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多年的测设实践,分析探讨公路回旋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在叙述设置缓和曲线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回旋缓和曲线长度计算的依据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确定时应灵活应用、精心比较,以使公路线形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具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的2种测设方法:a.分布测设缓和曲线和圆曲线;b.在直缓点或缓直点1次设站连续测设近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同时给出2种测设方法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姜利  王黎明 《森林工程》2003,19(1):50-51
本文通过哈尔滨机场高速公路测设中所遇到的平面线形、纵断面设计、排水以及旧路利用等问题 ,提出了在测设中的解决方法 ,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4.
邱文  张义佩 《森林工程》1996,12(3):49-51
本文在分析了山区公路回头曲线原有测设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配合测距仪测设回头曲线的新方法,推导出相应公式,给出了新方法具体测设步骤。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公式推导正确。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证明了此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可编程序计算器对林区公路平曲线(圆曲线,回头曲线,复曲线)的测设数据进行编程计算,外业工作中,只需输入曲线半径,转向角及弧长,便可快速准确地获得曲线及详细测设数据。  相似文献   

6.
林区公路工程建设是林业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据本人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用可编程序计数器对林区公路工程勘测设计中平曲线(圆曲线、复曲线、回头曲线等)测设参数进行编程计算的方法。在野外勘测设计中,只需输入平曲线半径、转向角或弧长、弦长等数据,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圆曲线及细部测设参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测设中,用切线支距法与弦支距法结合完成曲线测设,并用PC-1500机辅助计算,能简化计算过程及正确完成曲线测设。  相似文献   

8.
在林区道路曲线测设中,传统的偏有法和切线支距法受地形复杂,通视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保证测设精度和提高效率。本文给出了适用于林区道路曲线测设的新方法-任意点设站极坐标法,此法克服了林区地形复杂,通视不良的弊端,提高了测精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林区道路曲线测设中,传统的偏角法和切线支距法受地形复杂、通视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保证测设精度和提高效率.本文给出了适用于林区道路曲线测设的新方法——任意点设站极坐标法.此法克服了林区地形复杂、通视不良的弊端,提高了测精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公路测设中,用切线支距法与弦支距法结合完成曲线测设,并用PC—1500机辅助计算,能简化计算过程及正确完成曲线测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缓和曲线性质的分析 ,提出了几种计算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并给出设计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要素及曲线主点里程计算方法及现场敷设方法。  相似文献   

12.
蒋钦斌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72-74,88
为提高罗源县杉、松人工林树高曲线图绘制的准确性,利用广泛拟合择优选取的方法确定了能很好描述罗源县杉、松人工林胸径(D)树高(H)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同时利用Excel电子表格设计绘制树高曲线图的程序。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忠荣 《木材工业》2005,19(5):31-33
通过模拟实际生产,研究16 mm刨花板在不同含水率和密度下板坯的反弹力,并与引进刨花板生产线的热压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生产中制定热压工艺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任洪娥  吴妍  朱哓明 《林业研究》2006,17(2):150-152
描述了一种模拟原木截面形状的新方法。用自行研制的MQK3102原木形状识别机测得原木截面上的有限离散样点,利用二次B样条参数曲线拟合方法对这些点进行拟合。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出原木截面的真实形状,样点数量要求不多,计算速度快,前一段曲线的计算结果不影响后面的计算,避免了由累计误差引起的图形失真。将其运用到原木长度方向上的多个采样截面,可近似模拟出原木的整体外形,从而为原木的优化下锯提供参考模型。图4参9。  相似文献   

15.
赵辉  陆怀民 《林业科学》2005,41(6):195-197
实木弯曲是最早应用于家具制造业中的木材弯曲成型技术,早在160多年前,德国木匠Michael Thonet就制造了第一张实木弯曲成型的椅子。从那时起,这种工艺在家具制造业中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种弯曲木还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和高要求的建筑构件上(刘绪林,1999)。木材软化和弯曲机制也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蒸煮法软化木材,然后用手工或机械法弯曲成规定形状,再进行干燥和定型(李军,1998)。弯曲后构件的强度是决定其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将通过与铣削成型的弯曲木构件对比以证明其高强度性。弯曲形状的木制品构件一…  相似文献   

16.
齿顶曲线误差对非圆齿轮副重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圆齿轮插齿加工为例,分析了利用渐开线圆柱插齿刀加工非圆齿轮时齿顶曲线误差对非圆齿轮重合度的影响,为严格控制非圆齿轮副的重合度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7.
郝伟  刘全生 《森林工程》1997,13(1):50-52
本文介绍的是中桩曲线测定的基本线型:圆曲线、复曲线、缓和曲线等一系列曲线的电算设计程序。对测设速度和精度的提高有很大好处.在教学、施工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宁波保国寺大殿瓜棱柱内部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损检测法对宁波保国寺大殿承重的瓜棱柱进行勘查和取样,根据阻力仪曲线的轮廓外形和走势,辅助不同的进针方向,推断瓜棱柱的内部构造,为大殿的保护和修缮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保国寺大殿中C5,C6,D6,E3,E6,F3,F4,F5,F6为整木柱;D4,D5,E4,E5为瓜棱拼合柱;C4,D3为包镶式瓜棱柱;C3为一特定构造柱。  相似文献   

19.
以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利用生存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连香树种群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其种群内幼苗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2)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Ⅱ龄级出现峰值,即幼苗死亡率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连香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逐渐衰退的特点,目前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itial shape of the stress (σ)-strain (ε) curve of a Chamaecyparis obtusa wood specimen subjected to repeated combined compression and vibration stresses at various angles between the fiber direction and load direction and the piezoelectric behavior.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1) the σ-ε curve became convex initially, and then the stres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strain. The σ-ε curve had almost the same shape during both loading and unloading. (2) The σ-piezoelectric voltage (P) curve was nonlinear, with a maximal point or cusp on the curve, which had almost the same shape during both loading and unloading, as was also observed for the σ-ε curve. (3) The plot of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the stress [/ (= σ′)] against ε was nonlinear. The σ′-ε and P-ε curves at various angles were fairly similar. (4) The stress at the maximal point (or cusp) of the σ-P curve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ber direction and load direction. The tendency of the stresses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Young’s modulus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calculated from Hook’s law and Hankinson’s law,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