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白口蘑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口蘑又名金福菇,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大白口蘑大棚栽培南方春栽为3~7月,秋栽7~10月,栽培模式和培养料配制有多种。详细介绍了培养料堆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白口蘑又名金福菇,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大白口蘑大棚栽培南方春栽为3~7月,秋栽7~10月,栽培模式和培养料配制有多种。详细介绍了培养料堆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陈天泰 《食用菌》2012,(3):39-40
1季节安排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4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发菌、覆土,6月中旬至9月下旬出菇。9月中旬西葫芦育苗,10月中旬定植,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为西葫芦采收期。  相似文献   

5.
将粉碎机筛板钻成孔径为20~25mm后用来加工稻草,加工后的稻草即为绵软的绒状。 (一)配料和栽培 培养料配方:稻草绒80%,麸皮18%,石膏粉1%,食盐1%。将稻草绒用3%石灰水浸泡3~4天,然后用清水冲洗调整pH为9,再加辅料,按常规进行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期管理。 (二)栽培结果 发菌期菌丝洁白、粗壮,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20%以上。若采用菌棒覆土出菇技术,产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培养料发酵、发菌管理及出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利用黑木耳栽培废料即黑木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新技术,以期为黑木耳菌糠的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介绍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内容包括:栽培场地选择、菇房搭盖、床架设置;培养料的堆制时间和方法;播种的方式、发菌管理;覆土土粒的大小、覆土时间及管理要求;水分与通气的分期管理技术;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3人工栽培技术虎奶菇的栽培工艺,主要由菌种制作、培养料配制、装料、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的环节组成。3.1茬口安排虎奶菇属典型的高温性恒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温度范围20~30℃,最适温度为22~26℃,菌丝抗杂性强;子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种植早秋平菇因较好的效益受到菇农喜爱,早秋栽培在发菌期及出菇期往往遇到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菇农习惯沿用秋冬栽培技术措施来安排和进行早秋生产,这样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从菌种生产、出菇场地、培养料、制袋、发菌、出菇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阐述了利用大棚栽培早秋平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常规秀珍菇墙式栽培,采取单排出菇模式,一般宽20 cm,高200 cm,排放菇菌袋15~20层.因为堆放的层数高,容易整排倒塌造成菌袋破损,影响产量.另外,堆放层数高,散热差,菌丝易被烧坏,而且袋内水分蒸发快,使得培养料易因缺水导致秀珍菇质量差、产量低.减少堆放层数可以散热,但单位面积内排放的菌袋就会减少,降低出菇大棚的利用率,还增加生产管理成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经过近年来的研究与试验,发现采用双墙式覆土栽培模式可以降低菌袋的温度、保持袋内水分,防止菌墙倒塌,并提高秀珍菇的品质和产量,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栽培场地灵活,栽培技术简便,成功率高,经济效益高,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指出发酵料栽培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所采用,中原地区适宜秋季栽培。阐明发酵半熟料制作大球盖菇菌种新技术;并从整地做畦、栽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播种与覆土、发菌期与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等方面介绍我国中原地区大球盖菇普通大棚和温室大棚等设施化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栽培模式的优点及其具体栽培方法。其中,水稻栽培要点有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大球盖菇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有培养料配制,铺料,播菌种,开沟覆土,发菌期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闽北姬松茸生产中制种、培养料发酵、发菌和出菇等各环节易于发生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和症状表现,提出了预防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15.
荔浦县是国家双杂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年制种面积达250 hm~2,生产双杂种子近千吨,食用菌是荔浦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蘑菇冬种面积达500 hm~2,产量2.5万t。利用杂交水稻制种后的冬闲田和稻草进行冬季蘑茹生产,复种指数高、效益好,但在种植蘑菇时应注意菇场选择,搭建菇棚,配方培养料,常规堆沤,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前、出菇后和春菇的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16.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对姬松茸工厂化栽培技术中菌种选择与制作、培养料配方与发酵、铺料与播种、菌丝体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收与转潮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渣高效栽培双孢蘑菇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介绍漳州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经验和具体的技术流程:选择优良菌株,安排生产季节,栽培料的配方和处理,二次发酵与播种、养菌,覆土,出菇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其中着重强调的关键点在于原料预湿发酵处理,覆土材料选择和处理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姬松茸栽培季节安排,培养料配制度菌丝、覆土、出菇阶段的管理等技术阐述,总结姬松茸双季栽培高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蘑菇堆肥隧道集中发酵分三个阶段:前发酵、后发酵、发菌,又称作一次发酵(PhaseⅠ)、二次发酵(PhaseⅡ)、三次发酵(PhaseⅢ)。利用发酵隧道进行集中大堆发菌,可将空调菇房周转期缩短14~17天,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此技术的欧美地区双孢蘑菇厂周年生产8~9轮,而我国菇厂周年生产不过6轮,差距较大。我国隧  相似文献   

20.
杨淑云 《北方园艺》2017,(7):150-152
结合西北地区的原料资源、设施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从栽培菌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等环节介绍了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