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明确宁夏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种类,分析病害发生规律,研究防病关键技术。采用形态分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的鉴定,采用一般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重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宁夏向日葵黄萎病致病菌为大丽轮枝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合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p H为5~6,最适生长碳氮源分别为淀粉和甘氨酸;致死温度50℃。  相似文献   

2.
管侧沟茧蜂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管侧沟茧蜂是寄生甜菜夜蛾和粘虫等害虫的低龄幼虫寄生蜂。本文以粘虫幼虫为繁殖寄主,对管侧沟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卵-结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1℃,有效积温为115.15日度,茧-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47℃,有效积温为99.47日度。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23~27℃,在25℃条件下全世代发育历期为14.64d。  相似文献   

3.
甜瓜镰孢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甜瓜镰孢根腐病在甜瓜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中都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对该病病原菌腐皮镰孢菌[ 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筛选甜瓜镰孢根腐病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是:该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值5-10范围内都能良好生长;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碳源;较适宜的氮源为硝态氮,铵态氮不适于该病原菌的生长。该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在相对湿度小于90%的条件下不能萌发;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30℃;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7℃,10min。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黄粉虫为江苏吴江地区蔺草制品的主要仓储害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笔者采用有效积温法研究不同温度下黄粉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对黄粉虫的影响为温度升高,各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加快。蛹期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11.8816℃,而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8.0021℃。幼虫期有效积温最高,为67.6078℃?d。在24℃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时间为47.02天,而在28℃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8.01天。【结论】因此,可以辅助利用低温或者高温处理蔺草制品控制黄粉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大白菜菌核病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菌株XN001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病原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种类,此外,通过改变病原菌菌丝和菌核的培养条件,研究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与油菜菌核病相同都是核盘菌;菌株XN001在p H值4~11菌丝均可生长,p H值4时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诱导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4~10℃,菌核在4℃下处理3~5周,萌发效果最好;菌核经低温诱导后,培养温度在15~25℃,最适宜菌核萌发。可见,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适宜在酸性常温条件下生长,菌核的萌发需要低温诱导。  相似文献   

6.
设置三种氮气浓度(78.8%、83.0%和88.0%)和五种温度(19.9℃、25.0℃、29.3℃、34.7℃和39.8℃)的实验组合,在13.3%水分的稻谷上对锈赤扁谷盗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获得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讨论了氮气及温度对发育历期、发育速率等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发育历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正>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近期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以便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人员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分钟死亡,孢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天津地区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此菌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18~23℃。菌丝生长的适宜湿度为90%~10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病原菌对乳糖利用最好;在供试的氮源中,对硫酸铵利用最好;菌丝在pH3~10均可生长,生长的最佳pH值为6.5。  相似文献   

9.
温度胁迫对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棉花黄萎病菌同一菌株进行继代培养至11代,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影响.无论在何种温度条件下(15~30℃)均表现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病原菌的致病力先有减弱趋势,而后又逐渐回升.高温胁迫对病原菌致病力的影响较明显,30℃条件下培养至11代,病原菌的致病力明显高于对照,即较高温度较长时间的选择压力,使病原菌的致病力明显提高.温度对病原菌的室内培养特性也有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株产生菌核减少.  相似文献   

10.
烟蚜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10组温度组合条件下研究烟蚜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生殖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若虫期从8℃下的32.54d到26℃下的5.43d。28℃以上,发育受到高温的抑制作用,发育速率降低,28℃、30℃和32℃下若蚜的发育历期依次为6.24、6.68、7.19d。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出烟蚜全代最低发育起点温度为4.86℃,其中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分别为5.15℃、3.67℃;并通过非线性回归迭代,得出全代最高发育上限温度为28.47℃,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28.05℃、27.17℃;有效积温为142.86日度,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121.95、22.32日度。温度在8~30℃变化时,若虫期的存活率为34.76%~72.92%,32℃存活率降至22.50%。成虫的平均寿命从8℃下的23.42d到32℃时的9.57d。平均生殖率26℃最高为34.56头/雌,32℃最低为13.71头/雌。对确定烟蚜迁飞规律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