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2):318-322
为研究黄连、黄芩、五倍子、黄柏和鱼腥草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5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2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连单独抑菌时的MIC值较其他中药的MIC值低,且与黄芩、五倍子联合用药时MIC值由7.81×103 mg/L降到3.91×103 mg/L。而黄芩与黄连、黄柏、五倍子、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均降低。黄芩与其他4种药联合用药后抑菌效果增强,且与五倍子联合用药时FICI值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并且2种药物的MIC降低明显。结果表明,黄连、黄芩、五倍子对猪霍乱沙门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黄连、黄芩、五倍子联用时,抑菌效果为协同或相加作用;黄芩与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黄柏与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也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黄连、黄芩、五倍子、黄柏和鱼腥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5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鱼腥草和五倍子单独抑菌时的MIC值较其他中药的MIC值低,且鱼腥草与黄芩和五倍子联合用药时MIC值由15.63 mg/m L降到3.91 mg/m L,同时五倍子与黄芩和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也由15.63 mg/m L降到3.91 mg/m L。黄芩与黄连、黄柏、五倍子、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均降低。结果表明:鱼腥草、黄芩、五倍子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鱼腥草、黄芩、五倍子联用时,抑菌效果为协同或相加作用;黄连与其他4种中药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黄柏与黄芩、五倍子及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银花等5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金银花、五味子、黄连、赤芍、鱼腥草对猪源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本实验采用平皿打孔法测定各中草药的抑菌圈直径,梯度稀释法测定各中草药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金银花、五味子、黄连、赤芍、鱼腥草对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20.2、22.1、15.3、17.1 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3、0.2、0.6、0.5 g/mL,金银花、五味子、黄连、赤芍、鱼腥草对猪源大肠杆菌体均有体外抑菌效果,其中金银花,黄连,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赤芍和鱼腥草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对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R. equi)具有抑菌和杀菌效果的中草药。[方法] 选择黄连、黄芩、大青叶、鱼腥草、黄柏、连翘、金银花及板蓝根共8味中草药制备单味水提物,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平板涂布法测定中草药水提物对R. equi参考菌株103S及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不同中草药水提物对R. 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不同,其中,黄连、黄柏和连翘单独用药杀菌及抑菌效果显著(P<0.05)强于其他中草药水提物;黄连、黄柏和连翘不同组合联合用药对R. 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其中,“黄连+连翘”联用后药效呈相加作用。[结论] 黄连等中草药对R. equi表现出抑菌及杀菌效果,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提示这些中草药制剂有望作为抗R. equi乃至其他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 mg/mL、15,63 mg/mL、31.25 mg/mL、62.50 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接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 mg/mL、7.813 mg/mL、15.625 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取乌梅、五倍子、山茱萸、黄芩等30种中药,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水提物与其他中药水提物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金银花、大青叶、黄芩、薄荷、五味子、青蒿、秦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6.25 mg/mL),而五味子和乌梅对大肠杆菌杀菌活性最强(MBC为50 mg/mL)。选取9种中药水提物作为主药与其他中药水提物分别组成复方后,大部分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鹅巴氏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中西药联用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对湛江市某养鹅场的病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药液和抗菌药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中药与西药联用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符合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中药与西药联用抑菌和杀菌能力均大于或等于单药,恩诺沙星与五倍子联用,恩诺沙星用量为单药的1/4、五倍子用量为单药的1/8即可抑制巴氏杆菌;酒石酸泰乐菌素与夏枯草联用,酒石酸泰乐菌素用量为单药的1/16、夏枯草用量为单药的1/4即可抑菌;酒石酸泰乐菌素与五倍子联合,酒石酸泰乐菌素用量为单药的1/4即能杀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了20种单味中草药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情况,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对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药物极度敏感,对黄柏、苏木、石榴皮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薄荷、公丁香、鱼腥草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其中黄连、乌梅、沙棘等5种药物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在15.63~62.50 mg/mL之间;黄柏、白头翁、石榴皮3种药物的MIC均为125 mg/mL;苏木、黄芩、薄荷3种药物的MIC均为250 mg/mL;公丁香、鱼腥草、夏枯草等5种药物对该菌抑菌效果比较差,MIC均为500 mg/mL。说明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中草药可用来防治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用噻虫啉喷雾对柑橘星天牛的防治效果,笔者用两家企业的40%噻虫啉悬浮剂分别进行了田间喷雾防治柑橘星天牛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4000~3000倍范围内,药后5天~15天,各处理对柑橘星天牛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综述了中国蛤蜊近几年的一些研究,即中国蛤蜊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消化系统与代谢、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重金属离子对中国蛤蜊的影响,中国蛤蜊早期生长发育与人工育苗等。阐述了以上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拥有的前景,指出并总结了目前研究阶段中尚未解决的各项问题,以期为以后的中国蛤蜊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黄菊莹  徐鹏  余海龙  袁志友  李凌浩 《草业科学》2012,29(10):1589-1595
本研究通过3个盆栽控制试验(施氮肥试验,0、0.5、1、2、4、8、16、32、64和128 g·m-2 10个水平;施磷肥试验,梯度同施氮肥试验;控水试验,11.5、12.7、14.3、16.4、19.1、22.9、28.7、38.2、57.3和114.6 mL·cm-2 10个水平),探讨了养分和水分改变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物量和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水分供给增加,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无明显变化;生长旺期地上生物量和养分库高于地下部分,生长末期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高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5.
The diet of the skink, Eumeces chinensis (Lacertilia: Scincidae), in Xiamen (Amoy), China was examined using stomach analysis during April and May, and its selection of prey size was tested by feeding trials. Insects (primarily Coleoptera, Lepidoptera, and Orthoptera), gastropods and arachnids constituted most of the E. chinensis diet, but earthworms, leeches, crustaceans and fish were also consumed. In the field, male skinks ate more prey items that were 11–20 mm in length than other size classes. When presented with a choice of different‐sized prey in the laboratory, male E. chinensis exhibited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prey items 11–20 mm in length over other size cla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y size and handling time was exponential,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n upper limit to the ability of E. chinensis to process prey. Mean energy intake for handling different‐sized prey showed that selection of midsizeclass prey items would provide male E. chinensis with the most energy‐efficient prey op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y size selection in E. chinensis favors maximization of rates of energy intake,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optimal foraging theory.  相似文献   

