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喜军  谭喜卿 《林业科技》1997,22(6):28-28,36
试论山地土壤物理性质与水分渗透特性陈喜军(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谭喜卿何兆田何向阳(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在山区,大部分天然降水浸渗到土壤孔隙中,在孔隙中进行水分渗透。因此,水分渗透特性决定于土壤孔隙量及其分布特性。土壤孔隙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近期用水...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持水能力及渗透性的测定,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南坡典型森林植被类型的持水性能和渗透能力。结果表明,六盘山典型植被的最大贮水能力486.5 604.8 mm,有效贮水能力61.0 292.1 mm,砾石体积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壤有效贮水能力的关键因素。典型植被土壤表层(0 10 cm)的初始入渗速率4.0024.99 mm.min-1,稳定渗透速率1.18 15.17 mm.min-1。利用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和Philip方程模拟了土壤渗透过程,表明Horton方程是较好的模拟形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土壤水分渗透起到关键作用,而砾石含量是通过影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而影响土壤水分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浙江省沿海基岩质海岸防护林7个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渗透性和理化性质取土测定的基础上,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渗透过程进行拟合,入渗过程大体符合卡斯恰可夫模型,拟合度R2为0.824~0.977,通过初渗率、平均渗透速率、稳渗率、渗透总量等6个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分析,总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渗透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北江荛花檵木混交林土壤渗透特性最强,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化香纯林、湿地松纯林土壤渗透性中等,无林地和枫香纯林土壤渗透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几种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表现在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得以提高,土壤有效持水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得到提高,并由此而改善了混交林土壤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5.
安徽老山不同毛竹林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毛竹林生态经营和长期生产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徽老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不同毛竹林的土壤特性及其渗透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性质及其渗透性能差异明显。基于土壤渗透性指标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稳渗系数,在0~40 cm的土层内,不同林分土壤渗透性能依次为:竹阔混交林经营竹林天然竹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渗透性指标与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等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沙质土蓄水保肥栽培措施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掺壤土、施秸秆、根下铺塑料膜、置塑料袋和聚水抗旱栽植等措施,营造了毛白杨节水灌溉栽培试验林。造林后连续5a的试验结果表明:掺壤土和施秸秆使土壤蓄水性和保肥性明显提高;在根下铺塑料膜可截留下渗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使土壤剖面局部水分、养分含量显著增加,聚水抗旱栽培调节了地表水聚集动态,增加了根系周围土层水分的入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各项措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蓄水性能;使降水利用率和灌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1984~1988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的亚热带人工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对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及其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区土壤为重壤土,其水分—物理性质较差,有林地土壤含水量较无林地高,且变幅较小。土壤含水率与当地的主要气象要素(气温、空气湿度、降雨量、蒸发量)呈多元回归相关。据回归分析,杉木林土壤水分含量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土层深度较浅,达0~20cm,而皆伐迹地受气候影响的土层较深,达0~40cm。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市退耕还巨桉和麻竹林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这两种退耕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用巨桉和麻竹作退耕还林树种明显降低了退耕地土壤容重,增加了退耕地土壤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巨桉和麻竹之间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差异不显著。因此,就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效果而言,巨桉和麻竹均是较好的退耕还林树(竹)种,明显改善了退耕地的渗透性和透气性,提高了土壤保持水分与涵养水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种典型人工林(楠木、水杉、柳杉)下土壤渗透性特征,利用环刀入渗法对其土壤渗透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典型人工林各土层均是初渗率平均渗透率稳渗率,除0~20 cm层外,其余土层初渗率、稳渗速率、平均速率和总渗透量均是柳杉林最小;3种人工林不同土层的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水分入渗速率的变幅均是0~20 cm土层大于20 cm~40 cm和40 cm~60 cm;采用Kostiakov模型对不同林分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F检验显示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该模型适合描述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渗透系数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渗透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与土壤渗透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闽北毛竹林的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毛竹林类型(竹杉混交林、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常绿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强,竹阔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弱;各林地土壤渗透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Hoton方程次之,Kostiakov方程最差;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渗透性能的实质是土壤生物加速了林地养分循环速率,最终提高了土壤质量;结合相关分析,筛选出11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和土壤生物活性因子,对其主分量分析后得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P及与其极显著相关因子的综合参数β,并构建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P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磷石膏混合土由磷石膏与黏土按照不同配比拌和而成。通过筛分、空隙率、干燥开裂观测、渗透与饱水等室内试验对混合土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磷石膏的加入有助于增大黏土的颗粒尺寸,降低失水开裂的可能性,提高土壤的渗透性,改善土壤对水分的吸持能力。此外,开展盆栽和野外栽植等室外试验用于检验磷石膏混合土在油茶种植业的适应性。综合结果显示,磷石膏混合土可以显著改善黏土的渗透特性,改善植被的生长条件,可较好地用于海绵化园林建设。  相似文献   

12.
