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克氏原螯虾行业目前养殖情况和南京小龙虾事故后对养殖行业影响,指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龙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全身都有利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小龙虾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不断攀升,为满足市场需求,推广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从稻田的选择、稻田的改造、稻田的处理、虾体的处理、虾苗的放养几个方面介绍了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要点;从饲料的投喂、病虫害的防治、日常的管理等几个方面简述了小龙虾稻田养殖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3.
水产动物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俗称澳洲淡水龙虾,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由于饲料工业处于初级发展期,红螯螯虾营养需求与各种原料消化吸收率数据极其有限,生产饲料一般并未按照螯虾的特殊要求来单独设计配方。考虑到近期鱼粉价格上涨,使用类似鸡肉粉等替代蛋白源显得更为经济。本研究评价螯虾幼虾投喂使用鸡肉粉替代鱼粉的商业饲料生长效果。红螯螯虾幼虾(0.45±0.01) g暂养在户外圆池(容积24 600 L),密度为12.5尾/m2。养殖池水源为水库抽提,养殖期间保持流水。小龙虾投喂6种饲料,蛋白为26%,粗脂肪为7%,每个处理4个重复,在同等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基础饲料中的鱼粉按比例被鸡肉粉替代,鱼粉含量递减为15%、12%、9%、6%、3%和0,而鸡肉粉含量递增为7.8%、10.5%、13.2%、15.8%、18.5%和21.2%,等氮等能饲料。经过56 d养殖试验,小龙虾所有试验组的存活率大于83%,增长11.3 g以上,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基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鸡肉粉适合作为小龙虾饲料中鱼粉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淡水小龙虾食谱范围广,无毒鲜嫩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生物、鱼虾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其喜食的饵料,也喜食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虽然淡水小龙虾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但在饵料不足时加之贪食会同类相残,以大吃小,特别是正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残食。所以,在池塘人工养殖淡水小龙虾时要合理选择投喂饲料,保证淡水小龙虾正常生长,避免相互残食。  相似文献   

5.
小龙虾与高杆水稻同塘共生,是指将养殖池塘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以小龙虾养殖为核心,在优先规划小龙虾养殖的基础上,对池塘进行开沟抬田改造,在塘边青坎和中央台田处种植高杆水稻,以充分利用虾塘内的氮、磷等物质资源,为小龙虾养殖创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促进小龙虾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虾稻共生、生态高效"的养种效果,是当前加快转变虾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养虾结构,推动虾业转型升级的新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克氏原螯虾,别名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淡水螯虾养殖种类,原产于北美洲,1929年由日本引入中国。随着其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的养殖活动,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的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近年来,随着"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7.
克氏螯虾俗名小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极为火暴.销售价格在15元/kg以上,还有继续升高趋势。近几年,河蟹养殖由于市场蟹价走低、饲料价格上涨、病害严重等因素,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为了促进河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为市场提供优质小龙虾,提高河蟹养殖综合效益,结合池塘生态学特性,我们利用13.3hm^2河蟹养殖塘口套养小龙虾试验。经过两年摸索,每667m^2产蟹48kg、小龙虾70kg、鳜鱼5kg、花自鲢42kg,每667m^2平均获利232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1:2.242.4。  相似文献   

8.
在小龙虾养殖池塘内,合理套养河蟹、鳜、鲢、鳙鱼等,形成虾、蟹、鱼资源共享、互利互补、同池共生、"和平共处"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是在不影响小龙虾正常养殖产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蟹、鱼养殖产量,提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可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养殖效果,可有效规避"单打独斗"的养虾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淡水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商品虾也保持相对稳定的售价。特别是淡水小龙虾的消费更是火爆,仅南京每年的6-9月份,消费的淡水小龙虾就达70~80吨/天。而这种消费正在由南京逐步向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及其周边省份蔓延。目前我国的淡水小龙虾主要来自天然捕捞,人工  相似文献   

