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驼绒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形态特征华北驼绒藜〔 Ceratoides arborescens( L osin-sk.) Tsien.et C.G.Ma( Eurotia arborescens A.L os.)〕,别名驼绒蒿、白柳、优若藜。半灌木 ,高1~ 2 m。支条丛生 ,分枝多集中于上部 ,全体被星状毛。叶互生 ,披针形 ,长 2~ 8cm,宽 1~ 2 .5 cm,先端锐尖或纯 ,基部楔形至圆形 ,全缘 ,具明显的羽状叶脉。花单性 ,雌雄同株 ,雄花序细长而柔软 ,长 6~ 9cm;雌花管倒卵形 ,长约 4mm,花管裂片短 ,其长为管长的 1 /4~ 1 /5 ,果熟时管外两侧的中上部具 4束长毛 ,下部有短毛。胞果倒卵形 ,被毛。2 地理分布为我国特产植物。产自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3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华北驼绒藜根系发达 ,垂直根及水平根都很发达 ,主根长 ,侧根多 ,经栽培测试 ,当年生幼苗主根长 91 cm,侧根 1 2 6条 ;2年生苗主根平均长1 45 cm,最长达 1 71 cm,根系总长度为 2 4 5 .30 m,表面积达 1 32 39.8cm2 ;3年生苗主根平均长1 69...  相似文献   

2.
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萌发条件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学敏  易津 《草地学报》2003,11(2):95-102
对驼绒藜属3个种的7份材料,研究种子萌发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发芽床等条件。结果表明,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在25℃恒温及15~25℃变温的条件下萌发状况好,种子活力高;光照与否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驼绒藜属种子萌发需水量范围为4~7倍于种子重,不同材料的种子萌发最低需间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萌发需水量最低(4倍于种子重量)。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的吸水速率较快,一般为0.6~0.7g/h·g种子,7~8h达到饱和吸胀;纸床为种子最佳发芽床。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在种间、生态型间和株龄间种子活力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种和生态型;较恶劣生境条件下产生的种子,其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3.
盐爪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形态特征盐爪爪 ( K alidium foliatum ( Pall.) Moq.) ,别名着叶盐爪爪、灰碱柴。半灌木 ,高 2 0~ 60 cm;茎直立 ,斜升或平卧 ,多分枝 ,老枝灰褐色 ,幼枝带黄白色。叶互生 ,圆形 ,长 4~ 1 0 mm,宽 1~ 2 .5mm,先端钝或稍尖 ,基部略延 ,半抱茎 ,肉质 ,灰绿色。穗状花序圆柱状或卵形 ,长 8~ 1 5 ( 2 0 ) cm,直径 3~ 4mm,每 3朵花生于一鳞状苞片内 ;雄蕊 2 ,伸出于花被外 ;子房卵形 ,柱头 2 ,钻状。胞果圆形 ,直径约 1 mm,红褐色 ,密被乳头状突起。种子与胞果同形。2 地理分布盐爪爪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 (区 ) ;蒙古、前苏联、欧洲也有分布。3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盐生半灌木 ,生态幅度较广。高 2 0~ 5 0 cm,冠幅一般 5 0~ 1 0 0 cm,多分枝。生于草原和荒漠区盐湖外围和盐碱土上 ,散生或群集 ,可为盐湿荒漠群落的优势种。据在内蒙古鄂托克旗的调查 ,盐爪爪属于直根性 ,地上部分高 1 5 cm,主根入土深 1 5~ 2 0 cm后分...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生命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对华北驼绒藜的寿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25℃恒温水分满足的条件下,48 h(第3天)即可进入发芽高潮.发芽的特点是快而集中,田间播种4~5 d即可出全苗;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一般库存条件下,可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心叶驼绒藜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疆地区天然心叶驼绒藜为研究材料,选取不同龄级的标准植株,采用全根挖掘法和烘干法,分析了心叶驼绒藜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主根系发达,主根长为株高的2.0~11.7倍;随着龄数增长,根系呈现哑铃状分布的特点,侧根系主要分布在0~50cm土层;2月龄植株主根生长速度最快,达12.9mm/d;心叶驼绒藜土壤水分稳定层为60~320cm,该层土壤含水量为6.81%~9.05%。多年生植株在0~50cm土层内,主根直径由14.6mm减小为4.0mm,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6.
