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筛选合适的中药组方,制备成中药泡腾栓,试验采用正交方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选取蒲公英、当归、川芎等11味中药提取物颗粒,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合适的中药组方并确定组方的抑菌效果;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泡腾栓基质最佳配比,制备成中药泡腾栓剂,并确定中药泡腾栓剂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筛选的中药组方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泡腾栓优选配比为PEG-6000 1.40 g,碳酸氢钠0.26 g,柠檬酸0.24 g,吐温-80 0.03 g,主药含量0.404 g,中药泡腾栓质量检查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并且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和原药相近。制备的中药泡腾栓符合临床用药标准,可初步用于临床中试来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几种新型中药制剂,包括乳剂、油剂、栓剂、泡腾剂等,希望能对开发该类药物及临床上应用这些药物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可溶性粉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Select CSH C_(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测定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6 nm(0~26 min)、230 nm(40~43 min)、277 nm(43~46 min)。结果: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3种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0.045 3~0.453 0μg(r=0.999 7),0.027 8~0.278 0μg(r=0.999 4),0.219 0~2.190 0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0%(RSD=1.8%)、100.8%(RSD=2.0%)、99.3%(RSD=1.0%)。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双黄连可溶性粉的3个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不同孔径陶瓷膜对中药双黄连水提液除杂效果的影响,以双黄连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比较5种不同孔径的陶瓷膜(50、100、200、450、800 nm)对滤液性状、膜通量衰减、有效成分保留率及固形物去除率的影响;同时以双黄连泡腾片中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膜过滤除杂与传统醇沉除杂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金银花+连翘水提液经滤过孔径为450 nm的陶瓷膜过滤后,滤液澄清、透明,绿原酸、连翘苷转移率分别为90.14%和90.28%,固形物去除率为29.75%;滤过孔径为200 nm的陶瓷膜对黄芩水提调酸调碱液除杂所制备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为83.03%;醇沉除杂所制备双黄连泡腾片中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平均含量分别为42.08、1.92和3.11 mg/g,膜过滤除杂所制备双黄连泡腾片中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平均含量分别为42.55、2.07和3.23 mg/g,且不同批次含量测定的RSD值均3%(n=3)。综上所述,膜分离技术除杂所制备双黄连泡腾片工艺稳定可靠、简便易行,且绿色、安全,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对工业化生产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scovery C18柱(4.6×150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327nm。结果目标峰分离度良好,绿原酸和黄芩苷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00~20.05μg/mL(R~2=0.999 9)、10.07~201.55μg/mL(R~2=0.999 9)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0%和100.73%,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表明此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准确、快速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的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清乳通贴膜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OX SB-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线性梯度洗脱[0-30min,A-B(20∶80)→A-B(60∶40)],流速:1.00 m L/min,柱温:40.0℃。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绿原酸327.0 nm、黄芩苷280.0 nm。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14-1.39μg(r=0.999 6)、0.29-2.87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71%(RSD=0.39%)、99.95%(RSD=0.49%)。结论:本方法简捷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清乳通贴膜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TLC法对鱼腥草芩蓝口服液中的鱼腥草、黄芩、连翘和金银花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在薄层色谱鉴别中均能检出鱼腥草、黄芩、连翘和金银花的特征性斑点;黄芩苷进样量在0.1057~2.641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3.42325X-214.6128,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74%;绿原酸进样量在0.041~2.051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86.78088+27.5937X,相关系数r=0.9995,回归显著,平均回收率为99.1%,建立的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耐受性良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以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可靠地对鱼腥草芩蓝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中药栓、复方碘栓、生物栓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对30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分别子宫投放3种栓剂,观察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并于第0,2,4,6,8天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给药后患病奶牛阴门分泌物明显减少。第6天复方碘栓治疗组血清SOD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第8天生物栓治疗组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GSH-Px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中药栓治疗组血清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9.
