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房炎又被称为奶牛乳腺炎,是对奶牛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乳房炎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奶牛乳房炎不仅危害奶牛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从而降低奶牛的养殖利润.奶牛一旦得了乳房炎,其乳汁中就很有可能发生抗生素药物残留[1],这种抗生素药物残留能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危及人体健康.近些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而且影响牛奶的品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世界各地把抗生素列入治疗乳房炎的首选药物,由于长期反复使用,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而降低了疗效,且使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对抗生素危害的研究,逐渐认识到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治疗造成的一系列危害;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对奶及其制品要求的提高,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治疗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奶牛生产的需要,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无毒、无残留、无副作用的奶牛乳房炎治疗方法。而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是我国传统的医药宝典,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在人就动物机体上应用。其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解热镇痛、活血化瘀等作  相似文献   

4.
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影响乳的品质[1]。近几十年来,抗生素在防治奶牛乳房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临床治疗乳房炎常用的抗生素由于存在药物残留将逐渐被限用或禁用。中药是天然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2]、消炎、不易产生耐药性、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兼有药物与营养剂双重功能。应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已日益为国内外专家所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本试验拟选用治疗乳房炎的中药方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以评价其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中药方剂黄芪、…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全球奶牛养殖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感染率高,不仅危害乳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严重者还可导致奶牛失去生产和繁殖机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仍主要采取抗生素治疗法,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残留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中药治疗乳房炎恰好缓解了这些棘手的问题。笔者等比较全面地综述了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机理、乳房炎的辨证论治及其现代药理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极大,不仅使奶牛产奶量大大下降,同时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所产的牛奶。营养成分较差,有些乳房炎病原菌还可能感染人;另外。在治疗乳房炎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因此,奶牛乳房炎不仅造成奶牛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作为奶牛生产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多种痛原菌引起的乳房炎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抗生素仍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为此笔者利用实验室手段,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对送检的乳样选择和接种适宜培养基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以确定病原菌感染,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乳品质。乳房炎病牛乳汁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或经治疗后产生的大量抗生素残留,可直接危害人类健康。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乳制品质量更严格的要求,临床治疗乳房炎常用的抗生素由于存在药物残留将逐渐被限用和禁用。中药是纯天然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不宜产生细菌耐药性、低毒、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对奶牛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奶牛发病后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大量乳房炎阳性奶的废弃及药物治疗或严重感染后造成的奶牛过早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仍以抗生素为主,在国外,已有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免疫治疗剂的临床应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饲养业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 ,由于该病不仅能够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汁的品质 ,而且有的还会影响奶牛的发情和妊娠 ,一些病重患牛因产乳量明显减少或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因此 ,该病危害非常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目前 ,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药物 ,然而由于许多药物对乳房炎病原菌的敏感性差 ,疗效不佳 ,而且还易在乳产品中形成药物残留等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 ,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治疗乳房炎尚存在许多弊端。为了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应用抗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免疫球蛋白 ,同时辅以免疫增强剂等制成奶…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对奶牛危害十分严重,近些年来,治疗奶牛乳房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疗,由于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用药剂量越来越大,疗效却越来越差,且由于抗生素在牛奶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选用杭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疫病之一,对乳制品产业危害严重,常给奶牛养殖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使用抗生素治疗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却容易产生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笔者介绍了一种采用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以期为广大奶牛养殖场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多发疾病,由于该病不仅能够降低奶牛产奶量和原奶的品质,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奶牛的发情和妊娠,并且使重患牛因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本病对奶牛饲养业危害严重。目前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主要是使用药物,但由于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同时也存在药物残留对原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极大,不仅使奶牛产奶量大大下降,同时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所产的牛奶,营养成分较差,有些乳房炎病原菌还可能感染人;另外,在治疗乳房炎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残留在牛奶中,因此,奶牛乳房炎不仅造成奶牛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非常重要。1奶牛乳房炎的诊断及健康监测1.1临床性乳房炎的诊断根据乳房炎的临床表现,可把乳房炎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性乳房炎的诊断比较容易,如果乳房的大小、对称性及乳头的大小、形状或者颜色异常,触摸时奶牛疼痛、敏感或…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抗生素药物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上存在着治标不治本、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残留、对人类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等缺点,而中草药具有标本兼治、低毒性、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并且可以提高产奶量,弥补了抗生素药物在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因此中草药在治疗上符合绿色养殖的标准,是当前在治疗上较理想的药物。就中草药在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上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生产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是注射抗生素,此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带来了奶中易残留抗生素和病原易产生抗药性等弊端.下面介绍几种无药残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的无药残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生产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是注射抗生素,此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带来了奶中易残留抗生素和病原易产生抗药性等弊端.下面介绍几种无药残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在解决了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问题的同时,其在畜牧业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细菌自身适应性的改变也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人类公共健康和动物疾病治疗与预防带来严重危害。奶牛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业发展和奶牛福利的问题之一。目前,兽医临床上针对乳房炎的治疗仍以抗生素为主,并通常采用乳房内治疗。而抗生素在牛体内的蓄积以及药物残留于奶中等问题对奶牛和人类健康同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鉴于耐药性细菌的广泛出现以及抗生素在奶牛感染的治疗中伴随的问题,治疗和预防奶牛乳房炎迫切需要新方法。本文概述了治疗和预防该病的抗生素替代疗法的部分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的重要疾病,对奶牛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主要是应用抗生素疗法.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在牛奶、肉中的残留备受关注.中草药具有低毒性、低残留及安全性好等优势,人们在防治乳房炎中已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草药以代替抗生素类药物.本文概述奶牛乳房炎的危害,重点介绍中医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生产实践,科学防治,促进奶牛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绵羊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羊的乳头、乳腺、乳池的局部炎症,病原菌微生物引起绵羊乳房炎与奶牛乳房炎不同的是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有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乳房炎的危害不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绵羊产奶量下降,甚至还会影响泌乳功能,最终使母畜被迫淘汰。目前对绵羊乳房炎的控制主要采取改善环境和药物治疗等措施,抗生素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