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德荣 《食用菌》2007,29(6):39-39
目前我国传统栽培的方法是建堆发酵法栽培和二次发酵法栽培,但这两种方法不同程度上存在病虫较多,污染较大的缺点。三次发酵法栽培蘑菇的方法,是笔者长期从事蘑菇栽培,大胆创新,大胆尝试而获得成功的栽培法。三次发酵法是在二次发酵结束后,待其温度降至常温保持48h让未杀死的  相似文献   

2.
蒋雪荣 《广西园艺》2006,17(2):34-34
大棚稻田蘑菇栽培,是于秋冬季节利用稻草等为主要原材料进行蘑菇生产的栽培模式,由于取材容易,价格便宜,经济效益显著.两年来,笔者在大棚蘑菇稻田栽培中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并予以解决,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平洲  冯理 《食用菌》1996,18(5):25-25
蘑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从栽培情况看,由于受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我国在南方地区栽培较多,北方地区栽培较少,在自然条件下,南方地区一年可栽培两次。我区位于西北地区的东部,温度条件较西北其它地区要优越些,1992~1994年我校蘑菇组首次进行了蘑菇引种试验,实践证明,利用自然温度栽培蘑菇,当年秋季基本不形成产量,到第二年春季形成产量,即上料发菌和出菇要隔年完成。现将其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蘑菇在南方各省已很普遍,但在华北却很难见到。过去农民不愿种蘑菇,其主要原因是粪肥缺乏。可是河南省中部的平顶山市在短短的五年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栽培蘑菇的农户已发展到千余户,年产鲜蘑菇十余万公斤,其主要经验是用合成料栽培(完全不必用粪尿)。1987年我在前棠村五户农民家巾试验用合成料栽培蘑菇,每平方米产菇8—10公斤,因方法简单、原料便宜,而且不易得病害,很快传开了。过去农村的麦秸被白白地浪费掉了。经种蘑菇后,不但一家增加了几百元收入,而且蘑菇废料是农田很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根据一年生产两茬蘑菇的要求,对三个蘑菇菌株在不同茬口进行栽培试验,旨在寻找适合于不同茬口栽培的蘑菇菌株,以提高蘑菇两茬栽培的产量和质量。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草菇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菇和双孢蘑菇都是草腐性真菌,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材料为麦草、稻草等,栽培草菇的主要原材料与之相似,但是这两种菇类对原料的分解能力和分解程度不同,对原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也不同~([1~2])。上海地区栽培草菇使用的原料主要从外地调运购买,成本较高,开发新的草菇培养基及栽培方法是近些年来草菇栽培的研究热点。经多年试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双孢蘑菇菌渣~([3])作原材料栽培草菇的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是世界上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我国目前栽培双孢蘑菇仍以稻草、麦秸等原料为主料,限制了双孢蘑菇在玉米产区的发展。而作为玉米种植的副产品玉米秸大部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1997年,我们用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经4年的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北方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其生物转化率在33%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双孢蘑菇菌丝在8~27℃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22℃;子实体在8~…  相似文献   

8.
秋季蘑菇出菇结束后,在冬季堆料、播种发菌,冬春季出菇,这后一茬就是冬季栽培蘑菇。一年栽培两茬蘑菇,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提高菇房的利用率,延长鲜菇的供应期。本试验是在冬季栽培蘑菇中进行覆土材料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菊芳 《食用菌》1992,14(4):36-36
蘑菇害螨是影响蘑菇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侵染菇床的害螨,主要来源是被其污染了的栽培种、栽培料和不清洁的环境中带有害螨。要使蘑菇安全生产,必须注意环境卫生,生产无螨菌种,蘑菇培养料须经二次发酵,以及探索低温冷冻菌种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玉华  苏惠荣 《食用菌》2003,25(5):26-27
蘑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非常敏感 ,较高的温度对蘑菇生长发育不利 ,因此 ,栽培蘑菇的适期一般是冬季和春季。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近几年来有些地方都在偿试进行秋季栽培蘑菇 ,为此本文将秋季栽培蘑菇应注意的几个突出问题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与海拔 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6~ 32℃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 7~2 5℃。因此 ,蘑菇栽培地区大多数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 ,然而世界最大的蘑菇场却建在热带印尼。印尼爪哇Diengdjaga公司在荷兰技术的合作下 ,是利用高海拔山区气温较低 ,于上世纪 90年代 ,在位于…  相似文献   

