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4年生凯特杏的叶片和1、2年生枝中花青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凯特杏正南方位叶、枝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北方,且叶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2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与1年生枝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12年生布朗李(Prunus americana)的叶片和1、2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布朗李北面叶片、1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方位,但2年生枝在各方位的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叶片和1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2年生枝中的花青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次生代谢产物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是黄檗中重要的药用生物碱,本研究在吉林省5 个林业局选取了65 株不同年龄的天然黄檗,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檗多器官中3 种生物碱含量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小檗碱在根皮、多年生枝、当年生枝和叶中的季节差异显著,各器官中小檗碱含量夏季最低(叶除外);叶中小檗碱含量,在各个龄组均表现为从春到秋含量依次升高,变化幅度在0.017 ~0.124 mg/ g 之间;小檗碱在根皮中最高, 平均值达到24.27 mg/ g,其余依次是茎皮、多年生枝皮、当年生枝和叶片。掌叶防己碱在根皮、茎皮、当年生枝、叶和幼龄阶段的多年生枝皮中的季节差异显著,秋季含量最高(叶除外);叶中掌叶防己碱含量,在各个龄组均表现为春季最高;掌叶防己碱在茎皮中含量最多,平均值为7.02 mg/ g,其余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多年生枝皮、根皮、当年 生枝和叶。药根碱在茎皮、多年生枝皮、当年生枝、叶和成熟阶段的根皮中的季节差异显著,多数器官夏季含量最 低;叶中药根碱含量,在各个龄组均表现为春季最高;药根碱在各个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与小檗碱一致,根皮中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84 mg/ g,其余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茎皮、多年生枝、当年生枝叶。   相似文献   

4.
采用15K SNP芯片数据分析了15份黑、紫色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利用HPLC法对15份小麦种质资源籽粒中的6种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为黑、紫色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SNP芯片数据分析共获得7 116个有效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多态性比率为77.12%,每条染色体上有128~682个SNP位点,在A、B、D染色体组中不均匀分布。各染色体组中SNP标记的数量表现为B>A>D,其中,3B染色体上SNP位点最多,4D染色体上SNP位点最少。黑、紫色小麦种质资源籽粒中总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不同种质资源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差异很大。紫色小麦、卫辉黑小麦和周黑麦1号籽粒中花青素种类丰富而且总含量高于其他种质资源。蜀紫麦1801、特色小麦1、特色小麦2、漯珍1号、豫州黑麦1号和豫州黑麦2号籽粒中总花青素含量较低。15份黑、紫色小麦种质资源可分为Ⅰ、Ⅱ、Ⅲ3类,3类种质资源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差异很大,表现为Ⅱ>Ⅲ>Ⅰ,而且遗传差异大的种质资源间花青素含量差异大。综上,紫色小麦、卫辉黑小麦和周黑麦1号总花青素含量高,可与遗传相似度低的...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夏蜡梅总皂甙含量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样地、不同海拔高度夏蜡梅营养器官的总皂甙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的总皂甙含量以叶片最高,1年生枝、根次之,2年生枝、茎最低。叶片的总皂甙含量与其他器官差异均极显著。根的总皂甙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他器官与海拔高度相关不显著。(2)阴坡的1年生枝、根的总皂甙含量比阳坡高,差异极显著;其余器官在阴、阳坡之间的含量差异不显著。(3)夏蜡梅7个居群叶片总皂甙含量在0.295 9%~0.415 5%之间,平均为0.340 0%。(4)通径分析显示,土壤P含量对夏蜡梅叶片总皂甙含量起负相关作用,土壤N含量起正相关作用,有机质、土壤pH值、海拔高度也起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6.
2个不同荚色豇豆品种的营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盐豇1号和盐紫豇2号2个豇豆品种的营养含量,进行了多项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盐豇1号和盐紫豇2号的钙、镁、铁、干物质、纤维素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盐紫豇2号花青素、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盐豇1号;而脂肪和Vc含量均是盐豇1号显著高于盐紫豇2号。  相似文献   

7.