10.
在种植稻田的田块内养虾,能除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可少施化肥,少喷农药,能使稻谷增产5%~10%,每667平方米可产小龙虾80~100千克,每667平方米增加纯收入800元左右.现将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资源,采用消化试验研究了小龙虾对8大类共计30种饲料的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并采用稻田养殖模式生长试验研究了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均较高的土豆、红薯、黄豆、黑米、猪肝和草鱼肝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小龙虾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日摄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配合饲料类、水果类、谷类、根茎瓜类、豆类、叶菜类、野草类;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率由高到低则依次为水果类、根茎瓜类、动物类、谷类、叶菜类、配合饲料类、豆类、野草类。结果表明:土豆组、红薯组和黄豆组小龙虾存活率均在90%以上,而猪肝组和草鱼肝组存活率则低于80%;土豆组小龙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其次为黄豆组,且二者均显著高于红薯组、黑米组、猪肝组和草鱼肝组(P0.05);黄豆组小龙虾含肉率最高(20.88%),草鱼肝组则最低(16.83%);小龙虾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均以黄豆组最高、猪肝组最低,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黄豆组小龙虾肠道组织结构及肌纤维密度均较好,而草鱼肝组则均相对较差。黑米组小龙虾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7.70%),黄豆组其次(6.08%)。综合来看,黄豆、土豆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贵州省铜仁市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养殖技术经验,介绍了养殖场条件、稻田改造要点、水稻种植、小龙虾的日常养殖、病虫害防控,以及轮叶黑藻、伊乐藻的栽培技术,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专家介绍,同一片海域,低密度、生态方式养殖的虾比野生虾更少受天然毒素和病害的影响,安全质量更可控。但不能否认,由于防治病害时药物的应用以及渔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养殖虾往往存在药残的安全隐患。这并不是说野虾就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一旦其生长水域受到污染,食用安全同样得不到保证。野生鱼虾不会比养殖的更安全。首先,对于养殖鱼虾不安全的认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是底栖性甲壳动物,游泳能力差,常在水草间或水底爬行,因此,克氏原螯虾既可以单养,也可以与一些鱼类混养。鱼虾混养,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而且可以在不增投饲料,不影响鱼种生长的情况下,达到鱼、虾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从池塘的选择、放养前的准备、虾鱼种投放、饲养管理、日常管理、防病治病以及捕捞、运输、销售几个方面对池塘小龙虾与鱼种混养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若想养好一塘虾,先要长好一塘草"。由此可见水草在池塘小龙虾养殖中的重要性。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将淡水小龙虾作为主推养殖品种,并积极引导示范户在虾塘中种植水草,走生态健康养殖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推广示范效果,受到了当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目前已在我国许多内陆省份繁育成功并推广养殖.为适应其养殖需要,生产高质量的虾料是内陆省份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影响虾类配合饲料工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其耐水性,如果以一般畜禽或鱼类颗粒饲料加工艺进行生产,则由于生产的颗粒饲料耐水性差,不适应虾类的采食特点,造成饲料大量浪费,又易引起水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殖技术》2009,(1):41-41
随着淡水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商品虾也保持相对稳定的售价。特别是淡水小龙虾的消费更是火爆,仅南京每年的69月份,消费的淡水小龙虾就达70~80吨/天。而这种消费正在由南京逐步向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及其周边省份蔓延。  相似文献   

18.
饲料     
正湖北省小龙虾饲料将有标准6月28日,湖北省水产局召开小龙虾饲料标准研讨座谈会,为制定出台湖北省小龙虾饲料标准做准备。据统计,2015年,湖北省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超过400万亩,比2010年增加23%;产量43.3万吨,比2010年增长40.58%,占全国总产量59.9%,连续9  相似文献   

19.
克氏螯虾(Procambrus clarkii)隶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螯虾科,俗称“小龙虾“、“海虾“等,是我国种群数量较大的淡水虾类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捕捞强度增加等因素,导致天然克氏螯虾资源日趋减少,且市场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呈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趋势.因此,开展克氏螯虾增、养殖试验研究势在必行.我们于2005~2006年在区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河道增、养殖克氏螯虾试验,获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的养殖大国,虾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虾蟹颗粒饲料所用的主要原料鱼粉价格高,致使饲料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传统的虾蟹饲料中植物性蛋白原料还存在着营养不全和抗营养因子,导致养成的商品虾蟹口味差及养殖产品品质不够理想的问题,同时集约化的虾蟹养殖也导致生产中病害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