11.
蘑菇商业化生产的持续成功发展有赖于蘑菇菌种商提供可靠的、高品质、高产量及其纯度和质量一致的优良菌种,并配合适当的栽培基质和生产系统,从而生产优质蘑菇供给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些提升除了菌种选育和改良外,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诸如菌种制作、堆肥处理、覆土材料、生长条件控制,以及机械播种和采收等的进步和创新得以实现。双孢蘑菇是西方国家栽培的主要菇种,也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消费蘑菇,近年来它的栽培面积在中国迅速扩张。双孢蘑菇的全年商业化栽培始于1780年,当时法国人在地下采石场(矿坑)内栽培蘑菇。1865年,栽培拓展到英国,而后美国人利用温室架下的黑暗区域栽培。1914年美国双孢蘑菇已经实现工业化栽培,其产量超过85%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30年美国有516名栽培者,其中350名在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 County)。20世纪7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在宾州州立大学与蘑菇产业界的长期合作下,最终获得谷粒菌种的革命性开发和推进,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使美国的蘑菇产业在当时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宾州州立大学的JAMES W. SINDEN教授是双孢蘑菇的菌种配制播种、栽培生产的早期研究先驱。谷粒菌种的制作技术系SINDEN教授发明,并在1932年和1936年获得了配制"Sinden Grain Spawn"的专利。他将专利权转移给宾州州立大学后,大学成立宾州研究公司(Pennsylvania Research Corporation)来处理大学专利事宜。"谷粒菌种"是当时全新的蘑菇栽培接种系统,为蘑菇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NDEN教授另于1948年开发出一种合成堆肥,取代了当时使用的马粪堆肥,他还发现播种时添加少量的营养素即能显著提高蘑菇产量。SINDEN教授于1952年加入瑞士苏黎世Hauser Champignon Laboratorium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模范蘑菇农场和销售全球的蘑菇菌种供应商。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并由此阐明了谷粒菌种的开发需要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正是高校和产业致力于长期合作,带来了上述粮食菌种发展的革命性发现。  相似文献   

12.
蘑菇高产栽培料堆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蘑菇是宁波市主要的鲜销食用菌品种。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回升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蘑菇栽培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蘑菇栽培料堆制既是花费劳力最多又是决定栽培成败与产量高低的关键步骤,如何堆制蘑菇高产栽培料?我地菇农在多年栽培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栽培的双孢蘑菇为中低温型蘑菇,适合于秋春季栽培。高温蘑菇是指适合于我国夏季高温期栽培的蘑菇,由于栽培出菇季节正值淡季,鲜菇价格高,栽培效益好。当前栽培的高温蘑菇品种有"夏菇93"和"夏秀2000","夏秀2000"是最近育成的高温蘑菇新品种,出菇率高,产量比"夏菇93"增产15%。由于高温蘑菇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栽培,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过程中病虫杂菌的发生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孟宪朝 《食用菌》2002,24(1):23-24
我中心自 1997年开始人工栽培褐蘑菇 ,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褐蘑菇 Agaricus brunescens,菌肉肥厚、味道浓香、口感滑嫩 ,在当地被称作“口蘑”。其栽培技术简单易学 ,现就其栽培料的发酵方法介绍如下 :1 备料预湿 褐蘑菇栽培最丰富、最廉价的原料是麦秸和牛马粪 ,其次是过磷酸钙、石膏或碳酸钙等辅料 ,其中麦秸包括小麦秸或莜麦 (裸燕麦 )秸。用于栽培褐蘑菇的原料必须要求新鲜、干燥、无霉腐现象。建堆前 ,原料必须充分预湿。方法是 :将秸草放在水中使其吸足水分 ,然后上堆 ,沥去多余水分。同时 ,将添加的干牛、马粪也要适当打…  相似文献   

15.
蘑菇是国内外最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国内用于蘑菇栽培的堆肥主要原料是稻草和牛粪 ,大多采用薄料种植。与发达国家比较 ,国内蘑菇品质好 ,但产量低 ,栽培周期偏长。直接阻碍了我国蘑菇产业向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进程。我们借鉴了日本蘑菇合成堆肥和欧美先进工艺经验  相似文献   

16.
自“无粪栽培蘑菇的氮磷钾化肥用量试验”一文在贵刊发表后,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了许多有关无粪蘑菇栽培的问题。现归纳为栽培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关键两方面答复如下: 一、无粪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无粪蘑菇栽培料中没有牛粪,稻草疏松,通气良好,人为配其养分科学经济,经过四年的反复比较和1987年4.7万平方米的生产实践,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延长蘑菇的贮藏期限,维持蘑菇的品质、色泽和风味,提高蘑菇的栽培效益,这里将蘑菇的保鲜技术介绍如下,蘑菇种植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应用。1低温保鲜法实践证明,低温可以保持蘑菇的新鲜和优良品质。方法是:蘑菇采收后,其湿度为90% ̄95%,此时将蘑菇贮存在0 ̄3℃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王玉华 《食用菌》2007,29(6):57-58
双孢蘑菇栽培,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或栽培措施不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引起菌丝体和子实体本身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以及发生在菇床上为害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害虫,总称为双孢蘑菇的病虫害。随着双孢蘑菇栽培的发展,其病虫害的发生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在双孢蘑菇栽培中  相似文献   

19.
褐色蘑菇俗称棕蘑,也称有色蘑菇或美味蘑菇,其菇盖为自然棕褐色,其产量高、菇质优、口感鲜嫩,营养价值高。栽培褐色蘑菇不仅可以克服白色蘑菇易褐变而导致的商品质量迅速下降的问题,同时可增加蘑菇市场的花色品种,在欧美国家已经有较大规模的栽培和消费。本文对8个褐色蘑菇菌株的菌丝特性、栽培性状与出菇产量等进行研究,旨在为棕色蘑菇的推广、栽培和进一步筛选、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南通市积极安排蘑菇出口计划。蘑菇生产在经历了两年的波折后,国际市场蘑菇销路好转,目前出现了恢复发展的好势头。南通市本着以销定产稳定发展的原则,初步落实全市蘑菇栽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