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甘肃省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使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甘肃省西部本地母黄牛人工授精,笔者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西本(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杂种F1公牛、母牛的体尺和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牛、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黑山县是辽西地区农业大县 ,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农民素有养牛习惯 ,全国黄牛年饲养量达 16万头。自 1978年起我县作为辽宁省黄牛改良试点县开始进行黄牛改良工作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累计完成黄牛改良 2 6 5万头。 2 0 0 0年完成黄牛冷配 1 8万头 ,成为辽宁省黄牛冷配超万头县。下面将如何提高黄牛改良效率的几点体会概述如下。1 合理选择适应本地优良种公牛品种我县自 1978年以来 ,先后引进了海福特、夏洛来、西门塔尔等优良种公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经多年来改良实践证明 ,以夏洛来牛做父本牛效果最好 ,其次是西门…  相似文献   

3.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自1974年开始从国外引进肉用或兼用品种种公牛、生产冷冻精液、推广应用牛人工授精技术,全面启动了黄牛改良工作.在改良初期,与其他各省(区)重点推广西门塔尔牛并受到欢迎的情况相反,我省推广西门塔尔牛受到百姓的排斥,广大群众对其"白头"即"孝子头",甚是反感.  相似文献   

5.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6.
前言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我国,而后在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从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蒙贝利亚牛,引入的西门塔尔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我国西门塔尔牛育种群规模3万头,各代杂交牛  相似文献   

7.
<正>采用西门塔尔种公牛改良地方品种黄牛在我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杂交黄牛不仅具有地方品种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而且具有西门塔尔牛生长迅速、胴体肉多、脂肪少且分布均匀的特点。近年来,张爱玲等[1]、周正奎等[2]、付雪峰等[3]、王志军等[4]分别对秦川母牛、鲁西黄牛成母牛、新疆褐牛种公牛、夏洛来公牛的体尺体重规律进行了研究。本试验选取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的西门塔尔种公牛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西门塔尔种公牛体  相似文献   

8.
西杂牛是西门塔尔公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改良后代的总称。我国从上世纪初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七十年代农业部组织批量引进,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AI)改良我国黄牛。经过三十多年持续努力,黄牛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西杂牛在生长发育肉用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本地黄牛,是我国肉牛产业牛源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饲养西杂牛1200万头,随着牛改进程加快,数量将不断扩增。为了充分发挥西杂牛乳肉兼用特征,全面体现其经济价值,开发利用乳用性能意义凸显。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1.
自80年代初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开始,至今阜新种牛场有西门塔尔种牛220头,并有一部分种牛被全国奶牛育种委员会列为中国特一级种牛,该场现已成为全国四大西门塔尔牛基地之一.在阜新西北一些养牛重点乡(镇),利用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改良黄牛约占50%,其杂交后代乳肉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木兰县的黄牛改良工作已有 10余年历史了 ,黄牛改良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尤其是西门塔尔牛的改良数量堪称龙江第一县。2 0 0 0年在对全县的黄牛改良工作调查中发现 ,虽然黄牛改良数年 ,然而在偏远山区黄牛改良工作存在死角。越是偏远山区养牛越多 ,而黄牛改良的数量少 ,牛群质量差。原因是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既距配种站点远 ,又缺少技术人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县种畜场培育的西门塔尔纯种公牛投入偏远山区 ,利用纯种公牛在偏远山区改良黄牛 ,3年来收到了明显效果。1 种公牛投入偏远山区的概况  从 2 0 0 0年开始 ,在偏远山区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在攀枝花市二半山区开展杂交改良示范,3年累计产西本F1代犊牛255头。测定体尺、体重指标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和12月龄段,西本F1与本地黄牛的体重、体高、胸围、体斜长、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而腰角宽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段的西本F1比本地黄牛增重48kg,头均增收1 344元,12月龄段西本F1比本地黄牛增重64.8kg,头均增收1 806元。说明西门塔尔牛做父本改良本地黄牛杂交优势明显,可在攀枝花市二半山区黄牛杂交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省的黄牛改良自1980年代初大面积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全省黄牛冻配改良达到35万头,其中应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5.
自1980年湟源县实施黄牛改良工程以来.先后利用荷斯坦、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经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近30年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黄牛改良工作稳步发展。近两年又开展实施了胚胎移植、性控冻精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县牛良种比例明显提高。1980年。全县仅有改良能繁母牛360头,其中荷斯坦牛245头.西门塔尔牛115头,良种母畜比例2.5%。  相似文献   

16.
细管型牛冷冻精液不同解冻方法对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大面积推广应用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后,我省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建立了省家畜改良站,致力于本地优良品种秦川牛的改良繁育保种,以及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公牛荷斯坦奶牛、夏洛来肉牛、西门塔尔奶肉兼用型牛等用于我省的牛群改良和育种繁殖。到目前为止,省家畜改良站已有8个品种50多头优秀种公牛和近百头后备种公牛,年产冷冻精液细管近50万支。牛的人工授精因其操作方便受胎率高,减少了因种公牛直接交配带来的麻烦和传染病,提高了优秀种公牛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全省牛群整体质量,使优秀种公牛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缙云县地处浙南山区,养牛自然条件较好。建国盾全县最高年份存栏牛达19,152头,其中黄牛15,692头,占81.93%。为了提高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缙云县农业部门在省地业务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1976年开始先后引进四头苏、德、奥系西门塔尔种公牛与本地黄牛进行二元杂交改良。并在此基础上,于1931年引进利木赞,抗旱王种公牛冷冻精液与黄西  相似文献   

18.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19.
1黄牛改良的历史与现状1.1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现年存栏黄牛10万余头,其中能繁母牛5万余头,为黄牛杂交改良提供了良好的母牛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曾在峨边、峨眉、金口河等县区开展过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试点工作。1998年,该市又在地方良种“峨边花牛”生产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重新启动黄牛品种改良生产。2000年,峨边、峨眉山两县市成为四川省肉牛项目县,黄牛品种改良生产掀起高潮。全市现建立县级牛改中心2个,乡镇牛改冷配站15个,村牛改点29个。据统计,至2003年上半年,累计黄牛品种改良1.8万头,其中黄牛冷配1.35万头;出生杂…  相似文献   

20.
<正> 奉节县黄牛杂交改良起步较早,1957年—1978年间,先后从省外引进秦川牛、晋南牛、黑白花奶牛良种公牛58头与本地黄母牛杂交改良,据桂花乡调查5岁秦杂一代牛,未显示出杂种优势。1979年—1983年又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配种7898头,存栏西杂牛3015头,出栏西杂牛(1.5岁体重250公斤)130头,仅占存栏西杂牛总数8.87%。更为突出的是云务、三桥、含瑞等5个乡4年配种552头,现无一头西杂牛犁田,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影响。 回顾黄牛改良实践,时间长,花钱多,费事大,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杂种犊牛断奶后饲养管理粗放,没有很好进行培育。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