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育种方法影响品种选育的成败与效果,分析已育成品种的育种方法,既可以总结过去又可以指导未来,在大豆品种改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已育成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19个,其中有性杂交育成品种97个,系统选择育成品种6个,无性嫁接育成品种2个,有性杂交与辐射育种结合育成品种7个,有性杂交与航天育种结合育成品种4个,杂优利用育成杂交大豆品种3个,说明常规育种仍是最有效的育种方法。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目前,我国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尚未在育种上广泛应用,推进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居全国之首位,是我国重要的大豆 生产和出口基地。但是,黑龙江省的大豆单产水平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积极选育推广大豆新品种对提高大豆生产水平,发挥黑龙 江省的大豆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育种目 标,经过十多年的工作,育成了合丰39号。  相似文献   

3.
简单回交方法在大豆抗灰斑病育种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3个回交组合育种效果及育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交育种方法是抗灰斑病育种有效方法之一,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显著,对品种的产量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在生产上应用效果好。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利用此方法育成了合丰27号、合丰30号和合丰32号3个高抗灰斑病大豆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6.7万hm^2,创纯社会经济效益4.0亿元,对解决生产上大豆灰斑病的危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多样的品种信息,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以 2003-2022 年福建省审定的 22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福建省近 20 年审定品种的直接亲本注重选用中间材料与育成品种,并以中间材料 × 中间材料、育成品种 × 育成品种和育成品种 × 中间材料(可正反交)3 种组配模式为主;台湾与浙江品种是目前福建省自主选育品种的主要骨干亲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省鲜食大豆审定品种鲜荚产量不断提高,全生育期、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和二粒以上标准荚数对增产贡献较大。因此,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不断创造新的中间材料,拓宽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是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的关键;在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中,需重点关注影响鲜食大豆产量的生育期、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及二粒以上标准荚数等农艺及产量性状,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佟斌 《中国种业》2023,(4):79-83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分析了1974-2020年辽宁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辽宁省47年间共审定265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11-2020年审定151个大豆品种;大豆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2104.2kg/hm2提升到2011-2020年的3008.1kg/hm2,与20世纪70年代平均产量相比,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及2001-2010年、2011-2020年大豆产量分别提高10.4%、13.8%、33.3%、43.0%。审定品种脂肪含量超过22%的品种有34个,抚豆17号脂肪含量达到24.10%;蛋白质含量超过45%的品种有8个,辽豆16号蛋白质含量达到46.28%。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大豆中黄13号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平 《种子科技》2006,24(5):62-63
中黄13号是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中国农科院王连铮研究员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1008)。2004年大豆项目组在山西省襄垣县原种场进行高产种植示范,同年10月组织全国大豆专家对中黄13号示范田进行测产,亩产312.4kg,达到大豆品种超高产产量指标。目前,该品种在全国已推广5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7.
国外种质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SSR标记对32份中国大豆品种与40份国外引进大豆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引进国外大豆种质对中国大豆育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在2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变异,中国大豆和引进国外大豆平均等位变异数分别为6.0和6.9个,遗传多样性指数都为0.71,国外品种中检测到48个特有等位变异,而中国大豆中仅检测到22个,且共有等位变异在中外大豆中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聚类分析也发现中国育成品种与国外引进大豆存在较大差异。遗传组成分析发现,Amsoy和十胜长叶2个国外种质的引入使5个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增加了23个国外种质特有等位变异;其在育成品种中的保留比例为29.13%,但不同遗传背景中保留的等位变异不同,说明国外种质在中国大豆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仍有很多特有等位变异没有被利用,可以继续作为亲本在中国大豆改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引入、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鉴定出国外大豆优异种质资源6份,利用这些资源育成优良品种8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 600万hm2,纯增产大豆37.8万t.这些品种资源的引入与利用,丰富了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提高了育种水平,对推动大豆生产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夏大豆区近30年主要大豆品种产量改良的遗传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文  徐新娟  王伟  梅沛沛 《作物学报》2016,42(7):1009-1015
提高产量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研究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进展,对于今后制定高产育种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随机选择近30年河南主要育成品种中的18个大豆品种,进行两年产量评价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种年份增加总体呈递增趋势,遗传进展为17.39kghm-2,年递增率是0.7%;有效分枝、主茎节数、百粒重、株高有弱的正向遗传进展,而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表现弱的负向遗传进展,但均不显著。百粒重、主茎节数和株高与产量有显著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环境相关均不显著,表明这3个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随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这3个性状均协同提高,且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没达到显著水平,这是它们与百粒重、主茎节数、株高有极显著负遗传相关所致。  相似文献   

