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菌棒补水催蕾是香菇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手工补水催蕾劳动强度大、标准化程度低,明显影响香菇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香菇菌棒补水催蕾机械装备,对香菇菌棒专用补水催蕾机和传统手工补水催蕾方式进行应用效果比较的试验结果:应用补水催蕾机的注水量和补水后的菌棒重量一致性好,现蕾速度快,现蕾菌棒率高,当潮菇(第二潮)生育时间缩短4天,菇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提高,烂棒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袋栽平菇一般对采过2~3潮菇的菌筒要进行覆土处理。但这种方法催蕾期长,出菇不齐甚至不出菇,且菇体夹带泥土影响平菇商品价值。笔者在实践中采用先催蕾再进行局部覆土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将已采过二潮菇的菌筒,除去料袋置水池中浸泡2天,置培养室催蕾,现蕾后再移到室外,把菌筒菇蕾小、稀疏的部分向下,依次排放,间隔3~4cm。取肥沃的潮湿壤土先填满菌筒的间隙。再进行局部覆土。覆土时要覆在疏(未现蕾)处,留菇蕾;覆小蕾留大蕾。如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段木香菇的单产,近几年来我们对香菇菇木加水催蕾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一)催蕾方法①浇水催蕾:催蕾前将菇木垛成“井”字形,养菌2~3个月,待催蕾季节到来,再将菇木下垛,改成“顺码堆式”,堆高40~50cm,码好堆即可用河水、井水或自来水浇淋,但以河水、井水为  相似文献   

4.
4个白灵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YPA均是4个白灵菇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革。白灵N2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23d。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处理,白灵N1、N2现蕾率最高为100%,且现蕾数多,现蕾时间快,但成菇畸形率高。接种培养9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均都不能现蕾;搔菌的白灵N1、N2现蕾率为100%,催营期比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短近1倍以上。接种90d后开始催营的搔菌处理留营1个的,成菇畸形率为0%,自灵N2生物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白灵N1,白灵L最低。成熟期出菇温度为13~15℃的白灵Z生长周期比出菇温度7~15℃的缩短6d。  相似文献   

5.
罗惟希  万伍华  彭瑜 《食用菌》2007,29(5):36-37
研究表明,可用白灵菇培菌期间的积温估算其是否达到生理成熟,在菌袋生理成熟后进行搔菌催蕾,可在较短时间内正常出菇。利用冬春自然气候生产白灵菇,应建立催蕾温差刺激室,根据生产菌株所需生理成熟的积温要求,分批次安排接种期和催蕾期,可达到连续稳定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吉林蔬菜》2019,(2):47-47
1催蕾1.1 "再生法"出菇将发满菌的金针菇栽培袋移至培养架的顶层或搬入栽培室进行搔菌,可直接诱导原基分化。催蕾阶段,菇房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3~14℃,给予弱光照和通风。当鱼籽般菇蕾布满料面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打开袋口,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厘米处,袋口不能盖湿布或报纸,开袋后加强通风,使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  相似文献   

7.
冬季气温较低,袋栽香菇冬季出菇困难,产量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在原栽培技术基础上,我们推广采用保温催蕾法、双覆膜法两项措施,使冬菇产量提高到30~40%,最高的达43.3%。现简述如下: 1.保温催蕾法:将菌筒堆叠,利用自身代谢产生热量,提高堆温,促进菌筒上菇蕾形成。在室内或菇棚旁空地上都可做堆叠催蕾场所,地上垫一层稻草,其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将浸足水分后的菌筒堆叠,  相似文献   

8.
栽培香菇用双棚法催蕾育花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菇的生长过程中,菇蕾的形成,幼菇的生长和花菇的培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如果在同一个棚内进行管理,会出现以下情况:①菇蕾形成迟缓;②幼菇死亡;③畸形菇较多,且花度较差。为了提高幼菇的成活率,培育出高产优质花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于1996年冬在泌阳大袋立体栽培香菇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双棚催蕾育花菇技术探索,双菇棚催蕾育花菇,即催蕾和育花菇分棚进行,若只有一个菇棚的可在中间隔成两个菇棚。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效果甚佳。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催蕾 当菌袋经过60~80天的发菌及转色管理,有1/3以上的瘤状物逐渐隆起,转色在1/2以上的菌袋上大量出现黄棕色的分泌物时,说明菌丝生理基本成熟,营养已高度集中,应及时创造一个科学的环境条件,让其变温出菇。 1.1 浸水 菌袋在发菌和转色过程中要消耗一  相似文献   

9.
概述出口型仿生菇荫棚春栽技术,其中,菇棚的搭建包括内棚和外棚;秋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有脱袋出菇适期的选择、适时催蕾、脱袋和脱袋后的转色管理,以及子实体管理;冬菇管理措施的重点为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催蕾;春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遮阴降温、排湿通风、浸水催蕾与养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县用小段木栽香菇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秋冬干燥,菇木偏干,霜降至小雪期间很少出菇。为了促使菇蕾形成,在1979和1980年于11月份进行了浸水催蕾试验。1979年11月5日在下告大队畜牧场,将3万斤接种一年半的成熟菇木行浸水催蕾;1980年11月3日将本公司接种一年半的成熟菇木10段从中锯断,分为两组,一组浸水催蕾,另一组喷水作对照。  相似文献   