宫炎消栓治疗金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是研究宫炎消栓(桉油栓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并与阿莫西林、宫炎净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上分别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宫炎消栓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合计有效率为90.32%,与阿莫西林和宫炎净相比,用宫炎消栓的疗效高,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芩花注射剂主要由黄芩、金银花、百部等组成。采取单因素试验筛选药物提取次数、提取时N/次、料液比,通过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量为依据最后确定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提取1h、料液比为1:10。采用HPLC法测定该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以峰面积(Y)对进样浓度(X)做线性回归,黄芩苷回归方程:Y=0.04X一14.78(r。=0.999),绿原酸回归方程:Y=0.04X一10.73(r2=0.998),精密度、回收率、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本方法准确度好且操作简便。经测定该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3.292、0.860mg/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天然药物-温必佳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 50∶ 1),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保留时间为5.5 min.黄芩苷进样量在0.103 2~2.064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7).平均回收率99.3%,RSD为0.78%.该方法适用于检测中药新制剂--温必佳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宫炎消栓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用宫炎消栓(由蓝桉油、益母草、红花、桃仁、蒲黄等组成的中药栓剂)和利凡诺土霉素溶液分组对伊康乳业分公司牧场的90头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的效果观察。临床药效学表明:在预防对比试验中,试验A组的有效率,经产奶牛为87.5%,青年奶牛为100%;受孕时间平均提前,经产奶牛为9.6天,青年奶牛为7.5天。结果表明试验A组效果要稍微好于试验B组。在治疗对比试验中,试验A组的治愈率为66.7%,好转率为16.7%,试验B组的治愈率为60.0%,好转率为20.0%,A组也稍好于试验B组。以上各项指标表明,不仅宫炎消栓的防治效果要稍好于利凡诺土霉素溶液,而且它不会形成药物残留。所以用中药制剂宫炎消栓来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芩黄颗粒中黄芩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2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显示,黄芩苷和甘草酸的进样浓度分别在61.84~618.4、8.256~82.56μg/mL(R 2=0.9999,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99.2%,回收率的RSD分别为1.0%、0.6%(n=6)。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芩黄颗粒中黄芩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探讨黄芩、黄连、地锦草、白术等几种中药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3种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选取黄芩、黄连等几种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有抑制的中药,提取各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单味中药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抑菌圈直径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所选几种中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打孔法试验结果可知3种菌对黄连、黄芩、连翘呈高敏和中敏反应,有的甚至达到极敏。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可知,黄连、黄芩、连翘、丹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3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强,MIC达到16 mg/m L或者32 mg/m L。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测定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建立了一套运用HPLC进行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基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绿原酸检测波长为327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0:90);黄芩苷检测波长为274nm;流动相,甲醇-水-0.29/6磷酸(50:50:0.2),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便、色谱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特点,可用于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准确测定,以实现对银黄颗粒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和完善四黄止痢颗粒的质量标准,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四黄止痢颗粒中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甘草酸铵、(R,S)-告依春5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_(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变换波长检测[0~10 min,245 nm测定(R,S)-告依春;10~25 min,278 nm测定黄芩苷;25-45 min,254 nm测定甘草酸铵、大黄酸、大黄素]。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R,S)-告依春、黄芩苷、甘草酸铵、大黄酸、大黄素5个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0.0475~0.475μg(r=0.999 3)、0. 067 8~0. 678μg(r=0.999 0)、0.229 0~2.290 0μg(r=0.999 4)、0.016 5~0.165 0μg(r=0.999 8)、0.015 2~0.152 0μg(r=0. 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RSD=1.6%)、100.7%(RSD=1.0%)、99.5%(RSD=1.1%)、100.5%(RSD=0.8%)、99.3%(RSD=1.0%)。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四黄止痢颗粒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RP-HPLC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中草药添加剂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控制一种新的防控猪高热综合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质量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中草药添加剂质量,并对其主要成分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探讨。液相色谱的条件为: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Agilent保护柱,柱温25℃,流速1 mL/min,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通过对黄芩苷、橙皮苷、甘草苷对照品和12批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RP-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建立了该中草药添加剂RP-HPLC指纹图谱,获得包括有甘草苷、橙皮苷和黄芩苷等相对稳定的15个共有特征峰。定量分析表明每克中草药添加剂样品中平均含量黄芩苷为(8.488±1.084)mg,橙皮苷为(6.321±0.379)mg,甘草苷(0.218±0.157)mg。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可用于新的中草药添加剂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C18色谱柱(218mm×4.6mm,5μm),甲醇-乙腈-水-冰醋酸(20:20:60:0.01),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黄芩苷在0.2~0.8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7)。黄芩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豫。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安捷伦C18色谱柱(218mm×4.6mm,5μm),甲醇-乙腈-水-冰醋酸(20:20:60:0.01),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黄芩苷在0.2~0.8m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7)。黄芩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用化学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天王星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黄芩苷进行鉴别,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鉴别呈正反应;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黄芩苷浓度在1.5~10.0μg·mL-1之间,吸收度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0.06318C-0.00819,r=0.9997,n=5,回收率为98.5%,RSD=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