以10个欧李品种为试材,分析果实发育期总原花青素和单宁含量的变化,选用原花青素含量高的晋欧1号和原花青素含量低的DS-1,分析原花青素的成分及含量变化及积累,探究果实原花青素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欧李品质和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10个欧李品种果实原花青素和单宁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晋欧1号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DS-1含量最低。在晋欧1号和DS-1果实中均检测到原花青素B1(PCB1)、原花青素B2(PCB2)、原花青素A1(PCA1)、原花青素A2(PCA2)、儿茶素(CC)及表儿茶素(EC);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2个欧李品种中原花青素B2含量基本稳定,其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在2个欧李品种中均含量最高。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除原花青素A1外,晋欧1号的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DS-1。2个欧李品种的DPPH、ABTS+及FRAP这3种抗氧化能力均随着果实成熟而降低,抗氧化能力与总原花青素和原花青素B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儿茶素、表儿茶素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红羽2号’油茶主要营养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红羽2号’油茶果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2号’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种仁中还原糖含量和总酚含量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分别为0.87 mg·g-1和2.00 mg·g-1,果皮中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最高,变化幅度分别为6.32~6.58、31.83~59.26、62.89~65.96、1.32~1.47mg·g-1,叶片及果实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叶片还原糖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种仁还黄酮、叶片还原糖含量与叶片花青素含量、叶片黄酮含量与叶片总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红羽1号’油茶新品种的营养成分动态及其相关关系,以‘红羽1号’油茶果实近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1号’油茶中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果实近熟期,果实相对成熟,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但变化幅度不大。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总酚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黄酮含量和果皮原花青素与总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曲线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黄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旱柳花期枝条内氮、磷、钾动态变化规律,在城市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1~4年生枝含水量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枝条含水量呈逐渐升高的变化,同一试验期随着枝条生育年龄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枝条内氮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始花期和末花期3、4年生枝条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1年生枝条内氮含量,盛花期(5月5—11日)不同年龄枝条之间氮含量差异显著;枝条内磷含量整个花期一直升高,除5月14日花期结束时4年生枝磷含量显著高于3年生枝之外,其余时间3、4年生枝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1年生枝;1~2年生枝条内钾含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3年生枝内钾含量先升高后降低,4年生枝枝条内钾含量稳定在0.20%上下,变化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旱柳花期会导致枝条内养分的短暂亏缺,养护中追施速效肥料为宜。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化喀什小檗花色素抗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德  杨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44-3246
[目的]研究喀什小檗花色素及其喷雾干燥制取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以期为工业中应用微胶囊花色素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花色素在不同状态下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作用。[结果]不同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花色素〉微胶囊花色素;不同样品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花色素〉微胶囊花色素。花色素微胶囊化前后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但均低于维生素E的清除能力。[结论]花色素抗氧化能力较好,微胶囊花色素因为微胶囊化后花色素含量降低,协同作用降低,所以其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花色素微胶囊化后便于贮存,由于花色素被包埋而隔离外界环境,延长了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叶片和纤维均可积累色素物质,呈现不同颜色。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是棉花叶片呈色的主要原因,而棕色纤维中主要色素成分为花青素单体氧化聚合而成的原花青素及其衍生物。通过分析陆地棉不同的叶色突变体叶片和纤维中的花青素含量,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探究棉花叶片和纤维颜色呈现与花青素合成的关系,为叶色突变体的利用和彩色棉纤维色泽的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定21个陆地棉叶色突变体的叶片花青素含量,根据叶色突变体叶片、纤维颜色和花青素含量差异,筛选了其中6个典型的棉花叶色突变体作为研究材料,比较叶片和纤维(开花后15 d)中的花青素含量,分析花青素含量与叶片、纤维颜色呈现的关系;同时检测叶片及不同发育时期纤维(开花后5、10、15和20 d)中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GhCHS和原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GhLARGhANR的表达水平,分析目标基因对叶片和纤维颜色呈现的影响。【结果】21个陆地棉叶色突变体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呈现紫红色或紫色的叶片花青素含量高。在筛选的6个陆地棉叶色突变体及其对照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纤维,棕色纤维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白色纤维。