋大年时才达到显著差异;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施肥之间比较,效果最好的是竹蔸施肥,其次为伐桩施肥,开沟施肥最差。由此可见,在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培育经营中,要获得竹材高产、经济高效,施肥的最佳方法是竹蔸施肥。  相似文献   

9.
对2种林分密度(低密度、高密度)、3种施肥处理(尿素、生物有机肥和钢渣肥)的毛竹胸径、新竹生长状况、相对增长产量进行研究,以确定钢渣肥能否替代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肥处理间新竹株数、胸径以及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新竹株数与产量同样没有产生明显差异,而对于平均胸径则为低密度林分明显高于高密度林分(P=0.041<0.05)。3种不同施肥处理并未对毛竹相对增产量产生显著差异(P=0.138>0.05);在试验所设的2种密度中,低密度毛竹林相对增长产量显著高于高密度毛竹林(P=0.023<0.05)。基于钢渣肥较低的成本,在生产上可以用其取代尿素和生物有机肥,以提高竹林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江西靖安太平洲毛竹林进行毛竹专用矿渣肥不同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毛竹新竹胸径、枝下高、成竹数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根据试验得出矿渣肥影响毛竹胸径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8 kg、株施;影响毛竹枝下高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影响毛竹成竹数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后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坡位、不同海拔等地形因子对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引种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位对黄甜竹的造林成活率、发笋数及平均胸径均有显著影响,造林第2年发笋数和竹高生长显著增加;2)生长在下坡位的黄甜竹,竹林平均胸径和平均高最高,而生长在中坡位和上坡位的竹林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低;3)坡位对黄甜竹生物量分布的影响较大,黄甜竹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大小排序为秆 > 枝 > 叶;4)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造林成活率、当年新发笋数、第2年新发笋数呈减小的趋势,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单株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黄甜竹营林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设置4种施肥方式:竹腔施毛竹增产剂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雪灾后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竹腔(蔸)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促进雪灾后毛竹林尽快恢复;连续施肥3年后,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分别较对照提高16.8%和5.6%。不同施肥方式比较,以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效果最好,其次为竹腔施BNP和竹蔸施尿素,而竹腔施GGR则对毛竹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种施肥方式均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遭受霜冻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试验材料,研究在2016—2018年3种霜冻恢复措施对麻竹立竹生长和竹笋生长特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对3种霜冻恢复措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霜冻恢复措施对竹高、胸径、丛幅、笋地径、笋高、笋质量及出笋数量均具有影响。皆伐后常规经营模式下的立竹生长指标和笋生长特性指标均逐年增大,其中2017年和2018年竹丛丛幅、笋总质量和笋数量大于其他2种模式;持续常规经营模式下的麻竹立竹竹高、胸径和平均笋基径最大;无人工经营模式下的立竹各生长指标和笋生长指标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麻竹遭受霜冻后,采取持续常规经营措施能够保证麻竹生长和笋产量的增加,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毛竹林经营重视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许多毛竹林地力衰退,毛竹生长不良。文章研究了不同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及林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毛竹低产林进行适当疏伐、调整林分结构,再加上林地除草、垦复、施肥等抚育措施,可以大大改善毛竹林的生长条件,促进毛竹林生长,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同时也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条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相对于将毛竹低产林转变为毛竹纯林而言,转变为保留一定数量杉木的混交林,林分生长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低产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撑篙竹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广西南宁市的撑篙竹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竹秆全高、秆材长、胸径和节间数,以及每节间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统计分析撑篙竹的秆形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撑篙竹全高、秆材长与胸径之间呈显著相关,节间的数量、长度和壁厚等因素与胸径、节间号等秆形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在拟合的相关方程中以幂函数和线性方程获得较高的估测精度;撑篙竹高径比值随着胸径的增加而降低;自基部至梢部,节间长度呈“短—长—短”的变化规律,最长节间出现在第15~20节;壁厚率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基部节间壁厚率大于50%,中部空腔大,壁厚率19%~21%,往梢部壁厚率逐渐增加至40%;节间直径呈“细—粗—细”的变化规律,最粗直径位于7~9节,处于胸高位置之上。秆形特征的研究可为撑篙竹林的抚育管理及竹材利用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南宁市测量粉单竹竹秆的全高、材长、胸径、节间数量及每节间三要素(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对砍倒的立竹进行分段称重,研究这些指标与竹材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材长、节间数量及三要素均与胸径相关密切,幂函数和线性方程拟合程度高。最长节间出现在第9~12节,最粗直径多在第4~6节。全株生物量中竹秆所占份额最大,为76.82%,各器官生物量依次为秆 > 蔸 > 枝 > 叶。单株竹秆鲜质量与胸径高度显著相关,可用二次线性方程进行较精确估算。研究秆形结构变化规律、全株及每段竹秆鲜质量分配格局,有利于促进粉单竹竹秆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四方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竹种之一,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林分密度对四方竹发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四方竹的出笋量,以施有机肥并进行覆盖效果最好,笋产量较对照提高56%;最佳施肥方案为,以见效快的复合肥作为先导肥料保证当年的生产量,而以见效慢但持续性长、能改善土壤温度条件的有机肥作为长效肥保证持续生产。竹林密度是影响发笋的重要因子,试验结果显示,立竹量在2 500株/667 m2时,所发笋个体形态明显减小,笋产量明显降低,建议四方竹适宜的立竹量控制在1 500~2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8.
对毛金竹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竹腔施肥、土壤施肥以及复合施肥)对竹林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人工林分还是天然林分,施肥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林分的产量指标,其中复合施肥(竹腔+土壤施肥)效果最好,产量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在赤水市和仁怀市对撑绿竹不同施肥量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施肥量设置0.3 kg/丛、0.4 kg/丛、0.5 kg/丛、0.6 kg/丛以及对照5种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在赤水市和仁怀市2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生竹胸径、竹高、质量的增幅相应增大,且以0.6 kg/丛施肥量的效果最好。不同施肥处理间,2个试验点的新竹胸径、质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竹高方面,赤水试验点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仁怀试验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