泰山景区华山松及栎林涵养水源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泰山风景区内两种林分(华山松林及栎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状况、土壤渗透性能及地表枯落物持水性能的调查研究,综合评定了华山松林及栎林的涵养水源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5,(4):98-103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能指标(稳渗速率、初渗速率、渗透总量、平均渗透速率)在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壤层次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从不同海拔梯度看,4个入渗指标在3 700m处呈现最大值,而在4 200m处呈现最小值。经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入渗性能排序,从综合平均得分来看,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渗透性能优劣顺序为3 900m>3 800m>4 200m>4 100m>4 000m>3 700m。土壤渗透指标与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无直接相关性,由此分析,建立土壤渗透性主导因子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内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有效水分涵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的森林类型,其蓄水量是竹林的1.4倍,是农地的2.14倍。4种森林类型林地及农地土壤的水分下渗性能,其层间稳渗率以腐殖质层>淀积层>母岩层;在土壤层,以竹林和农地的水分初渗为高。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水分渗透性能极强,其初渗值达到了10.169 mm/min。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灌木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要优于常绿阔叶林,而竹林最差。然而,对于遭遇短历时较高强度的降雨而言,竹林的理水调洪作用可能略好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海拔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海拔梯度毛竹林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粘粒和砂粒含量增大,而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减小;海拔对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显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微结构颗粒组成为砂粒〉粉粒〉粘粒,粘粒、粉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砂粒含量趋于增大;试验区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趋于有利于毛竹林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林地及农地(对照)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地(农地)表层土壤容重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农地>灌木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有效水分涵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的森林类型,其蓄水量是竹林的1.4倍,是农地的2.14倍.4种森林类型林地及农地土壤的水分下渗性能,其层间稳渗率以腐殖质层>淀积层>母岩层;在土壤层,以竹林和农地的水分初渗为高.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水分渗透性能极强,其初渗值达到了10.169 mm/min.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灌木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要优于常绿阔叶林,而竹林最差.然而,对于遭遇短历时较高强度的降雨而言,竹林的理水调洪作用可能略好于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 ,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3个不同坡位和3个土层深度对东莞林科园园内人工果林土壤容重、孔隙度、通气度、水分含量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园内人工果林上层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在不同的土壤层次之间和同一土壤层次不同坡位之间的大小变化规律不一致,土壤通气度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逐渐降低,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和同一层次不同坡位之间的差异均不大。总体而言,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及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上土层;不同的坡位对人工果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广东桉树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水分含量现状、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海拔、坡度和土壤有机质对上述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土壤A层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全容水量、吸湿水含量显著高于B层,A层体积质量显著小于B层;不同区域土壤A层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全容水量存在显著差异;除了非毛管孔隙度仅与全容水量(A层)、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B层)显著相关外,土壤其他物理性质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土壤体积质量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全容水量的最佳回归方程分别为对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指数方程;海拔和坡度显著影响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对B层影响不显著;有机质对土壤A、B层物理性质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林型内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柞树林内土壤结构疏松,渗透能力强,土壤物理性质最好,其次为红松林,杂木林内最差,10~20 cm土层深度渗透速率仅为0.57 mm.min-1。从化学性质来看,阔叶树种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针叶林高,比较而言,柞树林内土壤各养分含量比杂木林内高。作为针叶树种的红松林土壤内,其速效养分含量较其他林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