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特性、生长发育速度、生长期和产量、根系的生长状况、生长分布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华北驼绒藜是良好的饲用半灌木。分析了华北驼绒藜的营养成分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这些营养成分对畜禽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特性、生长发育速度、生长期和产量、根系的生长状况、生长分布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华北驼绒藜是良好的饲用半灌木,分析了华北驼绒藜的营养成分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这些营养成分对畜禽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生命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对华北驼绒藜的寿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25℃恒温水分满足的条件下,48h(第3天)即可进入发芽高潮。发芽的特点是快而集中,田间播种4-5d即可出全苗;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一般库存条件下,可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蔡丹红  李陈建  魏岩 《草地学报》2016,24(2):384-388
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是一种抗旱、耐盐、耐瘠薄的温带旱生半灌木,为旱生优良牧草。通过研究温度、贮藏时间、苞片及盐分对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揭示其萌发行为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驼绒藜种子在高温周期(25/35℃和20/30℃)萌发速度快、萌发率高;低温周期(5/15℃和10/20℃)的种子则成持续性萌发。驼绒藜种子具有后熟作用,种子在室温下干藏10个月仍具高的萌发率。苞片影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去除苞片可以明显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低于0.6 mol·L-1的NaCl溶液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从0.6 mol·L-1起随着浓度增高,萌发率逐渐降低,直至为零;盐处理后,大部分种子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0.
浇水、施肥(尿素)、喷KH2PO4和喷丰产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华北驼绒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施肥(尿素)可以明显提高华北驼绒藜种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驼绒藜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及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均未包括的驼绒藜种子的萌发检验标准化问题,探讨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15/25℃和20/30℃变温共六水平,光照设立了照光和黑暗两水平,发芽床设立了纸上和沙中两种,从中选出了适合于驼绒藜种子萌发的最优组合。并根据驼绒藜种子在萌发时的发育特征,确定了种苗鉴定标准及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12.
浇水、施肥(尿素)、喷KH2PO4和喷丰产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华北驼绒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施肥(尿素)可以明显提高华北驼绒藜种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驼绒藜属植物为多年生强旱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草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是半荒漠区草原较为珍贵的野生优良饲用植物资源之一。由于野生驼绒藜种子寿命较短,败育现象严重,因此,我国野生驼绒藜群落正在逐渐减少,这也制约了该植物资源的推广、发展和利用。就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发育生理、败育生理、贮藏生理、劣变生理、萌发生理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生产及推广利用等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4.
驼绒藜属牧草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用于冷季补饲更为理想。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区分布有驼绒藜,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分布有华北驼绒藜。探讨了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5.
驼绒藜属牧草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用于冷季补饲更为理想.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区分布有驼绒藜,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分布有华北驼绒藜.探讨了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对四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采自内蒙古阿拉善荒漠4种优势植物: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为材料,在0~1.8 mol/L的NaCl范围内,研究了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经NaCl浸种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升高,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的萌发和初生根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总体来看,盐溶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轻度的NaCl胁迫可提高碱蓬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促进驼绒藜种子的萌发。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盐度阈值分别为1.8,0.6,0.9和0.5 mol/L,说明梭梭种子萌发的耐盐性最强,而碱蓬的耐盐性最弱。经NaCl浸种预处理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恢复萌发,但浸种时间越长,种子受盐胁迫的影响越大,甚至其萌发完全被抑制。短时间的NaCl浸种预处理提高了红砂种子的发芽率,并显著提高了其发芽指数,刺激了梭梭、红砂和驼绒藜的初生根生长,而碱蓬的初生根生长则一直受到NaCl浸种预处理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驼绒藜属植物属于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繁殖力强的喜沙半灌木。综述了驼绒藜属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地块的选择与整地、播种与育苗、草地的培育、苗期的管护等方面介绍了驼绒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研究华北驼绒藜种子在室内不同温度和贮藏时间处理条件下的萌发试验和田间发芽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不存在休眠,种子萌发完全响应于某一次降水,种子萌发对成苗没有障碍;随着种子贮藏年限的增加,发芽率明显下降;在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区,田间种子发芽需要时间积累,一般为22℃。  相似文献   

19.
驼绒藜属植物属于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繁殖力强的喜沙半灌木.综述了驼绒藜属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地块的选择与整地、播种与育苗、草地的培育、苗期的管护等方面介绍了驼绒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驼绒藜属植物是饲用价值较高的超旱生半灌木,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在查阅国内外对驼绒藜属植物研究利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分类、分布、生态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针对生产中提出的种子短寿命、直播困难、生产利用缺乏等问题,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驼绒藜课题组的具体科研思路和科研进展.一是针对种子短命问题,开展了驼绒藜转录组的分析和控制基因的定位研究,目前已获得20 G的数据和完整的驼绒藜叶片组织的转录组集合,测序结果与信息将用于后续的种子寿命相关技术研发,期待实现能够延长种子寿命的产品或新材料;二是在种子直播技术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采用小面积育苗后大面积移栽方式,将广泛应用于林业苗木生产的小面积育苗技术应用于驼绒藜属植物;三是针对生态应用技术,把自主知识产权的驼绒藜品种应用在干旱地区、盐碱地以及矿区植被恢复3个类型地区推广利用,使得驼绒藜属植物在生态恢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在驼绒藜属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研究方面,开展了驼绒藜属植物颗粒饲料制备和替代苜蓿营养饲喂肉羊的研究,期待开拓饲料资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