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麦收后复种夏大豆密度与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大豆品种天引豆1号为指示品种,进行了麦收后复种夏大豆密度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45.0万株/hm^2、施肥量900 kg/hm^2(尿素、磷酸二铵各450 kg/hm^2),折合产量最高,达2435 kg/hm^2;其次是密度45.0万株/hm^2、施肥量600 kg/hm^2(尿素、磷酸二铵各300 kg/hm^2),折合产量为2265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方法]以真甜美6号为材料,施肥水平为主处理(处理A、B、C),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处理a、b、c),研究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叶片叶绿素、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处理A为硝酸磷375kg/hm^2,二铵300kg/hm^2,油升1200kg/hm^2;处理B为NPK三元复合肥750~825kg/hm^2;处理C为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处理a、b、c分别为49500、52500、57500株/hm^2。[结果]甜玉米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以处理Ab最高,其余依次为:处理Ca〉处理Cb〉处理Aa〉处理Bb〉处理Bc〉处理Ac〉处理Ba〉处理Cc;叶绿素a/b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处理Ab〉处理Cb〉处理Ca〉处理Bb〉处理Cc〉处理Ba〉处理Bc〉处理Ac〉处理Aa。果穗性状以组合处理Ab最好,其次为处理Cb。甜玉米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Cb〉处理Ab〉处理Cc〉处理Bb〉处理Ca〉处理Aa〉处理Ac〉处理Bc〉处理Ba。[结论]施肥水平对甜玉米产量的影响较种植密度大,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为:施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种植密度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3.
陇中旱地地膜谷子施肥量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区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及二的互作对地膜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产量为6410.2kg/hm^2;最佳密度为60万株/hm^2,产量为6701.4kg/hm^2;施肥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为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密度为60万株/hm^2,其产量为7460.0kg/hm^2。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播栽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的试验表明,播栽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佳处理组合为5月3日播种,密度19.5万~27.0万穴/hm^2,施氮量270kg/hm^2。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273.0万/hm^2,穗总粒数192.4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5.4g。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有效穗的结实率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5.
廖丽  徐亮  王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79-11981
[目的]研究磷、钾与多效唑配合施用对高羊茅越夏性的影响。[方法]以禾本科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施磷肥40、50、80kg/hm^2、钾肥60、80、140kg/hm^2、多效唑0、250、500mg/L,对处理后高羊茅的密度和株高进行方差分析,并用目测法定量描述其景观品质。[结果]磷肥、钾肥、多效唑单因素及磷肥与钾肥、磷肥与多效唑、钾肥与多效唑的两因素互作和磷肥与钾肥及多效唑的三因素互作对高羊茅密度和株高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A2B3C2组合处理(磷60kg/hm^2、钾140kg/hm^2、多效唑250mg/L)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合,高羊茅的株高和密度相对较高,景观品质总评分最佳。[结论]磷、钾施用量和多效唑浓度对高羊茅密度和株高有重要影响,肥料和化控的较优搭配可为高羊茅顺利越夏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0-2001年进行的蚕豆/马铃薯复合种植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27.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产值最高,会计产量达8021.3kg/hm^2,产值达15325.88元/hm^2,比对照(单种马铃薯密度6.00万株/hm^2)产量增加26.2%,产量增加20.6%;蚕豆33.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会计产量为7667.1kg/hm^2,产值为14575.64元/hm^2,比对照产量增加20.7%,产值增加14.7%;在不同密度试验中,蚕豆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马铃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限量灌溉下不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底墒充足情况下小麦全生育期仅灌一次拔节水;设置不同密度处理,研究限量灌溉对不同群体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群体密度增加,群体指标增大;基本苗300万/hm^2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 854.6 kg/hm^2和21.2 kg/(hm^2·mm)。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因子对油菜浙双6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双6号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栽期和氮肥用量,种植密度虽然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2,即9月15日播种,10月20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纯氮210kg/hm^2。  相似文献   

9.
针对制约天水市贫困山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播种密度、农家肥和化肥施用量为主因素,以本所脱毒马铃薯品种175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试验并建立了产量和商品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175产量达2.89万kg/hm^2的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措施为密度8.19万株/hm^2,施农家肥1.14万kg/hm^2、马铃专用肥284.1kg/hm^2;商品率达72.4%的农艺组合为密度6.51万株/hm^2,施农家肥3.90万kg/hm^2、马铃薯专用肥405.0kg/hm^2。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量、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肥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是密度大于施肥量,而对产量的影响则是施肥量大于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27.0kg/hm^2、密度9.4万株/hm^2,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35.7kg/hm^2、密度10.6万株/hm^2;当控制施肥量(纯氮)、密度分别为214.4—256.9kg/hm^2、10.1-11.1万株/hm^2时,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施肥量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奶花芸豆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优化组合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对奶花芸豆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产量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试验条件下,当奶花芸豆栽培密度为150000株/hm^2,施氮量300kg/hm^2,施磷量200kg/hm^2,施钾量45kg/hm^2组合时,产量可达到3833.4kg/hm^2。  相似文献   