叶片中,GhCHS表达量较高,而GhANRGhLAR表达量较低,花青素积累与颜色呈现与其表达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在纤维中,GhANRGhLAR在棕色纤维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纤维中,且主要集中在纤维发育的5—15 DPA高表达。【结论】陆地棉叶片和纤维的颜色呈现均与花青素含量有关,紫色及紫红色叶片以及棕色纤维中花青素含量高,但纤维颜色的形成与棉花叶片颜色呈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其花青素含量与原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GhANRGhLAR表达水平直接相关,表明棉花叶片和纤维中的呈色机制不一致,原花青素主要在纤维中积累显色。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天台县华项山青钱柳不同营养器官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和皂甙等6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各个营养器官中均含有这6种次生代谢产物,从总量来看,其高低顺序依次为:叶片>幼根>树皮>幼枝>老根>老枝>茎,且叶与幼根总含量较接近,其它器官含量较低;同一成分在青钱柳不同的营养器官中含量差别较大,鞣质、游离蒽醌的含量以幼根最高,生物碱、总黄酮、绿原酸、皂甙的含量是叶片最高,说明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由叶、幼根等代谢活动旺盛的器官合成;不同营养器官中6种次生代谢产物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诺丽(Noni)营养器官及枝叶不同生长阶段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研究,以探索诺丽营养器官内总黄酮的动态积累,为生产中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该方法测定诺丽中总黄酮含量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加标回收率达99.66%,测试结果稳定可靠;(2)诺丽各器官总黄酮的含量顺序为:90 d叶270 d叶30 d叶毛状根210 d叶150 d叶侧根330 d叶主根嫩枝老枝2年生枝多年生枝1年生枝。结果表明,对诺丽中总黄酮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采摘生长270 d的叶入药,有利于植株生长,并可提高诺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采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叶,以酸性甲醇(含1%盐酸,体积比)浸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花青素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叶花青素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同一时期花青素含量表现为上部位叶中含量高于下部位叶,温度、光照是影响花青素合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一品红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品红"旗帜"为试材,研究了2个不同时期、3种叶龄施用4种不同量的氮、磷、钾肥时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短日照处理前施用标准量的氮、磷、钾肥叶绿素含量最高,但是到短日处理后倍量施用氮、磷、钾肥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在对嫩叶、壮叶、老叶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中,发现倍量施肥3种叶龄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叶绿素含量按不同叶龄从高到低排序为:老叶>壮叶>嫩叶。  相似文献   

17.
刘晓辉  杨明  任敬民  文素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97-16999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可食花、可食果、可观花3类不同用途的8种树叶片进行了研究。[方法]测定了抗逆性、糖类、营养物质3个方面9个指标。[结果]可食果树叶片黄酮含量高,可食花树叶片VC含量高。可食花、果树叶片中糖类含量在叶脉和叶中部多,SOD和营养物质在叶肉中多。可观花树叶片黄酮、蛋白质含量在新叶中高,SOD、VC、叶绿素在叶肉中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叶脉中高,还原糖和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老叶中高。[结论]参试的8种叶片中龙眼树叶片基部SOD最高,芒果树新叶中黄酮和叶中部还原糖含量最高,黄槐树叶肉中VC含量最高,紫荆花树叶脉中蛋白质和叶中部叶绿素含量最高,桂花树叶脉中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水石榕老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芽分化前期不同次数(1、2、3、4次,分别记为T1、T2、T3、T4,CK为对照)的叶面喷肥对展叶期和花期板栗地上器官氮、磷分配和雌雄花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花期板栗营养枝叶片的氮质量分数外,在展叶期、花期经T3处理板栗地上器官的氮、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的,且经T3处理的雌雄花序比最高。展叶期氮质量分数总体由大到小表现为花、叶片、顶梢、枝条,且花的磷质量分数也最高,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总体由大到小表现为叶片、花、顶梢、枝条;而花期以叶片氮质量分数最高,雌雄花的磷质量分数最高,叶片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最高。且花期板栗地上各器官的氮、磷质量分数均低于展叶期,花期雌雄花、枝条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也小于展叶期的,但叶片的N质量分数/P质量分数较展叶期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展叶期板栗花与枝条的氮、磷质量分数,花期雌花簇与雄花序的氮、磷质量分数,雌雄花序比与展叶期花、花期雌花簇的氮、磷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雌雄花发育与营养状况尤其磷质量分数密切相关。总之,T3处理,即在花芽分化前期叶面喷施3次对当地板栗地上器官氮、磷营养积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叶龄桑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桑叶作为桑茶和蚕饲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叶龄的桑叶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铁的含量随叶龄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最高含量为316.5 mg.kg-1,最低含量为291.0 mg.kg-1;新叶中铜含量相对老叶中要高,最高含量为12.32 mg.kg-1,最低含量为7.40 mg.kg-1;锰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镉、铅的含量随着叶龄越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含量分别达到0.406 9和5.807 5 mg.kg-1;而锌随着叶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最高含量为391.5 mg.kg-1,最低含量为268.3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