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型热性传染病。大部分2-3d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主要表现病牛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泪、流口水、流鼻汁以及四肢关节疼痛所致发的跛行,多良性经过。因为病毒是吸血昆虫库蚊和蠓传播,因此库蚊和蠓活动季节正是本病的发病季节。黄牛、水牛、乳牛均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呼吸促迫、流泪、流涎、流鼻汁及因四肢疼痛引起跛行。一、流行病学病牛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牛高热期血液中。传播途径为吸血昆虫库蠓叮咬病牛后,再叮咬健康牛,经皮肤传染。因其流行季节多在阴雨潮湿过后,库蠓大量繁殖时期,一旦库蠓被杀死,流行即告终止。易  相似文献   

3.
奶牛流行热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一般发生于夏季或夏秋之交,潜伏期一般为3~5天。流行热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1流行病学牛流行热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蚊和库蠓是牛流行热的媒介昆虫。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过去常称为三日热或暂时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紧迫、关节障碍,常为良性经过。但2005年8~9月份,河南部分地区发生的牛流行热,流行面积大、发病率高,在临床上出现了血便、突发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病程长等特征,尤其是在病理上出现了高度肺水肿的新变化,对发病奶牛有一定病死率。因而,我们对该病必须有新认识,防治技术必须采取新的措施。1流行特点病牛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高热期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除与病牛直接接触外,吸血昆虫经过叮咬皮肤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伊蚊、库蚊、牛蠓等均可传播。因此,该病的流行多…  相似文献   

5.
<正>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本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天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本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6.
正牛流行热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病毒引起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以突发高热,呼吸急促紧迫,并伴有消化道机能障碍和行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夏秋季气温高,蚊、蠓等吸血昆虫肆虐,极易引发该病,加之其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群发生,明显降低泌乳量,往往给养牛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以科学防治。1临床特征潜伏期3~8d。病牛突然发病,开始1~2头,很快波及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流行热是在奶牛养殖业中流行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之为"奶牛暂时热",它是一种由于牛热流行热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奶牛流行热的发病会给奶牛的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对于这种流行病进行有效地防治。1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因此,奶牛流行热有许多的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的发病季节非常明显,发病的季节大概是在在比较炎热的季节,比如6~7月份这样炎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同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黄牛一般呈良性经过,奶牛较为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高温多雨季节,本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在河南省的某牛场,笔者曾遇到数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与养殖户作为参考。1病原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病毒颗粒呈十分典型的弹状,两边平直,顶端略钝圆。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如用高热期病牛血液1~5 ml给健康牛静脉注射,经3~5 d即可发病。2流行特征①季节性:本病多流行…  相似文献   

9.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以突发高热,呼吸急促紧迫,并且伴有消化道机能障碍和行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发生该病的牛多数经过2~3d呈良性经过,但也有造成继发感染死亡病例,据报道,奶牛发病后呈全群爆发,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6%左右,严重影响产奶量。1流行病学该病毒主要侵害牛,其中奶牛、黄牛和水牛均易感,流行季节性强,见于多雨潮湿和蚊蝇较多的季节,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传播迅速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认为每隔几年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较多发生,尤其是天气闷热的多雨季或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容易引起流行。该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容易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是由库蠓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以高热、流泪、泡沫样流涎、鼻漏、后躯活动不灵活、跛行为特征的疾病。1989年8月,我县西南岗地区4个乡镇相继发生牛流行热,利用中草药防治该病,疗效显著。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牛,以3~5岁壮年牛、黄牛、乳牛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急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多发于3~5岁牛,犊牛和9岁以上的老龄牛很少发病。虽然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由于该病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可使很多牛发病,往往呈流行或大流行发生;季节性强,多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又叫暂时热、三日热,俗称“撮脚瘟”、“僵硬热”等。该病是由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旦发生,传播极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科学防治。1流行病学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该病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牛,发病率:奶牛>黄牛>水牛,高产奶牛>青壮年牛>犊牛>老牛。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约经3~5年有一次小流行,6~12年有一次大流行。该病多发生于气候炎热、雨量较多,蚊、虻、库蠓等吸血昆虫肆虐,昼夜温差较大的夏末和秋季,我省8~10月份…  相似文献   

14.
1牛关节部位肿胀的疾病牛关节部位肿胀伴有口腔黏膜溃疡的情况常见于牛流行热,发病率高,流行快,死亡率低。1~2d内,全群、全城牛群都可能发病,一般开始于夏末初秋,由蚊和库蠓传播;蓝舌病主要见于口腔黏膜、舌齿龈肿胀、充血、糜烂后形成溃疡。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因上呼吸道发炎,鼻腔、气管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鼻黏膜高度潮红,鼻镜发红,多发于冬春季节;牛副流感多发生于寒冷季节,犊牛很少感染,成牛感染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是由病霉引起奶牛、黄牛和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成员.本病的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急促,消化机能障碍,关节僵硬,跛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从1955年起在我国20多个省市范围内已有7次全国性大流行.牛患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由于护理和治疗不当,死亡率还有可能上升,同时,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耕牛使役能力受损或丧失,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流行病学:牛流行热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开始于夏末秋初,但南方有些省份还出现于初夏或盛夏时节.由于本病多发于吸血昆虫大量孳生的季节,因此人们认为按蚊和库蠓是牛流行热的媒介昆虫.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观察,流行周期已缩短至3~5年,有的地方甚至还短.由于近年来养牛业蓬勃发展,新生牛群不断出现,人工免疫接种,牛的生命周期缩短及交通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生规律越来越不明显,凭过去的经验,已很难对其发病时间做出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6.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又称三日热,有些地方称为四蹄困、腐腿病。各种牛均可感染发病,主要流行于蚊蝇多的季节,吸血昆虫消失流行即告终止。笔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流泪和浆液性鼻液,泡沫性流涎,后躯不灵活.导致的奶牛停产或产奶量下降,肉用牛出肉率降低,役用黄牛使役能力下降,部分因瘫痪而被淘汰.大部分患牛2~3天即可恢复正常.本病最早流行于南非、中亚、澳大利亚和日本,我国1976年北京有过病例报道,并分离出毒株,发现病牛高温期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本传染病病势迅猛,能引起牛大群发病,虽多呈良性经过,也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撮角温”。其特征:突然高热,流泪,呼吸道和消化道器官呈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经 2 ~3天恢复正常,故又称为 3日热或暂时热。因此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1998年以来,笔者在呼兰地区孟家、长岭、许卜等乡镇,搜集整理了 23例病例,现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 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属弹状病毒。本病以3~5岁黄牛易感性强,奶牛次之,水牛和犊牛少见。在笔者收集病例中,黄牛占 95%。本病流行季节性强,…  相似文献   

19.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突然,病势迅猛,呈地方性流行。我县于1997年6月—9月发生过牛流行热病。到2013年的6月—9月又发生该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岁~5岁的青、壮年牛,黄牛发生较多,水牛、犊牛发病较少。笔者自2013年7月—9月,共出诊牛流行热病1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该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流行特点该病多发生于夏末秋初、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  相似文献   

20.
<正>牛流行热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黄牛次之,水牛很少发生。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高热、呼吸道炎症、四肢关节疼痛、行动强拘等为主要特征。1流行特点不同日龄的牛均有易感性,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蚊虫多的季节,高温、多雨、潮湿等都可诱发此病,北方常见于8~10月份,南方常见于6~11月份。2临床症状潜伏期在3~7 d,感染初期,体温骤升至40℃以上,精神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