12.
缪永胜  陈谋贵  涂雅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8-17439
[目的]进一步探究丘陵地区稀植大穗型杂交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方法]设2因素3水平,共9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42000—54000株/hm^2)与施氮量(135~225kg/hm^2)对丘陵区杂交玉米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范围内,玉米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组合是A.B,(栽培密度42000株/hm^2,施纯氮225kg/hm^2),淇穗长为21.5cm,穗粒数为627.9彬穗,千粒重为356.7g;玉米产量最高的组合是A2B2(栽培密度48000株/hm^2,施纯氮180kg/hm^2),产量达9221.2kg/hm^2。[结论]综合评价,在种植密度42000~48000株/hm^2、施纯氮180~225kg/hm^2的条件下,玉米经济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生产中应将密度和施氧水平控制在该范围。  相似文献   

13.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黔油14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黔油14号(黔杂96007)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10.84-12.4万株/hm^2;纯N施用量117.9-177.85kg/hm^2(即尿素256.32-386.64kg/hm^2);P2O5施用量152.16-171.84kg/hm^2(即过磷酸钙951-1074kg/hm^2);K2O施用量234.63-305.37kg/hm^2(即氯化钾391.05-508.95kg/h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1:1.7。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钾肥>氮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宁南干旱半干旱区谷子(Setaria italica)生产中合理施磷、充分利用潜在的磷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更好指导当地谷子科学施肥.[方法]设施纯磷0(CK) 、45、90、135、180、225 kg/hm^2 6个处理;一次性基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结果]在宁南干旱半干旱区,在基施定量的氮肥和钾肥的基础上,增施一定比例的磷肥,谷子产量发生明显变化,施纯磷0、45、90、135、180、225 kg/hm^2 6个处理产量分别为4 855.80、5 018.10、5 220.45、5 471.55、4 915.80、5 773.95 kg/hm^2,施纯磷135、225 kg/hm^2处理与0kg/hm^2处理差异极显著;6个处理间农艺性状差异不大;施纯磷45 kg/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16.61 kg/(hm^2.mm),施纯磷225kg/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0.50 kg/(hm^2.mm).[结论]在宁南干旱半干旱区,施纯磷225 kg/hm^2、纯氮139.2 kg/hm^2、纯钾67.5 kg/hm^2组合,谷平增产效果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卿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7-6388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方法]以培两优288为材料,设计30.32万、46.62万、59.18万、76.92万株/hm^2 4个移栽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 4个处理中,头季稻、再生稻和总产都以46.62万株/hm^2基本苗的处理最高,分别为8.7285、5 711.5、14.4400 kg/hm^2。该处理虽然密度不大,但群体结构合理,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适中,因而产量高。[结论] 再生稻要高产,头季稻和再生稻必须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N:纯N75-270kg/hm^2,密度:常规稻15-37.5万穴/hm^2),对产量的影响:密度大于施氮量。沿淮、淮北稻区,合理的氮肥、密度组配为:常规稻N192 kg/hm^2,密度28.5万穴/hm^2,杂交稻纯N192 kg/hm^2,密度21.3万穴/hm^2,抗病品种的施N量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7.
春夏棉间作复合群体中,早熟品种中棉所27密度27以8.0万株/hm^2,中熟品种苏棉8号密度以4.5万株/hm^2为宜,两品种合计群体密度12.5万株/hm^2,皮棉产量合计1710.1kg/hm^2,在不同的密度配置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矮秆蓖麻CSR268为材料研究不同群体密度对蓖麻各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密度对CSR268株高、株穗数、穗粒树等产量性状及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29083株/hm^2-47451株/hm^2群体密度条件下,以38267株/hm^2产量最高(2208.8kg/hm^2),(2108.8kg/hm^2),其次为42859株/hm^2,且显著高于其它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早季以黄华占为试材,研究不同施氮量(纯氮0、90、135、180 kg/hm^2)和栽插密度(14×10^4、18×10^4、25×10^4穴/hm^2)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黄华占的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施氮量90、135、180 kg/hm^2处理比无氮处理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但高、中、低施氮量对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密度以25×10^4穴/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18×10^4穴/hm^2,最低为14×10^4穴/hm^2,高密度比中、低密度分别具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增产效果。(2)氮肥用量对单位面积的穗数和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无氮处理因穗少、群体颖花量不足而减产极显著,其他施氮处理间因群体颖花量差异不大而产量差异也不明显;与氮肥用量相比插植密度对单位面积的穗数、群体颖花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小,插植密度较大时,其穗数多、群体颖花量足和籽粒饱满促进增产显著。综上所述,对于穗数型耐肥、抗倒品种黄华占,在高地力条件下早季种植以90 kg/hm^2施氮水平,配合25×10^4穴/hm^2高密度既能取得高产,又能获得较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