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评价常山总碱的安全性和今后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以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80只大鼠随机分成常山总碱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照大鼠体质量6.50,3.25,1.63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d,所有大鼠于给药后分2次(7,14d)扑杀。结果表明,常山总碱低、中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对上述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试验结果提示,常山总碱的毒性很低,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抗鸡球虫病药物常山口服液的安全性,本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和剂量递增法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来明确常山口服液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取60只昆明系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给药组,给药组分别按1.00、1.40、1.96、2.74和3.84 g/kg体重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过程,并运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LD50的95%可信限。结果显示,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2.0961 g/kg体重,LD50的95%可信限为1.7414~2.5429 g/kg体重;剖检可见1.96、2.74和3.84 g/kg体重剂量组部分小鼠的肝脏、肾脏出现较严重的水肿、充血和明显的白色坏死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小鼠出现急性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退行性改变,病变主要是小叶周边变性、坏死及崩解,而肾脏损伤表现为肾淤血、间质水肿、肾曲小管上皮浊肿和广泛变性,各主要脏器以肝脏损害较为严重,可确定常山口服液损伤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结果表明,常山口服液按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临床用于抗球虫病安全性较高,但大剂量、长疗程的用药会出现毒性反应,由于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时间较短,故还应结合长期毒性试验的毒性表现及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其毒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以昆明小鼠和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鱼腥草芩蓝口服液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以健康小鼠20只,24 h内按68 g/kg体重灌胃给药3次,给药后连续观察10 d,测定其最大给药量。长期毒性试验中,将8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每组雌雄各10只。对照组按20 m L/kg灌服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按34、17和8.5 g/kg灌服鱼腥草芩蓝口服液,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5 d。结果显示,小鼠灌服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最大给药量为204 g/kg。鱼腥草芩蓝口服液对试验大鼠的精神状态、脏器指数、生理生化指标均没有影响,且对主要脏器也没有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损伤。结果表明鱼腥草芩蓝口服液在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仔泻康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最大给药剂量对36只昆明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4、12和6 g/k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停药后称量大鼠体重、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脏器指数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等。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也无死亡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该口服液对大鼠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经剖检,仅高剂量组可见中央静脉远端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但未见坏死和炎性反应,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各剂量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标准,该制剂属于无毒物质,安全性较高,在合理剂量下,临床使用仔泻康口服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仔泻康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仔泻康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最大给药剂量对36只昆明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4、12和6g/k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停药后称量大鼠体重、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脏器指数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等。结果显示,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也无死亡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该口服液对大鼠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经剖检,仅高剂量组可见中央静脉远端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但未见坏死和炎性反应,其他各剂量组的实质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变化;各剂量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根据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标准,该制剂属于无毒物质,安全性较高,在合理剂量下,临床使用仔泻康口服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芪参口服液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芪参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根据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3.75、7.5、15 g/kg体重给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检测给药4周及停药2周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为生药量40 g/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40倍。部分给药组采食量和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变化,但对平均周增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常规的部分指标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变化(P<0.01),但停药2周后,所有指标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血液生化和脏器系数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该口服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火炭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试验进行火炭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在急性毒性预试验中,SPF级KM小鼠最高攻毒剂量达到6 000 mg/kg时所有小鼠未死亡,故正式试验SPF级KM小鼠每个重复10只(雌雄各半),一次性灌胃给药,重复2次,给药后4 h内仔细观察受试小鼠的临床表现,连续观察7 d。长期毒性研究中,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火炭母高剂量组(4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饲喂药化饲料30 d,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0 d。攻毒结束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后腔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动物福利安乐死后进行大体剖检变化观察,采集主要脏器测量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的10只大鼠用于恢复试验,攻毒组大鼠药化饲料换成基础日粮,继续饲养15 d后检测以上项目。结果表明:急性毒性研究中,火炭母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5 000 mg/kg,属于实际无毒级别。长期毒性研...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抗感败毒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SD大鼠的生长和血液理化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选用了健康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该口服液8 mL/kg、4 mL/kg和2 mL/kg体重,对照组按8 mL/kg体重灌服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5 d。各组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感败毒口服液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肝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无显著差异(P>0.05)。肉眼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结果提示,长期应用抗感败毒口服液对大鼠生长和血液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清肺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给82只昆明小鼠灌胃给药进行半数致死量试验和最大给药量试验;将40只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和对照组进行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5 d,灌胃结束后测定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液指标、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旨在观察金银花超微粉与普通粉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将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金银花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金银花普通粉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分别于末次给药后及停药2周后,测定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给药期间各组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脏器系数无异常变化,停药2周后,上述指标均正常。结果显示,给药期及恢复期重要脏器病理组织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说明金银花超微粉与传统粉重复用药对大鼠未见明显毒性反应,长期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