16.
羊草种子生活力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根据种子生活力的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机理,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种子材料的处理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胚染色效果的影响,以筛选鉴别种子生活力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不同基因型的羊草种子生活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羊草种子生活力检验可以用如下方法,羊草去稃种子,加入磷酸缓冲液配制成0.5%的TTC溶液,在35℃恒温条件下保持反应2~3 h,观察胚部染色状态,呈红颜色者为具有活力的种子,反之为失活种子.本研究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应将生活力作为评价羊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96孔板,分别对细菌单独培养和细菌与中药提取物共同培养,通过酶标仪测定其OD值来考察中药提取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苦参、柴胡、大青叶、白头翁、板蓝根、蒲公英6味中药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在高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白头翁醇提液、板蓝根醇提液、蒲公英醇提液在1倍MIC浓度下对细菌生物膜(BF)的抑制率均高于80%。  相似文献   

18.
马甜  蒙静  齐冬梅  刘公社 《草业科学》2015,(8):1268-1277
测定3种土壤条件下不同品系羊草(Leymus chinensis)稳定同位素(δ13C)值、叶绿素(SPAD)值及主要营养成分,并探讨了其相关性与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因素对羊草BG-2、B品系的δ13C值和SPAD值有较大影响,对羊草Y1品系SPAD值影响不大;羊草δ13C值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盐及土壤水分含量相关系数在0.737~0.800,除与土壤全盐含量之间显著相关外(P0.05),与其他的土壤因子均极显著相关(P0.01)。羊草δ13C值在-28.613~-27.383,与粗蛋白、粗纤维、赖氨酸含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0.591、0.401;与其必需氨基酸、牧草能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0.649;羊草SPAD值37.075~42.893,与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磷、粗灰分和干物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在0.596~0.783,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脯氨酸含量相关系数最大,为0.902,与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在0.833~0.887,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叶片SPAD值最能反映出羊草营养品质;羊草Y1、Y3品系的SPAD值、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比例均占优势,是值得大力推广种植的羊草品系。  相似文献   

19.
受气候变化如干旱胁迫作为危害羊草主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对其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盆栽人工控水法,研究在正常(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和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条件下油菜素内酯(BR)与氮、磷、钾(N、P、K)配合处理对羊草幼苗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BR可以减轻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而BR与N、P、K配合(1%尿素+1%磷酸二氢钾+0.10 mg·L-1 BR)则可进一步促进植株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羊草的抗旱性,效果更好。这种效应与其调控植株生长,提升渗透调节能力,降低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密切相关。配合处理下羊草的株高、鲜重、干重和根系活力比干旱对照(CK2)分别增加28.96%、62.46%、45.21%和19.08%,N、P、K含量分别增加20.74%、236.84%和42.31%,营养代谢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酸性磷酸酶(ACP)和苹果酸脱氢酶(MD)活性发生改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57.20%、22.82%和5.94%,而丙二醛和叶片电导率分别降低37.42%和55.7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分别增加158.40%、38.15%、32.97%、30.00%和28.74%。  相似文献   

20.
以大量的草地有毒植物研究文献为基础,综述了我国羊草草原区的有毒植物的种类、分布与毒物成分,分析了家畜采食有毒植物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家畜中毒的方法与策略,指出了草地有毒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