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田大山楂新品种已获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和广西农业厅《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目前已在贺州市、梧州市、桂林市、广东省种植,并且发展势头较大。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中田大山楂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点、经济价值、生态效益、栽培要点,同时对标准化育苗技术作了专门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茶树品种,来源于广西国家级有性系优良品种凌云白毫群体种,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于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参加全国第三轮茶树区域试验,2010年6月获广西茶树品种登记,2010年8月评为国家级良种。  相似文献   

3.
广西三江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广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广西三江县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专项调查研究。介绍了牙己种、加雷种和富禄茶3个地方优质茶树品种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特性,并对其适制性和抗性进行了评价。旨在开发利用地方优质茶树品种资源,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87号获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站‘热甘1号’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取得了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GM)甘蔗(2020)440001)。该品种登记证书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宄所湛江站苏俊波、孔冉、刘洋、徐志军、雷新涛、罗炼芳等人历时十余年自主选育取得。  相似文献   

5.
桂职1号是广西茶树选育种中又一个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新品种审定,本文主要简述该品种的选育过程,植物生物学特征、经济性状和推广应用前景,突出该品种的“早、特、优”.桂职1号春季萌发期早于尧山秀绿、桂香22号和白毫早7~10d,与乌牛早、桂绿1号不分前后;夏茶没有其他茶品种的苦涩味,可充分利用夏茶制作绿茶或红茶等,解决部分产区不加工夏茶的问题;抗逆性、抗病虫害性都优于对照品种,3大特点确定了该品种在广西值得大力推广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西湿热气候条件,选用不同生态类型厚皮甜瓜材料作为亲本,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抗病、优质、适宜华南地区栽培的杂交一代新品种金鹿,该品种为黄皮、浅疏网纹,椭圆形,果肉桔黄色,肉质松脆,中心糖14.0%,单瓜重2.6 kg,每667 m2产量2 200~2 500 kg,植株长势强,座果率90%以上,综合抗病性较强,适宜桂南保护地栽培,2010年经过专家鉴定,2011年8月获得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为桂登(果)2011014号。  相似文献   

7.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适制性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81-2002年从浙江引进的黄叶早有性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2002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2003年获广西科技成果登记证书,2003年6月获广西农作物品种合格证书,2004年6月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特早芽,节间特短,立体发芽,产量高;抗逆性强,低温临界温度为-9℃,高温临界温度为40℃;适制性广,适制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及六堡茶。主要叙述该品种创制各种茶类的加工工艺、品质特点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湛紫薯3号是以紫罗兰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成的优质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该品种熟食口感佳,商品薯率高,花青素含量50.54 mg/hg鲜薯,干物率33.14%;高抗蔓割病,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2020年11月取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品种“桂香22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香22号茶树新品种是广西省级良种,2010年6月获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属特早芽中叶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其主要特点是适制绿茶、红茶等茶类,制作的绿茶外形翠绿、紧细显毫,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有花香,滋味醇爽带花香,红茶外形乌润,香气有花香、滋味带花香、浓郁持久。近年来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种植示范面积不断扩大,为尽快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本文针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种植、管理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研究其加工工艺,以期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茶树花干花感观品质进行评定,筛选出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对茶树花干花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优质茶树花干花加工工艺参数.[结果]广西主要栽培的茶树中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品种有:六堡茶、台茶12号、八仙茶、福云6号、南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凌云白毛茶和龙胜龙脊茶等9个茶树品种.其中,六堡茶、南山白毛茶、台茶12号可加工成花蜜香型干花;龙胜龙脊茶、八仙茶可加工成高花香型干花;凌云白毛茶可加工成清高优雅型干花;福云6号、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可加工成花香型干花.在自然萎凋6.0 h、微波杀青后90℃干燥2.0 h的条件下,茶树花干花品质最佳.[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树花品质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品质加工成不同风格的茶树花干花.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是影响茶树花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应作为茶树花实际加工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田东香米     
田东香米是1999年、2000年广西在数十个优质米品种评比中惟一获一级优质米的香米,其12项优质米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一级米标准,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大。横县农科所1999年从田东县种子公司引进,经两年的提纯复壮,品种特性更优,产量更高。田东  相似文献   

12.
广西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在广西历史悠久,为提高茶产业效益、提高茶树品种质量,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文章对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广西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广西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豫谷32 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以豫谷18 为轮回亲本选育而成的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春谷区),在东北春谷区组和西北春谷区早熟组产量分别为5 746.5 kg/hm2和6 016.5 kg/hm2,均较对照增产,居2年参试品种第2位;在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试验,平均产量为5 365.5 kg/hm2,较对照长农35增产8.76%,居2年参试品种第1位。2017年参加华北夏谷区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5 314.5kg/hm2。2017年该品种在全国第十二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18年7月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编号:GPD谷子(2018)410130]。  相似文献   

14.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由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选育的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该品种是从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头肥壮,茸毛特多,产量高,适制优质绿茶、红茶,移栽成活率高.现将桂热2号选育研究的主要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有机茶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良种是确保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基础 ,我省高产优质的茶树良种比较多。但有机茶生产仅仅要求茶树品种高产、优质是不够的。有机茶不仅禁止施用化学农药 ,而且植物性、矿物性的农药也限制使用 ,因而要求茶树品种自身抗病虫能力较强。在选育  相似文献   

16.
德天158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隐性核不育系"宜10A"做母本,恢复系"13-8050"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杂交种。该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油菜联合试验,2017~2019年参加陕西汉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六省多点试验,产量优势均表现突出。2019年取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证书编号GPD油菜(2019)510114。  相似文献   

17.
广西茶树修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剪是茶园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包括茶树定型修剪、成龄茶树的轻修剪、成龄茶树的深修剪、茶树的重修剪、衰老茶树的台刈等。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茶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有不同的修剪技术要求。本文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探讨广西茶树修剪技术问题,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广西灵山县水果办经多年观察对比,从实生果树中选出果大质优、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质龙眼新品种——灵龙,平均每株产量50~100公斤,新植果树三年即可挂果,若采用高位嫁接方法,挂果期可提前到两年。1993~1995年,在广西自治区水果办组织的“广西龙眼优质单株”评比中,灵龙连续三年获一等奖。专家认为,与目前广西当家的优质龙眼品种相比,灵龙具有明显的优点:果肉品质与“石硖”相近但果实更大,大小与“大乌元”相近但果肉更甜,糖度、大小与“储良”相近但穗更大、更紧凑、产量更高。广西是我国最大的龙眼产区,这一优质新品种的开发成功,将对广西调整、优化水果品种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专家建议将灵龙列入广西的龙眼当家品种,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博优938是广西钦州市农科所用新育成的恢复系钦938与博A配组而成的感光型高产优质晚籼杂交稻新组合,区内外区域试验均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寒不早衰,一般产量6.75~7.50kg/ha,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9年4月获广西钦州市第一届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目前该组合已成为广西杂交晚稻当家组合,可在桂南稻作区、桂中稻作区南部以及广东、福建南部地区和海南省等地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甘蔗研究中心育种团队杨本鹏研究员等自主选育的甘蔗高抗黑穗病新品种"中糖2号"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获准登记,对广西、广东、海南等蔗区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中糖2号"是以热引1号为母本、新台糖22号(ROC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获得的高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