11.
以灰树花Gr0001+3为试材,通过不同的装袋方式和不同催蕾时间对灰树花的产量、菇径和菇丛体积进行了测量,以期为工厂化设施栽培灰树花在催蕾技术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装袋方式为主效因素,在不同的装袋方式处理中,双套装袋产量最高,与其它各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不同的催蕾时机为主效因素,菌丝长满后延迟4、6、8 d进行催蕾的产量最高,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以装袋方式和催蕾时机互作的双因素处理中,双套装袋、延迟8 d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9.6 g·包~(-1),菇丛体积最大为387.0 cm~3,与其它各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双套装袋、延迟8 d处理的灰树花菌盖色泽均为近白。综上可知,双套装袋、延迟8 d为该试验获得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2.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遇到恶劣气候条件下生成的畸形菇。明花菇被称谓花菇中的珍品,是它在气温3~18℃的初冬或初春季节生成。笔者根据我国中原气候,从霜降到第二年春天的谷雨季节,用立体大棚袋栽香菇的模式,在平均气温8~18℃的晴朗天气条件下,探索出几种催育花菇方法,现将其中的同步催花技术作一介绍,供读者参考。1选蕾上架 选择已经显出黄豆粒大小菇蕾的菌袋,每袋间隔15cm左右摆上出菇棚。有菇蕾的袋面向上,只保留上面和左右两侧的菇蕾,用按压或剃除的方法,清除袋底部菇蕾,防止生成畸形菇,消耗菌袋中…  相似文献   

13.
在反季栽培过程中,研究不同类型菌种、不同培养料配方、大棚建造标准、冷刺激催蕾育菇工艺等对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出菇质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复合菌种以及配方4(棉籽壳20%、玉米芯20%、杂木屑30%、稻草10%)或配方5(杏鲍菇菌糠40%、棉籽壳30%、稻草10%),建造简易打冷催蕾育菇大棚,采用冷刺激催蕾育菇工艺,结合温度、湿度、通气等调控措施,秀珍菇出菇整齐,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经湖南地区推广示范,建立了秀珍菇反季栽培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香菇段木栽培在我县山区农村发展较快,但许多菇农由于在催蕾和出菇期管理不当,产量低,质量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催蕾和出菇期管理的要点:(一)催蕾时机以菇木的成熟度和适宜环境条件来临为标志,所谓成熟菇木就是指段木播种后经6~8个月的发菌,木质变软,树皮和木质部呈黄褐或红褐色,表面有瘤状突起,并有报信菇出现.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灰树花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HSH4适应性较强,菌丝长速快、长势好,子实体色泽灰白,开口催蕾时菌丝抗逆性较强,现原基袋数可达100%,较容易达到稳产效果;HSH2子实体灰黑色,菇形好,但开口催蕾时易染杂菌,现原基袋数在90%左右,催蕾期需要更精细地处理好通风与保湿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秀珍菇设施化栽培的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良水 《食用菌》2009,31(1):38-39
设施化反季节秀珍菇的发展,填补了因季节因素造成的产品断档、供应不足的问题,延长了秀珍菇市场的销售时间。然而秀珍菇反季节生产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出菇管理难度较大,直接影响了秀珍菇的高产及稳产。近年来,我们采取低温处理、湿差刺激、催蕾护蕾、补水增养等关键技术措施,解决了高温、干旱季节栽培秀珍菇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现将秀珍菇反季节栽培的主要出菇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8.
闫新发  张改英 《食用菌》2004,26(6):25-25
冬季是培育优质香菇和培育花菇的好季节。菇农在春、夏、秋季栽培的袋料香菇,一般在冬季出菇。但由于多数菇农不了解种性,使用了中温类型的菌种,如135、241、939、L26等,或与其同类型菌株或高温菌株的菌种,未选用低温或广温品种。因此,在冬季15℃以下的低温天气用普通方法催菇,就会出现三番五次催菇而不见出菇或很少出菇现象。现将我们用于示范的冬季催蕾方法介绍如下,供菇农试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食用菌》2012,(1):47-50
介绍了菇棚建造方式和野外荫棚搭建方式,以及我国各地区适宜的栽培季节的选择;提供8种可选栽培培养料配方,并从配料及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催蕾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较详细给出茶树菇大棚栽培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黄良水 《食用菌》2005,27(5):28-28
以投资少、耗能低、产量高、质量好,实现秀珍菇的反季节生产,一直是生产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立足本地原材料资源,开展了秀珍菇反季节生产技术的研究,通过降湿降酸配料,采取低温处理、湿差刺激、催蕾护蕾、补水增养等关键技术措施,突破了高温、干旱季节栽培秀珍菇的技术难题,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现将秀珍菇反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