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姑婆山天然植被的种群组成和群落演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姑婆山天然植被的种群组成和群落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共有植物92种,隶属于48科71属;用重要值指数分析各演替阶段中的优势种群可知各阶段的优势种没有显著的变化(草丛阶段除外),不少种类在2个或3个演替阶段中均为优势种,优势种的更替呈现一定的连续性,体现了群落演替主要表征为优势层及优势种的更替;对各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其多样性指数变化为常绿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群落>草丛群落。在物种多样性预测演替顺序的基础上,利用演替指数法及演替度法,从群落物种多样性、植物种群优势度及相对频度等多方面来论证各阶段演替的顺序,证明各阶段演替顺序为:草丛阶段—灌丛阶段—常绿阔叶混交林阶段—常绿阔叶林阶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计维盒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维数,分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的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中,马尾松种群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它种群取代,群落将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在处于中亚热带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阔叶林中,壳斗科植物空间占据能力比较强,将在演替过程中占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方程,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建群种的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建群种马尾松和丝栗栲的种群优势度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是36~40cm 和24~28cm,此外还对该群落的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高,种间相遇率低.由于气候干旱化,降水减少,影响了霸王种群的更新演替,霸王群落年龄结构表现为下降形锥体,幼苗所占比例很小,种群更新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影响,霸王群落优势种大部分呈集群分布,仅有个别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群落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3种典型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推断群落的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主要为马尾松、柏木等针叶树种,短柄袍栎、栓皮栎等落叶阔叶树种及多脉青冈、石栎等常绿阔叶树种;2)针叶群落中乔木层个体高度级频度顶点位于10~15 m,针阔混交群落与阔叶群落为5~10 m;3)阔叶群落中短柄袍栎和栓皮栎等优势种的胸径频率为逆J字型,伴生树种主要为L型或逆J字型,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表明优势种种群处于稳定状态;4)针阔混交群落针叶优势种的种群属于单峰型和逆J字型的衰退类型,阔叶树种多为逐渐增长的L型或间歇性发展的多峰型;5)针叶群落优势树种胸径频率属于典型的单峰型,伴生树种为单柱型或L型;6)由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推断三峡库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为针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踏查、样地调查相结合的野外调查方法,结合群落重要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对大山冲森林公园天然的针阔混交群落进行研究,了解其亚热带典型天然混交林的更新和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差异在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但总体变幅小,乔木层物种种类增加33.3%,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变幅小;4年演替过程中,山矾在群落乔木层中几乎消失,山矾种群数量下降94.4%,青冈栎种群数量相差小,但种群重要值从第三到第五,下降23.4%,丧失了原来的优势地位;群落中,常绿阔叶树种类和针叶树种类变化小或不变,落叶树种类增加了12.5%,但在数量及重要值两方面,常绿阔叶树和针叶树一直处优势地位,石栎和马尾松仍是群落优势种;群落乔木层相似性系数为0.4;在不出现天灾或人类有意干扰下,群落将继续朝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方向更新演替。  相似文献   

7.
为给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群落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区辖区9块水青树群落样地进行了结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水青树群落有95科184属273种维管束植物,主要由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的物种组成,其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成分较为复杂;水青树群落乔木层优势物种为变色锥(Castanopsis wattii),水青树为群落建群树种,灌木层优势种为无量山箭竹(Fargesia wuliangshanensis),草本层优势种为黑鳞耳蕨(Polystichum makinoi);层间层以毛狭叶崖爬藤(Tetrastigma serrulatum var.puberulum)等木质藤本为主;水青树群落属于结构较完整、物种组成较复杂的栎类次生群落,其正处于向地带性优势群落演替中,对水青树繁殖更新不利;水青树种群的密度较低,仅为39株·hm-2,种群龄级结构不完整,属于衰退型种群。针对辖区内水青树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不容乐观的现状,保护区应深入开展水青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植被生态学方法,对1997—1998年在广东内伶仃岛设定的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和研究,着重分析了内伶仃岛植被中4个主要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揭示了各主要群落15 a来的演替情况。结果显示,马尾松-梅叶冬青+豺皮樟群落、马尾松-檵木+豺皮樟群落、马尾松-银柴-豺皮樟群落以及布渣叶+小叶榕-黄牛木群落4个群落优势种的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马尾松群落中的马尾松衰退明显,优势地位被阔叶种群取代;布渣叶群落的优势种布渣叶优势更加明显。此外,这4个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主要体现在乔木层、灌木层、林间藤本植物和林下草本植物的组成更加多样化。经过15 a的演替,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提高。3个马尾松群落正朝向更加复杂的南亚热带阔叶林演替,而布渣叶群落也同样向更加复杂的结构演替。  相似文献   

