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为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羊以口腔、嘴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痂垢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一般羊群多呈群发性流行,且以3~6月龄以下的羔羊和幼龄羊最易感,未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病疫苗的成年羊也可发病,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春夏季节,华安县山羊发生羊传染性脓疱,呈地方性流行.波及6个乡镇18个行政村的23户羊群,发病羊群共存栏3230只,发病1343只,死亡148只,发病率41.5%.致死率11%。该病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以群发性发生为特征。羔羊最易感,且常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乳羊一经感染.泌乳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正羊口疮病是传染病,是由羊口疱病毒引起的。通常绵羊和山羊都易感。饲养者应该了解羊口疮病的发生特点,并且掌握基本的防治手段,以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供参考。1流行情况羊口疮病的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羊舍周围环境中的病毒,传染性很强且能存活一年之久,如果环境温度低且干燥,病毒可以存活超过15年。生产中尽量避免从外场  相似文献   

4.
在养羊过程中,常会出现羊腹泻、肠胃炎、羊口疮病等疾病,其中,羊口疮病的发病几率较高,病毒传染性较强,对羊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影响较大。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幼年羊群易感,大部分的病程约2~3周,病羊无法正常进食,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为提高羊口疮病的防治水平,养殖人员要充分认知羊口疮病的流行因素、临床表现,通过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盛夏之季是该病多发季节,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黏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6.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口疮” ,现代兽医学叫做“口膜炎”。是口和口腔皮肤黏膜形成以红疹、脓疱、溃烂、结痂为特征的传染病。幼小羊发病较多 ,成年羊同样有易感性 ,常以春秋季节群发流行 ,呈散发性传染。我场 9个分场养羊发展到 6 0 0 0多只 ,从 2 0 0 0年以来 ,每年羊群中有不同程度的健康羊患病 ,共治疗 10 0多只 ,疗效确实 ,并取得一定经验 ,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 病因 羊传染性脓疱病 ,是由脓疱病毒引起 ,这种病毒又称羊口疮病毒 (orfuirus)属于痘病毒科 ,副痘病毒属 (parapoxuirus)。由带毒羊或者通过将健康羊置于曾有病羊用过的圈舍…  相似文献   

7.
<正>羊传染性脓疱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俗称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炎症为主要特征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型。本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多以当年羊羔容易感染发病,且常为群发性流行。每年春秋季节是该病的爆发时期,尤其是农区秋收后放牧麦茬农田,麦芒引起口腔粘膜破损易导致该病的感染群发。  相似文献   

8.
山羊传染性脓疱又名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它是一种由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产羔季节易发,发病年龄无严格区分(绵羊主要发生于羔羊),常呈群发性流行,人畜均可感染.病羊和带病毒动物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该病在羊群中可连续危害多年,但发病率在羊群中逐年降低.该病潜伏期为36~4R h.病程为3周左右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世界上所有养羊地区均有本病流行,国内也存在,尤其在西北牧区,在羊群中蔓延流行,羔羊多为群发,以口唇等处皮肤黏膜形成痘疹、脓疱、溃疡和  相似文献   

10.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口疮,其病原是传染性脓疱病毒。本病多见于绵羊和山羊,特别是幼羔最常发病。据统计甘肃省32个县市有发生本病的记载,尚有的县市虽无资料记载,实际是有本病的存在。1流行特点本病除幼羔易感外,成年羊同样易感但发病较少。幼羔群内一旦传入本病常可全群发病。一般群内呈零星发生。其他牲畜一般不感染发病。常见于秋季。病畜患部干痂内存留有口疮病毒,随着痂块的脱落而把病毒散布到外健康羊的皮  相似文献   

11.
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羊接触性、嗜上皮性、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的羊群都能感染发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嘴唇、口腔黏膜、外阴等出现丘疹或水疱,其中羔羊的危害最严重。ORFV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成员,病毒的核酸为双链DNA,基因组全长约145Kb。2016年1月15日,福清市某养殖场出现羔羊死亡疫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羊口疮病,现将该病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羊传染性脓疱病也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屠羊口疮病毒感染引起的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羊的口唇等外皮肤和粘膜上先发生丘疹、水疱、脓疱、溃疡,最后会形成痂块.容易群发,通过与病羊接触传染给健康的羊群,主要的感染途径只感染是皮肤和粘膜.  相似文献   

13.
山羊传染性脓疱(口疮)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传染性脓疱(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又名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它是一种由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产羔季节易发,发病年龄无严格区分(绵羊主要发生于羔羊),常呈群发性流行,人畜均可感染.病羊和带病毒动物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该病在羊群中可连续危害多年,但发病率在羊群中逐年降低.该病潜伏期为36~48h,病程为3周左右.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1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秋季,只危害绵羊和山羊,不同性别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本病,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并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易感,但发病较少,多呈散发。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病毒主要经皮肤或黏膜创口引起感染。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故本病可在羊群中为害多年。2症状和病变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7 d,临诊上可分为唇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此病在农户养羊中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7.
羊病毒性口炎又叫羊口疮.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来年春季仍有感染性,由于病毒的这一特点,它可以在羊群里面危害多年.本病以3至6月龄的羔羊发病居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性流行.该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引入的病羊或带毒羊是传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其致病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在畜牧业生产中危害较严重。1病因主要是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入健康羊群,或者是健康羊放置于曾被病羊污染的牧场或厩舍而引起,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正>羊口疮(也称烂嘴)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嗜上皮、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也可感染人。羊口疮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呈散发性流行,影响饲料报酬,一直以来,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1流行特点本病只危害山羊和绵羊,以3~6月龄的羔羊和幼羊最为易感,常呈群发性流行,羔羊发病率高达100%,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人也可能感染发病。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健康羊  相似文献   

20.
蒋建 《当代畜牧》2014,(20):46-47
羊口疮是由于羊口疮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传播速度快,容易引发羊群的感染,是当前影响山羊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本文对于羊口疮的发病症状以及流行特征进行探讨,提出治疗羊口疮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