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fengningensisXiaoetZhou系甘肃新记录,在甘肃哈思山林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变为预蛹在土壤腐殖质层或枯枝落叶层内超冬,翌年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结茧化蛹,幼虫6龄,3龄前食量小,抗性弱,是防治的最佳时机,用2.5%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喷雾,用25%灭幼脲胶悬液20~40mmol喷雾,防治效果均  相似文献   

2.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蓝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蓝墨天牛1龄幼虫孵化盛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板栗蓝墨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效果。2.5mL/孔剂量甲胺磷乳油防治效果最佳,幼虫死亡率达96%以上2.5mL/孔剂量氧化乐果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落叶松球蚜发生为害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得出该虫在小陇山林区以青海云杉和落叶松为寄主,两年完成生活周期。其中,以侨蚜在落叶松上一年5代循环危害,5月上旬是第1代侨蚜的初孵若蚜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试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50%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在宝兴林区铁杉球蚜一年 2 代,每代 5 龄,以 2 代 2 龄若蚜在当年枝梢或干皮上越冬,翌年2 月开始活动,4 月初产卵。第1 代卵孵化盛期在5 月上旬至中旬,第2 代孵化盛期在 6 月中旬至下旬。成虫产卵量越冬代为519 粒,第 1 代为 94 粒。第1 代是铁杉球蚜的主要增殖期和最佳防治期。防治对策是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力和利用天敌昆虫控灾,而不宜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5.
青冈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s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赵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  相似文献   

6.
黄杨粕片盾蚧在北方严重为害小叶黄杨,1a发生2代,多以成虫、部分以2龄若虫越冬。第1代1龄若虫高峰日为5月12日-6日,第2代1龄若虫盛期为7天下旬,以第1代发生较为整齐。该蚧虫在小叶黄杨上主要分布于1a生枝叶,并以1龄若虫逐年向新生枝呈主动扩散,在较大范围内扩展较快,在3-4a内可造成严重为害。对其防治的关键时期是1龄若虫活动期和雄成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洗衣粉500倍液防治1龄  相似文献   

7.
红云翅斑螟Salebriasemirubela(Scpoli)在鲁东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以幼虫危害柳梢,幼虫一生共转移危害3~4次,取食叶片60~80片。6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用25%灭幼脲Ⅲ号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吉松叶蜂(GilpiniamassonianaXiao)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是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在安徽滁县沙河集林业总场发生相当严重。经研究,此虫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越冬。该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我们编制了“马尾松吉松叶蜂地面茧数”查定表;制定了防治指标;其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出现高峰期:第1代为5月15-30日;第2代为10月10—25日。以2.5%溴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以2.5%溴氰菊酯乳油等加柴油配成油烟剂进行喷烟防治,效果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叶蜂在白龙江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林内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其幼虫8月上旬开始孵化,生活历期27 ̄35天。重要天敌有波姬蜂等。其为害阳坡重于阴坡。日本落叶松和红杉受害程度很轻,采用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和2.5%功夫乳油防治幼虫效果达74 ̄94.3%。  相似文献   

10.
北京朴盾木虱Celtisaspis beijingana YangetLi是危害小叶朴的专食性害虫。该虫在辽宁地区一年2代,以卵越冬,每年4月末开始孵化,若虫共5龄,为害期每代持续30多天,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北京朴盾木虱CeltisaspisbeijinganaYangetLi是危害小叶朴的专食性害虫。该虫在辽宁地区一年2代,以卵越冬,每年4月末开始孵化,若虫共5龄,为害期每代持续30多天,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绒蚧,主要危害紫薇、石榴,是城市园林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虫及若虫危害紫薇的嫩枝,受害轻者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上布满虫体刺吸植物汁液,并导致煤污病,造成紫薇黄叶、落叶,枝条干枯。近几年,紫薇绒蚧在我区紫薇树上发生严重。据调查,一般株害率在60%~70%,严重的株害率达100%,极大的影响了紫薇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一、发生规律紫薇绒蚧在本地1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幼虫在紫薇枝条皮缝皮下或空蜡囊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发育,4月中旬雌雄明显分化,4月底5月初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5~7天,6月上旬为卵孵盛期。若虫孵化后,在枝干树皮缝隙及不光滑的部位定居,7~8天后进入2龄期,2龄若虫在枝干上寻找幼嫩部位定居。7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中旬进入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下旬以2龄若虫越冬。二、防治措施紫薇绒蚧成虫有蜡质分泌物,药剂防治效果差。因此,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间,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防止紫薇绒蚧蔓延。二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带虫枝条,消灭越冬虫源。三是在紫薇树发芽...  相似文献   

13.
云杉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线小卷蛾系中国新纪录种。在甘肃渭源县1年发生1代,以卵在2~3年生枝条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孵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羽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其为害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用25%增效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效果达85%;用10%敌对或敌马烟剂防治成虫的效果达98%。  相似文献   

14.
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国外松种子园主要种实害虫之一。1年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夏过冬;2月上旬至4月上旬,幼虫为害雌花、1年生球果和嫩梢;害虫各虫态出现与寄生物候关系密切;成虫产卵多选择长叶烯、海松酸含量低,枞酸含量高的无性系植株。在成虫羽化始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万倍液或前者2万倍与50%甲胺磷乳油0.4万倍混合液喷雾,能有效防治害虫,而且对雌花、球果正常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花椒跳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跳甲Podagricomelashirahatai(Chajo)在河南林州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产卵,6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危害,危害期13一20天。9月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取食10一15天,于10月中下旬开始入土越冬。化学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进行,用溴氰菊酯、杀灭菊酯、水胺硫磷喷雾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指导生产,进行了板栗针叶小爪螨冬卵数量变动及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小爪螨以卵在1-4a生枝箱越冬。其自然死亡率达89.2%,春季降大到暴雨,对冬卵的冲刷减退率为64.2%。冬卵5月初开始孵化,5月8日前为孵化始期,5月9日后为盛期,5月20日后为末期。  相似文献   

17.
防治泡桐叶甲应在其第1代幼虫盛期进行。25%灭幼脲500-2000倍液、2.5%敌杀死1000-2000倍液、20%、灭扫利1000-2000倍液喷雾效果均很好,校正死率96%,以上;BT-8010防治效果差,最高校正死亡率为30%。  相似文献   

18.
桃仁蜂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桃仁蜂EurytomamaslovskiiNikolskaya在河北承德多数1年代,少数2年1代,老熟幼虫翌年3月底4月初开始化蛹,盛期在4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4月底5月初成虫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5月上旬,1个幼果内产卵1至多粒,5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并危害,同核内的幼虫有互相残杀的习性,最终1个果核内仅存活1头幼虫,6月下旬,幼虫陆续老熟并越夏,越冬,2年1代者第2年代以  相似文献   

19.
胡桃豹夜蛾Sinna extrema(Walker)是近年来在闽北出现的一种危害青钱柳的新害虫。1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矮小灌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幼虫共6龄,末2龄为暴食期。发生与气温、海拔、坡向及物侯关系密切。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林间施放“741”烟剂;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喷射3~4龄幼虫;于第1代、第6代老熟幼虫下树结茧高峰期之前,地面喷射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喷布白僵菌粉剂,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治此虫。  相似文献   

20.
楸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从俭  邵良玉 《林业科学》1992,28(3):213-219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