9.
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是危害海岸带最严重的入侵恶性杂草之一,通过种间联结性、种群稳定性、生态位宽度等数量学方法探讨白花鬼针草入侵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种间关系,有利于评估白花鬼针草入侵对海岸带危害程度。结果表明白花鬼针草入侵群落中共有植物113种,隶属41科95属,白花鬼针草与群落中主要物种呈不显著负关联。种间联结性、生态位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群落内主要优势种对环境适应相似,物种联系不够紧密。入侵群落结构的非稳定状态表明,白花鬼针草入侵后群落正处于演替早期的动态调节中。种植阔叶丰花草可以用于海岸带白花鬼针草入侵植物群落的修复与防治。  相似文献   

10.
广东南昆山华东润楠群落及优势种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南昆山华东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华东润楠群落以樟科、壳斗科和山龙眼科等热带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华东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该种群具有较丰富的幼苗和Ⅵ级立木,但缺乏Ⅲ级至V级中龄级立木,种群结构不稳定。幼龄期个体呈聚集分布,林冠层个体趋于随机分布,表明该种群在群落中已呈现衰退趋势。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华东润楠种群的优势将被其它中生性树种所代替。  相似文献   

11.
抚顺西排土场矸石山阴坡随着排矸年限的增加,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物种数由初期的4科5种增至后期14科29种。植被由最初的鹅绒藤+豚草+刺蒺藜群落,逐步演变到榆树群落。在阴坡,不同排矸年限的样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排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乐昌外来植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乐昌市1986—1988、2002—2003、2006—2013年共3次植物资源普查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乐昌市2006—2013年外来植物种类与1986—1988年相比增加了近40%,且增速有加快的趋势;外来植物种群数量也呈现较快增长,尤其是危害性较大的入侵植物,如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毒麦(Lolium temulentum)等。分析认为,乐昌市外来植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交通条件的改善;经贸、旅游活动及引种活动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为降低外来入侵植物对乐昌市的危害,应作出如下应对:一是尽快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防御体系;二是开展调查,广泛宣传;三是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系统;四是建立外来物种入侵爆发快速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元江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红花木莲群落进行研究,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外貌、演替等,分析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47科80属。(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3)群落未发展到稳定状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阶段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区植被保护、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运用物多样性指数、典范对应分析和次生演替的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以大小兴安岭过渡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33个网格样地数据,记录每个样地的物种多度、盖度、频度及土壤环境数据,测定12个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原始阔叶红松林群落经过顺行演替向逆行演替发展,演替趋势为:原始阔叶红松林→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次生针叶林→次生裸地;2保存较好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最丰富,其次是天然次生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次生裸地,群落结构简单。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纬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are essential for us to research 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ynamics. A proper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PFTs in a broad-leaved community is yet to be established, and the reports for correlations between PFTs and plant succession are still rare.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1) detect which functional trait(s) of woody species would best characterize PFTs in a forest community, and (2) explore general trends of functional traits with plant succession. We sampled fruit-bearing twigs of 55 woody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in southwest China, and recorded two sets of sizes of functional traits including both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was performed on the functional traits studied, and the functional types were grouped out with K-means clustering. Nex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FTs and species succession status was examined. The PCA revealed that of all the functional traits studied, twig sizes may exert a greatest impact on the traits assemblages and PFTs’ performances in this community, i.e., twig size may act a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for PFTs at the species level. The 55 woody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distinct PFTs whose sizes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the advance of species succession. Twig size tended to combine with leaf size, and so was the fruit size with seed size.  相似文献   

16.
亚热带多优势种森林群落演替现状评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家城  陈力 《林业科学》2000,36(2):116-121
亚热带多优势种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依第1优势种的耐荫,喜湿特性,可划分为6个阶段;(1)针叶林阶段;(2)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3)以阳生性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4)以阳生性树种为主的绿阔叶林,当中生性树种在成为第1优势树种表明演替已进入顶极阶段,此后,又以优势树种人布格局为依据,将顶极阶段分为第5、第6阶段;(5)未发衣完善的顶极阶段;(6)发育完善的顶极阶段。据此,判定本文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方调查和演替层次法对林芝县芽依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依泥石流发生年限100年左右。该区群落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植物共11种;群落组成为川滇高山栎+云南锦鸡儿+西南草莓,优势先锋种糙皮桦开始淘汰。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基本进入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8.
林火干扰与森林群落动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常见的干扰类型,在森林群落演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林火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物种对火干扰的适应、火干扰与森林更新、火干扰与物种和景观多样性、火干扰森林群落动态的研究方法,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分布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红树林的资源现状,包括红树林的种类、群落类型、数量、分布、群落演替类型及生长环境等;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广东红树林植物群落的4个演替阶段;指出红树林演替系列是与生态序列相一致的演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