10.
郑伟 《中国种业》2017,(9):68-69
合农97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育种研究所自主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2016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平均脂肪含量21.5%,蛋白含量38.5%。生育期平均118d,需活动积温2385℃左右。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3133.5kg,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9.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219.0kg,较对照平均增产13.9%;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抗灰斑病。该品种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分析 2000-2020 年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的演变,为高产、优质多抗、高蛋白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2000-2020 年山东省共审定 58 个大豆品种,分析了育成品种的年度分布、育成品种的主体类型,并利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株高、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演变以及与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 年山东省审定的大豆品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选育,产量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上升趋势,而株高呈现降低趋势,但品质性状变化较小,产量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正相关。今后山东省大豆育种的目标应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将品质性状协同改良。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经过 30多年的大豆育种 ,培育了湘春号系列品种 ,其中 ,湘春豆 10号推广面积达 2 7万 hm2 ,对提高我省大豆单产和总产 ,推动从农家种到改良品种的更新换代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我省春大豆育种实践 ,结合大豆育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浅述了我省春大豆育种策略 ,以便指导今后的育种工作。1 育成品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湖南省春大豆育种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根据不同生产时期的需要 ,采用杂交育种等方法 ,培育了 16个不同的品种 ,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替换夏大豆为目标 ,选育出的湘春豆 5、6号 ,平均每 667m2 12 0~ 13…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现状及与先进大豆生产国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黑龙江省大豆育种要瞄准世界先进国家大豆育种目标,更新观念与现代农业对大豆品种要求同步。要选育半矮杆耐密植,适于窄行密植栽培;抗病虫,耐逆性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于不同加工需要的新品种。要改进育种方法,在常规育种基础上,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育种水平,要重视资源的引进创新与利用,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4.
40年来,我省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组成中主要有几个骨干亲本,即493-1、58-161、奉贤穗稻黄和徐豆1号。其中,493-1在全部育成品种中的血缘组成占22.9%,58-161占31.4%。在未来育种程序中,除以现有育成品种为基础外,还必须加强地方品种的开发研究,注意引入外地或国外的优良种质,不断丰富我省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合丰25号是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合丰25号为育种亲本,通过不同的育种途径,先后育成14个生态型各异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为391.7万hm2。  相似文献   

16.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9,35(2):191-202
以往研究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只能通过系谱追踪进行一般性分析, 分子标记的发掘则提供了在位点及其等位变异基础上分析育成品种间遗传关系的手段。本研究在黄淮和南方190份大豆育成品种的85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基础上, 将其中163份品种按系谱祖先归为58-161、徐豆1号、齐黄1号、南农493-1、南农1138-2五个家族, 对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优异等位变异在系谱中传承情况的分析。所涉及的最佳位点, 产量9个、百粒重3个、蛋白质含量2个、脂肪含量4个, 总解释率分别为91%、36%、13%和31%。每位点考查2个最优等位变异, 家族系谱祖先具有各自的优异等位变异, 随着育种轮次的增加在后育成品种中有丢失; 在系谱祖先基础上新品种衍生过程中吸纳其他亲本, 5个家族趋向共有大部分优异等位变异, 但频率分布不同。5个家族的品种所含有产量最多优异等位变异数未达饱和, 9个位点中最高含7个优异等位变异, 平均每个品种2.23个, 产量有进一步改良潜力。供试条件下高产品种平均产量是低产的2.36倍, 平均优异等位变异数是低产的4.17倍, 高、低产品种优异等位变异构成差异明显, 但高产品种间优异等位变异构成并不相同。也有的品种高产而优异等位变异数并不多, 有的品种优异等位变异较多但产量并不高。大豆育种不断从不同亲本中累积目标性状优异等位变异, 同时有些也在丢失, 应重视保存过时品种的优异等位变异, 以备后用。  相似文献   

17.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是贵州省主要的大豆育种科研单位,拥有 2000 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并成功选育出 10 余个大豆品种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促进贵州大豆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当前贵州省大豆良种需求进行分析,阐述当前贵州省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和创新利用,构建稳定的大豆育种团队,加强学习交流,设立大豆育种专项资金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省大豆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及服务地方主要农业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专用型大豆新品种黔豆3号,4号选育过程及方法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元刚  乐光锐 《种子》1998,(3):18-20
专用型大豆新品种黔豆3号、黔豆4号是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其亲本的选配是严格地根据育种目标而定的;杂交后代的选择采用综合选择法与摘英法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同时结合南繁加代以加快育种进程。这两个品种的育成,较好地解决了早熟与高产,优质与高产的矛盾,为专用型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濮海10号应用有性杂交方法,经9年南繁加代、本地选择而成。其产量、抗性等方面均超过“九五”国家夏大豆育种攻关指标。适宜黄淮海夏大豆区,尤其适合河南北部、山东中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中南部等地推广种植。2001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濮海10号。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高黄淮海地区的大豆产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脉络和存在的问题,对 2005-2021 年内黑龙江省审定通过的 505 个普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育种方法以及对审定品种的亲本和选育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 年间大豆品种每年审定量变化较小,从2017 年以后每年审定数量增加较多。审定通过的大豆品种以高产型、高油型、高产高油型较多,高蛋白型、高产高蛋白型较少;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 17 年间变化较小甚至可以说基本没变化,也发现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积温带无关。普通大豆品种的选育机构来源主要有8个,其中科研院所、企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是主要来源,排名前7位的育种机构共审定大豆品种241个,占全省普通大豆审定数量的 47.72%,其中企业审定的大豆品种数量是在 2010 年后逐步增加的,且逐渐成为选育大豆品种的中坚力量,说明企业的科研能力在提升,大豆育种水平在进步。各个机构选育大豆品种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传统杂交、回交、诱变育种,从亲本选配来看,重点骨干亲本均是主栽的大豆品种,除了骨干亲本外,也引入了部分国外血缘的大豆品种、表现好的地方品种等,拓宽了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遗传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